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升阳法治疗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120例2017年1月-2018年12月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健脾升阳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健脾升阳汤治疗。比较对照组、健脾升阳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左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眩晕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健脾升阳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的改善较对照组更好,P<0.05。两组治疗后LVA、RVA血流速度和V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相近P>0.05。健脾升阳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药物加上健脾升阳汤治疗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任莉琼  钱淑霞  顾静霞  王云 《新中医》2022,54(1):194-196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籽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血流峰值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A、BA、RVA的血流峰值速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LVA、BA、RVA的血流峰值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籽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流速度,改善脑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3.
刘红兵  张同喜  杜国良 《河南中医》2023,(10):1566-1570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眼针治疗痰湿中阻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痰湿中阻型TIA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眼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评分、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 RVA)、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 L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VA、LVA和BA的平均血流速度大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解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疗效及对血浆神经肽Y(NPY)、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和解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浆NPY、ET-1、CGRP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PY、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NPY、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LVA、R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LVA、R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解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疗效较佳,可显著降低中医症候评分,并改善颅内血流指标及降低血浆NPY、ET-1、CGRP水平,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内皮素-1(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4月本溪市中医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记录两组sCD40L、ET-1、NSE及彩色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D40L、ET-1、NSE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sCD40L、ET-1、NSE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左右椎动脉(LVA和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升高,LVA、RVA、BA的血管搏动指数(P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LVA、RVA、B...  相似文献   

6.
周尊奎 《河南中医》2023,(3):411-414
目的:观察柴陈泽泻汤加减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中枢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柴陈泽泻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评分、眩晕评定量表(dizziness assessment rating scale, DARS)]评分、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 RVA)、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 L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及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有效率为80.49%,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傍刺病变节段对应的颈夹脊穴配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傍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艾条压灸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功能评分、TCD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颅内段(LVA)、右侧椎动脉颅内段(RVA)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BA[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LVA(Vd)、RVA[收缩期末血流速度(Vs)、Vm]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Vs、Vd、Vm、PI)、LVA(Vs、Vm)、RVA(Vs、V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傍刺法配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推拿联合益气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CV)的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ET)和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6例C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运动等基础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穴位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定眩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程度、临床疗效,检测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测定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程度、颈肩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程度、颈肩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GR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G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A、LVA、RVA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A、LVA、RVA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推拿联合益气定眩汤可有效改善CV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升阳活血汤对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患者症状改善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PCI性眩晕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升阳活血汤、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治疗。对比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目眩、头晕、头身困重)、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内皮功能指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与对照组78. 85%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4. 23%较高(P0. 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 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CGRP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ET-1、vWF水平较对照组低(P0. 05)。结论升阳活血汤治疗PCI性眩晕患者,可促进症状改善,提高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内皮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夹痰证患者服用定眩汤前后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夹痰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定眩汤口服,对照组予西比灵。两组均连续服药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TCD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及全血还原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基底动脉(BA)及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的收缩期血流速(Vs)、舒张期血流速(Vd)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BA、RVA"的Vs、Vd及"LVA"的V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眩汤治疗肝阳夹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改善脑部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优于西比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升阳活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3)。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升阳活血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改善,并以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优;另外,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38%(62/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51/63),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活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证候积分,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应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吴海萍 《新中医》2021,53(7):135-138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眩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均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力定眩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中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 (ET-1)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以及左椎动脉(LV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BA、RVA及LV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GR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症可有效缓解患者头晕等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祛痰定眩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痰浊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痰定眩方加减,均治疗30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总分及其子指数躯体(P)、功能(F)、情绪(E)评分,比较中医证候评分以及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血流峰值,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DHI、P、E、F及中医证候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BA、LVA、RVA血流峰值对比,观察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缓解率为93.8%,优于对照组的85.4%(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祛痰定眩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BPPV复位后残留症状有确切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颗粒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眩晕程度,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经颅多普勒检查治疗前、后基底动脉(BA)和双侧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项证候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对头晕、头重如裹、胸闷、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或刺痛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和灸双侧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0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以温和灸双侧风池穴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尼莫地平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期峰流速(LVA、RVA)、平均峰流速(LVA、RVA)、舒张期末峰流速(LVA、RV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眩晕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为80.0%,对照组愈显率为6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双侧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灵龟灸法配合电针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 C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痰湿阻络型CV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灵龟灸法配合电针治疗,B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椎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各项参数[左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 LVA)与右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 RVA)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 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 Vm)]及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  相似文献   

17.
王元新 《新中医》2018,50(12):197-200
目的:观察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定点旋转复位法进行正骨治疗。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功能情况评价,记录基底动脉(BA)、左右椎动脉(LVA、R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和总分评分均升高(P 0.01)。治疗后观察组除头痛外,其它指标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BA、LVA和RVA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LVA和RVA均快于对照组(P 0.01)。结论: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实时认知功能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原基础疾病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头针配合实时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银杏叶提取物药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和大脑中动脉(NCA)的平均流速(Vm)。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VA、RVA及MCA的Vm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LVA、RVA及MCA的V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实时认知功能训练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循环,提高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8例,运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4例,治疗组予推拿罐治疗4次,对照组予针刺治疗10天,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评估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情况及脑供血指标,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总分均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LVA、RVA的Vm测值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A的Vm测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BA、LVA、RVA的PI、RI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推拿罐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2021,(9)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常规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观察组,每组43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加曲班等)、常规治疗+脉络宁注射液、常规治疗+脉络宁注射液+通督调神针刺法,疗程1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脑氧代谢指标(CjvO_2、SjvO_2)、脑部血流指标(LVA、RVA、BA血流速度)、凝血指标(APTT、PLT、PT、FIB)、血管内皮功能指标(vWF、VEGF、ET-1、NO)、LP-PLA2、ADMA、Hcy、IL-33、MMP-9、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vWF、ET-1、LP-PLA2、ADMA、Hcy、MMP-9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脑氧代谢指标、脑部血流指标、VEGF、NO、IL-33更高(P0.05),APTT、PT更长(P0.05),PLT更短(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常规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指标及血清Hcy、IL-33、MMP-9水平,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