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人际间的交流往往是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来共同完成。前者固然很重要,但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非语言交际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本文从非语言交际的四大类型一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以及环境语中的某些方面探讨了非语言交际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英语语言中委婉语应用功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建乐  徐民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4):527-528,F003
从英语语言中的委婉语现象出发,探讨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在交际活动中的功能,认为,委婉语总是以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为依据。人们使用委婉语的动机和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的。恰当使用委婉语是取得预期交际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文化内涵是语言交际的具体内容,文化意识是语言交际的思维基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是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相似文献   

4.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在教学改革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剖学教学手段——非语言交际教学。合理地运用副语言、表情语、目光语、手势语、姿势语等非语言交际手段,可以优化解剖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交际信息的载体包括言语交际符号和非言语交际符号,副语言是言语交际符号以外的符号形式,它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成语里大量描写副语言的词条,足以说明副语言习俗是在有声语言基础上得以广泛运用的。汉语成语中的体态语和辅助语,以其丰富的内涵与细腻的描写,传承的习俗和厚重的文化,充分显现了副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1].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学科.空间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一个方面,它暗含了人们交际的心理的界限,进行此项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文化,减少文化冲突.本文列举了德国人、英国人和阿拉伯人使用空间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是人类交际过程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修辞表达手法,是各种语言共有的现象。它具有消除误解与摩擦,协调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本文试从交际功能角度,即避讳、掩饰和礼貌三个不同方面对其进行探讨。这既对语言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是语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现从积极、消极和中性3个方面.通过具体实例定位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0.
浅析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个人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在交际过程中,言语行为与社会、文化和心理是有密切关系的.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它的"社会"性.语言的社会性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对语言的制约,这种制约具体反映在语言的发展受社会的制约、语言的使用受社会的制约以及语言对社会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1.
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会发生故障。跨文化交际已成为语学和应用语言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同时对于外语教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内容及必要性着手,阐述了在外语教学中既要学习语言知识也必须注重文化的必要性。同时还提出了文化导入的三种方法,即融合法、实践法和比较法。  相似文献   

12.
顾名思义,翻译就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是语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系统和两种文化系统,仅仅掌握两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还不能深入、灵活、有效和得体地表达思想。因为两种语言所携带的文化特征会出现重叠、空缺甚至冲突的现象,所以译者必须了解源语言和译语言的文化,具有跨文化交际的  相似文献   

13.
李慧慧 《九江医学》2005,20(4):125-128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际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力开展语言文化现象研究,由此兴起了“跨文化交际”的学科研究。“跨文化交际”是指在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它涉及交际中有关文化的种种问题。很显然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如果某一民族的人们不了解另一特定民族的文化因素,在交际中就会出现偏差或障碍。因此。“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赵贤州先生又说:“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通的文化信息;而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差,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化共存。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两种文化的人民交际方式的种种不同。本文旨在研究中西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从而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使用中的语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描述,指出了该研究方法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语言教学本身就是某种文化传递活动.2、语言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能力,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制约语言行为的社会规约或语言运用规则的认识.3、语篇分析应该引入教学之中,将学习者的注意力放到语篇的连贯也即意义的连贯上.4、在学习者的语用过程中,特别是在口语体中,语言的得体运用较之语言的标准运用更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着重词汇和句法的传输,忽视语言文化和交际功能的研究,既无法达到国家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又对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的提高形成障碍,许多学生缺乏英语文化素养和综合语用能力.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语境和语用的研究是任何一个完整语篇的关键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加强语境和语用分析等方面的语篇理论研究,将直接地丰富课堂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综合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大学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进行文化教学是应有之意。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应该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应该结合课本对目的语文化进行介绍,提高学生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2 1世纪是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时代 ,异文化间的交流正呈现出新的特征 ,即由间接的变为直接的 ,由少数人变为多数人的 ,由只在某些领域变为全方位的等等。随着这种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 ,人们将面临如何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沟通、交流与合作的问题。为了帮助人们解决这道难题 ,很多专家对跨文化交际这一领域已做过不少研究 ,而对于其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语言交际的辅助要素。了解一定的非语言交际形式 ,既有利于自己的传情达意 ,也有利于理解别人语言…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主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问的交际.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在我国外语研究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文化语义研究、跨文化语篇研究、跨文化语用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