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泊酚等药物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泊酚配伍芬太尼、曲马朵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均采用药物静脉麻醉后行人工流产术。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3.5mg/kg体重;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体重,丙泊酚2.omg/kg体重;C组:静脉注射曲马朵1.5mg/kg体重,丙泊酚2.0mg/kg体重。比较3组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清醒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比较,B、C组均明显优于A组,丙泊酚用量均少于A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曲马朵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具有确切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且芬太尼、曲马朵还可减轻丙泊酚静脉注射引起的局部疼痛,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及不良反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硬腰联合麻醉下下肢手术病人100例,术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A组:250 mg罗哌卡因;B组:250 mg罗哌卡因+50μg舒芬太尼;C组:250 mg罗哌卡因+75μg舒芬太尼;D组:250 mg罗哌卡因+100μg舒芬太尼。每组均加入托烷司琼4 mg且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 l。记录4组患者术后8、24、36、48 h各时相点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并发症(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术后8、24、36、48 h的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和D组(P<0.01),但其中A组VAS评分又显著高于B组(P<0.05);D组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B组、C组。而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每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较好术后的镇痛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混合液为:250 mg罗哌卡因+75μg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肝肿瘤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对患者循环功能、呼吸、复苏质量及术后疼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肝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n=20),瑞芬太尼组(R组,n=26)。S组舒芬太尼0.2μg/kg诱导,0.1~0.2μg/(kg.h)维持;R组瑞芬太尼1μg/kg诱导,0.1~0.2μg/(kg.m in)维持。两组均复合使用丙泊酚:诱导1.0mg/kg,维持3.0~6.0 mg/(kg.h)。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5 m in、治疗开始后5 m in、停药后5 m 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病人Ram esay镇静评分、VAS评分及病人总体满意度。结果S组患者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满意度高。R组患者用药后HR、SBP、DBP下降明显(P<0.01),术毕疼痛发生率高,满意度低。结论舒芬太尼配伍丙泊酚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有良好的镇静、镇痛,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注入新克痛宁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72例胫腓骨骨折病人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后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18例 )向硬膜外腔一次注入容量为 10ml药物 :A组新克痛宁 0 .2 5U/kg ;B组新克痛宁 0 .12 5U/kg加 0 .5 %利多卡因液 10ml;C组吗啡 2mg ;D组吗啡 1mg加 0 .5 %利多卡因液 10ml。按WHO标准 ,术后疼痛程度达Ⅱ级时按组别注药。结果 A组与B组镇痛作用完全 ,镇痛维持时间A组与B组明显延长 ,A组与B组分别为 (4 12± 2 5 )min和 (34 5± 2 8)min ,与C组 [(2 0 7± 2 3)min]和D组 [(16 5± 10 .3)min]比较 ,差异显著(P <0 .0 5 )。注药后 30~ 12 0min患肢足背皮肤温度 ,A组与B组均高于C组与D组 (P <0 .0 5 )。结论 新克痛宁注入硬膜外腔用于术后镇痛 ,维持时间较长 ,镇痛作用完全 ,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麻醉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门诊行无痛胃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1 μg/kg+丙泊酚;B组(地佐辛组):地佐辛70 μg/kg+丙泊酚;C组(对照组):生理盐水+丙泊酚。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胃镜检查时间,丙泊酚总用量,麻醉前后MAP、HR、SPO2,术中呼吸暂停次数及麻醉苏醒期恶心、呕吐、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A组(90.3±8.2) s、B组(95.3±9.1)s和C组(125.7±7.3)s比较,A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A组(63.1±9.2)mg、B组(70.4±5.9)mg和C组(89.3±6.4)mg比较,用药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苏醒期恶心、头晕发生率(20.0%;21.7%)较A组(1.7%;8.3%)和C组(0.0%;1.7%)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无痛胃镜治疗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妇女宫腔镜手术中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45—59)岁,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0.2μg/kg+丙泊酚(A组),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B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2min(T2)及术后(T3)MAP、HR、SpO2变化情况,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静注丙泊酚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丙泊酚用量、术毕清醒时间(术毕至呼唤睁眼时间)、手术时间、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诱导后2min及术后MAP、HR、SpO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丙泊酚总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两种剂量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均能给宫腔镜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保障,但舒芬太尼0.2μg/kg复合丙泊酚更能保证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稳定,提高围术期的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的阻滞平面宽度对全身麻醉诱导期丙泊酚靶控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15例,A组硬膜外给予1%利多卡因10 ml,B组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5 ml,C组硬膜外穿刺后不给药,留至术中及术后镇痛。