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汉黄芩苷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汉黄芩苷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汉黄芩苷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心血管保护、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为更加深入地开发利用汉黄芩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外对枸杞多糖的研究深入,其多种生理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枸杞多糖的心血管和肝脏药理实验研究结论进行了综述,表明枸杞多糖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保肝等显著的药理作用,为枸杞多糖的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天然多糖活性物质可对人体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其免疫调节作用已经得到一致认可。近年来,临床上关于天然多糖防治乙型肝炎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已有多种天然多糖类活性物质被证实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其抗乙肝病毒作用显著。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天然多糖类活性物质在抗乙肝病毒治疗中的应用、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以归纳总结天然多糖类活性物质的抗乙肝病毒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韩小娟  ;沈山梅 《医学综述》2014,(16):3008-3010
糖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使多糖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传统中药冬虫夏草以有效成分复杂、药理活性广泛倍受关注。研究技术的发展更促进了国内外学者对虫草菌物二级成分的探索,虫草多糖作为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在糖生物学时代显示出潜在而突出的研究价值。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肝肾保护、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该文通过对虫草多糖药理活性及机制的文献总结,为中药多糖活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咖啡酸苯乙酯是一种来源于蜂胶和其他植物如红景天等的天然活性化合物,因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以及心血管和神经保护作用等,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咖啡酸苯乙酯的药理活性以及机制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咖啡酸苯乙酯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原花青素是一种在植物界广泛存在的多酚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抗癌、抗血小板聚集、免疫调节、保护肝肾功能等,笔者综述了这些药理作用及探讨了部分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Polyphenolic compounds)的内信号分子及代谢物,属于多酚类物质,具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广谱的药理活性以及较低毒性的特点,并且对于人类心血管,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广泛意义。本文综述了黄酮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拓其应用提供一定的药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国成功地从多种中草药材中提取出纯度已达98%以上活性多糖。天津药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肿瘤医院将传统提取的多糖混合物转化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分子——GPS。经国家权威机构药理、药效研究证明:这种活性多糖具有激活、增强和调节人体免疫能力的抵制肿瘤、抗炎、抗病毒、修复自  相似文献   

9.
黄酮化合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是在植物中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类具有C6C3C6基本母体结构的天然产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及防菌防病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黄酮化合物生理活性多种多样,具有心血管系统活性、抗菌及抗病毒活性、抗肿瘤活性、抗氧化自由基活性、抗炎镇痛活性及保肝活性和抗疲劳作用,此外还有降压、降血脂、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理活性[1]。因此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成为了新药开发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而受到有机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的普遍重视。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黄芪又称绵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脱毒排脓之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芪的化学组成、药理活性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分析表明,黄芪以皂苷、多糖等成分为主,药理实验及临床报道表明,黄芪在保护心脏、恢复血管神经功能、免疫调节、抗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对黄芪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黄芪、天麻中含有较丰富地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而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与生长、发育、健康、衰老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防治等均有密切关系。我们检查了39例健康老年人及98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头发中的6种微量元素,上述病人在服用黄芪、天麻前后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天麻对调节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地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地区健康体检者的动脉弹性功能参数.方法 选择北京地区197例健康人,男女各半;年龄15-80岁,体质指数(BMI)<30 kh/m2;查体检查证实无危险因素及临床疾病,30 d内未服用过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的药物,按年龄将受试者分为4组,分别测定大、小动脉弹性(C1、C2).结果 男、女受检者C1、C2均随年龄增长而减退(P<0.05);女性C1、C2均略低于男性,但仅在15~30岁组及61~80岁组男、女受检者C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及性别的健康体检者动脉顺应性数值不同,本研究结果 可作为动脉顺应性C1、C2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细胞内胆固醇蓄积引起的泡沫细胞形成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运转体A1(ABCA1)在胆固醇代谢中有着重要作用。许多天然化合物如葛根素、姜黄素、芍药醇等能够增加ABCA1的表达,促进胆固醇流出,减少细胞内胆固醇蓄积,抑制泡沫细胞形成。本文主要综述了天然化合物对ABCA1表达调控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朱建林  邓盛 《华夏医学》2003,16(5):761-763
镁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之一,能激活ATP酶及其他多种酶。镁离子失调与多种疾病有关,现就硫酸镁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间歇性禁食(IF)作为一种周期性能量限制的饮食干预方式,已被证明有广泛的健康益处,有助于减轻体质量、改善葡萄糖调节、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抑制炎性反应等,进而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目前,我国学者对IF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作用关注不足。本文通过对IF对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发现IF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可用于防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介导的代谢益处可能与激发"代谢转换"、增强白色脂肪褐变、促进自噬及重塑肠道菌群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杨书凤 《医学综述》2007,13(10):779-780
脑钠素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在体液平衡的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最近发现脑钠素水平在多种血管疾病中均异常升高,表明其参与了这些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本文对脑钠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相关性研究的新进展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霍岩 《医学综述》2012,18(11):1709-1711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威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迫在眉睫。如何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值得关注。只有通过健康饮食,适当锻炼,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定期体检,坚持服用有效预防、治疗药物,才能有效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在此就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白玉婷 《医学综述》2012,18(2):192-194
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失衡,导致产生大量活性氧簇,活性氧簇可通过氧化作用引起细胞死亡和组织损害。近年来,氧化应激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烦颤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农村地区体重相关指数的分布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经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收集所需资料.结果 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4 070例.结果发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民族对体重相关指数及低体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有影响(P<0.05).与低体重者、非超重者、非肥胖者以及非中心型肥胖者相比,非低体重者、超重者、肥胖者以及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偏高(P<0.01).中心性肥胖者的冠心病患病率高于非中心性肥胖者(P<0.05).结论 云南省农村居民体重相关指数具有地区特点,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行为方式,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把体重相关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从而减少低体重、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发生率,继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赵燕  杨秋萍 《医学综述》2007,13(22):1699-1700
细胞凋亡是一种调节机体结构与功能稳定的重要机制,研究发现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均与细胞凋亡有关。灯盏花素能调节Bax/Bcl-2、能抑制细胞凋亡,临床研究也发现它对上述疾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