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35份食品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探讨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的特异性。方法根据GB4789.10-2010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方法对135份食品样进行检验,将分离的菌株用VITEK2细菌生化鉴定系统进行分析。结果从135份食品样中分离出10株菌符合GB4789.10-2010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报告要求,但VITEK2细菌生化鉴定系统鉴定结果只有7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另外3株分别为产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中间葡萄球菌。结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特异性不高,为了提高鉴定结果准确性,应加上一些辅助鉴定实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并研究密封包装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亚种的检验方法。方法在样品中添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亚种标准菌株菌液,按传统方法通过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分离,寻找合适的生长环境,对分离出的典型菌落经纯化培养后进行生化鉴定。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亚种在p H为6.5~7.0含7.5%氯化钠葡萄糖肉浸液肉汤中生长良好,用API Staph鉴定卡结合血浆凝固酶试验能够快速鉴定,采用本项目的检验方法,在5类各20份模拟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亚种的样品中,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亚种。结论建立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亚种的检验方法简单,稳定性及重现性好,检测最低限为30 cfu/g,达到常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亚种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测试片法快速检验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检验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用国标法进行对比。结果:测试片法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高,最小检出量0.11 cfu/g(m l),敏感度为1.2×10-8,比国标法可提高3个指数的最小检出量。阳性检出率可提高20.0%~25.5%。结论:测试片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结果易观察。方法准确可靠,抑制杂菌能力强,工作周期短,可减少1/2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侯柏 《现代医院》2010,10(7):82-83
目的鉴定及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方法菌株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06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10株,占53.4%。其中MRSA和MSSA对万古霉素均敏感,MRSA对阿米卡星、利福平的耐药性较低(<30%),其余均显示较高耐药性,为多重耐药。结论 MRSA的耐药性严重,临床细菌室应高度重视MRSA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肉馅速冻饺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不同分离与鉴定方法进行研究,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方法]到超市采集样品,按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分离鉴定;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AS4确认通过PCR扩增,从基因水平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从样品中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AS4通过18种生化反应确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扩增得到132bp的特异性条带,表明样品中残留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结论]该实验从形态学分离鉴定到基因水平都验证了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在,可信性强,准确度高,是食品检验监督部门合理、谨慎报告致病菌检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诊断、防控手段。方法针对德阳市发生的1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等手段,叙述整个事件的调查处置过程,探讨该类食物中毒的诊断和和相关防控工作。结果该起事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引起的群体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70人,涉及德阳市8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在一般情况下不易被破坏,且其相关检验手段受一些因素影响,因此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是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影响因素,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准确率。方法: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探讨玻片法凝固酶试验和试管法凝固酶试验操作及32STAPH鉴定板ATB细菌分析仪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准确率,并比较两种血浆(人血浆和兔血浆)、三种抗凝剂(EDTA-Na2,EDTA-K2,肝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结果的影响。结果:用玻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鉴定结果影响较大,最好能用试管法凝固酶试验。两种血浆(人血浆和兔血浆),两种抗凝剂(EDTA-Na2,肝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结果的影响不大,但用EDTA-K2抗凝的人血浆对玻片法凝固酶有一定的影响。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还需进一步结合生化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并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影响因素。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的准确性。方法样品采集于镇江市区主要超市、农贸批发市场和餐饮单位,按照GB/T 4789.10—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同时对菌株鉴定,对标准菌株和试剂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分离鉴定后的菌株送至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作为室间质量控制。结果 2011年-2013年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7株,其中32株血浆凝固酶实验阳性,5株血浆凝固酶实验阴性。室间质量控制符合率为100%(37/37)。结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有待完善,菌株鉴定时可采取多种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舒代兰  罗霞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2):4334-4335
