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丽珍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516-517,523
[目的]了解24h血压监测在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收住的48例心肌梗死患者。对照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期24h动态血压及不同程度心肌梗死者血压昼夜节律情况。[结果]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期24h动态血压对照显示,差异性显著。不同程度心肌梗死者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对照显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和减弱者构成比无差异性;消失者构成比差异性显著。[结论]心肌梗死时患者会出现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且其减弱或消失的变化与心肌梗死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利用24h血压监测来辅助诊断心肌梗死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应用无创动态血压分析系统监测各期高血压病(EH)患者50例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观察到对照组与各期高血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Ⅰ期EH患者虽全部偶测血压值在正常范围,但夜间舒张压与Ⅱ期相比无差异性,P>0.05。Ⅲ期EH患者昼夜节律消失。提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作为高血压病的诊断,分期的一个指标,并对判断高血压病预后及评价药物疗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曾主张在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 ,可逐步增加剂量或改用其它药物 ,然后方考虑联合用药。HOT研究[1] 结束显示 70 %患者处于联合用药状态 ,而且联合治疗有很好的耐受性 ,认为是绝大多数病人成功达到目标血压的关键因素。国内 ,关于老年高血压患者 (HPE)降压治疗的联合用药情况少有文献报道。为此 ,笔者调查了本院 1997年至 1999年 3年间部分住院HPE降压治疗药物使用情况 ,现报告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本院 1997年至 1999年 3年间 4~ 6月份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 ,且符合以下条件 :⑴年龄≥6…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发病率高。手术切除效果最好 ,但约 70 %~ 90 %的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 ,丧失了手术切除机会[1]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被认为是非手术切除的首选疗法[2 ] ,但一般不能使肿瘤完全坏死 ,远期疗效尚不理想。我院自 1994年 6月始 ,采用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肿瘤结节内注入无水乙醇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方法 ,研究其临床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自 1994年 6月~ 1999年 12月间我院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70例 ,随机分为TACE与B超引导下肝癌组织内注入无水乙醇及TNF组 (联合治疗组 ) 40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及其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24ABPM)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50例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40例;另选血压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 riess法测NO,用放射免疫法测ET;采用PH ILIPS HD I 5000型彩色多普勒仪测定三组受试者的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重量(LVM),以>215 g为左心室肥大的诊断标准。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比较,ET、IVS、LVPW、LVDd、和LVM均显著增高,NO、ET、NO/ET明显降低(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与NO、NO/ET呈正相关(r=0.467,0.267,0.713,P<0.05),与ET、IVS、LVPW、LVDd和LVM呈负相关(r=-0.761~-0.264,P<0.05)。结论NO和ET水平可能参与昼夜血压节律的调节,ET升高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有关,并加重左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6.
224例慢性肝病血清内毒素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损害与内毒素血症 (ETM)往往互为因果。肝脏受损可引起ETM ,而ETM反过来可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损害 ,从而对肝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们选择了慢性乙型肝炎 (CHB)、乙型肝炎肝硬化 (HC)、慢性乙型肝炎重型 (CSH)共 2 2 4例 ,对其血清内毒素 (脂多糖 ,LPS)水平进行定量测定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2 2 4例均为我院 2 0 0 0年 4月~ 6月住院的乙型肝炎病人 ,诊断依据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议 (北京 )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1 ] 。其中CHB 86例 ,男性 46例 ,女性 40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病人130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测定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直径并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的老年高血压组(B组)和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C组)患者的左室肥厚检出率明显高于有血压昼夜节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组)(P<0.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的老年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多伴有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与血液粘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液粘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按血压昼夜节律分为血压节律消失组与血压节律正常组,观察两组血液粘度。结果两组间血液粘度有显著差异(P<0.05);收缩压变异性、平均动脉压变异性与血液粘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及血压变异性增高者血液粘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50例慢阻肺疾病内分泌激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凝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2):1384-1385
为探讨慢阻肺患者的内分泌激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检测 5 0例慢阻肺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 )、促甲状腺激素 (TSH) ;血清皮质醇 (F)、醛固酮(ALD)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并与 36名健康人作了对比观察 ,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病人 5 0例 ,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1] 中重病及急性加重期的各项指标。一秒钟用力呼吸容积 (FEV1占预计值 % ) <5 0 % ,血气分析测…  相似文献   

