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目的 分析1例果子狸咬伤致狂犬病死亡病例,为今后狂犬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 该病例被果子狸咬伤后未进行正规的伤口处置和免疫注射,48 d后出现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县级、省级医院均被诊断为狂犬病,于发病第7天死亡.结果 该病例被果子狸咬伤后导致感染狂犬病病毒死亡,被野生动物咬伤抓伤可能会导致狂犬病毒感染,应及时正确处理伤口,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2.
应用ELISA法对狂犬病疫苗免疫前后抗体水平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防治狂犬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注射狂犬病疫苗,但近年有不少报道,按规定时间和程序注射国产狂犬病疫苗后仍有发病的例子。本文介绍我站在1988年10月至1989年5月对122例全程注射5针(0、3、7、14、30天各1针)地鼠肾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者,应用ELISA法检测狂犬病抗体水平,旨在了解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讨其影响有关因  相似文献   

3.
200例“组织培养人用狂犬病佐剂疫苗”注射后不良反应的报告大连市卫生防疫站赵艳筠,刘维凯近两年来,我站对约二万余名被犬等动物咬伤患者,经注射"组织培养人用狂犬病佐剂疫苗"(以下简称"疫苗")后,无一例发病,但其中有200例注射后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锯注射国产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疫苗使用后的免疫效果并与非冻干狂犬病疫苗比较。方法一部分冻干国产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受免者与非冻干疫苗受免者一样在5针全程免疫后第14天抽血并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查狂犬病毒抗体阳转情况,另一部分则在注射完第4针后即进行检查,之后比较检查结果。结果使用国产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受免者抗体阳转率为96.13%(794/826),而使用非冻干狂犬病疫苗受免者狂犬病毒抗体阳转率为89.84%(115/128),经X^2检验,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此外使用冻干狂犬病疫苗受免者在5针全程免疫后过15天进行检查其狂犬病毒抗体阳转率为98.90%(179/181),与在注射完第4针后即进行检查的抗体阳转率79.14%(645/815)相比较,经X^2检验其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文资料说明国产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疫苗较之非冻干疫苗更有效,其5针全程免疫后过15天检查狂犬病毒抗体阳转率可达98%~100%,而且符合卫生部的要求不含AL(OH)辅助剂。  相似文献   

5.
<正> 例1,女,6岁。1986年11月28日在路上忽然被犬咬伤脸部,伤口从左眼角一直至鼻子下,流血不止,立即送赣州地区人民医院。门诊医生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缝合15针。当天肌注了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抗狂犬病血清,同时按常规量注射了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冻干狂犬病疫苗(批号86010,失效日期1988年8月21日)。同年12月6日注射完第三针狂犬疫苗后的第二天,患者开始出现恐水、惧风、狂燥,送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诊断为狂犬病,两天后死亡。 例2,女,33岁。1988年7月24日被自养刚生过小犬的母犬咬伤左手食指,可见2个牙齿痕,破皮末出血。当天注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狂犬疫苗(批号880105-5,有效期1988年12月15日)。按照狂犬疫  相似文献   

