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健康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盛增秀等“略论祖国医学体质学说及其实践意义“[1]发表后,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得以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是中国特有的医学理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指导预防和治疗的学说。对月经病、妇科杂病中的中医体质学说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体质学说自本世纪70年代提出以后,近20a来,对这门学科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 理论研究1.1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被比较明确地提出后[1],受到中医界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已得到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2]并认为其基本原理概括为:(1)体质过程论—…  相似文献   

4.
任辉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3):111-113
体质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而且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与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况、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目前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内容日趋深入,研究水平日趋提高,研究思路日趋拓宽,本文是对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疾病发病、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提出增加疾病病种与体质关系的研究、临床经验的总结及突出“治未病”在体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及关键因素,我们提出了“体质-亚健康-病证”演变关系轴的研究思路。这种演变关系轴以中医体质学说为轴心,以亚健康状态下反应疾病量变积累的相关生理病理性指标为坐标,同时探寻并逐步阐明促进发病及导致质变的关键因素。研究方向主要从横纵两个方向入手,通过对比体质相同的人群在健康、亚健康、疾病3种不同的状态下生理病理情况进行横向研究,结合同一个人在3种不同状态的纵向研究,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体质的分项研究总结到总体研究,再把总体的研究成果分别应用到不同体质的分类当中,从探索疾病从无到有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共性。  相似文献   

6.
中医体质学说是综合人体生理结构和心理状态,利用中医基础理论对这种相对稳定的特质进行概括的学说。本文通过分析《红楼梦》中贾母和林黛玉的日常生活、情绪变化、饮食、用药等相关情节,对照中医的体质学说,将贾母归于平和质,林黛玉归于气郁质兼阴虚质,并进一步探讨不同体质在中医学中的表现特点,针对此两类人群提出饮食调养,养生调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的体质学说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志雄 《四川中医》2007,25(12):42-43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有关体质学说的内容及特点。方法:研究原文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伤寒论》中有着较系统的体质学说内容,体质不仅是疾病发生的内因,而且是决定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与类型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对临床治疗有着现实指导意义。结论:体质因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有关体质学说的内容是研究《伤寒论》时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浅谈体质学说在咳嗽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龙梅 《国医论坛》2007,22(1):19-20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1].咳嗽既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咳嗽是由外感、内伤等病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不利上逆而发生的一种肺系病证.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属于本病范畴.笔者将中医体质学说应用到咳嗽的治疗中,辨质论治[2],通过改善脏腑经络的偏颇和精气阴阳的盛衰,达到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医历来重视人的体质状态及体质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查阅近几年来相关的文献,确定糖调节受损、脂肪肝、IgA肾病、乙型肝炎、银屑病、甲亢与甲减患者的体质特点,发现体质决定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病变类型与疾病转归的倾向性。因此,中医体质学说在指导中医临床诊断、辨证和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69例失眠人群的体质分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失眠人群进行检测,研究其各条经络电能量值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失眠的中医分型诊断及随后的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收集门诊符合《2012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的人群,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判定其体质类型。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不同体质人群人体十二经络原穴部位进行测量。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获得的体能、代谢、心肾、筋骨状态的均值在不同体质人群中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阴虚质者的体能状态最高,阳虚质者最低;阳虚质者代谢状态最高,阴虚质者最低;阳虚质者心肾状态最高,气虚质者最低;阴虚质者筋骨状态最高,血瘀质者最低。结论:失眠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及不同证型与中医经络检测仪中的体能状态、代谢状态、心肾状态、筋骨状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由来已久,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体质,具有不同体质的人们对于不同疾病的反应性不同.体质在人体的发病及辨证、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研究中,匡调元[1]提出,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他的生理反应的特殊性,对某些致病刺激的易感性及其所发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可调的.体质因素不仅决定个体是否发病及发病的倾向性,还决定相同体质类型人群对某些疾病易感性,及发病的倾向性,因此,判定患者体质状况,使中医传统的"辩证施治"向"辨体施治"发生转变,这将对开展使用中医药进行群体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医体质辨识是使用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不同个体的不同体质状态,以及不同体质的健康和疾病倾向。不同疾病、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中医体质的分布均不相同。中医体质辨识为疾病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医体质学说作为研究人之生命、健康与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对各种体质特征、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的总结归纳,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趋向,并以此指导疾病预防和诊治。慢性胃炎在我国的的发病率可高达60%,其之发病与否、证候类型、预后归转等与人之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体质学说指导慢性胃炎的预防和诊治,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患者的个体的特异性,做出因人制宜的具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中医体质是先天禀赋与后天获得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相对稳定的特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体质的不同也决定了临床表现及治疗的不同,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体质学说得到了更多认可,应用中医体质理论治疗疾病,不仅可以"治未病""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还丰富了个体化医疗,重视了"以人为本"。本文通过论述DPN中医体质分型、影响因素以及应用,进一步了解其关系,并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周佳  潘文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54-2455
体质学说,是以中医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以体质学说来正确指导妇科病的防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决定了妇科病的发生、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都具有独特性。体质学说认为体质不仅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差异,而且是机体发病的内部因素,它不但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而且决定着某些疾病的类型。体质的偏颇对某些疾病具有易感性的特点,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妇女体质是归纳妇女体质共性的基础,研究妇女体质共性的差异性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妇女体质的整体概貌,以便有效地指导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体质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而且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与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况、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目前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内容日趋深入,研究水平日趋提高,研究思路日趋拓宽,但是某些研究还停留在文献整理上,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度不够,学科研究队伍人数也明显不足。目前本学科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体质分型的标准模型,以更好地为临床证治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中医体质学说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体质的病理生理特点,分析疾病的发展趋势、预后及病变特点,进而指导临床疾病防治的一门学说。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出发防治肺部疾病,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论治”和“治未病”的优势。文章通过总结近年来名家经验和学者的相关临床数据,从发病、辨证、防治等方面探讨不同中医体质与各类肺病的相关性,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肺部疾病的中医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和最有特色的学说思想之一,一直以来被国际社会评价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现将中医体质学说的内容与"治未病"的思想有机结合,责之于体质与疾病不可分割的关系,体质决定着发病与不发病,体质决定病情的转变与预后,所以辨易感人群,辨各类不同体质变化,调整改善体质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中医体质学说必将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谈中医辨证与辨质的区别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和辨质对于中医预防和治疗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笔者通过对于证和质的辨析,指出证与质的区别和联系,提出在临床应用中,对疾病的诊治以辨证为主,但需要立足于辨质;对未病的防治中体质辨析是关键和核心工作。分清辨证与辨质的不同,掌握各自适用范畴,才能不厚此薄彼,使体质学说更好地应用于中医学的预防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