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一方面从用户的人口学特征及其自身信息素养能力、信息需求满足程度、对网络健康信息的信任度、宽带设施及网络健康信息质量等方面总结国外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相关研究情况;另一方面从调查者、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特定病种4方面入手,分析国外公众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厦门市医药卫生人员信息需求调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厦门市各级各类医药卫生单位部分医药卫生人员信息使用和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搞好我市医药信息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网络健康信息推送服务现状进行调查,针对网络上的健康信息服务存在不全面不专业,广告泛滥以及无法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的问题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信息推送策略。在现有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健康信息数据库和提供多元化健康信息参考咨询,实现智能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河南省公众对结核病互联网信息的需求,为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个调查点。采用统一问卷对调查点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和结核病互联网信息的需求。使用SPSS15.0 软件分析资料,应用χ2 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有16.7%(177/1 057)的调查对象对互联网有需求;“城市”人群(23.5%)、“流动人口”(27.0%)、 “15~19岁年龄组”(57.1%)、“大专及以上”(32.5%)、“在校学生”(50.0%)及 “以往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19.1%)对结核病互联网信息的需求最大;“年龄组”(OR=0.948)和 “文化程度”(OR=1.513)是公众对结核病互联网信息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公众喜欢的互联网咨询方式为“搜索引擎”(29.04%)、“医学专业人员在线咨询”(27.81%)和“到医学专业的网站查看”(21.95%);公众偏好的互联网知识形式是“文字+图片”(36.90%)、“文字+视频”(32.73%)。结论 低年龄组和高文化程度的公众对结核病互联网信息的需求更大,公众喜欢以“搜索引擎”、“医学专业人员在线咨询”的方式得到图文并茂的结核病互联网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公众对石家庄市12320卫生热线知晓及需求情况现状,为进一步改进宣传模式、完善服务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石家庄市居民1 404人,其中579人(41.24%)表示知道热线电话的存在,听说过的579人中有196人(33.85%)拨打过12320,对12320服务满意度为95.41%;居民获得热线信息的途径主要为电视或广播、他人告知、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居民关心更多的是传染病与慢性病防治、养生保健等健康知识,平时习惯采用的咨询方式为电话、网络及手机短信。结论石家庄市居民对12320的知晓率和使用率水平不够高,在今后工作中要根据公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提高热线知晓率和使用率。  相似文献   

6.
医学大学生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信息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和医学信息本科生的医学信息资源需求情况和文献检索课教学情况的调查,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医学生信息需求的特点和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调查国内18所中医药大学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及利用情况,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中医药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提出提高信息素养的相关建议,包括发挥图书馆作用、创建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采用网络问卷形式调查并分析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学历、专业、工作环境因素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有较大影响,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公众对其网络健康信息搜寻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中医学信息用户信息需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芳  刘军 《中国医院》2008,12(2):20-23
采取多种形式调查研究,了解用户的基本情况、信息需求目的、信息需求类型、获取信息渠道、满足程度.进一步获取信息的希望要求。探讨了网络环境中医学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包括对信息内容、信息技术、信息载体和信息人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中国”背景下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价值共创模式。方法:采用网络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和“健康中国”视域下公众信息服务的需求。对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价值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信息服务价值共创模式的构建策略。结果:医院图书馆受封闭理念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影响未面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当前公众对健康信息的利用度与信任度不匹配是制约着公众健康信息服务的重要因素。结论:构建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做好公众信息服务,开展健康信息素养培训,加强机构合作,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等是实现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价值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PTN+ EPON技术进行介绍,结合淮安市卫生信息网络建设现状,对基于PTN+EPON方式的淮安市市级卫生信息专网的建设进行探讨,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搭建安全、畅通的基础支撑专有网络,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发表的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的信息需求为研究主题的中英文文献,探讨公众信息需求的动机、主题和特征,分析研究现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需求的动机主要包括自我保护、缓解认知失调、缓解焦虑、维持社会关系;信息需求的主题为事件信息、疾病及治疗信息、健康防护知识、政府和专家权威信息;信息需求的特征表现为强烈而迫切,具有多样性和系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公众信息需求相关研究主要针对普通群众和各种网络用户,关注老年人、高危工作人群等的信息需求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研究结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源建设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某三甲医院孕妇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在线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孕妇这一用户群体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93%的孕妇会主动通过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主要目的是丰富孕期知识,主要内容是营养膳食信息,主要途径是手机APP、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主要评价依据为发布信息的平台和发布信息的目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孕妇健康消费最流行的信息来源之一,因此政府机关和主流媒体要分别做好信息发布平台的监管与引导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发挥网络健康信息传播的优势,医疗行业专家要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活跃用户,孕妇自身也要提高网络健康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4.
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社会责任,而面向公众健康的科普信息服务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措施,我国公众健康素养和健康科普信息服务的现状并不理想。在分析医学图书馆在医学信息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及专业人才方面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医学图书馆开展健康科普信息服务的途径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网络用户的搜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用户的信息需求。回顾网络健康信息用户研究以及用户信息查询现状,选取17个健康主题的关键词,利用百度指数分析重庆用户特点及其对关键词的关注度,指出在“健康重庆”建设中应加大对重点关注主题的报道,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6.
17.
比较分析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4国主要的大众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营主体及经费来源、信息来源与评估、服务内容及形式,并就我国建立政府主导的非营利性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提出了加强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深度和广度、推进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信息质量的第三方评估、加大对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的监管力度、加强网站维护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及反馈、加强数字医疗系统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国外医学图书馆员在不同工作场景中的角色定位和职业能力需求,为国内医学图书馆员职业发展提供借鉴。结果显示,医学图书馆员在健康信息服务、健康素养教育、决策支持和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均能发挥作用,其职业角色和能力受到医学专家和用户的认可。医学图书馆员不但要具备沟通、系统评价、资源评价、组织管理、健康信息管理等通用能力,还需要精于教学并能助推健康信息行业的发展,最终担当起“健康信息学家”或“临床信息专家”等更高端的职业角色。  相似文献   

19.
以问卷形式对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职教师和学生进行学科信息需求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用户基本情况、用户对学科馆员的了解程度及建议、用户对学科信息服务内容和形式的了解程度及建议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信息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学信息服务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学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包括加强人才与信息资源的建设,健全信息服务网络,确保网络的畅通,建立馆藏目录数据库,配置必要的现代化设备,建立与所在地的医学院校、医院、疾控中心的疫情信息联系反馈通道,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同时,整合、编辑专题性题录、文献摘要、网页专题;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利用相关信息,如联网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相关网站,使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