10.
焦念会  陈炜 《职业与健康》2004,20(6):125-125
高血压晨峰现象和昼夜节律的消失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1,2 ].日常诊疗工作中偶测血压,很难了解患者的晨起血压和昼夜节律.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的动态变化,可根据血压的变化特点,调整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减少血压的晨峰和保持昼夜节律,减轻靶器官的损害.笔者通过对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血压晨峰和昼夜节律进行对比研究,旨在说明,高血压晨峰和昼夜节律消失,对靶器官的损害;强调测量动态血压减少晨峰和保持昼夜节律,减少靶器官损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和夜间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14例MSA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分析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及夜间高血压相关因素。结果 114例MSA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主要表现为反勺型(68.4%)和非勺型(27.2%),夜间高血压患者94例(82.5%)。与不伴夜间高血压组相比,夜间高血压组MSA患者出现直立性低血压(OH)和服用降压药物的比例更高(P0.05)、HDL-C水平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用降压药物是MSA患者夜间高血压的保护因素,HDL-C水平减低则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MSA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普遍存在夜间高血压,降压治疗有助于减少夜间高血压发生,HDL-C水平减低可能与MSA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监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 4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49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压(MBP)。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及夜晚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和夜晚平均值相近且两组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小或消失;对照组患者昼夜节律正常。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征为单纯收缩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化规律,并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伴抑郁状态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48例,其中脑梗死102例(脑梗死组),脑出血46例(脑出血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脑卒中急性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帕罗西汀对脑卒中伴抑郁状态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 148例患者,首次测量血压高于140/90 mm Hg(1 mm Hg=0.133kPa)者97例,占65.5%c.以后血压随时问逐渐下降,入院第3天与第1天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血压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率为85.8%047例经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确定为抑郁状态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20mg/d,10 d内有9例患者血压增高,停药2~3 d好转.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增高,但增高的血压有自行下降的趋势;大多数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伴抑郁状态的患者用帕罗西汀治疗可导致血压升高或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上将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为五类 :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ETEC)、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EPEC)、侵入性大肠埃希菌 (EIEC)、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和粘附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EAEC) [1,2 ] 。为了解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率及耐药性 ,对本院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就诊的腹泻病人采集大便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及药敏分析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 本院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就诊腹泻病人 184 8例大便。2 试剂及诊断血清 培养基及药敏纸片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所 ;志贺菌、沙门菌及致泻性…  相似文献   

15.
O157H7大肠杆菌是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的一个重要血清型。该菌可导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 (HC)、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US) [1] 。自 1982年在美国首次报道了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的暴发以来 ,EHEC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WHO已确认O157H7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2 ] 。近年来我国防疫部门也开始致力于对O157H7的检测工作 ,有自腹泻病人、猪粪、鸡肉、牛肉、卤肉等检出本菌的报告 ,但EHECO157H7在本地区动物宿主中的带菌调查尚未见报道 ,其流行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间生物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药物治疗的中心正由“如何治疗”(howto)逐渐向“何时治疗”(when to)转化[1]。无论是血压正常的人还是高血压病人,血压在24h内都呈现一定的昼夜节律变化。运用时间治疗学理论,可以在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生活方式、血压监测等方面对高血压病人实施护理干预,保持血压呈现正常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以阻止或延缓靶器官的损伤。本文笔者对运用时间治疗学管理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出血性大肠杆菌 (EnterohaemorrhagicEscherichiacoli,E HEC)O157:H7可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并能形成局部暴发流行。 1982年美国首次报道了[1] O157:H7大肠杆菌引起出血性肠炎。 1996年 5~ 8月 ,日本暴发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O157:H7血清型大肠杆菌的感染 ,90 0 0多人感染 ,近 10人死亡[2 ] ,英国等国家也先后发生O157:H7的感染[3 ] ,我国虽未见暴发流行 ,但也发现有病例报道[4 ] 。大肠杆菌O157:H7是通过污染或未烹调充分的食物与饮品传播的 ,它释放Vero毒素 (Ve…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脏损害的主要表现是左室肥厚(LVH)。业已证明 ,LVH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变异 (HRV)是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改变的现象[1] 。血压变异性 (BPV)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2 ] 。近来不少研究均提示两者信号中蕴藏着有关心血管调节功能状态的信息。本文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的HRV及BPV ,研究其与LVH的关系 ,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情况及对靶器官损害 (TOD)的影响。对象与方法1 对象  5 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选自 1999年 10月至2 0 0 0年 10月在本院体检疗养…  相似文献   

19.
光照制对大鼠脂质3指标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光照制对SD大鼠甘油三脂(TRIG)、胆固醇(CHO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生物学方法.按4个时相标记(00:00,06:00,12:00,18:00),观察4组大鼠在正常光照、日夜颠倒、全昼和全夜条件下的3项指标。[结果]在正常光照(LD)和日夜颠倒(DL)条件下,大鼠血清中TRIG、CHOL和HDL含量呈现昼夜节律,峰值时点分别为9:29、0:32,4:58、20:21,21:19、20:54。在全昼(LL)和全夜(DD)条件下,各指标的昼夜节律均消失。[结论]光照制对大鼠脂质3项指标的昼夜节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24h动态血压(ABPM)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70例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昼夜节律消失(P<0.01).昼夜节律消失或减弱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进行ABPM监测,可作为对靶器官损伤的预报因子,可了解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在临床降压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减少血压昼夜变异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