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腭裂术后复裂的原因,探讨预防复裂的方法。方法:通过105例腭裂术后复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导致复裂的原因。结果:腭裂术后复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病人自身因素,有手术医师的技术操作,还有术前、术后的护理等因素。充分认识这些因素并加以预防,腭裂术后复裂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结论:腭裂术后复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要加以重视,复裂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相似文献   

2.
腭裂术后复裂、穿孔72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复裂、穿孔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对13例患者行直接剖开缝合;20例患者行两侧松弛切口,剖开裂隙缝合;19例患者施行转瓣手术;20例患者接受了两瓣法腭裂修复术。结果:随访4~6周后,除3例患者于原位出现复裂,其余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除腭垂部及部分软腭部小的穿孔外,多不主张直接缝合,尤其是硬腭部的穿孔多用转瓣及两瓣腭裂修复术,无张力及充分的组织瓣覆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可吸收止血纱布在腭裂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可吸收止血纱布在腭裂术后松弛切口中的应用。方法 以兰氏法和两瓣法修复腭裂,松弛切口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填塞。结果 95例腭裂患者术后第1天体温均在37.5℃以下,术后3个月随访无复裂、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可吸收止血纱布应用于腭裂术中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腭裂整复术创面大,术后并发症多,如呼吸道梗阻、出血、复裂、腭瘘等,所以围手术期处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自1992年~2005年,对732例腭裂患者进行修复术,现将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 6 87例腭裂修补术后穿孔 ,复裂的患者 46例 ,探讨穿孔原因 ,手术修复方法及术中 ,术后有关问题。提出了无张力缝合是创缘愈合的先决条件。手术操作细、准、柔是防止穿孔的有效措施。术后加强护理是防止穿孔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不同饮食类型对手术创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腭裂患儿分成3组,第1组52例,嘱术后2周进流质,2周进半流质,1个月后进普食;第2组51例,术后1周进流质,1周进半流质,2周后进普食;第3组48例,术后1周进半流质,1周后进普食。观察术后1个月各组手术创口愈合情况。结果:第1组患儿术后1个月见创口愈合良好,无复裂穿孔,缝线处有呈白色的食物残渣覆盖。第2组患儿术后1个月见创口愈合良好,无复裂穿孔,食物残渣覆盖较少。第3组患儿术后1个月见创口愈合良好,无复裂穿孔,无食物残渣覆盖。结论:腭裂术后1周进半流质,1周后恢复普食,患儿创口愈合良好,无复裂穿孔,口腔卫生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8岁以上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同期腭裂修复与齿槽嵴裂植骨的可行性及植骨效果。方法:对38例同期腭裂修复与齿槽嵴裂植骨的腭裂患者作回顾性研究。患者年龄8~24岁,平均年龄为14.8岁。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和创口愈合情况。术后随访12月以上,对随访的X线片进行植骨效果的客观评价。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比单纯改良兰氏腭裂修复手术多37min,没有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患者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唇腭裂是较为常见的畸形,其中腭裂对患儿的颌骨发育、语言及饮食等功能影响巨大。目前腭裂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修复,由于多种原因影响,腭裂术后出现复裂或穿孔很常见[1]。  相似文献   

9.
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两阶段手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采用两阶段手术方法治疗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初步结果。方法:对37例患儿采用两阶段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了石膏模型进行测量。结果:除2例软腭裂修复术后有伤口裂开外,余未发生任何并发症,软腭裂修复后,硬腭裂逐渐缩窄。结论:早期软腭裂修复是可行的,它为采用兰氏手术修复硬腭裂创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腭咽环扎术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腭咽环扎术修复较宽大腭裂26例,观察其修复腭裂后的伤口愈合和语音恢复效果。结果:术后均一期愈合,无复裂和瘘发生。随访16例患者,其鼻漏气得到有效控制,语音清晰度状况优良。结论:腭帆提肌重建联合腭咽环扎修复术可较好的恢复腭部的形态和腭咽功能,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和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腭裂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提高手术质量。方法:总结我院1993-10—2008-05共601例腭裂修复手术病例,从患者年龄、腭裂类型、部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结果:601例患者中,学龄前组为482例,发生穿孔40例,学龄后组119例,发生穿孔4例。病变大多发生在腭垂部,其次为软硬腭交界部;601例患者中,术后出血32例,其中以鼻腔侧出血多见,其次见于硬腭的松弛切口和侧切口。结论:腭裂术后穿孔或复裂与患者年龄及腭裂程度及手术技巧有关;术后出血与术中操作不当,止血不彻底有关。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护理和作好出院指导可有效预防腭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蒂在前舌瓣修复大的腭缺损9例报告赵晓志(空军大连医院口腔科)腭裂修复术后复裂或穿孔(瘘口)是常见并发症,我科自1989年以来利用蒂在前舌瓣修复大的腭缺损9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9例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10-31岁。腭缺损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 8岁以上双侧完全性腭裂患者同期行腭裂修复与齿槽嵴裂植骨的可行性及植骨效果。方法 对 15例同期行腭裂修复与齿槽嵴裂植骨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和创口愈合情况。对术后随访的X线片进行植骨效果的客观评价。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 ,平均手术时间延长 5 2分钟 ,没有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 ,患者术后恢复好 ,无创口感染和植入骨暴露 ,植骨的临床成功率为 83.3% ,其中以 8~ 11岁组的成功率最高 (93.8% )。结论 双侧完全性腭裂患者的同期腭裂修复和齿槽嵴裂植骨是安全和可行的 ;对于 8岁以上的腭裂未修复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均应同期完成腭裂修复与齿槽嵴裂植骨 ;双侧齿槽嵴裂同期植骨的最佳手术时间与二期植骨相同 ,为尖牙萌出前 ,年龄在 8~ 11岁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不用松弛切口修复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了不用松弛切口修复124例腭裂的经验。其中单纯腭裂74例,唇腭裂50例。单纯腭裂在10~12个月一次完成修复。唇腭裂分两步完成,4~6个月修复唇、鼻、软腭裂;18~24个月修复硬腭裂。  相似文献   