硬膜外给药20 min阻滞平面确定后,以2.0μg/ml为起始浓度对患者行丙泊酚血浆靶控注射,患者意识消失时记录各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结果意识消失时,A、B、C 3组患者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分别为(1.51±0.44)μg/ml、(1.99±0.37)μg/ml、(2.68±0.68)μg/m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有镇静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阻滞范围越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术毕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和术后24h咽喉疼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2例需要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61例,两组均以咪唑安定、阿曲库铵、芬太尼、丙泊酚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于手术结束麻醉停药前30—40min给予舒芬太尼0.25—0.5μg/kg;A组手术结束前不给药。分别纪录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躁动和咽喉痛发生率B组比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麻苏醒前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使麻醉苏醒更平稳,可有效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和术后24h咽喉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配比的吗啡和氯诺昔康复合应用于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果。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63只,依Brennan法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吸入1.4%异氟醚5min后不做处理;切口痛对照组(B组):切口痛模型大鼠,皮下注射1ml生理盐水;给药组(C~H及L组):切口痛模型大鼠,分别给予不同配比的吗啡/氯诺昔康(6/0、1/5、2/4、3/3、4/2、5/1、0/6mg.kg-1),皮下注射。每组7只大鼠,均分别于术后1h给药,然后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价各组药物对大鼠的镇痛作用。结果A组的累积疼痛评分为0.375±0.518明显低于其他给药组(P<0.01),B组的累积疼痛评分为18.125±1.126显著高于其他给药组大鼠(P<0.01);C、D、E、H、L组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5.250±1.488、5.375±1.506、5.125±1.458、4.375±2.200、5.250±2.121,P>0.05);F、G组的累积疼痛评分分别为3.625±1.061和3.750±1.165显著低于C、D、E、L组(P<0.05或P<0.01)。结论吗啡与氯诺昔康复合应用的比例在1∶1~1∶0.5时可取得较佳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9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术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两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前均给予2%利多卡因3 ml,A组推注0.75%罗哌卡因10 ml+2%利多卡因5 ml+生理盐水1 ml,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10μg舒芬太尼(加生理盐水稀释为1 ml)。记录麻醉平面到达胸6的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麻醉效果,观察产妇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的阿氏(Apgar)评分。结果 B组麻醉后平面到达胸6时间短于A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麻醉优良率为70.0%(21/30),低于B组的93.3%(2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寒战发生率为3.3%(1/30),低于A组的23.3%(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可改善麻醉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中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合理剂量、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术后分别使用背景量为1μg/h(A组)、1.5μg/h(B组)、2μg/h(C组)的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4、8、16、24、48 h的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Sedation镇静评分、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及镇痛泵输注情况。结果 三组间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A组休息时术后8h、12h、24h及咳嗽时VAS评分均高于B、C组(P<0.05)。C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A、B组(P<0.05)。A组镇痛泵PCA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高于B、C组(P<0.05)。舒芬太尼48h总用量A、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老年患者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最佳背景剂量为1.5μg/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先注射利多卡因与舒芬太尼对丙泊酚注射痛预防作用的区别。方法将ASAⅠ~Ⅱ级拟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病人15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LP组预先注射利多卡因40 mg后再注射丙泊酚注射液;SP组预先注射舒芬太尼10μg后再注射丙泊酚注射液;CP组为对照组,预先注射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后再注射丙泊酚注射液。