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56例乳头溢液病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理性乳头溢液的诊断顺序。方法:56例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和/或导管照影检查,伴有肿块者均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行快速病理检查以决定手术方式。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占53.6%,乳腺导管扩张症占16.1%。增生性腺病占12.5%,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占10.7%。乳腺炎症占7.1%。结论:本组资料分析提示,乳头溢液的性质不同,考虑诊断的顺序亦有所不同,病理性乳头溢液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FDS)在病理性乳头溢液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行乳管镜检查的106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乳管内窥镜下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6例均检查成功,乳管镜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42例(39.6%),导管内乳头状瘤58例(54.7%),导管内癌6例(5.7%)。共有68例乳头溢液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导管内乳头状瘤84.5%(49/58),导管内癌83.3%(5/6),总符合率为84.4%。结论乳管镜是病理性乳头溢液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乳管镜能直接观察到乳管内病变,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96例乳头溢液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96例乳头溢液均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和乳腺导管造影钼靶X线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分别行区段切除,单纯乳房切除,改良根治术Ⅰ式。结果乳腺导管扩张症13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71例、乳腺增生40例、乳腺导管炎性病变30例、导管癌24例。结论乳头溢液最常见的病因是乳腺导管扩张症,其次为乳腺增生病及导管癌。  相似文献   

4.
病理性双侧乳头溢液6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理性双侧乳头溢液与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关系。方法对659例病理性双侧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和甲状腺功能、催乳素、雌二醇、孕酮检测,并对催乳素升高及乳汁样双乳多孔溢液的患者行脑垂体MRI检查。定性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659例中328例乳管镜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331例诊断为导管扩张症。32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307例,导管扩张症21例,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3.60%(307/328),未见乳腺癌;659例患者中经临床确诊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94例,垂体瘤128例;导管病变在不同月经状况、不同民族及不同溢液性质的病理性双侧乳头溢液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绝经前患者导管扩张症发生率高于绝经后;在不同民族中,汉族与哈萨克族患者之间导管病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余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合并垂体瘤的乳头溢液多见乳汁样,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乳头溢液多见清水样,单纯性乳头溢液多见淡黄色、黄色黏稠样及血性。本组导管内乳头状瘤85.34%(262/307)发生在主导管以下的分支导管。结论乳管镜是发现病理性双侧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内病变较为适宜的检查方法;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垂体瘤的患者发生双侧乳头溢液时要考虑导管内病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MR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乳腺MR、钼靶和超声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因乳头溢液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动态增强MR扫描、钼靶及超声检查,都做了导管造影,其中4例因各种原因导管造影失败,其余7例均行导管造影检查;11例患者均行手术,恶性者行改良根治术,良性者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结果:在11例患者的24个病灶中,MR的图象与最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均有关联性。MR图象正确诊断出纤维腺瘤3个,乳腺癌3个,导管内乳头状瘤11个,纤维囊性乳腺病5个,小叶增生1个,误诊硬化性腺病为乳腺癌1个,诊断准确率为95.8%(22/24)。而钼靶、导管造影和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均低于50%(5/24,12/24及8/24)。结论:乳腺MR检查能鉴别良恶性乳头溢液,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乳腺导管造影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180例乳头溢液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总结分析乳头溢液的外科治疗经验和方法。为临床更合理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至1999年间,我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180例乳头溢液病例。结果:1)在非哺乳期间发生乳头溢液多属病理性溢液,常见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51.1%),乳腺癌(13.9%),囊性增生症(10.0%),导管扩张症(9.4%),炎性疾病(2.2%),乳腺增生(13.3%),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癌加上乳腺癌占65.0%。2)通过美蓝法或平针头指示法行区段切除术,病理检查,安全准确。结论:1)对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外科治疗应持积极态度,对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乳腺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乳头溢液伴肿块者,不论年龄大小和溢液性质如何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 12 8例乳头溢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12 8例 ,血性溢液 5 2例 ,非血性溢液 76例 ,均行溢液导管区段切除术 ,并送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14例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癌 ,其中血性溢液恶性占 10例 ,血性溢液伴乳腺肿块恶性占 8例 ,14例均行乳癌改良根治术。 12 8例均治愈。结论 乳头血性溢液伴乳腺肿块者恶性可能性大。应完整区段切除溢液导管系统 ,以免遗漏导管内的病变  相似文献   

8.
