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清热凉血活血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5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以毛细血管炎为主的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尿血及便血为主要表现.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发斑”、"肌衄”、"血症”等范畴.笔者于1995年1月~2000年8月收治5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运用中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敏性紫癜 ( AP)是儿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 ,属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临床除有紫癜外 ,常有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肿痛、腹痛、肾脏损害等表现。本病属祖国医学血证范畴 ,古代文献虽无“紫癜”一词 ,但所载“肌衄”、“发斑”、“葡萄疫”、“斑毒”等与本病有相似之处。多数患儿查不出明显过敏源。目前西医学对本病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中医界人士对本病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现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紫癜虽以皮肤改变为主 ,证在外表 ,但其发生发展与气血、五脏六腑功能紊乱、外感六淫均有密切的关系。1 …  相似文献   

3.
紫癜性肾炎是指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损害,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紫癜性肾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血证”,是一种由过敏性紫癜导致肾脏损害的一种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儿童多见。临床表现:皮肤、黏膜出血以及某些脏器出血,如出现腹痛、便血、尿血。西医治疗主要采取预防感染,抗组胺药及改善血管通透性、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对症治疗等,效果一般。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抗组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但复发率高。近年中药治疗本病越来越受重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本病发病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平均发病年龄6.9岁;春秋季发病率为67.44%;60.47%的患者有诱因,其中呼吸道感染占53.49%.本组患儿皮肤受累的占100.00%,关节受累的占60.47%,肾脏受累的占27.91%,消化道受累的占32.56%.治疗后皮疹在3~5 d明显消退,关节及消化道症状1~3 d明显缓解,82.54%肾脏损害的患儿在出院时恢复正常.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主要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及肾脏,治疗应根据受累部位及严重程度不同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医临床证治系列讲座第12讲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李建,宋文芳,宋祚民北京中医医院(100010)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中医“血证”范畴,又可称之为“肌衄”。本病为儿科常见病,临床以皮肤、粘膜及内脏等部位的出血为症状特征,实验室常规检查中,血小板常在100x...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一组以变态反应所致的广泛性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便血及肾小球肾炎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儿童,冬春季较多.多有细菌、病毒等感染史或与鱼、虾类过敏等有关.本病属中医学尿血、肌衄、痹证等范畴,单纯西医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导师潘龙对本病具有独到见解和治疗经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严伟华  陆红 《西部医学》2013,44(5):36-37
<正>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血管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以皮肤紫斑为主要表现,多累及下肢及臀部,实验室检查中常未见明显血小板减少。本病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多数认为本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血管炎性病变,可能与IgA免疫复合物介导、感染、过敏源刺激及遗传相关。临床上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胃肠道及肾脏受累。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5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疼痛、腹痛、便血及肾脏病变。一般以5岁以上小儿多发。我科自1989年至1991年共收治4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皮肤的护理 皮肤紫癜是为本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多分布在四肢及臀部,由于常有血浆渗出,可使紫癜呈疮疹样,所以要特别注意防止皮肤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是指过敏性紫癜的肾损害,是临床常见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它以坏死性血管炎为基本病变,伴IgA免疫球蛋白复合物于皮肤、小血管及肾小球系膜区、内皮下沉着.过敏性紫癜肾炎是决定过敏性紫癜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表现为镜下血尿或间断肉眼血尿,血尿可同时伴有蛋白尿,仅少数表现肾病综合征,甚至出现慢性肾衰竭[1].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药愈癜复肾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56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56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12岁儿童是过敏紫癜的高发群体,男多于女,秋冬季是其高发季节,以双下肢、臀部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占45例,达80.4%;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者9例,占16.1;以关节为首发症状的1例,占1.8%;以肾脏表现为首发症状的1例,占1.8%.