6.
狂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其预防措施主要为暴露前或暴露后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随着狂犬病疫苗生产工艺的发展,疫苗质量不断提高,其免疫程序也在不断改进。目前,国内普遍采用肌肉注射方法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暴露前免疫程序为在第0、7、21或28天(0、7、21或28 d)各注射1剂疫苗;暴露后免疫程序为5针法和2-1-1法,再暴露免疫程序则根据第1次暴露后免疫后间隔时间的不同,接种不同剂次的疫苗。2018年《狂犬病疫苗:WHO立场文件》根据狂犬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狂犬病暴露预防免疫程序进行了简化。本文将在新立场文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程序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就我国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与新立场文件倡导的免疫程序间存在的差异及改进方案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 狂犬疫苗免疫是预防狂犬病的特异性预防措施,但孕妇被犬致伤后注射狂犬疫苗是否安全,使用说明书及各有关专著均未提及。对此,我们从1987年开始对被犬致伤的孕妇注射狂犬疫苗逐个进行追踪观察30例,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病例选自被犬致伤后到防疫站注射狂犬疫苗的孕妇。所用狂犬疫苗是上海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就诊的动物致伤者,分别全程足量接种两种剂型狂犬病疫苗后,其血清中抗体阳转率和疫苗保护率。方法2000—2001年就诊者全程接种浓缩苗,2002—2003年的全程接种精制纯化(vero细胞)苗。严重致伤者,于0、3天接种加倍量疫苗,并于0天的同时,对其伤口周围用抗狂犬病血清(40IU/kg)进行浸润注射。联合使用抗血清者,完成全程5次注射后第15、75天各加强1针疫苗。接种结束后15—20天,以间接混合酶标法检测血清中抗狂犬病病毒抗体。期内经疫情报告系统,收集当年观察人群狂犬病病例,计算两接种组人群的发病率,并分别与当年未接种疫苗的动物致伤人群比较,以估算疫苗保护率。结果4年中该人群抗体总阳性率为95.60%。接种精制纯化苗组的阳性率为96.37%,高于浓缩苗组的94.83%。狂犬病疫苗保护率,精制苗1年和2年的均为100.00%;浓缩苗1年的为95.46%,2年、3年和4年的为90.91%。结论动物致伤人群规范处理局部伤口后,及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其抗体阳性率较高。国产精制纯化苗接种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和1~2年的疫苗保护率高于浓缩苗。从我国狂犬病防治工作实际出发,提示国产精制纯化苗需尽快降低成本,以巩固和提高其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以阴茎异常勃起频繁遗精为早期症状,国内尚未见报告。笔者最近见到2例,特报告如下。例1:男,44岁。患者发病前4个月(1987年5月)被自家喂养狗咬伤左下肢外踝,未注射狂犬疫苗。入院前4天(1987年9月12日)出现阴茎异常勃  相似文献   

10.
转移因子增强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转移因子(TF)作为人用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佐剂的可能性。方法分为单针免疫和多针免疫方案。单针免疫是用疫苗或用疫苗加胸腺肽1针免疫;多针免疫按常规5针免疫程序(即0、3、7、14、30天各注射1针)。加TF组按3针免疫程序(即0、7、30天各注射1针)和4针免疫程序(即0、3、7、30d各注射1针),3组狂犬病疫苗均为0.2ml/只,肌肉注射;TF与疫苗混合后肌肉注射。结果单针加入TF(3mg/只)后免疫,在免疫后第7天抗体阳转,效价达1:86。此外,加入TF(3mg/只)后免疫5针可达到5针常规疫苗免疫效果。结论TF作为人用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佐剂可增强狂犬病疫苗免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20,(4)
目的探讨狂犬病暴露患者预防失败原因,改进预防措施、降低狂犬病暴露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选取2004~2019年在广西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被确诊为狂犬病死亡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病案资料,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动物致伤史、致伤动物种类、致伤部位、伤口情况、伤口处置和免疫等情况,发现患者在暴露前、被动物致伤后的伤口处置及免疫预防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结果 120例狂犬病患者中,男性、居住农村、文化水平较低者居多;明确有动物致伤史患者共89例,伤口达Ⅲ级暴露占94.38%,犬类致伤占92.13%,其中60.67%的患者伤口未做任何处置,77.53%的患者被动物致伤暴露后未接种狂犬疫苗,全部患者暴露后不能按"即刻规范处置伤口+Ⅲ级暴露者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受全程标准接种狂犬疫苗"的模式进行预防。结论民众预防狂犬病意识薄弱,在暴露前预防、暴露后伤口处置、注射狂犬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严重缺陷,是导致狂犬病暴露患者预防失败的主要原因。普及狂犬病预防常识,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尤其是提高农民的狂犬病防护意识和自救常识仍应作为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应用人用狂犬疫苗与抗血清联合治疗狂犬病2例,分析死因如下。 例1,女,8岁。患者于1988年6月27日下午4时被狂犬咬伤面部,伤口约1.5~2cm大小,深达皮下肌肉。在本村卫生室用碘酒棉球擦涂后立即到县防疫沾注射狂犬疫苗,并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按每公斤体重  相似文献   

