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洁  骆丹  金颂良  沈春花  明亚玲 《中草药》2008,39(3):390-393
目的 研究紫外线(UV)照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变化和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的影响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一定剂量的中、长波紫外线(UVA和UVB)慢性照射培养的新生儿包皮成纤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HPRT突变分析法检测突变频率.结果 慢性UVA组引起的细胞凋亡率低于UVB组(P<0.05),而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频率是UVB组的4.79倍.EGCG干预组与单纯UV辐射组相比,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增加,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频率降低.结论 慢性照射日常剂量UVA,其损伤性高于UVB.EGCG可以升高慢性UV照射引起的细胞凋亡率,降低UV照射引起的突变频率,提示EGCG可以诱导不可逆损伤细胞的凋亡,从而减少突变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白涂膜剂对肌肉注射黄体酮及紫外(UV)照射导致黄褐斑大鼠模型的皮肤抗氧化作用及对SCF/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氢醌组、丹白涂膜剂组共4组。用肌肉注射黄体酮及辅助UV照射法建立黄褐斑大鼠模型。测定各组皮肤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酪氨酸酶(TYR)、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大鼠皮肤病理学检查。用CCK-8试剂盒观察0、5、10、20、40、80 mg/mL浓度丹白提取物对Ha Cat细胞、黑素细胞的抑制情况,选取最佳抑制浓度,将HaCat细胞分为1640培养基组、30 m J/cm~2 UVB照射组、20 mg/mL丹白提取物组、30 mJ/cm~2 UVB照射+20 mg/mL丹白提取物组,黑素细胞分为MeIM-2培养基组、30 mJ/cm~2 UVB照射组、40 mg/mL丹白提取物组、30 mJ/cm~2 UVB照射+40 mg/mL丹白提取物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a Cat细胞SCF蛋白表达水平,各组黑素细胞的C-kit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丹白涂膜剂能够显著增加黄褐斑模型大鼠皮肤中GSH-Px、SOD活性、T-AOC能力,降低MDA,抑制TYR增加;丹白提取物对HaCat细胞、黑素细胞的抑制情况呈剂量依赖性最大抑制效应分别为20 mg/mL(P0.01)和40 mg/mL(P0.01);丹白提取物能够下调UVB对HaCat细胞SCF蛋白和黑素细胞C-kit受体的促表达作用。[结论]丹白涂膜剂对黄褐斑大鼠模型皮肤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与黄褐斑相关的蛋白SCF/C-kit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对紫外线(UV)照射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lens epithelia cell,HLEC)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SF与HLEC共同孵育,以吡喏克辛滴眼液(PS)作为阳性对照,再用UV照射HLEC后,观察SF和PS对紫外线照射的HLEC损伤的影响。结果 UV照射后细胞活性降低,组织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查出现凋亡二倍体峰,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SF可改善UV照射后细胞损伤。结论 UV照射可引起HLEC凋亡,SF可减轻HLEC凋亡,其机制是通过提高HLEC核内DNA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线粒体跨膜电位、提高HLEC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柴胡皂苷D(SSD)对铝诱导人神经元细胞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柴胡皂苷D防治AD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SHSY5Y细胞分化成神经元细胞后,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常规培养基培养;Al Cl3处理组,用含有100μmol/L Al Cl3的常规培养基培养;SSD处理组,在含有100μmol/L Al Cl3的常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μg/m L、2μg/m L和4μg/m L SSD。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进行实验分析。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100μmol/L Al Cl3对细胞的活力无明显影响(P>0.05);不同浓度的SSD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铝暴露组细胞中磷酸化Tau蛋白明显增高(P<0.05),在加入不同浓度的SSD后,与铝暴露组细胞相比较,磷酸化Tau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SSD可以抑制铝暴露诱导的神经元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对正常生理代谢状态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HSF)自然老化以及经长、中波紫外线(UVA及UVB)多次辐射后HSF光损伤的影响。方法分离新生儿包皮获得原代HSF,将其分为正常生理代谢传代实验组(A组)和多次UV照射实验组(B组)。