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多样,皮肤型紫癜较为多见;腹型、关节型、肾型过敏性紫癜较少见,且首发症状常因缺乏皮肤紫癜表现而易造成误诊,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过敏性紫癜发病以春冬季为主;发病前主要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以皮肤紫癜、腹痛为主,关节肿痛为次,个别病例出现肾脏损害.使用抗过敏、解痉、止痛、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结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男孩发病略多于女孩.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冬春季节发病多,发病与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侵犯皮肤、关节、消化道和肾脏.治疗以去除病因、抗过敏及解痉、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癜肾炎(HSPN)是由过敏性紫癜所引起的肾脏损害,基本病理变化为弥漫性小血管炎.其临床表现具有紫癜和肾炎两方面的特征,以皮肤紫癜最具有特征,除皮肤紫癜外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及肾脏损害,检查可见血尿,蛋白尿.中医认为紫癜性肾炎属于"紫癜"、"尿血"及"水肿"的范畴.现将本病的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是过敏性紫癜常见的并发症,为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其机理主要为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致血液外渗,脏器受损。临床上好发于青少年,尤以小儿居多,多数发生在过敏性紫癜发病后4周左右,初起有急性肾炎浮肿、血尿、蛋白尿、颗粒管型等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肾性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本病属中医“血病”、“肌衄”范畴。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笔者自1996年起运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紫癜性肾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的皮肤表现主要为反复分批出现的对称性皮肤淤点、淤斑。过敏性紫癜的胃肠黏膜病变一般发生于皮肤紫癜之后,也可在紫癜出现之日,或先有腹痛、肠黏膜损伤表现才出现紫癜。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非常困难,极易误诊。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本病的误诊率,作为临床医生,应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明确胃肠道症状。在诊断此类疾病时,既要考虑胃肠道本身疾病,又应该想到某些全身性疾病,密切观察皮肤的淤点、淤斑的出现,必要时可考虑行胃镜和结肠检查,以利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为系统性血管炎引起血液和血浆外渗至皮下、粘膜下和浆膜下的一种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关节酸痛、腹部症状及肾脏损害等的综合征。属于中医“发斑”与“血症”范畴。本病常易复发,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临床以消化道皮肤关节及泌尿系统症状多见,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见到1例因服用“康泰克”导致的以四肢肌肉疼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由于其表现的特殊性,误诊为“急性风湿热”,延误治疗,其教训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紫癜是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变常累及皮肤、黏膜、胃肠道、关节及肾脏,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西医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我科于2000年至2003年共收治过敏性紫癜68例,其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 5 3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 7~ 1 2岁的学龄儿发病率较高 ,占 62 % ,男女之比为 1 .9∶ 1。 2皮肤型最常见 ,住院时间最短 ,腹型最少见 ,紫癜肾炎型平均住院时间最长 ,达 1 8d。 3临床表现中紫癜 5 3例 ,占 1 0 0 % ,咽充血 45例 ,占85 % ,居第 2位。 4抗感染 ,免疫抑制 ,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 ,抗凝治疗可使病情缓解并痊愈。提示 :本病男性学龄儿发病率最高 ,皮肤型最常见 ,多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 ,导致免疫机制参与的毛细血管损伤 ,微血栓形成。抗感染 ,免疫抑制 ,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 ,尤其是抗凝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 IT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本病首先由 Werlhof 描述,又名 Werlhof 氏病。好发于青少年,以女性居多。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皮肤、粘膜、内脏出血;女性常有月经过多;严重者常颅内出血引致死亡。临床将本病分为急慢两型,成年人以慢性型多见。由于对本病发病机制探讨的不断进展,治疗方法亦不断改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是以皮肤黏膜甚或内脏出血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是内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依靠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疗法 ,但存在着副反应大、价格昂贵、病人难以接受等问题。近年来 ,周永明教授在本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本文仅就笔者随师临床诊治经验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1 病因认识  ITP ,属于祖国医学肌衄、血证、发斑、葡萄疫 ,紫癜等范畴。对其发病原因《景岳全书·血证》归纳为火盛、气伤两方面 ,“血本阴精 ,不宜动也 ,而动则为病 ;血主营气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