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彭敏  蔡柏蔷  高金明 《国际呼吸杂志》2009,29(24):1505-1508
吸烟是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与多种间质性肺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一部分吸烟者肺部影像可以同时存在下肺野纤维化和上肺野肺气肿,目前认为这种临床特征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称作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这部分患者肺功能表现为肺容积相对正常而弥散能力屁著下降,而且肺动脉高压发生率较高.但该病的发病机制不清楚,有效的治疗策略和预后判断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患者的临床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3例CPFE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3例单纯IPF患者作为对照,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aO2、肺功能、BALF细胞成分等指标和临床用药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吸烟患者占92.3%.吸烟指数为(29.7±18. 6)包年,均高于 对照组[53.8%.t=7.89. P〈0.05;(17.8±16.4)包年,t =1.73.P〈0.05J。两组PaO,和肺活 量%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 21、1. 29. P值均〉0.0日,观察组FEV,/FVC和DLCO%pred 均低于对照组[(77.9±7.7)%vs (85.6±8. 9) %,t = 2. 36. P 〈 0. 05; (44. 1±12.3) % vs (54.3±16.7) %. t = 1.77, P 〈0. 05J.而肺总量% pred显著高于对照组[(77. 3±12.2) % vs (64.4± 12.4) %. t =2.67. P 〈0. 01]。两组患者BALF所有细胞成分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 .用药情况基本」致。结论吸烟可能是CPFE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CPFE患者弥散功能显著下降且肺容积异常。  相似文献   

3.
肺纤维化是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聚集并伴炎症损伤、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一大类肺疾病的终末期改变,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当肺纤维化和肺气肿同时存在时,则称为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ombined pulmonary fibrosis and emphysema,CPFE),CPFE是一种不同于肺纤维化和肺气肿的综合征,由Cottin在2005年首次提出[1],肺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表现为上肺的肺气肿以及下肺的肺纤维化。8%~33%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存在肺气肿,因此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在CPFE中占有重要地位[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和单纯慢阻肺肺气肿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40例单纯慢阻肺肺气肿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胸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影像学表现、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随访时间、治疗方式及死亡情况比较。结果 (1)对照组活动后呼吸困难、双下肺爆裂音、杵状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2)两组FEV1/FVC与动脉血氧分压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组肺总量高于对照组,但弥散功能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3)研究组肺气肿表现:小叶中心型24例(60.00%),间隔旁型5例(12.50%),肺大疱8例(20.00%);肺间质纤维化表现:磨玻璃影18例(45.00%),网格影20例(50.00%)。对照组肺气肿表现:小叶中心型5例(12.50%),间隔旁型10例(25.00%),全小叶型9例(22.50%)、瘢痕旁型12例(30.00%);(4)两组治疗方式、死亡率以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双下肺爆裂音及杵状指)更复杂,肺总量增大,弥散功能降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总结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5 年来我院确诊的11 例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症状、X线胸片、血气分析、肺功能、CT结果。结果 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多具有较长的吸烟史,临床表现介于上述两种病变之间,其肺功能测定结果不完全符合阻塞型或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X 线及CT兼具二者的特点。结论 尽管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是确实可以并存,且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胸部高分辨CT(HRCT)往往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深入研究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在临床特点和病理变化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 ,通常被认为这是两种相互独立、不能共存的病理状态 ;1985年美国国立心、胸、血液学会 (NIH)对于肺气肿的定义是 :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发生持久的、异常的气腔扩大 ,肺泡壁破坏而无明显纤维化 [1] 。这里将不伴明显肺纤维化作为诊断肺气肿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病理上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 ,诊断肺气肿时必须除外肺间质纤维化。然而临床上并非完全如此 ,临床上可发现某些患者身上确实同时存在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 ,而且可以具体反映在体征、X线胸…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特征为气流阻塞,并呈进行性发展。其主要诱因为吸烟、空气污染、有害粉尘、烟雾及气体接触等。