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开蕾  段书强  张二春 《安徽医药》2017,38(8):1049-1051
目的 检测转录因子GATA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安庆市立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原发性乳腺癌、15例乳腺腺病和9例转移性或浸润性乳腺癌病理标本中GATA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GATA3在乳腺腺病的腺腔中100%(15/15)表达,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6.67%(40/60),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4个分子亚型中,三阴型乳腺癌的表达率仅为0.071%(1/14),低于其他3种分子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性乳腺癌中,GATA3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有关(P<0.05)。结论 GATA3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但在三阴型乳腺癌中低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卡铂与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抑癌基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邢台市第三医院于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 124 例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62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紫杉醇注射液、卡铂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试验组接受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卡铂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共治疗 6 个周期,随访 12~40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存率、中位生存期、不良反应情况,以及 T 淋巴细胞亚群、抑癌基因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C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1.94% vs 19.3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 CD8+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其中试验组治疗后的 CD3+、CD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病灶内抑癌基因 BaxARID1AFasLCaspase-3PTEN mRNA 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病灶内 BaxARID1AFasLCaspase-3PTEN mRNA 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5.16% vs 27.42%,P<0.05),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33.25 个月 vs 22.85 个月,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分级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卡铂与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治疗 HER-2 阳性乳腺癌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上调抑癌基因表达,提高生存率,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3.
陈红 《安徽医药》2016,37(9):1141-1142
目的 对比鼓膜置管与鼓膜穿刺治疗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0~2014年收治的81例(101耳)NPC放疗后SOM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40例,52耳)和对照组(41例,49耳)。试验组行鼓膜置管治疗,对照组行鼓膜穿刺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5%和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NPC放疗后SOM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地塞米松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儿童脓毒症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淮安市儿童医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试验组(n=55)。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按40 mg·kg-1剂量取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溶于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给药,12 h给药1次,连续用药7 d。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5 mg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 mL中静脉推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4 d后停药,其他药物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血清PCT、Presepsin、NT-proBN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肝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8%,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55%,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Presepsin、NT-proBNP、BUN、Scr、AST和AL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项指标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儿童脓毒症可有效降低PCT、Presepsin、NT-proBN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肝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唑来膦酸姑息放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淮北矿工总医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骨疼控制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83.33% vs 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4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唑来膦酸姑息放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患者,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预防宫颈癌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肠炎(ARE)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同步放化疗且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宫颈癌患者69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晚口服沙利度胺50 mg直至放疗结束。结果 放疗期间,试验组I~Ⅱ级AR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ARE的平均时间为(24.00±4.16)d,对照组为(16.59±5.3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嗜睡发生率为50.00%,厌食发生率为14.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沙利度胺能够预防宫颈癌放疗所致I~Ⅱ级ARE的发生,并能推迟其发生时间,降低化疗相关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康力欣胶囊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96例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260 mg/m2,1次/3周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康立欣胶囊,1.5 g/次,3次/d,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及无进展生存期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2.50%和89.5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1.67%和72.9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血清CEA和CA153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血清CEA和CA15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23个月(95% CI:4.37~6.09),长于对照组2.85个月(95% CI:2.29~3.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 vs 97.92%,P<0.05)。结论 康力欣胶囊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疗效及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刘晓岗  王彧  刘春桂  鲁小敏  吉浩明 《安徽医药》2018,39(11):1335-1338
