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绝经前及绝经后妇女保健知识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以及她们对围绝经期的认识程度和保健需求 ,为开展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依据。随机调查 40~ 60岁不同职业 (医务人员、教师、农民 )妇女共 42 8人。采用问卷法 ,对围绝经期月经变化 ,围绝经期症状 ,对围绝经期保健的认识和需求 ,以及对激素替代治疗 ( HRT)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 1)在绝经前 ,出现月经变化、围绝经期症状的妇女 ,分别有 44.3 %和46.6% ;平均年龄分别为 43 .4和 45 .6岁。( 2 )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了解 ,医务人员优于教师 ,农民知之甚少。因围绝经期症状而就诊占有症状者 2 6.4% ,95 %的农村妇女认为不需治疗。( 3 )对 HRT的接受程度明显与文化程度、对围绝经期保健的认识及对 HRT的了解有关 ,但即使在医务人员中能较全面的了解 HRT利弊者也不足 1/3。接受 HRT者仅占有症状者的 7% ,且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和绝经后妇女。结论 :围绝经期保健应早期进行。书刊、讲座、围绝经期门诊及广播、电视将有利于不同文化层次的中老年妇女获得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只有使更多的妇女了解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和 HRT的利弊正确接受治疗 ,才能达到预防治疗疾病 ,提高生命质量 ,延长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及其对相关保健知识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平谷地区16个乡镇和2个街道抽取600名围绝经期女性进行调查。结果平谷地区女性目前自然绝经年龄(49±2)岁。40岁之后更年期综合征包括更年期症状评分、更年期抑郁症随年龄增高而明显升高,但在55岁以后反而逐渐好转。血压、血脂、血糖异常、骨折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其中更年期症状评分及更年期抑郁症、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城镇低于农村。高血脂发生率农村低于城镇。绝经激素治疗是防治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但目前我区围绝经期妇女对"绝经激素治疗利大于弊"的知晓率为31.92%,其中农村知晓率为15.79%,一般城镇居民知晓率为48.79%,医务人员的知晓率为68.18%。医务人员知晓率高于一般城镇居民,一般城镇居民知晓率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调查者中曾经使用或目前正在使用绝经激素治疗者3.23%,其中农村妇女使用率为1.21%,城镇妇女使用率为5.24%,医务人员使用率为16.67%。医务人员使用率高于本区的一般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妇女使用率高于农村妇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现状不容忽视,围绝经期妇女对绝经激素治疗的知晓率及使用率均很低。对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急需要加强,尤其是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医务人员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激素替代治疗(HRT)的认知及对相关知识需求情况,为提高医务人员对HRT的知识,并为提高中老年妇女保健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12所医院480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HRT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HRT的认知度、基本知识、知识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认为绝经期应用HRT有必要者占35.81%(169/472);16.10%(76/472)的医务人员对HRT知识了解;43.22%(204/472)的医务人员有对HRT知识有培训需求;14.19%(67/472)医务人员对更年期对象询问是否用HRT,并会推荐使用;不推荐应用HRT的原因中对副作用的担心占52.41%(76/145).结论 上海地区部分医务人员对激素治疗的知晓率较低,医务人员对HRT的推荐率低;主要原因是对激素治疗知识的不掌握和对副反应的担心.医生和护士对HRT的认识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365例围绝经期妇女节育状况及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的节育研究是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作者对 3 65例围绝经期妇女节育状况及满意度进行调查 ,旨在有利于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节育指导。一、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1 997年 8月~ 1 998年 1 0月接受妇女病普查的 40周岁以上妇女以单纯随机抽样法随机 3 65例为调查对象 (已停经者以停经 1年以内为调查对象 )。2 .方法 :由固定的医务人员记录。调查对象的节育状况及满意度。节育状况以调查时所采取的节育措施为准 ;满意度从节育措施对夫妇的性交质量、生活质量 (按 WHO提出的健康新概念 [1]来衡量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需求,加强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8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生活习惯、相关知识需求及希望获得健康教育途径的调查。结果在9项良好生活习惯中,仅有2项超过50.0%。她们最希望了解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92.8%)和骨质疏松症的症状(87.7%);就医咨询和电话咨询是围绝经期妇女希望获得的主要健康教育途径,分别占83.3%和70.3%。结论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她们获得更多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知识,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严玲华 《护理学杂志》2007,22(14):68-69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需求,加强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8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生活习惯、相关知识需求及希望获得健康教育途径的调查.结果 在9项良好生活习惯中,仅有2项超过50.0%.她们最希望了解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92.8%)和骨质疏松症的症状(87.7%);就医咨询和电话咨询是围绝经期妇女希望获得的主要健康教育途径,分别占83.3%和70.3%.结论 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她们获得更多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知识,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健康指导对该社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对璜山镇社区40~60岁妇女,随机抽取500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2次(社区护理健康指导前及指导后1年各1次)并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1年后,社区妇女更年期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加强对更年期妇女健康教育,指导心理及饮食保健,鼓励女性走向社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有效减轻和避免更年期症状的发生,对保证妇女顺利渡过更年期,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是指内分泌开始改变、最终月经及绝经后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不再停留在有病治病的阶段,而是采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治疗、养生及保健.面对目前医疗保健市场鱼龙混杂的状态,这样的就医行为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不仅不能得到正规的治疗及保健,还有可能会延误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针对目前的状况,需要规范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的就医行为及保健行为,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持续的健康管理流程,为每个来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建立完整的档案,定期随访,定期提供围绝经期保健讲座,帮助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安全渡过生命中的特殊时期.及早预防并控制图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疾病发生,降低老年妇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使之顺利健康地渡过生命中无月经阶段,是围绝经期及鲍经后就医行为管理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中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一组40-50岁伴有腰背疼痛的围绝经期女性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以确定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患者.同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与骨质疏松相关的生活饮食习惯,有无骨折史及相关慢性疾病史.结果 被调查229名门诊受检者中,T值<-1者共计137例,占总人数的59.83%;其中,骨量减少(-1 >T> -2.5)者68例,占总人数的29.69%,骨质疏松症(T≤-2.5)者69例,占总人数的30.13%.在本组围绝经期存在骨质疏松改变的人群中,普遍缺乏预防骨质疏松相关健康保健常识,但所有患者否认有脆性骨折史.结论 在重庆地区,处于围绝经期伴有腰背疼痛不适的女性患者,经DXA骨密度检测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患者检出率较高(超过50%),处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低风险阶段.早期确诊围绝经期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早期预防绝经后可能发生的骨质疏松症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健康威胁.  相似文献   

10.
社区居民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6户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10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保健及疾病护理知识对自己及家人很有必要,需求频次较高的前3项依次为应用药物注意事项(85.0%)、饮食护理方法(82.0%)及学习相关保健知识(80.0%)。最受欢迎的健康知识获得方式是医务人员讲课(69.8%)、健康宣教手册(52.1%)。提出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应因人因病施教、形式多样化,且需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