[目的]考察灭菌水、灭菌生理盐水作溶剂制备供试液对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的影响.[方法]取规定量供试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加入增菌培养基中,作阳性对照实验.[结果]在同一种增菌液中,分别用灭菌水、灭菌生理盐水两种溶剂制备供试液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检验结果一致.[结论]建议在现行标准GB/T 4789.10-2003检样处理项下增加灭菌水作溶剂制备供试液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准确分析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食物中毒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T4789-2003及WS/T80-1996对所采集的食物中毒标本进行检验,分析中毒的原因。[结果]12份标本中检出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产生肠毒素,未检出其他肠道致病菌。[结论]该次事件为学校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应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工作,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尤其要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现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临床送检的标本(痰标本除外)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实验及分析研究。结果 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33株,主要来源于局部脓肿和引流液,占63.3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97株,占29.1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大于75%。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导致局部化脓性炎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临床应根据分离株耐药特点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生牛乳中致病菌污染状况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生牛乳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EHEC O157:H7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方法:对采集的生牛乳样品进行致病菌检验并对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71份牛乳样品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沙门菌4株,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EHEC O157:H7,总检出率为17.5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0种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以青霉素为最,达88.46%。结论:生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较重,其次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临床感染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差异,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共分离表皮葡萄球菌183株占51.12%,金黄色葡萄球菌175株占48.88%,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米诺环素耐药率均较低<10.00%,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克林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8.85%与45.71%、20.77%与12%、49.18%与26.86%、73.22%与46.86%、68.85%与48.57%、50.27%与2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应引起重视,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4.
生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及耐药性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生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耐药性状,有效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方法:采集20个生奶收集供应点生奶171份作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菌株26株,检出率为15.20%,17种抗生素中有10种抗生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以青霉素为最,达88.46%。结论:生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较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加强生牛奶卫生管理及生产过程的消毒管理,控制动物饲料中亚治疗抗生素的使用并严格遵守休药期对防止耐药菌株、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标本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谱.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统计分析用χ2检验.结果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248株,标本随机挑取自血液、导管、脓液、痰液、尿液,分别为25、27、89、93、14株;所有分离株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敏感,脓液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低于痰液分离株的耐药率(P<0.05);MRSA的总分离率为68.0%,脓液分离的MRSA对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低于痰液分离株的耐药率(P<0.05).结论 脓液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耐药率普遍低于痰液分离株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和Baird-Parker琼脂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方法参照国标GB/T4789.10-2010,用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和Baird-Parker琼脂对食源性样品及人工染菌样品进行检验。结果在52份样品中,Baird-Parker平板和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的可疑菌落分别为26株,24株,确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均为21株,可疑菌落的阳性率分别为80.77%,87.50%,两种培养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结论灵活选择和运用两种培养基,两种培养基筛查到疑似菌落后,都需进行确认试验,提高样品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系统GPI卡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全国检验操作规程及试剂说明书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照NCCLS的标准进行判断。结果174株菌株药敏结果显示,92.0%菌株产生B-内酰胺酶,仅8%的菌株对青霉素敏感,分离株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9.4%。MRSA对万古霉素、利福平相对敏感,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MRSA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占较大比率,且表现为多重耐药。万古霉素、利福平可做为MRSA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医院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年龄和标本分布,并采用VITEK-2 Compact对1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8.1%,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及米诺环素仍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0%,但对其他抗菌药物显示出极高耐药率;年龄分布以>50岁的人群为主,占84.6%;而标本来源以呼吸道居首位,占61.0%。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且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本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的检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分型方面一般不作血清学分型 ,而噬菌体分型 ,辨别力强 ,重复性好 ,在实验室里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性强、需要特殊设备 ,所以不能普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将大大缩短检测时间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的应用将有利于食物中毒的快速、灵敏的诊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出现 ,萌生了我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自溶酶谱的研究方法。方法用SDS抽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自溶酶粗提蛋白。将同样菌体热杀灭后用SDS抽提其细胞壁粗提物作为自溶酶的底物,以SDS-PAGE电泳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自溶酶谱。结果凝胶在黑色背景下可见每条泳带上有20多条大小不一的黑色条带,如用1%亚甲基蓝染色,则可见凝胶背景为蓝色,自溶酶条带呈透明状。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自溶酶谱及其活性,有助于研究抗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自溶酶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