15.
腭裂修复术是颌面外科整形手术中一种较常见的整形手术 ,是针对性地修复先天性、后天性、(外伤或肿瘤术后 )所致的软硬腭部缺损 ,鉴于腭部解剖结构 ,血液循环构造特殊 ,较易出现因腭瓣供血不足、伤口疤痕收缩致软腭变短 ;影响术后发音或继发伤口穿孔、复裂。我科自 80年开始至今统计修复各类型的先天性、后天性 (外伤 )所致腭部缺损 1 65例。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体会和教训。供同道们参考。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为我科 80年至今所施行的各类型腭裂手术约 1 1 8例。最小年龄 4岁 ,最大年龄 2 8岁其中 °腭裂加上唇前突 3例 (已行唇裂修补…  相似文献   

16.
115例腭裂修复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治国  孙刚 《口腔医学》1995,15(2):88-89
115例腭裂修复术的临床分析开封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付治国,孙刚,黄琦,陈鸿喜,赵永光腭裂在口腔颌面部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自1987年至1993年7年中我院收治腭裂115例,均行1次手术修复、除10例术后穿孔外,其余病例术后经过顺利,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568例腭裂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总结568例腭裂手术治疗的效果与经验.方法:对568例不同年龄、性别的腭裂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式均以两瓣法为主.术中配合使用高频电刀,两侧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或可吸收性止血纱布.观察其术后的饮食、体温变化、创口愈合情况及有无出血、复裂或穿孔等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无明显感染征象,其中出现发热24例,多为术创填塞碘仿纱条者,而且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亦较迟;并发术后出血8例,复裂或穿孔13例.结论:腭裂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可明显减少手术出血量,一般无需输血;两侧松弛切口填塞止血纱布,更有利于创口愈合及术后康复;术中应尽量减少硬腭裸露骨面和手术创伤,以降低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口腔医学》2015,(4):274-277
目的三维分析成年期前未行腭裂修复术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UCLP)的下颌骨形态对称性。方法对9例5岁前完成唇裂修复术、成年前未行腭裂修复术的UCLP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选择7个下颌骨标志点进行定点测量,分析下颌骨的三维形态。结果成年前未行腭裂修复术UCLP患者下颌骨各个部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称,其中CoGo、Cor-Go、∠Co'-Co-Me裂侧大于健侧;其他各指标裂侧均小于健侧。但配对t检验提示裂侧与健侧测量值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年前未行腭裂修复术的UCLP患者下颌骨无明显不对称。  相似文献   

19.
早期修复腭裂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提高腭裂治疗的语言效果。方法 按规定指征选择6 ̄12个月腭裂患儿;以单侧手术为主要方法进行腭裂初期修复;手术年龄以手术当日计;以称重和检验法估计失血量;严密观察和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18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个月,术中平均失血量35ml,术后红细胞数平均下降75万,血色素平均下降1.9g,无喉水肿、呼吸道感染、继发性出血、伤口裂开等并发症。结论 现有条件下可以安全进行早期腭裂修复。  相似文献   

20.
腭裂修复术及不同术式对中耳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腭裂复术及不同术式对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声导抗及耳镜检查,对43例腭裂患者于手术前及术后半年,进行分泌性中耳炎(SOM)发病情况和中耳功能检测。结果:腭裂修复术能使患者中耳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P<0.01),不同的修复方法改善程度不同(P<0.05),以改良的 “反向双Z腭成术”疗效更优。结论:腭裂修复术有益于中耳功能的改善,应提倡符合生理功能要求的腭裂修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