预实验选定EGCG有效作用质量浓度25 mg.L-1。A组细胞包括加入EGCG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共孵育80 d。B组HSF细胞分组包括:空白对照组、EGCG干预组、多次UVA组、多次UVA+EGCG组、多次UVB组及多次UVB+EGCG组,其中UVA和UVB均采用文献提示日常生理剂量,每天照射,持续照射2周。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中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量,观察细胞自然老化及照光后的老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A组中,EGCG组的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了47.60%(P<0.05)。B组中正常细胞组及EGCG组均只见少量的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其余几组阳性细胞比率为:多次UVB组<多次UVA组P<0.05)。日常剂量UV多次辐射后可上调HSF的凋亡率,经EGCG处理的两组细胞凋亡率与单纯UVB组和单纯UVA组比较分别增加了87.08%和56.92%。结论EGCG可减缓生理代谢状态下的HSF老化;EGCG可进一步增加UV多次辐射后的细胞老化及细胞凋亡,此可能是EGCG减轻自然老化去除多次光损伤不同机制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纯化油茶粕中抗皮肤细胞紫外损伤活性成分。方法硅胶色谱和高效液相反相制备色谱纯化油茶粕正丁醇提取物,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纯化物质对UV照射Ha Ca T皮肤细胞JNK、P38激活以及MMP-9的表达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一单体化合物,经鉴定为Kaempferol 3-O-{β-D-gluc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且该化合物能够抑制Ha Ca T皮肤细胞UV照射后JNK、P38激活以及MMP-9表达。结论油茶粕含有抗皮肤细胞紫外损伤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氧化贴剂对UV照射造成的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家兔UV照射皮肤损伤模型,治疗组于UV照射后分别敷贴抗氧化贴剂不同的时间,连续辐照、敷贴30 d,观察皮肤变化情况,检测皮肤中SOD、CAT和MDA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红斑、水肿、出血、渗出症状较模型组出现得晚,且症状轻,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 0. 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SOD和CAT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 0. 01)。结论:抗氧化凝胶贴剂对UV照射造成的皮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节风对60Co γ射线照射后小型猪腮腺细胞凋亡、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头小型猪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照射组、肿节风(0.3 g·kg-1)+照射组3个大组,每个大组再随机分为a,b,c,d4个平行组.肿节风+照射组于照射前1周经口给予肿节风至腮腺取出,每日1次,其他2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单纯照射组和肿节风+照射组进行60Co γ射线照射,放射总剂量为30Gy,空白组不给予照射.a,b,c,d4个平行组分别于照射后1,10,40,90 d取腮腺,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腮腺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TUNEL法检测腮腺细胞的凋亡.结果:在同一时点(同一平行组),bcl-2蛋白均表现为空白组>肿节风+照射组>单纯照射组;bax蛋白均表现为单纯照射组>肿节风+照射组>空白组;单纯照射组和肿节风+照射组腮腺细胞的凋亡率均较空白组增高(P<0.05).单纯照射组中,bcl-2蛋白表达量在照射结束后第10天为最低、第90天为最高;bax蛋白在第10天为最高、第90天为最低;凋亡率在照射结束后第10天为最高(P<0.05).肿节风+照射组中,bcl-2蛋白表达量逐渐递增;bax蛋白表达量逐渐递减;凋亡率第一天最高(P<0.05).结论:肿节风对bax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对bcl-2蛋白表达有促进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型猪腮腺细胞的凋亡.肿节风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的表达可能是抑制腮腺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8,(11)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时期丹参Salvia miltiorrhixza Bge叶片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差异。方法以盆栽丹参为实验材料,考察整个生长季不同强度的短期UV-B辐射对丹参叶片的影响,统计分析丹参叶片在地上部分快速生长前期(F)和后期(L)敏感性指数(CUVSI)变化。结果丹参叶片对短期UV-B辐射敏感,增强UV-B辐射抑制丹参生物量和根中活性成分积累,促进叶片中酚酸物质积累;低强度UV-B辐射处理(T1)丹参叶片敏感性更强,尤其在地上部分快速生长前期T1处理下丹参叶中酚酸含有量、3种抗氧化酶活性、PAL和TAT酶活性、叶绿素含有量和总糖含有量均达到最大值,细胞脂膜的稳定性得到加强;丹参叶片对UV-B辐射的敏感性依生长时期和辐射强度而异,敏感性顺序为FT1 FT2 LT2 LT1,地上部分快速生长前期比后期对UV-B辐射更加敏感。