目的 探讨奈达铂+5-氟尿嘧啶(5-Fu)联合放疗对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中热休克蛋白90a(HSP90a)、癌胚抗原(CEA)及CK2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海安医院肿瘤科接受放化疗的13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给药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67例)和对照组(63例),试验组采用奈达铂+5-Fu方案化疗联合放疗;对照组采用顺铂+5-Fu方案化疗联合放疗。观察并比较6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副反应及患者外周血中热休克蛋白90a、CEA、CK20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和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22.00%,5.00%)均低于对照组(43.00%,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HSP90a、CEA及CK20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奈达铂+5-Fu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疗效优于顺铂+5-Fu联合方案,可降低患者外周血HSP90a、CEA及CK20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
罗艳  胡桂英  李颖  周锋 《安徽医药》2017,38(1):60-62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研究TSH、TPOAb、TgAb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关系,探讨TSH、TPOAb、TgAb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50例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术前TSH、TPOAb和TgAb水平。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按照TSH水平降低、正常和升高进行再次分组,按照TgAb水平分成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血清TSH为(2.38±1.79)m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9±0.81)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3,P=0.011);试验组血清TgAb阳性率为17.33%,高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1,P<0.001)。试验组的TPOAb阳性率为26.0%,高于对照组的22.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3,P=0.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Ab阳性、TSH增高为引起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OR=6.619,95% CI:2.054~21.33;OR=2.411,95% CI:1.344~4.324)。结论 术前TgAb阳性与TSH增高为甲状腺癌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平消胶囊对接受他莫西芬内分泌治疗的Luminal A型乳腺癌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增厚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4例Luminal A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他莫昔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平消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和病理改变情况,以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并对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IGF-1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第6、12、24个月,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逐渐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t=3.311, 4.018, 6.406; P<0.05)。治疗第24个月,观察组患者子宫萎缩内膜、子宫增生或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子宫内膜息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40.730, 13.974, 6.335, 6.546; P<0.05)。治疗第6、12、24个月,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血清IGF-1水平呈正相关(r=0.488, 0.464, 0.336; 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204, 3.646, 6.802; P<0.05)。结论 平消胶囊可有效抑制接受他莫西芬内分泌治疗的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增厚及不良病理改变,并降低血清IGF-1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 1~3个腋窝淋巴结(ALNs)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与局部复发及预后相关性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完善术后放射治(PMRT)的个体化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我院就诊的489例未行PMRT的pT1~2N1M0(1~3个ALNs阳性)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复发率(LRR)、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不同分子分型患者LRR及与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489例未行PMRT的pT1~2N1M0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Luminal B(HER-2阴性)型和三阴型分别为229、196和 6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 75个月(5~115个月),对分子分型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三阴型 5年 LRR高于非三阴型,5年DFS和OS均低于非三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然而,在Luminal A型和Luminal B(HER-2阴性)型之间5年LRR、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5岁、pT2分期和三阴型是LRR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分子分型有助于个体化区别伴1~3个ALNs转移的pT1~2N1M0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对于LRR较高的年龄≤35岁、pT2分期及三阴型乳腺癌患者推荐行PMRT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陈成  徐维  李猛  朱正秋 《肿瘤药学》2021,11(4):480-485
目的 比较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这种差异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188例乳腺癌转移灶再活检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分析ER、PR和HER-2在原发灶及对应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转移部位的变化分布及其表达差异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ER、PR和HER-2表达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变化率分别为21.8%、33.5%和24.5%,其中PR和HER-2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原发灶和转移灶中ER、PR表达不一致患者与表达一致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和转移灶中HER-2表达不一致患者与表达一致患者的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结论 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和转移灶中ER、PR和HER-2表达存在差异,且激素受体的表达变化能够影响患者的预后。检测乳腺癌转移灶中ER、PR和HER-2的表达,对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宇  刘梁生  马文娟  韩敏  朱鹰  路红 《天津医药》2022,50(8):853-858
目的 通过分析早期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象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探讨超声征象对早期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98例术前诊断为Ⅰ~Ⅱ期乳腺癌,且乳腺超声检查显示为肿块型病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比较此类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超声征象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Lum...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髓样癌属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其细胞学病变基础是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恶性增殖异常分化,RET原癌基因突变作为甲状腺髓样癌基因病因,microRNA近年也被证明与甲状腺髓样癌有密切的相关性。甲状腺髓样癌缺乏特定的临床特点,病程进展速度较快,属中度恶性癌,预后相对较差、目前推荐的治疗首选“甲状腺全切术+颈淋巴结清扫术”为主的手术治疗。笔者就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特征、诊疗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消乳散结胶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甲泼尼龙片,起始剂量20mg/d,每2周减量4mg/d,直至以4mg/d维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消乳散结胶囊,3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乳腺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病灶大小、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治疗后两组乳腺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乳腺肿块大小、肿块最长径均显著缩小(P<0.05);且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SF-36中PCS、MCS评分及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SF-36中PCS、MCS评分及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二至丸合桂枝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乳腺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确诊的100例TNBC病例资料,以术后行常规辅助化疗的病例资料为对照组(50例),加用二至丸合桂枝汤治疗的病例资料为治疗组(50例)。