曾健  张浩  陈玲  胡翠娥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3):1342-1344
目的:评价乳管镜下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4年10月对76例乳头溢液患者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同时在乳管镜下对溢液乳管异常部位搔刮,盐水冲洗,收集导管中洗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乳管镜诊断导管扩张或炎症30例,未行手术;乳管隆起性病变46例,行手术活检;病理诊断早期乳腺癌10例,管内乳头状瘤32例,乳腺腺病4例.76例中,导管冲洗液涂片的有效细胞团较乳头溢液明显增加(P<0.01).10例早期乳腺癌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乳管镜下乳腺导管冲洗液涂片能获得更多的有效细胞团,使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乳头溢液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乳腺导管造影和钼靶X线平片摄影在乳头溢液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乳头溢液患者的钼靶X线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钼靶X线平片摄影、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良性病变47例,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7例,导管扩张5例;乳腺导管癌3例;乳头溢液伴肿块者19例。乳腺钼靶X线平片摄影发现14例乳头溢液伴肿块者X线表现异常,乳腺导管造影发现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28/35),乳腺增生病2例(2/7),导管扩张症4例(4/5),乳腺导管癌1例(1/3)。结论:乳腺导管造影用于诊断乳腺导管系统疾病较为准确可靠,乳腺钼靶X线平片摄影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不大,一定条件下两者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128例乳头溢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8例,血性溢液52例,非血性溢液76例,均行溢液导管区段切除术,并送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14例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癌,其中血性溢液恶性占10例,血性溢液伴乳腺肿块恶性占8例,14例均行乳癌改良根治术。128例均治愈。结论 乳头血性溢液伴乳腺肿块者恶性可能性大。应完整区段切除溢液导管系统,以免遗漏导管内的病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乳管内视镜在乳头溢液中的临床意义,用纤维乳管内视镜对176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溢液导管及其分枝的管腔和管壁结构,发现并确定病灶位置,记录病变导管形态特征,必要时用活检针取组织送病检,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6例患者中,其检查190孔,导管内乳头状瘤75例(42·6%),导管内乳头状瘤病31例(17·6%),导管内乳头状癌11例(6·3%),慢性炎症46例(26·1%)及导管扩张症9例(5·1%%),4例未发现异常(2·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乳管内视镜可明确引起乳头溢液的病因,确定病变部位,从而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2.
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对2 222例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免疫组化检测ER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增生性病变占乳腺良性病变的94.8%,乳腺浸润性癌在恶性肿瘤中占95.8%;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7.1岁,显著高于乳腺增生性病变的34.98岁(Wilcoxon秩和检验,P<0.000 1);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乳腺疾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概率(6.5%)大于发生乳腺良性病变的概率(1.9%),P<0.001;72%的乳腺增生性病变存在>3种病理成分;乳腺癌旁组织中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23.5%)显著高于良性乳腺增生性病变中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2.49%),P<0.01;乳腺癌旁不同良性病变与癌一样,对ER均有高表达.结论:乳腺增生性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病变成分复杂的良性疾病,其演变过程与乳腺癌有关.  相似文献   

13.