结论丹参叶片在地上部分快速生长时期对UV-B响应机制存在差异,快速生长前期的丹参叶片对低强度UV-B辐射敏感,并诱发了对其辐射胁迫的自我保护机制,而生长后期由于细胞膜系统被破坏,表现为对高UV-B辐射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祛斑汤对Ha Cat细胞、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SCF/C-ki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SCF/C-kit信号通路与黄褐斑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MTT法观察0、5、15、25、50、100 mg/m L浓度祛斑汤对Ha Cat细胞、黑素细胞的抑制情况,选取最佳抑制浓度;根据最佳抑制浓度,将Hacat细胞分为1640培养基组、0.03 J/cm2UVB照射组、15 mg/m L祛斑汤组、0.03 J/cm2UVB照射+15 mg/m L祛斑汤组,黑素细胞分为Mel M-2培养基组、0.03 J/cm2UVB照射组、25 mg/m L祛斑汤组、0.03 J/cm2UVB照射+25 mg/m L祛斑汤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acat细胞SCF蛋白表达水平,各组黑素细胞的C-kit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祛斑汤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acat细胞/黑素细胞增殖,15 mg/m L时对Hacat细胞的抑制效应达到峰值(P0.01),25 mg/m L时对黑素细胞的抑制效应达到峰值(P0.01);祛斑汤抑制Hacat细胞SCF蛋白的表达和黑素细胞C-kit受体蛋白的表达,并下调UVB对Ha Cat细胞、黑素细胞SCF、C-kit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祛斑汤能有效抑制Hacat细胞、黑素细胞的增殖,可能与抑制SCF/C-kit信号途径的SCF、C-kit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瘤内125I粒子植入对Lewis肺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被注入1×107个瘤细胞(0.2ml),当肿瘤生长至0.20-2.5cm2大小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Gy组和10Gy组),分别植入粒子。观察并测量肿瘤的生长曲线和抑瘤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5I粒子照射后肿瘤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结果:粒子植入前各组平均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植入后1.0mCi组在第4天(5Gy)和第9天(10Gy)时远小于对照组;0.5mCi组在第9天(5Gy)时瘤体变化不大,在第19天(10Gy)时小于对照组(p>0.05)。同时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基本与肿瘤体积变化一致(p<0.05orp<0.01)。结论:125I粒子低剂量照射能够明显的控制肿瘤生长并可促使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高表达,使肿瘤细胞凋亡,最终杀灭肿瘤。这可能是粒子照射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杀伤肿瘤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节风对60COγ射线照射后在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中的防护作用和机制。方法:60头雄性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组、照射组和肿节风组,在麻醉条件下对动物行右胸单次15 Gy的照射,正常组不予照射。肿节风组于放疗前1周开始经口腔给予肿节风配方颗粒溶液(30 mg·kg-1),正常组和单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直至实验结束。在照射后4,8,12,24周,从3个组中分别随机取5头小型猪采集右肺组织,行羟脯氨酸测定检测肺组织中胶原含量;免疫印迹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明胶酶谱法测定MMP-2和MMP-9的酶活性。结果: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照射组中羟脯氨酸含量,TGF-β1,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MMP-2,MMP-9的酶活性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与照射组比较,肿节风组的羟脯氨酸含量,TGF-β1,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MMP-2,MMP-9的酶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节风可通过降低TGF-β1,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和后者的酶活性,减缓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展,从而发挥放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白藜芦醇作用于咽鳞癌细胞株FADU,观察其放疗增敏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咽鳞癌细胞株FADU,以细胞毒实验(cytotoxicity test,MTT)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用克隆形成法绘制细胞存活曲线,获得白藜芦醇的放射增敏比(sensitive enhancement ratio,SER)。以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析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白藜芦醇组和照射增敏组(白藜芦醇联合照射组)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情况。