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部静脉置管术的优点及其并发症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奕 《医学文选》2006,25(2):355-356
深部静脉置管指通过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或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不论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颈外静脉、头静肛或正中静脉进入上腔静脉,或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进入下腔静脉,无论是哪一途径置管,只要导管头位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统称为中心静脉置管。本文就近年来深部静脉置管术在肿瘤化疗中的优点、并发症和处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将导管送入上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血标本采集、静脉高营养及化疗患者。  相似文献   

3.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通道.PICC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但因其为侵入性操作,导管维护时间长,存在一定护理风险,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现就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经过外周静脉插入到中心静脉的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PICC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因其能有效地解决静脉输液问题,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异位的症状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2007年12月-2010年8月396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导管异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及正位处理方法.结果 其中38例发生导管异位,发生率为9.6%.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间比较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53,P<0.05),其中经头静脉置管发生异位的几率最高.根据异位情况采取不同的正位方法,如拔出部分导管、退管后再送等.38例导管异位患者37 例正位成功,1例失败后重新置管,正位成功率为97%.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应选择异位发生率低的粗、直、静脉瓣少的静脉,尽量避免头静脉或走向头静脉的正中静脉置管,必须在头静脉置管且发生异位时需采取科学的正位方法,避免盲目的 退管或送管.  相似文献   

6.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恶性肿瘤患者需反复多次进行化疗,20世纪70年代 PICC作为一种静脉高营养途径被引入市场[1],PICC置管它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7.
<正>锁骨下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是指经锁骨下静脉插管进入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目前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肠外静脉高能营养的支持、血容量的监测、快速输血补液、血液净化治疗、长期输液治疗(包括化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肿瘤患者手术及术后需中长期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锁骨下静脉置管能为患者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道,以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所致的静脉炎与局部组织坏  相似文献   

8.
PICC在胸心血管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多由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插管,经过锁骨下静脉推进至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处,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治疗通道。与传统的深静脉穿刺相比较,PICC置管具有创伤小、操作便捷、留管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瞄,胸心血管外科由于危重病人多,输入药物与泵入药物复杂、食道癌手术后营养支持以及肺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并发上肢静脉血栓(epipod deep venous thrombosis,E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施行PICC置管的22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EDVT的发生率,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EDVT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25例患者中,18例发生EDVT,发生率为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肿瘤分期高、置入头静脉、上腔静脉上半段置管、活动时间少、APTT低、血红蛋白低、使用硬质纤导管材料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EDVT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分期、置入静脉、导管位置、活动时间、APTT低、血红蛋白低、导管材料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E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EDVT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有助于减少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不同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从肘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保证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从而避免了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在穿刺过程中通常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最后选择头静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现将两种不同静脉途径行PICC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异位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62例PICC异位病例,对年龄?性别?置管途径与导管异位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根据临床经验提出相关护理策略?结果:60岁以上与60岁以下人群PICC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置管途径的人群PICC异位率存在差异,其中左上肢与右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左上肢贵要?正中?头静脉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右上肢贵要?正中?头静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与PICC异位无关?结论:PICC异位与患者年龄和置管途径选择有关,而与性别无关;为减少PICC异位的发生,置管部位宜选择左上肢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多数PICC异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2.
<正>临床恶性肿瘤患者尤其乳腺癌患者,由于化学治疗周期长,部分药物刺激大,为防止因反复穿针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经常采用经外围中心静脉置管(perpherallg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方法,因为插入简单,放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化学治疗患者常用的静脉输液方式。在PICC管放置后,导管插入的长度和末端位置在上腔静脉最佳,因此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摄影定位。由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异位的复位处理方法及防范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共176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异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及复位处理方法。结果17例中19例发生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0.8%。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间比较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头静脉置管发生异位的几率最高。根据异位情况采取不同的复位方法,如拔出部分导管、退管后在送管复位等。19例导管异位患者18例正位成功,复位成功率为95%。结论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应选择异位发生率低的粗、直、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尽量避免头静脉或走向头静脉的正中静脉置管,必须在头静脉置管且发生异位时需采取科学的复位方法,避免盲目的退管或送管。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置管常规从锁骨上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上腔静脉或从股静脉置管入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15.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有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因其具有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量等特点。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目前PICC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影响治疗效果。现将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PICC置管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并使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作为一种静脉化疗途径与传统的静脉给药和锁骨深静脉置管术相比,因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7.
吕娅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11):147-147,152
血液肿瘤患者需要接受静脉化疗药物治疗,但药物容易破坏血管,造成外渗引起局部坏死.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相似文献   

18.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便捷的输液通路,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置管后穿刺点周围皮肤局部感染是置管后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管计划外拔管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孙彩霞  杨金芝  徐莹  高天侠  施琳 《吉林医学》2012,(29):6417-6418
<正>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手术的特殊性,使得术后输液及化疗只有健侧肢体的血管可供选择[1]。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l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2],且置管时间长,但在PICC置管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静脉血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r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前臂外周静脉或颈外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末端,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的置管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周期性化疗及长期性输液的患者。随着患者需求不断提高,常规置管方法已不能满足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等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