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程度进行分层,探讨不同侧支循环亚组中FLAIR血管高信号征(HVS)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搜集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急性脑梗死患者149例,以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LMC)评分分为rLMC≤10组(n=82)和rLMC>10组(n=67)。应用散点图分析HVS评分与rLMC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HV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中,HVS评分与rLMC评分呈凸形曲线相关(R2=0.416);rLMC评分是患者预后良好(mRS<2)的独立预测因子(P2<0.001,OR2=0.708),而HVS评分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1=0.263,OR1=1.111)。rLMC≤10组中,HVS评分与rLMC评分呈曲线正相关(R2=0.352);HVS评分、rLMC评分均与患者预后良好呈正相关(P1=0.004,OR1=0.453;P1=0.022,OR1=0.692),HVS评分是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P2=0.048,OR2=0.490)。rLMC>10组中,HVS评分与rLMC评分呈曲线负相关(R2=0.472);HVS评分与患者预后良好呈负相关(P1=0.005,OR1=3.627),rLMC评分与患者预后良好呈正相关(P1=0.001,OR1=0.342),rLMC评分是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P2=0.015,OR2=0.396)。结论:前循环LVO急性脑梗死HVS评分与侧支循环评分呈凸形曲线关系。采用HVS评分预测前循环LVO急性脑梗死预后时,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评价CT漩涡征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病人早期血肿扩大(HE)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0年2月首诊sICH病人271例,其中男162例,女109例,年龄17~92岁,平均(59.24±16.8)岁。所有病人均于发病后6 h内和24 h内完成初次和二次CT平扫检查。根据病人有无早期HE分为HE组(72例)和非HE组(199例)。由2名放射科医师各自独立分析横断面CT平扫漩涡征的表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2名医生对漩涡征评估的一致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早期HE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PSM将2组病人配对,比较2组病人PSM匹配前后漩涡征对早期HE的预测价值。 结果 HE组高血压病史、入院收缩压、初始血肿体积及漩涡征阳性比例均高于非HE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非HE组(均P<0.05)。2名医师对漩涡征的评估一致性较好(kappa=0.9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入院收缩压和初始血肿体积、较低的入院GCS评分及漩涡征阳性是预测早期H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PSM匹配后单因素分析显示HE组病人漩涡征阳性比例高于非HE组(P<0.05)。 结论 使用PSM方法在均衡变量、减少偏倚后评估漩涡征预测sICH病人早期HE更为准确,临床医师可根据CT平扫漩涡征的出现对有早期HE风险的sICH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减轻病人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期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按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组。通过改良Tan评分评估多期CT血管成像显示的侧支循环情况,侧支循环不良为闭塞大脑中动脉区域的侧支循环小于对侧1/2,侧支循环良好为闭塞大脑中动脉区域的侧支循环大于对侧1/2。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性能,DeLong检验比较AUC间的差异。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较低入院NIHSS评分和动脉晚期侧支循环良好是AIS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AUC分别为0.72 (0.65~0.79)和0.75 (0.68~0.81)。两者联合时AUC可达0.79,显著高于单一预测因素(DeLong检验,均P<0.05)。结论:动脉晚期侧支循环良好和较低入院NIHSS评分是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测得的R2*值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的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探讨定量测量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所有病人均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根据病情进展状态将病人分为3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1例,乙肝肝硬化(LC)组44例,LC合并肝细胞癌(HCC)组32例。另外纳入正常对照(NC)组2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了MRI多回波Dixon序列扫描,测量其肝实质R2*值和PDFF;测量HCC病人病灶处的R2*值和PDFF,获取所有LC病人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R2*值和PDFF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HCC组病灶与邻近正常肝组织的R2*和PDF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所有受试者R2*值与PDFF,及LC病人Child-Pugh评分与其R2*值、PDF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LC组、HCC组R2*均高于NC组(均P<0.05),HCC组R2*高于CHB组(P<0.05);HCC组PDFF高于NC组(P<0.05)。其余2组间R2*和PDF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HCC病人病灶处的R2*低于邻近正常肝组织(P<0.05),而两者PD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受试者R2*与PDFF呈正相关(r=0.558,P<0.05),LC病人肝脏R2*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336,P<0.05),PDFF与Child-Pugh评分无相关性(r=0.102,P>0.05)。结论 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可出现肝脏铁沉积和脂肪变性;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癌变病灶表现为肝脏富铁背景下的乏铁灶。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I)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和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92例AIS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颅脑CTA及CTPI检查后,接受相关临床治疗,治疗后1个月依据mRS量表评估患者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基于CTA图像,采用5级评分法分析每例患者侧支循环情况(0~2分为侧支循环不良,3~4分为侧支循环良好)。基于CTPI扫描,可获得4个定量参数的伪彩图,包括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峰值时间(TTP)、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测量缺血区及对侧镜像区域的4项CTPI定量参数至并计算两者的比值(rCBF、rCBV、rTTP、rMTT)。比较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不良组4项CTPI参数相对值的差异,比较不同预后组之间侧支循环情况及CTPI参数相对值的差异。