结果 MTT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对FADU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克隆形成实验提示单纯照射组在2Gy时细胞存活分数(surviving fraction at 2Gy,SF2)为0.717±0.062;照射增敏组SF2为0.426±0.035,SER为1.684±0.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FCM显示FADU细胞经4Gy照射后,G_2/M期细胞比例增加,G_1期细胞比例减少;经白藜芦醇作用24 h后,G_1期细胞比例减少,G_2/M期和S期细胞比例增加;当白藜芦醇与4 Gy照射联合应用时,G_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G_1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白藜芦醇组和照射增敏组FADU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94±1.65、4.56±0.92、2.03±1.46及23.1 1±7.22,照射增敏组凋亡率与其他各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增强咽鳞癌细胞株FADU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万物生长靠太阳,但阳光及其紫外线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在危害着我们的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加速肌肤老化,导致各种皮肤病甚至产生皮肤癌[1].阳光中的紫外线按其波长分为三段:短波紫外线UV-C(200~ 280nm),中波紫外线UV-B(280~320 nm),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方SZ滴眼液(Compound shui zhi eye drop,SZ)和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对紫外线(Ultraviolet,UV)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抗氧化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UV照射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同时用SZ、SF和吡喏克辛钠滴眼液(Pirenoxine sodium,PS)与HLEC共同孵育,并检测HLEC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和SODmRNA、GSH-pxmRNA和CAT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UV组的HLEC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SZ、SF和PS组的SOD、GSH-px和CAT的活性显著高于UV组(P0.01,P0.05);SODmRNA、GSH-pxmRNA和CATmRNA的表达也显著高于UV组(P0.01)。结论:SZ、SF和PS均能防护UV照射引起的HLEC氧化损伤,SZ和SF的作用优于PS。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6,(7)
目的探讨苦参碱注射液对TM40D人乳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接种TM40D人乳腺癌细胞建立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分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苦参碱注射液高、中、低剂量联合照射组(5、10、20 mg/kg)。单次照射后,测量肿瘤相对体积并计算肿瘤3倍倍增时间(TGT3)、肿瘤生长延迟时间(TGD)以及增敏系数(EF)。照射后第20天处死小鼠,剥取瘤块并称重,计算抑瘤率。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Cyt-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aspase-9和B细胞淋巴瘤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苦参碱注射液联合照射呈剂量依赖地增加TGT3值(P0.01),低、中、高剂量TGD值分别为7.51、9.82、13.11 d,EF值依次为1.15、1.51和2.01;苦参碱注射液联合照射呈剂量依赖地降低平均瘤重(P0.01),低、中、高剂量抑瘤率依次为37.12%、51.53%和60.26%。苦参碱注射液高剂量联合照射组可引起细胞凋亡,凋亡率为(48.02±5.64)%,显著高于单纯照射组。苦参碱注射液联合照射能够诱导Cyt-C、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高表达,而且明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苦参碱注射液对TM40D人乳腺癌荷瘤小鼠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瘤组织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紫外吸收光谱加权相关分析法对若干中成药的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加权相关分析法(以相关分析为基础,在UV吸收光谱的峰和谷附近设置更大的权重)对中成药的鉴别价值。方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不同厂家的复方丹参片、滴丸,以及其他不同品种中成药的UV吸收光谱(水为溶剂)。利用加权相关分析对以上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各产品之间的Pearson′s R和ΔR(Pearson′s R与其镜像位置值的绝对差值),并以此进行各产品的光谱相似性比较。结果:相同厂家不同批号产品之间的UV吸收光谱的Pearsan′s R=0.995~0.999 9,ΔR=0~0.000 06,光谱相似度极高,而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Pearson′s R=0.92~0.997,ΔR=0.000 20~0.02,光谱相似度高;与复方丹参片(滴丸)的UV吸收光谱相比,其他中成药光谱的pearsan′s R=0.25~0.98,通常伴有ΔR>0.02,光谱相似度相对较低。