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表现为胸腔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肋骨走向变平;呼吸音减弱,心音遥远,膈肌位置低平等。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动脉血气分析异常,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低于8kPa)或/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高于6.66kPa),临床上可诊断为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以Ⅱ型呼吸衰竭多见。治疗的目标是阻止症状发展和疾病反复发作,保持最适当的肺功能,改善生存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主要治疗措施有…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肺气肿在影像学、病理生理、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各不相同,是两种疾病。然而,部分患者影像学表现同时存在肺纤维化和肺气肿,被称为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CPFE的表现与单纯的肺气肿或IPF不同,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且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CPFE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ombined pulmonary fibrosis and emphysema,CPFE)患者肺功能特点,及是否能通过肺功能将CPFE、单纯肺气肿、未合并肺气肿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进行区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8例CPFE患者利用肺量计及脉冲振荡法测量的肺功能参数,并与单纯肺气肿患者(50例)、未合并肺气肿的IPF患者(46例)的肺功能进行了比较.结果 肺量计参数显示:CPFE组肺总量(TLC)% pred正常[(86.9±17.8)%],而未合并肺气肿的IPF组TLC% pred明显降低[(70.4±17.0)%],CPFE组的FEV1/FVC大致正常[(72.0±9.4)%],而单纯肺气肿组明显降低[(56.5±14.4)%],CPFE组、单纯肺气肿组及未合并肺气肿的IPF组的弥散功能均降低,分别为(57.2±17.3)%、(62.8±25.7)%、(66.9±21.5)%.脉冲振荡法测量的参数显示:CPFE组与未合并肺气肿的IPF组总气道阻力(R5)正常,而单纯肺气肿组明显增高[(161.3±69.0)%],虽然CPFE组、单纯肺气肿组及未合并肺气肿的IPF组外周气道阻力(R5-R20)均增加,但单纯肺气肿组较CPFE组和未合并肺气肿的IPF组增加更为明显(P=0.006,P=0.013),三组X5轻度减低,单纯肺气肿组较CPFE组和IPF组减低更为明显(P=0.004,P=0.047).相关分析显示:CPFE组、单纯肺气肿组R5-R20和RV/TLC呈正相关(r=0.44,P=0.01;r=0.66,P=0.01);CPFE组、单纯肺气肿组K与RV/TLC呈负相关(r=-0.51,P=0.01; r=-0.66,P=0.01),未合并肺气肿的IPF组TLC% pred与R5-R20和X5有相关性(r=-0.50,P=0.01; r=0.6,P=0.01).结论 CPFE的肺功能特点为肺容积正常,通气功能正常,弥散功能明显降低,总气道阻力及中心气道阻力正常,周边气道阻力增加和弹性阻力增高,肺的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气肿合并结核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提高对不典型影像表现的识别能力.方法 搜集肺气肿合并结核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按影像学特征分为实变组33例和非实变组64例.对两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转归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临床表现方面,发热、病原学阳性率、体重下降、耐R率、气肿严重程度分级、血浆白蛋白均值、N/L(比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气肿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319例,其中合并肺气肿组(233例),非肺气肿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及肺功能指标、病理类型及肿瘤标志物等。结果肺气肿合并肺癌患者的年龄高于非肺气肿者(63.05±9.74 vs.56.5±10.66岁,P0.001),性别分布、吸烟史、病理类型、TNM分期、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肺气肿合并肺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CEA、NSE及SCC水平均高于非肺气肿患者(P0.05)。进一步根据病理类型比较发现,肺气肿合并鳞癌患者NSE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鳞癌患者(非肺气肿患者)(23.24ng/mL vs.14.65ng/mL,P=0.015)。在合并肺气肿患者中,罹患鳞癌患者CEA水平显著高于腺癌患者(104.50μg/l vs.13.32μg/l,P=0.002)。结论肺气肿合并肺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CEA、NSE和SCC水平明显高于肺癌未合并肺气肿患者。NSE和CEA在肺气肿合并鳞癌患者中存在差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综合征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对上海市新华医院呼吸内科近5年来临床诊断的21例CPF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及合并症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为男性,全部为重度吸烟者,年龄60~88岁,中位数为77岁,14例有活动后呼吸困难,8例有杵状指,11例有明显的双下肺velcro罗音。肺功能结果~([中位数(范围)]):FVC占预计值%为68.7%,FEV_1/FVC为76.4%,肺总量占预计值%为70%,DLCO占预计值%为35%。胸部高分辨率CT示双上肺为主的肺气肿及肺大疱,双下肺为主的网格影、蜂窝肺及牵张性支气管扩张。其中15例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的中位数为48 mm Hg,9例合并肺部恶性肿瘤。结论胸部高分辨率CT是临床诊断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其影像学特点为同时存在上肺野肺气肿和下肺野纤维化。肺功能表现为肺容积相对正常而弥散能力显著下降,是该综合征的突出特点。肺动脉高压发生率较高,部分病例合并肺部恶性肿瘤。CPFE综合征目前是否可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问质纤维化(IPF)合并肺气肿(CPFE)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提高对本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选择31例IPF合并CPFE的患者和36例单纯I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及生存时间差异。