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砂仁产地与品种变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佑波  吴朋光  徐新春 《中草药》2001,32(3):250-252
目的:为弄清砂仁药材种植的历代和现状。方法:查阅历代文献,深入实施调查访问,综合分析,结果:历史所载砂仁,含国产品和进口品,国产品素来以广东阳春为主产区,后引种到阳春周边县市及广西、云南、福建等地。90年代末期,砂仁主要地由广东转至云南省。进口品产自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国产砂仁主要品种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um Lour.,后发现有绿壳砂A.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Wall.ex Bak.)T.L.Wu et Senjen和海南砂A.longiligulare T.L.Wu。云南省主流品种从广东阳春引种的阳春砂A.villosum Lour.进口品种特指绿壳砂A.villosum var xanthioides (Wall.ex Bak.)T.L.Wu et Senjen。结论古今所用砂仁产地与品种变化较大,国产品与进口并存,国产砂仁主为云南省,主流品种为从广东阳春引种的今用砂仁产地与品种变化较大,国产品与进口品并存,国产砂仁主要地云南省,主流品种从从广东阳春引种的阳春砂A.villosum。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0,(7)
目的:探讨品种考证工作对开展广东地产药材研究的重要性。方法:从品种考证对广东地产药材研究的意义、广东地产药材品种混乱情况以及如何开展广东地产药材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及结论:品种考证能够为解决当前的广东地产药材混乱品种、质量低劣及不稳定的现状以及减少药理药化研究走弯路、出现错误结论等问题带来帮助,并为继承古人用药经验,合理开发利用广东药物资源,进一步研究广东地产药材,打下了可靠的基础。掌握广东地产药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品种变化与发展规律,其学术上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广东升麻的原植物考查、药物性状、微观结构等项作了研究,认为本品是自古以来常用的中药升麻品种之一;提供了生药形态资料,并指出本品的微观鉴别特征为管壁增厚、呈黄棕色的分泌管及形态多样的菊糖结晶,可与类似品区别。同时作了化学成分预试验,初步认为本品含植物甾醇、菊糖、酚类、  相似文献   

4.
果上叶品种及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土家族苗族民间常用药物果上叶的常用品种、用药情况,对药材进行性状鉴别及果上叶资源状况调查。方法:通过本草考证,实地调查,查阅药材标本相结合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土家族、苗族常用药物果上叶来源于兰科植物云南石仙桃,梳帽卷瓣兰,密花石豆兰,广东石豆兰等10种,从性状上对其进行鉴别。果上叶植物资源有限,应做好保护与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5.
杜华洲  罗集鹏 《中药材》2004,27(9):638-640
本草考证结果认为,古代本草记载的刘寄奴应为菊科植物奇蒿Atemisia anomala,现今北方各地使用的多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但不是历史上沿用的主流品种.广东则使用菊科植物白苞蒿Atemisia lactiflora.应用紫外光谱法对阴行草和白苞蒿进行了比较鉴别,两者的零阶、一阶和二阶光谱均有明显差别,易于鉴别.  相似文献   

6.
对植物物种分类与植物品种分类从基本单位、分类原则与目的、分类阶层系统及分属于不同学科等方面进行了区分,并提出两点建议,即加强栽培植物品种与近缘野生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和坚持植物分类与植物品种分类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摸清广东紫金牛科野生植物资源种类、分布与应用情况,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野外实地调查,并参考标本和相关文献。结果:广东共有野生紫金牛科植物5属58种。水平分布上铁仔属植物主要分布在粤北、粤西山区,而紫金牛属、酸藤子属、杜茎山属植物主要分布广东北部及中、东部;垂直分布跨度较大,以300~1 200 m分布种类最多。种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洲为主,占总种数的50%。结论:广东省紫金牛科植物资源丰富,多数种类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应对广东紫金牛科植物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广东紫珠野生品与栽培品的生物学特征,为广东紫珠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方法观察野生与栽培广东紫珠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浸出物及连翘酯苷B和金石蚕苷的含量。结果:广东紫珠栽培后,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浸出物及标志性化学成分含量等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变化。结论:广东紫珠野生品与栽培品的生物学特性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商品地肤子(Kochia.scoparia)的混乱品种很多,如华东、中南部分地区使用藜(Chenopodium album)及同属植物的果实,广东有用桃金娘科植物岗松(Baeckia fruescens)的蒴果,四川、云南部分地区使用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的荚果,东北及陕西部分地区用碱地肤(Kochia siversiana)的果实等。目前,在苏北地区以藜的胞果作地肤子使用,已成为地方习惯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广东梅州地区野生红冬蛇菰进行资源调查和生药学特征鉴别研究,为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以及品种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实地采样调查方法进行资源调查,采用原植物形态特征、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方法进行质量标准鉴别研究。结果详细描述了野生红冬蛇菰的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特征、横切面组织构造及其粉末显微特征。明确了梅州市野生红冬蛇菰分布情况及蕴藏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梅州市野生红冬蛇菰的品种鉴别、资源保护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肉桂属樟科植物的干燥树皮,其中全球最具使用价值的四个肉桂品种为:斯里兰卡肉桂、越南肉桂、印尼肉桂及中国肉桂,我们常用的肉桂通常是指锡兰肉桂和中国肉桂[1]。国内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在我国传统用药中,肉桂于秋季剥取,刮去栓皮,  相似文献   

