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小儿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湿疹的中医临床体质类型及相关规律。方法:按照小儿临床体质的分类标准对纳入临床观察的湿疹0~6岁患儿共105例样本进行临床体质分类,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中医体质。结果患儿湿疹有肺热阳盛质、痰湿腻滞质、阴虚燥红质、气虚倦怠质、阳虚迟冷质与平和正常质5类临床体质,不同年龄组的患儿中医体质分布不同。结论:将有助于掌握湿疹的发生、变化与预后转归的临床规律,对研究制定异病同质同治、辨质论食调养的综合方案、以达治已病防未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中医临床体质类型及相关规律,为治疗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00例患有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荨麻疹、湿疹、丘疹性荨麻疹)患儿,对其个人体质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患有荨麻疹和湿疹的小儿分别具有阴虚燥红质、肺热阳盛质、气虚倦怠质、痰湿腻滞质、阳虚迟冷质5类临床体质;患有丘疹性荨麻疹的小儿具有阴虚燥红质、肺热阳盛质、气虚倦怠质、痰湿腻滞质4种临床体质类型。3种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中医临床体质类型排序规律相同,阳虚迟冷质、气虚倦怠质、阴虚燥红质、痰湿腻滞质以及肺热阳盛质占样本总数的比例由低到高分布。结论:本研究有助于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中医临床体质,为患儿的不同临床体质类型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 C)人群调研及相关文献复习的基础上,根据As C人群的中医病证特点,认为其病证乃邪在少阳;针对病机特点以及少阳生理病理的相关性,提出"燮理枢机"的治疗原则;分析As C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发现,平和质比重最大,其他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根据"邪在少阳"的病位认识,结合体质分布特点进行体质论治,对As C人群养身防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实现中医"治未病",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PCO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录入PCOS患者841例,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判定中医体质类型,测定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HOMA-IR,根据HOMA-IR分为HOMA-IR1.66组、1.66≤HOMA-IR2.69组、HOMA-IR≥2.69组,观察各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结果 841例PCOS患者中医体质以痰湿质(24.02%)、气虚质(22.24%)为主,其次为血瘀质(14.74%)、湿热质(13.20%)和平和质(10.46%)。HOMA-IR1.66组148例,1.66≤HOMA-IR2.69组200例,HOMA-IR≥2.69组493例。PCOS患者9种中医体质在不同HOMA-IR分组中分布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HOMA-IR1.66组前3位依次为痰湿质、血瘀质和平和质;1.66≤HOMA-IR2.69组前3位依次为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HOMA-IR≥2.69组前3位依次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结论 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较高,胰岛素抵抗与中医体质间存在联系,在临床治疗中,辨体与辨病、辨证相结合能够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14)
目的 基于中医体质分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临床此病314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及临床辨证分型,并按不同中医体质分类及临床辨证分型进行相应针灸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不同中医体质分类的治愈率,平和质(97. 1%)气虚质(86. 3%)痰湿质(78. 6%)阳虚质(73.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临床辨证分型的治愈率,风寒外袭型(90. 6%)肝郁气滞型(85. 1%)脾虚湿盛型(77. 4%)正气不足型(69.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中医体质治愈疗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临床治疗无效病例11例(3. 5%),其中气虚质1例,阳虚质2例,痰湿质及湿热质各4例。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体质类型多见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和痰湿质,且不同中医体质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及疗程不同。基于中医体质,辨体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可以提高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进一步发挥针灸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中医辨治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97例经胃镜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其中医体质类型,并观察不同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比较不同体质患者的胃镜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 197例患者中,平和质22例(11.17%)、气虚质17例(8.63%)、阳虚质32例(16.24%)、阴虚质11例(5.58%)、痰湿质23例(11.68%)、湿热质46例(23.35%)、血瘀质8例(4.06%)、气郁质38例(19.29%)、特禀质0例(0%),其中,湿热质患者最为多见。不同中医体质胃镜征象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差异,其中,湿热质伴糜烂最多见,阳虚质、气虚质的萎缩程度较重,气虚质、湿热质的肠化程度较重。结论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为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痰湿质。临床根据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辨体-辨病-辨证"三辨施治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可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愈率并降低复发率,对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琦  李硕  伍尚祯 《河南中医》2020,40(7):1077-107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哮喘儿童的中医体质分型。方法:选择130例3~14岁的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其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形体特征、性格特征、适应能力、体质表现、发病倾向、家庭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判定体质类型。结果:3~14岁哮喘患儿的中医体质分型主要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痰湿质、瘀血质、阴虚质等7种类型,其中气虚质是哮喘儿童最常见的体质类型。3~6岁和7~10岁体质为气虚质的哮喘儿童中医体质分型以气虚兼特禀质占比最多(分别为33.33%、40.48%),而11~14岁的哮喘儿童中医体质分型以气虚兼痰湿质占比最多(58.06%)。结论:不同年龄段哮喘儿童的体质分型有一定差异,以气虚质为多见,临证时可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体质分型,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小儿体质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朱锦善 《新中医》1989,21(5):6-7
中医十分重视体质在疾病的发病、传变、转归、治疗、预后上的重要作用,研究体质与临床的关系,一直是中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同、后天环境有异,体质上的差别是明显的。本文根据临床多年的观察,认为小儿体质类型大致可分为五类,即正常质、痰湿质、气虚质、内热质、气阴两虚质,兹分述如下。一、正常质体质表现小儿形体胖瘦适中,或略胖、或略瘦,面色红润,头发乌黑,精神活泼,表情自如,声音响亮,肌肉结实,饮食二便均可,睡眠安宁,平时较少生病,指纹不红不淡、隐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19-120
目的 :研究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中医体质类型,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对200例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小儿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自填式问卷》(家长填)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及舌脉,总结并分析患儿的体质类型。结果:200例患儿中平和质21例(10.5%)、偏颇体质179例(89.5%),其中单纯偏颇体质73例(36.5%),兼夹偏颇体质106例(53.0%),单纯偏颇体质及兼夹偏颇体质中实热质均最多,比例为58.0%,其次为气虚质,占45.5%,其后依次为阴虚质、痰湿质及特禀质。结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体质表现为虚实夹杂,以实热质及气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10.