结论:加权相关分析可以准确地测量UV吸收光谱的相似度,可将其用于中成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氧条件下体外培养原代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表达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取新鲜人脑胶质瘤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待细胞稳定传代后,移入低氧环境中继续培养24 h,然后将实验细胞分为3组,未转染组常规培养,转染空载体组采用含空载体培养液培养,转染COX-2-siRNA组利用基因干扰技术,沉默人脑胶质瘤细胞内COX-2基因的表达,制备COX-2靶向siRNA转染至人脑胶质瘤细胞。转染COX-2-siRNA组确定转染成功后,3组人脑胶质瘤细胞在低氧条件下培养24 h后,均给予5 Gy的~(60)Co γ射线照射。照射后换新培养基低氧条件下继续培养24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人脑胶质瘤细胞COX-2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各组人脑胶质瘤细胞COX-2mRNA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各组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率。结果未转染组人脑胶质瘤细胞中COX-2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与转染空载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COX-2-siRNA组人脑胶质瘤细胞COX-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均<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5)。结论低氧条件下,COX-2蛋白及mRNA表达增强是引起人脑胶质瘤细胞产生放疗抵抗的一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清脉饮含药血清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hay926)的影响。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将体外培养的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清法组、活血组、全方组、软坚组、西药组、TNF-α损伤组等;清脉饮含药血清与TNF-α共同处理血管内皮细胞24h后,光学显微镜(下称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电子显微镜(下称电镜)下观察细胞的细胞器改变。结果:1光镜下细胞大体形态变化:清脉饮含药血清与TNF-α共同处理的细胞,各组损伤均较少,细胞数量多,活血组细胞数量相对较少;2电镜下细胞结构的改变:清脉饮含药血清与TNF-α共同处理的细胞器损害较单纯TNF-α损伤组的细胞小,其中以中剂清法组、软坚组、西药组对细胞器的损伤最少,细胞的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清脉饮含药血清可一定程度上对TNF-α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减少其对细胞器的损害,且含药血清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存在血清浓度差异,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促炎作用以减少其对细胞器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家族是高等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参与植物中光、激素、非生物胁迫等多种胁迫响应调控。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对黄花蒿Dof(AaDof)转录因子家族进行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探究Dof家族基因在青蒿素合成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经PFAM数据库鉴定获得AaDof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以及启动子序列结合元件等,并基于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 GA)、紫外线B(UV-B)及二者协同胁迫下黄花蒿转录组数据对其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共鉴定出51个AaDof基因,均含有保守的C2-C2单锌指结构,依据系统发育分析分为8个亚族,同一亚族内基因结构与蛋白保守结构域相对保守。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12个AaDof蛋白定位在细胞外,其余均定位在细胞核。启动子元件分析发现AaDof家族基因启动子区富含光、激素等多种响应元件。对AaDof在GA、UV-B和GA+UV-B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AaDof基因对GA胁迫处理响应较弱,仅有少量基因敏感,其表达主要受到UV-B胁迫影响。C1及C2.1亚族大部分基因在UV-B胁迫下上调表达,而A亚族大部分基因在UV-B胁迫下下调表达。qRT-PCR验证表明AaDof1AaDof17AaDof44在GA和UV-B处理下表达量显著上调,推测其可能通过参与GA和UV-B调控网络,正向调控青蒿素生物合成。结论 本研究系统鉴定了黄花蒿AaDof家族基因并筛选了3个可能正向调控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候选AaDof基因,为黄花蒿Dof家族基因功能研究及其在青蒿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机制解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