12.
山药作为常用中药材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有南北之分.北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块茎[1],为中国药典收载品,以河南产的"怀山药"质量为佳.南方产的山药以广西、四川、湖南、广东、福建为主要产区,习称"广山药、淮山药".较常用的品种为广山药,为薯裁科植物褐苞薯蓣的干燥块茎,其产量居山药类中药的首位[2-3].由于山药在临床上已日益受到诸多中药学者的关注.现就近年来正品山药与伪品鉴别、药材品种分析及其制剂的质量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山药药材及以山药为原料的药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蛇莲真伪品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商品地肤子(Kochia.scoparia)的混乱品种很多,如华东、中南部分地区使用藜(Chenopodium album)及同属植物的果实,广东有用桃金娘科植物岗松(Baeckia fruescens)的蒴果,四川、云南部分地区使用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的荚果,东北及陕西部分地区用碱地肤(Kochia siversiana)的果实等。目前,在苏北地区以藜的胞果作地肤子使用,已成为地方习惯用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 )共收载 4种姜黄类药材 ,即郁金、莪术、姜黄及片姜黄〔1〕,均来源于姜科姜黄属 (CurcumaL .)植物 ,基源相近 ,药材易混淆 ,药用上亦有所差异 ,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今就本草考证情况 ,主成分挥发油及姜黄素与药材质量的若干内在联系阐述如下。1 植物基源的古今演变1.1 郁金 唐代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记载的郁金 ,植物基源为姜黄CurcumalongaL .的根茎。始初根茎从国外进口 (沿丝绸之路到甘肃与四川 ,由海运至广东与福建 ) ,后引入栽培 ,国内至今未见其野生品种。至今日本仍沿用…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中药资源普查于1987年5月22、23日在广州通过国家验收和省科委的成果鉴定。资源普查项目,是家经委根据1982年12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下达的项目,由省医药联合总公司与有关单位合作进行,历时三年多,共对1137个重点药材产区开展了野外调查,证实广东中药资源十分丰富,共收载1303个种。被重点普查的品种,植物类  相似文献   

16.
山豆根的毒性及其中毒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基智 《中药材》1998,21(6):322-323
1 山豆根、北豆根及其毒性 山豆根是全国性同名异物的混乱品种之一。中国药典(95版)收载有山豆根及北豆根两项,其来源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根及根茎;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 Menispermum dauricumDC.的根茎。香港、广东所用的是山豆根,而华北、华东及东北地区所用的是北豆根,亦混称山豆根。此外,湖北、河南、山西、陕西等部分地区将豆科木蓝属多种植物的根作山豆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临床提供合格药材,保证用药安全。方法:通过文献考查,原植物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对肉苁蓉及其混淆品种、代用品种进行形态学鉴别。结果:兰州肉苁蓉与其他混淆品种在原植物形态方面与药典规定品种肉苁蓉均有差异。结论:兰州肉苁蓉与肉苁蓉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可以作为代用品种;多蕊蛇菰与肉苁蓉属于不同品种,不可当做肉苁蓉入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证《植物名实图考》中3种水杨梅和1种水杨柳的品种与植物来源。方法将《植物名实图考》中有关植物描述和附图与现代相关文献系统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的3种水杨梅和1种水杨柳均指不同品种,来源各异,应加以区别对待,不宜混淆。  相似文献   

19.
<正> 草豆蔻(别名:草蔻、大红扣、大果砂仁、偶子)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Hay 的干燥近成熟种子。主产广东、广西。性味辛温。用于治疗心腹冷痛、嗳气呃逆、寒湿吐泻诸症。近年来,在我区发现有个别医药单位将长柄山姜Alpiniakwangsiensis T.L.Wu et Senjen 植物的种子团误作草豆蔻收购。长柄山姜的形状和性味与草豆蔻不同,我区从未有将其当草豆蔻药用的习惯,纯属伪品。为澄清混乱品种,现分别将两者的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主要特征列表比较于下,以供有关部门在采集、收购、销售、使用时注意区别。(本文承程志立、陈世文同志审定,谨此致谢。)  相似文献   

20.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4):324-324
艾蒿类植物包括菊科蒿属及邻近属植物,全世界约有500多种,其中约1/3种可以药用,有消炎、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之功效。中药中的艾叶、青蒿、茵陈蒿及著名的青蒿素均是来自于艾蒿类植物。为了系统总结艾蒿类植物的研究进展,交流研究心得,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同等主办,广东中山市药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等协办的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5-11在广东中山市召开。现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