乳管内视镜检查1 337例乳头溢液患者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回顾分析1998年10月~2005年8月1337例乳管内视镜检查(fiberoptic ductoscopy,FDS)临床病理资料,其中478例经手术得到病理结果。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导管内病变在乳管镜下各有特征,但图象特征有重叠区域,易导致误诊;乳管内视镜对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和乳腺癌的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5%、88%和93·6%。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还须结合其他方法进一步提高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MCF-7乳腺癌细胞系,筛选并鉴定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方法:应用乳腺癌培养基在无血清的条件下悬浮培养MCF-7乳腺癌细胞系。通过无血清培养筛选乳腺癌细胞系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将其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观察分化。应用单克隆形成实验、表面标志检测、HOECHST33342染色检测来确定培养出的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的比例及其培养后肿瘤干细胞含量的变化。结果:乳腺癌MCF-7细胞系中有约2.12%的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存活、增殖,形成自由漂浮的细胞球。细胞球可连续传代,若重新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中可重新贴壁分化,贴壁分化后细胞形态与直接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的MCF-7无明显差别。流式细胞仪表面标志检测,细胞球中约含83.13%表达CD24^-CD44^+的细胞,HOECHST33342染色提示细胞球中约含10.06%的侧亚群(sidepopulation)细胞。结论:MCF-7细胞系可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生长,并维持细胞系。该细胞系中含有比例较低的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的乳腺癌干细胞相关亚群。表面标志以及HOECHST33342检测差异提示细胞球中仅约1/8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乳腺癌活检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总结330例行术前活检的原发性乳腺癌病例,对活检方法及肿瘤残留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活检非延迟组、活检延迟组和针吸活检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0%(15/150)、16.3%(13/80)和12.0%(12/100).活检延迟组中的切取活检组复发率为38.9%(7/18),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37和0.011;在伴有间质浸润的癌残留病例中复发率明显增高(43.8%).切取活检延迟组在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方面与活检非延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25),特别是活检距根治手术的时间>7 d者.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活检距根治手术的时间最好在1周内进行,切除活检和针吸活检者预后好,切除活检时应避免有间质浸润的癌残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的增殖影响以及p27^kip1蛋白表达改变,探讨NaB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乳腺癌MCF-7细胞经不同浓度NaB作用后,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化检测p27^kip1蛋白表达。结果:NaB对MCF-7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处理后的MCF-7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变化;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NaB2 mmol/L组G0/G1,期达(62.2±2.2)%,4mmol/L组G0/G1,期达(78.1±3.8)%,空白组G0/C0期达(53.1±2.4)%,P〈0.05;p27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NaB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该作用可能与p27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乳腺腺纤维瘤癌变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腺纤维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196 3- 2 0 0 1年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腺纤维瘤癌变 11例进行分析 ,重点分析诊断方法、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结果 :11例均为手术检出 ,其中 8例为管内癌 ,1例小叶原位癌 ,2例浸润性导管癌。保守性手术 8例 ,根治术或仿根治术 3例 ,随访 3个月~ 2 5年 ,均健在。结论 :乳腺良性肿瘤均应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 ,本病属乳腺癌的早期病变 ,保守性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化俯卧式X线定位系统下Mammotome微创切除不可触及乳腺病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5月,应用LORAD数字化俯卧式穿刺床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对67例患者73个临床不可触及乳腺钼靶X线片表现为可疑病灶进行微创切除活检。73个病灶中X线摄片:42例为孤立簇状聚集钙化,27例为不规则致密影并簇状钙化,4例为局部腺体结构扭曲。术前BIRADS评级Ⅲ、Ⅳ和Ⅴ级分别为51、17和5个。结果:67例患者73个病灶,乳腺癌13个(17.8%),其中4个为乳腺导管内癌,3个导管内癌并早期浸润,6个浸润性导管癌。良性病变60个(82.1%)。13个乳腺癌术后分期:2个为0期,9个为Ⅰ期,2个为ⅡA期,13个中11个为早期乳腺癌(84.6%)。结论:应用LORAD数字化俯卧式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微创活检不可触及乳腺X线摄片发现的微小病灶,是一种确诊早期乳腺癌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15例腋窝淋巴结阴性及225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月经状况(P=0.04)、肿瘤大小(P<0.001)、肿瘤分级(P=0.008)、肿瘤位置(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肿瘤位置是影响淋巴结阴性和阳性乳腺癌患者独立的临床病理因素。两组预后指标分析显示,阴性组有较低的复发率(P<0.001)及远处转移率(P=0.002),有较高的术后生存率(P<0.001)。其中,肿瘤大小(P<0.001)、肿瘤分级(P=0.003)、肿瘤位置(P<0.001)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因素;肿瘤大小(P=0.012)和肿瘤位置(P<0.001)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的因素。结论: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肿块大小、肿瘤位置是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临床病理因素,也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