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敏  束龙文  秦薇 《新中医》2017,49(6):124-126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和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辅以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外敷,2组均治疗14天。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血象的改善情况,记录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检测治疗前后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均较治疗前缩小,观察组的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均较对照组缩小更明显(P0.01)。结论:在西药常规抗感染的基础上辅以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可更有效地缩短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缩小盆腔炎性包块和减少盆腔积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保留灌肠并结合下腹部中药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并结合下腹部中药外敷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确诊为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症状及盆腔积液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过程中补肾调周法和二藤汤灌肠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邓高丕 《中药材》2007,30(5):623-625
目的:探讨金刚藤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附件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方法,选用金刚藤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附件炎共182例(作为治疗组),妇乐冲剂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附件炎共6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金刚藤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之盆腔炎、附件炎的总体有效率为95.05%,与对照药物妇乐冲剂比较无显著差异。金刚藤胶囊治疗后,患者血分析、尿分析、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金刚藤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之盆腔炎、附件炎疗效确切,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有显著效果,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多采用辨证论治、内病外治、内外合治、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内外合治,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是中医治疗特色,采用中药口服、灌肠、外敷等综合治疗收到确切疗效.口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同时采用消癓通络中药保留灌肠及外敷.局部加热能增加药物的穿透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输卵管性不孕中医病机以瘀滞为主,亦有兼湿热,兼寒湿者,治疗上以解毒化瘀、消瘀行滞、散结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6.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已婚妇女较为多见,病情较顽固.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气滞血瘀、湿热瘀结以及寒湿凝滞.治疗气滞血瘀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理气止痛 湿热蕴结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寒凝气滞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妇人止痛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治疗组采用妇人止痛方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对照组为7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人止痛方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中医综合治疗、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155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外敷和耳穴贴压4种方法综合治疗疗程10天;对照组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疗程7~10天.观察症状、体征变化,进行症候评分.结果:两组近期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超显示附件区增粗、盆腔积液、盆腔包块等体征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中药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药物结合理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多途径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7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冬青  黄健玲 《陕西中医》2007,28(11):1465-1467
目的:探讨中医多途径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中药经前内服通经方(香附、丹参、赤芍等),经期内服止痛方(益母草、三七、郁金等),经后内服慢盆方(赤芍、败酱草、延胡索等);中药毛冬青灌肠液灌肠及中药四黄粉外敷多途径治疗本病74例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4.59%,总治愈率为67.56%。结论:以湿热瘀结为主要证型的慢性盆腔炎,采用中医多途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治疗组予中药二丹红藤败酱汤口服、妇科外敷散外敷以及中药通络灌肠汤灌肠,对照组予金刚藤胶囊口服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总改善率97.14%,对照组总改善率74.29%。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更能明显降低患者体内血清C反应蛋白(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优于单一中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能明显降低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2.
吴心芳 《四川中医》2000,18(3):31-32
盆腔炎性肿块一般为经行、小产及手术时感染热毒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腹痛、带下。妇科检查可见附件一侧或两侧呈条索状增厚或有包块,若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者,可在子宫附件一侧或双侧触及活动受限的包块。作者采用内服及灌肠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并观察治疗110例盆腔炎性肿块患者,年龄匕~四岁10例,26~34岁叨例,35—49岁20例;病程最长为8年,最短为5天。其中急性宫体炎5例,急性输卵管卵巢炎20例,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5例,输卵管积水叨树,输卵管卵巢囊肿32例,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秦月好主任医师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采用辨证分型为主治疗,分为湿热瘀阻型、寒湿阻滞型、气滞血瘀型、痰浊瘀阻型加外用灌肠法。结果:选用活血化瘀、祛痰利湿、软坚散结、逐瘀荡胞、理气通络等方剂,标本兼用,与抗生素相比有一定的优势。结论:中医药的综合治疗,多途径给药,内外并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辨证、辨病、辨时、辨体质用药,治疗输卵管梗阻,恢复输卵管生理功能,提高受孕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协定灌肠方联合微波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发掘中医药在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的优势,减轻因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而导致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比康妇消炎栓+微波治疗组、协定灌肠方+微波组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证候疗效、局部体征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组内中医证候评分、盆腔体征均明显改善。盆腔体征疗效协定灌肠方+微波组,总有效率93.8%(30/32)优于康妇消炎栓+微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5.6%(25/33),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协定灌肠方+微波组总有效率90.6%(29/32)优于康妇消炎栓+微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63.6%(21/33),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协定灌肠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确切,尤其针对湿热瘀结型疗效更好,耐受性好,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应海琼  诸小丽  孙云  季双双  左扬 《新中医》2021,53(10):139-142
目的:观察中药饼石蜡泥外敷结合清热活血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清热活血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饼石蜡泥外敷。2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临床疗效、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减少更明显(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2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CRP水平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饼石蜡泥外敷结合清热活血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显著,能促进中医证候改善,且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丽君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红霞 《河南中医》2011,31(12):1437-1438
张丽君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采用健脾益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通络行气之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配合自制少腹逐瘀贴外敷,内外合治三联疗法,促使局部炎症吸收和肿块消退,达到输卵管再通而怀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化汤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组、灌肠组及口服加灌肠组,用清化汤按上述方法治疗2疗程,比较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口服组76.7%,灌肠组80.0%,口服加灌肠组93.3%。结论:清化汤口服加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或灌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少腹合剂保留灌肠配合神阙贴敷脐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应用自制少腹合剂保留灌肠配合神阙贴外敷神阙穴,对照组应用康妇消炎栓纳肛,10 d为1个疗程,2组各治疗2个疗程。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3.3%,对照组87.8%,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改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子宫动脉血流,降低TNF-α,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CD_8~+亚群数量和升高CD_4~+/CD_8~+比值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少腹合剂保留灌肠配合神阙贴敷脐法,对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进一步研究并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吕敏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3):219-219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自拟方内服,结合镇江陈醋外敷下腹部治疗盆腔炎性包块50例,其中年龄18-55岁;病程1天-6年;包块直径为25-65mm。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坠胀或伴有腰骶酸痛,盆腔触及包块,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异常。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兼有瘀结。经治疗后,47例痊愈(B超提示盆腔未见异常),3例无效(包块无变化),总有效率达94.0%。  相似文献   

20.
孙秋苗 《北京中医药》2018,37(4):326-327
赵红教授诊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重视中西医相结合认识病因病理,以输卵管局部辨病和中医传统辨证相结合。局部辨病辨清输卵管炎性粘连、瘢痕钙化、输卵管积水,在此基础上结合四诊合参进行肝郁气滞型、瘀血阻滞型、痰湿互结型辨证。治疗采用中药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法,以许润三教授自拟"通络煎",即四逆散加味方为主方,结合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所示局部病变情况,或辅以活血利水,或辅以软坚散结,将全身调理和消除局部病变相结合,共达理气活血通络之功。除采用中药口服外,赵教授还结合中药灌肠、热敷、艾灸理疗、离子导入等外治法提高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