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与野战医疗所相配套的模块化快速组合式医用气体(包括氧气、负压气体、正压气体)集中供给系统。方法: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将3个子系统快速组合成为整体。结果:解决了批量伤病员在野战救治过程中同时需要医用气体的难题。结论:保证了野战医疗所伤病员救治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归纳总结战场传染病救治特点及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模式,分析信息化条件下传染病伤病员分类作业需求,设计并研制“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系统”,包括移动分类系统、分类管理系统两个分系统,共6个软件模块和4类硬件设备,并在实兵演习中得以运用,实现野战环境下准确高效分类大批量传染病伤病员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输液是抢救和治疗伤病员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在寒冬季节,由于药液温度较低,输入伤病员身体后,会出现速溶现象而引起很多不良反应,加剧伤病员的痛苦。目前解决的办法多是用热水袋使药液温度升高。但此法有很多不便。一是保温时间短,中途需换热水;二是受条件限制,在野外作业或野战条件下无法使用,三是在无人护理的条件下,伤病员自己无法换水。为此我们研制了医用一次性输液自  相似文献   

4.
野战电子移动监护及预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战电子移动监护及预警系统应用无线网络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智能传感监护技术,实现了伤病员生命体征信息的移动监护、实时预警,及战地伤病员的便利监护和实时救治等功能。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并重点阐述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适合野战应急条件下使用的新型野战医用冰箱。方法:通过对野战医用冰箱致冷系统、隔热系统、电控系统的研究设计,全面提升野战医用冰箱在野战应急条件下的致冷性能、携运性能和温控性能。结果:该野战医用冰箱的研制大幅提高了半导体致冷冰箱的实用温差范围,符合野战应急条件下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结论:该野战医用冰箱实用温差大、自动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可倾斜、耐振动,对进一步提高军队箱组类装备的战备药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野战输液点滴监控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单片机设计的具有语音功能的野战输液监控系统,提出一种未知输液容器重量时的输液剩余量计算方法,用称重传感器采集获取输液瓶内剩余量的测量值并进行报警,以红外对管传感器获取点滴速度的测量值,并进行控制能完成无人值守的输液监控,用于战时和突发事件所产生的伤病员救治,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输液点滴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战场传染病伤病员检验和检查的业务需求,分析野战传染病医疗所检验和检查的工作流程和特点,设计并研制“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医技作业系统”,包括检验管理和检查管理两个功能模块,共7个软件模块和2类硬件设备,在实兵演练中进行应用,提高野战传染病医疗所演练训练中伤病员检验和检查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便携式智能输液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能够在非重力环境条件下正常输液,尤其适用于野外急救和野战条件下的便携式智能输液机。方法:采用一种全新的脉冲电磁力恒压装置,实现机、瓶一体。该装置由智能控制电路、直流电动机、外壳3部分组成。结果:该机体积小、质量轻(0.78 kg)、交流电输入、直流电输出、低能耗、电磁兼容、安全性能高、压力恒定、高挂低置两相宜,在非重力环境条件可实现机控输液;适用于战地救护、救灾救护和各类医疗机构,根据伤病员的情况可低位、平放、高位、手提、肩背行走或放置在车船、飞机、担架、手推车上进行免吊挂输液。结论:该项研究已趋成熟,该机操作简单、提携方便、外观美观且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一种多功能呼吸机,用于野战环境及抢险救灾时危重伤病员呼吸衰竭的救治.方法:呼吸机采用电动电控原理设计,由主控单元和显示屏2个部分组成,集通气参数监测、报警于一体,具有有创与无创通气的各种呼吸模式.配件包括电池组件、气瓶组件、机械臂、患者管路组件等.结果:该呼吸机可在野战及海上救护环境下展开工作,显著提高了野战条件下战伤后严重呼吸衰竭伤员的救治成功率.结论:该呼吸机操作简便、携带方便、稳定可靠、功能强大,可适应野战环境的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一种能更好地适应卫勤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救护分队在野战条件下救治保障能力的移动医护工作站。方法:利用无线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条码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研发出一种基于二维条码的救治分队移动工作站。结果:该系统实现了野战医疗救护分队系统的信息化、无线化,为野战条件下顺利开展医疗救治和完善野战病例提供宝贵、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结论:应用表明,该工作站能很好地适应野战条件下快速、高效的特点,且系统使用方便、界面友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推进面向医疗健康场景的物联网应用,助力医院智慧管理建设.方法 基于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建设医院物联网网络平台和基础物联设施,支撑实现涵盖医疗物资、医护人员、典型医疗救治和护理场景、药品等方面的管理应用.结果 提高了医院管理智能化能力,全院所有需要冷链管理的药品纳入冷链管理,59%的供应商实现线上线下高效协同,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一款医用智能微型传感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健康管理模式,为建立健康管理物联网系统平台打下基础。方法:利用通信网络、智能呼叫、生命体征监测等科技手段,设计智能微型传感器,通过蓝牙(Bluetooth)进行通信,数据内存每10 ms采样1次,可对36 h内的数据进行存储。结果:该智能微型传感器可以对人体心率、体温和姿势等进行监测,并通过Android系统对数据进行存储,对异常的数据还可以通过与手机的联系发出警报,实现对老年人的实时监护。结论:该智能微型传感器为健康管理物联网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支持,使安全、健康和救助一体化,实现了健康信息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灾害医疗救援中的应用,旨在提高灾害医学救援效率.以医疗卫生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关键技术为基础,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剖析灾害医疗救援体系的基本要素和体系结构.围绕人员、物资和信息3个要素,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灾害医疗救援组织指挥体系、伤员救治体系、物资保障体系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建立血液物联及冷链监管系统,整合并优化血站、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城市一体化输血管理智慧云平台,实现了血液从“血管到血管”全流程的信息追溯,为城市智慧应急用血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在医疗行业中,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可以持续改善医疗品质,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救护系统的研发,通过集成融合物联网技术和医疗保障技术,有效提升基地医院的远程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探索如何通过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提高日间手术的效率。方法分析我国日间手术信息化管理现状和问题,从人员管理、物资管理、药品管理及医疗健康管理4个方面探索物联网技术实现日间手术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方法。结果设计了相关流程及系统架构,形成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日间手术管理流程及管理模式。结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日间手术效率的有力支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日间手术管理模式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简单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发展以及健康监护仪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基于有线网和无线通信网的远程健康监护的应用研究,最后指出穿戴式健康监护仪和基于4G网络技术的健康监护系统是最近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健康监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实现平常训练或战时单兵体征智能获取,建立单兵健康智能交互监管和单兵健康管理物联网系统平台,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方法:针对训练或战时单兵体征的自动感,时时了解单兵活动状态,获取其体征数据。结果:一键呼叫或智能系统发出信息,通过身份识别与定位,医护人员能在最短时间进行护理和救治,实现智能信息化的建设。结论:单兵生命体征智能检测系统在训练或战时的运用中,可做到对单兵体征的时时掌握,实现全方位、全覆盖的智能健康检测系统,为战时的人员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慢性病高发、人口老龄化等现状,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社区健康管理平台。方法:综合分析物联网三层架构,利用模拟前端和监护测量技术,设计户外和家用的便携监护感知终端,开发具有数据互联的监护管理应用程序和健康评估的社区监护管理服务器。结果:设计并研制了便携穿戴式监护终端样机、家用多参数监护仪和监护管理APP,实现了监护数据感知上传、个人健康管理和健康分析评估功能。结论: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健康监护平台的设计和初步实现为社区医疗健康管理服务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和技术支持,对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健康监护产业转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物联网技术以及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现状,探讨了基于物联网的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及其支撑技术,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