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到观察组(n=41例)和对照组(n=41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以水飞蓟宾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施以水飞蓟宾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黄利胆胶囊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口服水飞蓟宾葡甲胺片,100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大黄利胆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血脂水平、肝纤维化指标、炎性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IL-10水平及脂质过氧化损伤产物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1%,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IV型胶原蛋白(IV-C)、丙二醛(MDA)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MCP-1、IL-17A均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MCP-1、IL-17A、IL-10水平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大黄利胆胶囊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可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血脂、肝纤维化指标,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疗效较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脂康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肝脂康胶囊,对照组口服罗格列酮,观察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甘油三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脂康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4.
程勇  苏剑  田艳  赵亚敏 《河北医药》2009,31(20):2751-2752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胶囊结合低热量饮食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白介素-8(IL-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体重、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的变化。方法47例超重和肥胖NAFLD患者,给予水飞蓟宾胶囊70 mg(2粒),3次/d。结合低热卡饮食治疗24周。结果治疗12周患者IL-8、ALT、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及总胆红素(TBi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治疗24周所有患者的体重、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较治疗前也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水飞蓟宾胶囊结合低热量饮食对降低NAFLD患者血清IL-8、ALT、AST、r-GT及TBiL水平,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和减少BMI均有较好的效果,可作为NAFLD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予以护肝药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次228 mg(1粒),ti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每次3片(每片0.5 g),t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胺酰转移酶(GGT)及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AST、GG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予肝纤维化基础治疗及口服水飞蓟宾胶囊,观察组患者加用清肝化湿活血汤,均持续治疗1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中医证候(乏力、腹胀、胁痛、痞块)积分,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及Ⅲ型前胶原肽、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7.39%比11.11%,P> 0.05)。结论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酒精性肝病,能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在血脂(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胺转移酶)、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产生影响的异同。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而观察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胺转移酶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获得颇为理想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肝功能,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总体优势突出,故具备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水飞蓟宾胶囊,3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颗粒,6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8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层黏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酒精性肝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交口县桃红坡中心卫生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祛湿化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ALT、AST、TC、TG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ALT、AST、TC、T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血脂,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金伟  董涛  栾春燕  赵存新  张银华 《中国药房》2011,(11):1035-1036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葛根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复方甘草酸苷、葛根素、联合治疗4组。检测治疗4周前后各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IL-6、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ALT、AST、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葛根素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葛根素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葛根素能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从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的血生化水平的关联,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研究组)及健康者(对照组)各78例,对其进行血生化检验,检验指标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完成后对比两组指标的水平。结果研究组的TG、TC、G1u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GGT、ALT及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其肝功能显著受损.进而使其血糖及血脂代谢发生紊乱,应结合临床予以进一步处置。  相似文献   

12.
XIN Juan  刘亚玲 《中国药房》2008,19(23):1810-1811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10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给予硫普罗宁治疗;对照组52例,给予护肝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65.4%,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多种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种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10年6月~2011年2月对脂肪肝患者50例(观察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多种血清学指标检测,包括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结果:观察组TG、TC、ALT、AS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与血脂的异常在脂肪肝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及时进行血脂及肝功能检查并观察其指标变化,可作为临床监测脂肪肝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郭春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470-1472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液指标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122例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与131例同期入院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常规、血脂、肝功能等血液指标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各种血液指标之间的差异,统计肝功能指标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常规指标WBC、LYM、EO、RBC、HCT、HGB、MPV、大型血小板比率( P-LCR)显著高于对照组( t =10.694、3.584、5.427、18.65、22.857、23.014、4.217、4.684,均P<0.05),PLT显著低于对照组(t=5.631,P<0.05);观察组TG、TC、LDL-C、AST、ALT显著高于对照组(t=7.01、8.45、7.26、13.62、11.98,均P<0.05),而观察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t=4.13,P<0.05);ALT与TC、TG呈正相关(OR=1.762,P<0.05),与HDL-C呈负相关(OR=0.745,P<0.05);AST与ALT、TC呈正相关(OR=3.678,P<0.05),ALT与AST、HDL-C、TG存在较好的线性分布关系。结论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的血液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肝功能的指标与血脂指标之间的关系密切,降低血脂的含量有助于改善肝功能,为脂肪肝临床诊断与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麦消渴片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500 mg/d,每日3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麦消渴片(2片/次,每日2次)治疗,持续用药12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肝功能(ALT,AST,GGT)、肝脾CT比值、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肽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h PG,HbAlc,FINS,HOMA-IR,TC,TG,LDL-C,ALT,AST,GGT,TBIL,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肝脾CT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BMI及H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4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4.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麦消渴片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肝功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药物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脂肪肝(Fattyliver)和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发生机理。方法:选取20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抗结核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血脂监测,治疗前、后均行肝区CT扫描。结果:抗结核治疗后脂肪肝发生率为28.OO%(56/200),DILl的发生率为32.00%(64/200)。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ALT在治疗后的第1、2、3个月、AST在治疗后的第1、2、3、4个月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一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其中TG在治疗后的第2、3、4个月,LDL—C在第3、4个月,apoB在第1、2、3、4、5个月升高最为明显(均P〈0.01)。血清ALT、AST升高均与TO、apoB、HDL—C、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抗结核治疗中脂肪肝的形成提示DILI已发生。加强肝功能、血脂指标的监测可减少、减轻DILI的发生,防止脂肪肝形成,保证抗结核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进行自拟中药方剂清肝降脂汤口服,1剂/d,水煎分2次服。对照组患者服用复方蛋氨酸胆碱片,4片/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及肝脏B超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及GG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TG、TC、BMI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近端弥漫点状高回声、远端回声衰减、管道结构显示不清及肝脏肿大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脂,提高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护肝宁片联合水飞蓟宾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水飞蓟宾组及护肝宁片联合水飞蓟宾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水飞蓟宾、护肝宁片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ALT、AST、γ-GT、ET-1水平。另选2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其血清ET-1水平。结果治疗后,水飞蓟宾组、联合治疗组血清TC、TG、LDL、ALT、AST、γ-GT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联合治疗组减低更明显(P<0.05)。与健康人群相比,联合治疗组血清内皮素-1水平明显增高,治疗后,水飞蓟宾组、联合治疗组血清内皮素-1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水飞蓟宾组总有效率为87.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肝宁联合水飞蓟宾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脂肪肝患者ET-1明显增高,ET-1可能参与脂肪肝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疏肝消脂方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应用疏肝消脂方,随证加减。对照组给予易善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的变化情况。观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AST、ALT、GGT等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均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TC,TG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HDL-C、LDL-C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肾功能、心电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疏肝消脂方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疗效,它能明显改善肝功能ALT、AST、GGT;调节血脂TC、TG;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赶黄草提取物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赶黄草提取物对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5%的硫酸亚铁饲料进行饲养,应用灌胃乙醇法复制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复制模型6周后停止灌胃乙醇。实验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模型,槲皮素高、低剂量(50、25mg·kg-1),硫普罗宁(50mg·kg-1)和赶黄草提取物高、低剂量(4000、2000m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6周。计算肝脏系数;对大鼠肝脏行油红O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灌胃酒精6周后大鼠形成酒精性脂肪肝。与模型组比较,赶黄草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明显改善,大鼠血清中ALT、AST、TC、TG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赶黄草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