是中医内治"八法"之一,是通过使用和解及疏泄作用的方药,达到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大法.和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很广泛,在具体应用时根据病邪之所在,及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临床根据辨证,采用和法治疗一些病症每能取效.现结合经治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普遍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中医十大类方》按方证又将体质分为桂枝体质、麻黄体质、柴胡体质、黄芪体质、大黄体质、阳热体质、阴寒体质,了解不同体质类型患者的患病特点以及不同体质分类方法之间的异同,将有助于临床中准确切中病机,从而迅速取效。  相似文献   

12.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病,有着反复发作、易留后遗症的特点,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易产生耐药性。其易感体质主要为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以及气虚质。文章基于王琦教授“体质土壤学说”理论,根据主病主方主药的原则,采用“辨体-辨病-辨证”的模式,从“体病相关”的角度对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体质三级预防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咽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总结其治疗特点。方法:将100例慢性咽炎患者纳入研究,调查中医体质类型及其在各年龄段、合并症中的分布情况,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体质的用药差异。结果:按照中医理论慢性咽炎患者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大类型,其中气虚质的比重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体质在年龄上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消化道疾病中气虚质比重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体质中清热解毒中药使用最为频繁,但不同体质的使用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咽炎患者通常为气虚体质,多半合并消化系统疾病,且在治疗期间大量使用清热解毒药物。因此临床治疗上应加强辨病和辨证,方能达到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体病相关”理论是当下中医发病学研究的新视角,辨体-辨病-辨证的“三辨模式”为“体病相关”理论的具体应用之一。体质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将“三辨模式”运用于肺癌患者诊疗与恢复中,进行“体病同治”,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以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肺癌患者的诊疗为引,具体论述三辨模式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医小儿体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航宇 《陕西中医》2010,31(9):1191-1193
通过研究《内经》及各医家对小儿体质的论述,阐明小儿体质有"五脏有余不足"、"稚阴稚阳"、"纯阳"的特点,影响小儿体质的因素有先天禀赋、地域环境、喂养起居、疾病与治疗等,总结出小儿体质有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特异质五种类型,以及各型的临床特征。因此,在中医临床工作中,通过对小儿体质的认识,更好地做到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提高辨证施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调整体质偏颇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国9省市横断面中医体质调查数据库中,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肥胖高血压患者218例、超重高血压患者574例、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66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之外的8种体质类型均为偏颇体质)分布特点。结果:肥胖高血压组、超重高血压组、正常体质量高血压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P<0.01),平和质各组分别占22.94%、26.83%和26.13%,8种偏颇体质各组分别占77.06%、73.17%、73.87%。居于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肥胖高血压组是痰湿质(24.77%)、气虚质(19.72%)、阴虚质(12.39%);超重高血压组是气虚质(14.98%)、阳虚质(10.80%)、阴虚质(9.93%);正常体质量高血压组是气虚质(13.75%)、阳虚质(13.44%)、阴虚质(10.88%)。结论:不同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不同,临床对高血压防治的辨体调护应考虑不同体质量指数人群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虚瘀痰毒病因病机实质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与气虚、血淤、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淤痰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气虚、痰浊、淤血、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间的关系。方法: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的调查。结果: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为本组高血压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兼夹体质与单纯体质所表现的类型不一致。本组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存在相关性(P0.05)。各年龄段体质类型的分布及不同体质量指数所表现出的体质类型有差异(P0.05)。性别与体质类型的差异显著(P0.001)。结论: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是本组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要体质类型;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与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中医体质情况,结合小儿日常表现,以指导临床"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方法:应用王琦教授的体质学说,在门诊指导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完成体质量表填写,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医体质分布为:平和质/基本平和质(63.46%),特禀质(11.54%),阳虚质(8.17%),气虚质(7.21%),阴虚质(5.29%),痰湿质(1.92%),气郁质(1.44%),血瘀质(0.96%),湿热质(0.00%)。结论:北京地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以平和质、基本平和质为主,注重对小儿的日常调护、维持小儿的体质平和稳定对于预防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古今各医家对小儿体质的划分与对过敏性紫癜的辩证。方法:通过整理历代文献和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分析小儿体质与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关系。结果:中医多将本病归结于脾肾亏虚、湿热、瘀血等因素,故表现为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瘀血质等体质的儿童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主要人群。结论:通过研究小儿体质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为本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