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中药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及时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临床表现为下腹疼痛、坠胀、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低热、月经和白带增多,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2005年5月~2008年5月,我们采用中药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妇科千金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5.6%,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治愈率为34.4%,总有效率为67.7%,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内服外敷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金士美 《陕西中医》2002,23(5):437-438
临床资料  66例慢性盆腔炎均为门诊患者 ,年龄 2 2~ 48岁 ,以 2 5~ 35岁较多。病程 :短则 2 0多天 ,长则 1 0余年。输卵管炎 39例 ,输卵管积水粘连 1 6例 ,输卵管卵巢囊肿或包块 8例 ,盆腔结缔组织炎 3例。  治疗方法 基本方 :丹参、生黄芪、蒲公英各30 g,生苡仁 2 0 g,金银花、云茯苓、赤芍各 1 5 g,桃仁泥、川桂枝、制乳没、连翘、制军各 1 0 g。随症加减 :输卵管炎 ,通而不畅或不通加皂角刺、炮山甲、地鳖虫、路路通 ;输卵管伞端粘连积水加泽兰、泽泻、猪茯苓 ;包块或囊肿加三棱、莪术、炮山甲或昆布、海藻 ;月经量多有小块腹痛甚…  相似文献   

4.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卢英翔$柳州市人民医院!545001广西柳州市广场路8号~~~~~~  相似文献   

5.
中药灌肠、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诚  辜舜华 《新中医》2000,32(11):44-45
笔者用中药灌肠、外敷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0.00±5.02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2年,平均2.28±1.33年.有宫腔操作史(人工流产、宫内节育  相似文献   

6.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 (包括子宫体、子宫内膜、输卵管、卵巢 )及其周围结缔组织 ,盆腔腹膜多处发生炎症 ,临床以下腹疼痛 ,肛门、腰骶坠胀 ,白带增多 ,有异味 ,月经不调为特点 ,本病属中医“瘕”、“腹痛”范畴 ,为妇科常见多发病 ,也是一种缠绵难愈的疾病。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本病 86例 ,并与用宝光妇乐冲剂治疗的 30例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两组 116例均系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治疗组 86例中 ,年龄最大者 4 8岁 ,最小者 19岁 ;病程最长者10年 ,最短者 3个月 ,其中 2 0岁以下者 8例 (占…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加外敷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2 0例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 80例 ,年龄 2 0~ 4 5岁 ,病程 6个月~ 10年 ;对照组 4 0例 ,年龄 2 1~ 38岁 ,病程1~ 9年。1.2 诊断标准[1] :1有下腹隐痛、腰背及骶部酸痛、白带增多、月经过多、痛经及不孕等病史 ;2妇检子宫常后倾 ,活动度差 ,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 ,有压痛 ,亦可形成肿块 ;3B超提示附件炎。1.3 治疗方法。治疗组 :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黄柏各 30 g,桂枝 15 g,炮穿山甲 12 g,…  相似文献   

8.
朱国平 《新中医》2015,47(6):170-171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结合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2组患者均行相同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另加用中药灌肠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病状恢复快,治愈率高,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9.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往往病程迁延,久治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应用中药加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4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内服中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内服中药、中药灌肠以及中药外敷+频谱照射三联疗法。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2.00%,显著小于观察组(94.00%),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往往经久不愈,并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中医古籍无盆腔炎之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可散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妇人腹痛"、" 癥瘕"、"不孕"等病证中.2009年5月~2010年12月,笔者跟随导师潘兆兰教授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西医对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机理、临床治疗等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在此主要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盆腔炎为女性内生殖器官的常见炎症,包括子宫、输卵管以及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分为急、慢性2 种.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60 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已婚妇女较为多见,病情较顽固.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气滞血瘀、湿热瘀结以及寒湿凝滞.治疗气滞血瘀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理气止痛 湿热蕴结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寒凝气滞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将121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1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0.2%,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部中药贴敷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方法:纳入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分组,分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40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腹部中药贴敷治疗,40例),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对比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复发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38/40)显著比对照组75.00%(30/40)高,P <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比对照组低,P <0.05。研究组复发率2.50%(1/40)显著比对照组22.50%(9/40)低,P <0.05。结论:腹部中药贴敷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及好转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黄曦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6):55-55,5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盆腔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甲硝唑、青霉素联合少疏气定痛汤组)对照组(甲硝唑联合青霉素组)。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盆腔炎中的效果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方法与措施。方法: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每晚睡前1次,15d为1疗程,月经期停止,月经干净3d后开始第2疗程。结果:治愈率80.5%,总有效率97.2%。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讨论刘瑞芬教授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证明此法效率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