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对比分析2组间疗效、身体机能、生活质量、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同时比较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复发转移率的差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62.00%(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提高稳定率82.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FACT-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及CA153水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治疗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8.00%和6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和42.00%(P<0.05)。结论 二至丸合桂枝汤辅助化疗对TNBC患者作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远期疗效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首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167例乳腺癌首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表达情况,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TNBC)4个分子亚型。分析4种亚型患者临床及预后特征的差异。结果 167例患者中Luminal A型24例(14.37%),Luminal B型102例(61.08%),HER-2过表达型18例(10.78%),TNBC型23例(13.77%)。4种亚型均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pTNM分期中Luminal A型以Ⅰ期为主,其他3型以Ⅱ~Ⅲ期为主。手术方式中Luminal B型主要采用根治术,其他3型则以仿根治术为主。4种亚型患者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骨转移时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和乳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其他远处转移情况、骨相关事件(SREs)、药物治疗模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种亚型的中位无转移时间分别为53、34、15、33个月(Log-rank χ2=10.592,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90、116、63、61个月(Log-rank χ2=13.080,P<0.01);骨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48、23、18个月(Log-rank χ2=15.590,P<0.01)。HER-2过表达型中位无转移时间最短,其次为TNBC型和Luminal B型,Luminal A型最长。TNBC型患者总生存时间最短,其次为HER-2过表达型和Luminal A型,Luminal B型最长。分子亚型、pTNM分期、靶向治疗、SREs、CA153水平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ER-2过表达型和TNBC型的死亡风险分别是Luminal A型的2.799、2.306倍,Luminal B型的死亡风险比 Luminal A型下降了62%。结论 4种分子亚型的乳腺癌首发骨转移患者中,HER-2过表达型和TNBC型患者预后较差;HER-2过表达型最早出现骨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甲地孕酮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对脂糖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2017年10月,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31)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沙利度胺及常规化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甲地孕酮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脂糖代谢功能及免疫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联合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4.84%和30.00%,联合组的OR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情控制率(D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IgG、IgA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治疗后IgG、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联合组有9例(29.03%)出现糖代谢异常,4例(12.90%)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率为41.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其中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地孕酮联合沙利度胺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及晚期乳腺癌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concurrent use of celecoxib (CXB) with 5-fluorouracil, epiru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 (FEC), followed by docetaxel (T) in the neoadjuvant setting.

Patient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64 invas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in the N001 Phase II, multicenter, open-label, single-arm study to receive four cycles of FEC (500, 100, 500 mg/m2) followed by four cycles of T (100 mg/m2) with concurrent CXB (200 mg b.i.d.) as neoadjuvant therapy (NAT). The combined chemotherapies were administered on day 1 of each cycle every 3 weeks. Primary endpoints were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 rate and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Quasi-pCR (QpCR), pCR and near pCR (npCR) were discussed considering their similar survival outcomes. ORR included 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 (cCR) and clinical partial response (cPR). Secondary endpoints included safety, breast conservation rate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Results: Between February 2006 and January 2010, 57 of 64 evaluable patients with luminal A (n = 35, 61.4%), luminal B (n = 12, 21.1%), HER-2 positive (n = 8, 14%) and triple-negative (n = 2, 3.5%) breast cancer completed NAT and surgery. QpCR rate was observed in 18 (31.6%) patients. Exclusive of triple-negative subtype, pCR (p = 0.761) did not differ compared to other subtypes, while npCR (p = 0.043) exhibited a difference. Patients with HER-2 overexpression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QpCR than those of the disease attribute (10/20 vs 8/37, p = 0.029). After NAT, 43 (75.4%) and 13 (22.8%) patients achieved cCR and cPR, respectively. Patients responding to FEC were more likely to achieve a better ORR after subsequent T (p = 0.004). Over 80% of all patients received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 (BCT) after receiving NAT, and 11 of 14 (78.6%) patients with T3 tumor at diagnosis became eligible for BCT after NAT. A total of 60 patients completed ≥ 6 cycles of NAT, followed by surgery; at a median follow-up of 50 months, 80% of the patients are disease-free. Neither drug-induced life-threatening toxicity nor cardiotoxicity was observed.

Conclusions: Neoadjuvant use of FEC-T with concurrent CXB is active and safe for treatment of operable invasive breast cancer. The ORR was higher, but QpCR was comparable to other studies. Most patients are still disease-free, and BCT became an option for the females. Further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tudies on the use of 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s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re warra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