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吸烟者比例无显著差异,CPFE组吸烟指数为(38.1±9.0)年包,明显高于IPF组。CPFE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为(78.6±11.2)%、第1秒用力吸气容积FEV1/FVC为(69.1±6.0)%、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为(32.1±11.8)%,均明显低于IPF组,CPFE组患者肺总量(TLC)占预计值%为(76.3±8.1)%,VC占预计值%为(70.7±11.6)%,均明显高于IPF组。CPFE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CSPA)为(59.6±20.3)mmHg,明显高于IPF组。静息吸气状态下,CPFE组患者PaO2水平为(50.3±5.9)mmHg,明显低于IPF组。CPFE组患者胸部HRCT主要表现为双上肺野肺气肿和肺大疱,双下肺野呈网格影、蜂窝肺和牵张性支气管扩张。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38±5)和(41±4)个月,Х^2=0.55,P=0.63]。结论吸烟为CPFE的重要危险因素,当CPFE时,肺功能、血气分析、HRCT表现存在与单纯IPF不同的特点,与单纯IPF比较,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血糖浓度和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浓度2 h PG(8.61±1.37)mmol/L、FPG(5.92±1.2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3.57±2.09)、(8.46±1.9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率55.9%显著低于观察组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干预采用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浅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7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原发性基础疾病,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治愈15例,起效10例,无效2例。发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基础疾病复杂,大多数患者缓慢起病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在临床表现上比较复杂,容易漏诊、误诊,需要及时救治,详细检查,正确诊断,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分析、总结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体征、肺功能、肺动脉压力、肺癌标志物、CT表现及预后等特点.方法 对我院2010-2012年诊断的7例CPFE综合征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体征、肺功能、肺动脉压力、肺癌标志物及CT表现结合临床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6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62~84岁,中位年龄77.4岁;6例有吸烟史,其中有1例从事酒渣运输工作40余年.全部病例均有活动后呼吸困难,双下肺均可闻及吸气相velcro哕音.肺功能结果[中位数(范围)]:FEV1%pred平均为73%(39%~98%),FVC% pred平均为73%(54%~101%),FEV1/FVC平均为81%(61%~96%),肺活量%pred平均为79%(57%~86%),肺总量% pred平均为85%(53%~110%),残气量/肺总量平均为41%(21%~58%),DLCO% pred平均为46%(20%~58%),DLCO/肺泡气量平均为53% (19%~98%).有4例有肺动脉高压,平均为45 mmHg(32~69 mmHg).肺癌标志物中有2例出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胸部CT可见双上肺肺气肿及双下肺磨玻璃样、网格状、蜂窝样及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的肺纤维化表现.结论 CPFE综合征患者好发于男性有吸烟史的患者,且死亡率与之相关.临床特征包括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肺功能表现为肺容积相对正常而弥散能力显著下降.高分辨率CT的特点为同时存在上肺野肺气肿和下肺野纤维化.其常见并发症为肺动脉高压、ALI、肺癌.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尚未明确,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捷  唐健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868-1869
目的 分析同期肺减容术(LVRS)治疗食管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1例食管癌合并重度肺气肿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的同时行一侧LVRS,观察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状况,自身对照术前动脉血气、肺功能等指标,判断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无严重的呼吸衰竭和心脏等并发症,呼吸症状、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各项指标明显改善,6 min步行距离显著延长.结论 LVRS为部分食管癌合并重度肺气肿合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术后改善了肺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综合征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对北京协和医院2006-2009年确诊的8例CPF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8例均为男性,7例为吸烟者,年龄59~75岁,中位数为65岁,7例有活动后呼吸困难,4例有杵状指,6例有双下肺爆裂音.肺功能结果[中位数(范围)]:FVC占预计值%为73%(51%-92%),FEV1/FVC为76%(60%-86%),肺总量占预计值%为80%(59%~114%),DLCO占预计值%为44%(16%-65%).胸部高分辨率CT示双上肺为主的肺气肿及肺大疱,双下肺为主的网格影、蜂窝肺及牵张性支气管扩张.其中6例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的中位数为49 mm Hg(1 mm Hg=0.133 kPa),范围为35-101 mm Hg.结论 胸部高分辨率CT是诊断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其特点为同时存在上肺野肺气肿和下肺野纤维化.肺功能表现为肺容积相对正常而弥散能力显著下降,是该综合征的突出特点.肺动脉高压发生率较高.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能否作为一种独立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