13.
肠系膜血管梗塞大多起病急 ,进展快 ,腹部症状明显 ,但本文一例起病后2 0多天才得以明确诊断 ,实属少见 ,报道如下。患者 ,女 ,6 0岁 ,因腹部疼痛纳差伴心悸气短加重 2 0天入院。既往有老年性动脉瓣退行性病变史。平时坚持服用扩冠药物 ,但未用抗凝剂 ,一般情况保持较好 ,病情稳定。 2 0天前无何诱因突然出现左上腹部疼痛 ,但持续一小时后症状缓解 ,以后疼痛时重时轻 ,多能忍受 ,当地医院检查腹部平软 ,多部位有压痛 ,肠鸣音存在 ,给予对症治疗病情似稍减轻 ,但腹部持续性隐痛始终未能消失 ,故与起病后第 2 0天来我院要求住院治疗。住院期间…  相似文献   

14.
<正> 1989年我们用免疫荧光法(简称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简称酶免法),对注射狂犬病疫苗后不同时间采集的血清标本进行了狂犬病抗体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收集:从我站狂犬病门诊采集注射狂犬病疫苗第一针后9~81天者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清后低温保存备用。疫苗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制品,用前  相似文献   

15.
抗狂犬病血清注射420例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狂犬病是最古老的人兽共患病 ,80年代中期 ,中国狂犬病例逐年增多 ,居世界第二位〔1〕。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疫苗联合应用 ,可大大降低暴露后的罹病率〔2〕。抗狂犬病血清系由狂犬病固定毒免疫马的血清 ,经胃酶消化后用硫铵盐析法制得的液体。被带毒动物咬伤后注射愈早愈好。咬伤后<4 8h注射 ,可减少发病率。由于其为异种血清 ,在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1 临床资料1 1 观察对象 选择 2 0 0 0年 5月 2 1日~ 2 0 0 1年 12月 2 0日 ,我院门诊注射抗狂犬病血清的病例 4 2 0例。其中男 2 2 8例 ,女 192例 ,年龄最小 6…  相似文献   

16.
70例狂犬疫苗接种者的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前国内使用地鼠肾细胞培养狂犬病佐剂疫苗,对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减少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狂犬疫苗免疫学效果及如何合理的使用,给狂犬病的预防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特对疫苗接种者进行效果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1检测对象:被可疑疯动物咬伤或抓伤人群,按常规免疫程序(0、3、7、14、30,2.SIU/针),注射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产的在有效期内的狂犬疫苗,于最后一针注射后的15d采血,分离血清,进行抗体检测,抗体MI:16的部分人,再进行加强;<1:8者的加强2针(即常规免疫第1针后的52、66d各1针),…  相似文献   

17.
獾咬伤感染狂犬病六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4年8月15日~1995年7月29日,我院收治狂犬病6例,传染源均为野生动物鼬獾。现报告如下。6例患者临床资料见附表。该6例被咬伤后均未按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处理伤口,4例未接种狂犬病疫苗,其中1例父亲发病死亡之后才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2针后发病,当天送入院,例6接种狂犬病疫苗第4针后发病。  相似文献   

18.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狂犬病Ⅲ级暴露预防处置措施、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3~2014年收治的2 287例狂犬病Ⅲ级暴露伤者进行伤口处理和狂犬病疫苗全程注射,并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1 293例(56.5%)伤者的伤口得到规范处理和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994例(43.5%)伤者同时接受被动免疫制剂注射。所有伤者伤口愈合良好,无狂犬病发生。结论对Ⅲ级暴露伤者进行及时的伤口处理,足量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和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能有效防止狂犬病的发生;而配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消除伤者不良心理,提高疫苗全程接种依从性,对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男患,31岁。1984年5月31日被犬咬伤,次日开始注射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狂犬病疫苗(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按规定于咬伤当日及第3、7、14、30日各肌肉注射本疫苗2ml。于注射第一次后5~6天感脐周隐痛,两下肢及臀部散在火片瘀斑,稍痒。此后皮疹分批出现,每批持续6~7天。发病1周后  相似文献   

20.
<正> 狂犬病目前全世界还没有特殊治疗方法,因此使用狂犬疫苗免疫接种被狂犬咬伤者预防发病,是目前有效措施之一,为探讨在免疫预防狂犬病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对使用狂犬疫苗接种后发病的8例狂犬病例进行分析其失败原因如下。 一、关于伤口处理和抗狂犬血清的使用 本文报导的8例应用狂犬疫苗注射后免疫失败的患者多为头面部和手指处,这些部位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