注射丙泊酚注射液过程中询问疼痛情况,按照不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记录疼痛程度。记录各组受试者注射药物前后的SBP、DBP、HR。结果 LP组和SP组病人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C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LP组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低于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注射利多卡因或舒芬太尼均能有效地抑制丙泊酚注射痛,利多卡因的抑制作用优于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随机分入C组(n=30)和T组(n=30)。两组产妇均于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舒芬太尼0.05μg/(kg·h)];T组在此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0.5%罗哌卡因3.00 mg/k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评估术后2、4、6、12、24 h的镇痛效果,记录术后舒芬太尼总用量、静脉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组术后2、4、6、12、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1.39±0.27)分、(1.64±0.37)分、(1.87±0.30)分、(2.22±0.27)分、(2.59±0.29)分,明显低于C组的(1.82±0.30)分、(2.11±0.37)分、(2.21±0.35)分、(2.57±0.35)分、(3.05±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2、4、6、12、24 h的BCS评分分别为(3.47±0.57)分、(3.36±0.61)分、(3.43±0.50)分、(3.46±0.51)分、(3.43±0.50)分,明显高于C组的(2.60±0.62)分、(2.93±0.58)分、(2.86±0.73)分、(2.86±0.68)分、(2.93±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舒芬太尼总用量为(51.98±0.90)g,明显少于C组的(59.08±1.4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为(7.97±1.81)次,明显少于C组的(22.17±2.8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T组分别有5例(16.7%)和4例(13.3%)患者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安全有效,可减少产妇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和静脉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提高产妇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点阵激光治疗瘢痕术后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5月-2017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浏阳市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的284例瘢痕增生患者,于点阵激光磨削术后,创面左上及右下区域予以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设为治疗组),左下及右上区域予以碘伏换药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湿润烧伤膏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1.0±3.0)d、温度恢复时间为(2.75±0.25)h、疼痛恢复时间为(3.25±1.25)h、细菌转阴时间为(5.0±1.0)d、愈后VSS评分为(7.80±0.70)分,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8.0±3.0)d、温度恢复时间为(6.00±1.00)h、疼痛恢复时间为(42.00±30.00)h、细菌转阴时间为(14.0±2.0)d、愈后VSS评分为(8.70±1.00)分,两组对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润烧伤膏可有效促进点阵激光治疗瘢痕术后创面的愈合,防治创面感染,缓解创面疼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世新  项敬国 《人民军医》2012,(10):959-961
目的:观察比较臂丛阻滞联合丙泊酚或氯胺酮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上肢手术116例,随机分为A、B、C、D 4组各29例。A组臂丛阻滞联合单次给予丙泊酚,再持续泵注丙泊酚;B组臂丛阻滞联合间断静脉推注丙泊酚;C组臂丛阻滞联合持续泵注氯胺酮;D组臂丛阻滞联合间断静脉推注氯胺酮。比较4组麻醉前(T0)、静脉麻醉给药后3min(T1)、臂丛注药完毕时(T2)、手术开始30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麻醉前(T0),4组MAP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C、D组T1、T2、T3、T4时间节点MAP水平显著高于A、B组同一时间节点水平(P<0.05)。除A、B组T4时间点外,4组T1、T2、T3和C、D组T4时间点HR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水平;C、D组T1、T2、T3、T4时间点HR水平显著高于A、B组同一时间节点水平(P<0.05)。麻醉前及麻醉后各时间节点RR、SO2水平4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手术时间4组差异不显著(P>0.05);A、B两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C、D两组(P<0.05)。A、B两组恶心、呕吐、喉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C、D两组(P<0.05);B组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A、C、D 3组(P<0.05)。结论:臂丛阻滞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优于臂丛阻滞联合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手术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镇痛前,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是(7.1±1.4)分,对照组是(7.2±1.3)分,无显著差异性( P>0.05)。镇痛后的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是(3.0±1.2)分,对照组是(5.1±1.6)分,差异性显著( P<0.05)。实施镇痛后,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未见显著差异性(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0%,对照组患者是64%,差异性显著( 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手术镇痛中的效果极为理想,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避免神经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0.125%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腰一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下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0例无自然分娩及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随机分成3组,其中0.125%布比卡因CSEA镇痛分娩(B组)100例,0.125%罗哌卡因CSEA镇痛分娩(R组)100例,非镇痛对照组(C组)100例,对分娩镇痛效果(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MBS)、产程、各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项目进行观察。结果B组和R组镇痛效果均良好,但镇痛效果B组优于R组,有显著性差异,与非镇痛组比较差异显著。PCA次数B组和R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神经阻滞B组和R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镇痛组内产程比较无明显差异,镇痛组与非镇痛组(C组)比较第二产程有差异但仍在正常范围,分娩方式无影响。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各组间无差异。结论腰一硬联合阻滞自控分娩镇痛是有效、安全的镇痛方式,0.125%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O_2点阵激光联合瘢痕平软膏治疗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H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患者50例。A组采用瘢痕平软膏瘢痕处外涂,每日早晚各涂抹1次,治疗6个月;B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根据瘢痕增殖程度选择不同治疗光剂量,轻度采用Deep FX模式参数治疗,能量密度15~20 mJ/cm2,频率20~30 Hz,密度10%~15%,重复1~3次。中重度瘢痕者采用Active FX模式治疗,能量密度100~170 mJ/cm2,频率40~60 Hz,密度40%~60%,重复1~3次。共治疗2次,每次激光治疗间隔时间2个月。C组先行CO_2点阵激光治疗后即刻外敷瘢痕平软膏治疗,治疗6个月,期间激光治疗共2次,每次间隔时间2个月。三组患者治疗后3和6个月观察疗效,并记录瘢痕评分、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和不良反应差异。所有患者随访至治疗后12个月,统计HS复发情况。结果 C组治疗后3和6个月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C组治疗后3和6个月瘢痕厚度、瘢痕颜色、瘢痕溃疡、瘢痕硬度、瘢痕充血评分、瘢痕总分、血清TGF-β1、MMP-9水平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C组治疗后3和6个月血清bFGF水平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B组和A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 0%、6. 0%、8.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C组随访期间HS复发率(2. 1%),低于B组(17. 0%)和A组(18.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O_2点阵激光联合瘢痕平软膏治疗HS的近远期疗效优于单纯CO_2点阵激光和仅用瘢痕平软膏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19.
黄伟  汲坤  邢宏昶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2):213-214,216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 3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采用纳布啡治疗,B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治疗,C组患者采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治疗。分别于术后6、24、48 h,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与疼痛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观察3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C组患者术后6、24、48 h的VAS评分均小于A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6、24、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小于A组、C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与舒芬太尼联合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静脉镇痛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联合不同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我院8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并要求术后镇痛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组单纯使用舒芬太尼镇痛,B1、B2、B3组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每组20例.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价四组患者术后2h、4h、8h、12h、24 h、48 h的疼痛和镇静情况,记录各组拔管时间、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自控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h四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B2、B3组术后4h、8h、12 h、24h、48 h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B2、B3组VAS评分低于B1组(P<0.05),B2和B3组之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h四组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3组在术后4h、8h、12 h、24h、48 h的OAA/S评分明显低于A、B1、B2组(P<0.05),B3组OAA/S评分明显低于B1、B2组(P<0.05),B1、B2组之间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B1、B2、B3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明显低于A组(P<0.05),B 2、B3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明显低于B1组(P<0.05),B2、B3组之间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期间不良反应,B1、B2、B3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在开胸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舒芬太尼联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可增强镇痛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