结果:侧支循环良好组的rCBF和rCBV高于不良组,rTTP和rMTT低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BF和rTTP与侧支循环评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CBV和rMTT与侧支循环评分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本组92例患者中预后不良19例、预后良好73例。预后良好组的侧支循环良好率(97.26%)高于预后不良组(57.89%),且rCBF和rCBV高于预后不良组,rTTP和rMTT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可显示侧支循环情况,CTPI检查可间接反映AIS患者侧支循环状态,两者联合应用能为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病人静息态功能MRI (rs-fMRI)的脑功能连接(FC)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IBS-D病人24例及正常对照(NC)组23例。IBS-D病人接受“调神健脾”针刺法治疗6周(3次/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严重程度评分(SSS)、生活质量量表(QOL)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病情及针刺疗效。NC组仅于纳入当日行rs-fMRI检查,IBS-D病人分别于纳入当日和针刺治疗6周结束后48 h内行rs-fMRI检查。在自动解剖标记(AAL)脑区模板上选取双侧岛叶,扣带回(前、中、后部),杏仁核及丘脑为种子点,构建其与全脑各脑区的FC。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NC组及治疗前后IBS-D病人的FC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事后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对IBS-D病人治疗前后的差异脑区FC值与临床量表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IBS-D病人经针刺治疗后较治疗前的SSS、HAMA 评分下降(均P<0.05),QOL评分升高(P<0.05)。与NC组相比,治疗前IBS-D病人的左侧岛叶-右侧颞中回、左侧中扣带回-右侧颞极颞中回脑区的FC增强(均P<0.05);治疗后,上述FC均减弱(均P<0.05)。与NC组相比,治疗后右侧前扣带回-小脑蚓部3区的FC增强(P<0.05),左侧杏仁核-左侧中央后回的FC减弱(P<0.05);而治疗前上述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BS-D病人的右侧前扣带回-小脑蚓部3区间FC值(0.1±0.2)与HAMA评分(8.2±3.9)呈负相关(r=-0.451, P=0.027),左侧杏仁核-左侧中央后回间FC值(-0.1±0.2)与HAMA评分(8.2±3.9)呈负相关(r=-0.456, P=0.025)。结论 针刺治疗可改变IBS-D病人与内脏疼痛、情绪调节相关脑区的FC,且与临床症状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估慢性肾病(CKD)临床及病理改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 根据CKD分期标准,前瞻性纳入行肾脏穿刺活检及同侧肾脏CEUS检查的CKD 1-3期病人60例,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0.3±14.3)岁。记录病人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SonoliverR定量分析软件对造影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相关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Imax)、曲线上升支斜率(A)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分期CKD病人的CEUS参数,对有差异的CEUS参数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并与实验室指标、病理评分进行Pearson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CEUS参数分析显示,CKD 2、3期病人的Imax值均低于CKD 1期(均P<0.05),3期病人的A值低于1期病人(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max值与SCr、BUN呈负相关,与eGFR呈正相关(r=-0.350、-0.476、0.485,均P<0.05),A值与eGFR呈正相关(r=0.278,P=0.031);Imax值与肾小球硬化评分呈负相关(r=-0.493,P<0.001),Imax、A值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评分呈负相关(r=-0.398,P=0.002;r=-0.283,P=0.029)。 结论 CEUS能够反映CKD病人肾脏血流灌注的改变,且与临床及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望成为CKD病人评估及随访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长期动态CT随访了解肺磨玻璃结节(GGN)的生长及演变规律,明确影响其生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通过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出现持续GGN且后续随访至少5年的病人120例(共计174个GGN),其中男30例,女90例,平均年龄(59.85±12.45)岁。随访中位时间为1 947 d。根据随访期间结节是否有增长将病人分为增长组(42例,58个GGN)及稳定组(78例,116个GGN)。收集记录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及GGN的CT影像特征,2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及2种GGN的CT影像特征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作为输入变量进行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2名医师测量数据(GGN平均直径及CT值)的一致性。结果 2组间一般资料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74个GGN中有58个(33.33%)出现增长,随访中位时间为1 303 d,有13个GGN(7.5%)在稳定5年后仍出现增长。2组GGN间初始直径、初始CT值、实性成分、胸膜凹陷征、主血管穿行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分叶征、结节形态及结节-肺界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GGN初始直径≥7 mm、有主血管穿行或空泡征是影响其增长的独立风险因素[风险比(HR)分别为3.251、5.085、2.053,均P<0.05]。2名医师测量GGN平均直径及平均CT值的一致性均较好(均ICC>0.9)。结论 大多数肺GGN呈缓慢惰性生长,当GGN具备增长风险因素时需合理安排定期CT随访的周期,建议视增长情况采取必要的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分析富脂坏死核心(LRNC)与颈动脉斑块负荷的相关性,并探讨影响LRNC的相关临床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病人323例,男235例,女88例,平均年龄(61.75±10.64)岁。所有病人在出现症状2周内完成颈动脉HR-MRI检查,并记录病人临床资料。基于HR-MRI影像测量并计算颈动脉斑块负荷指标,包括平均管腔面积(LA)、平均管壁面积(WA)、管壁体积(WV)、平均标准化管壁指数(NWI)、平均及最大管壁厚度(WT)、管腔狭窄程度,识别LRNC、钙化、斑块内出血(IPH),鉴定高危斑块。根据症状侧颈动脉有无LRNC将全部病人分为LRNC(+)组(178例)和LRNC(-)组(145例)。对2组病人颈动脉斑块特征及临床因素进行比较,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2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影响LRNC的颈动脉斑块负荷指标及相关临床因素。 结果 相比LRNC(-)组,LRNC(+)组男性更多,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者更多,年龄更大、总胆固醇水平更高(均P<0.05);LRNC(+)组平均LA更小,平均WA、WV、平均NWI更大,最大WT、平均 WT更厚,管腔更狭窄(均P<0.05);IPH、钙化、高危斑块发生率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WT是LRNC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总胆固醇是LRNC的危险因素(β=0.408,P=0.02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LRNC的保护因素(β= -3.145,P=0.045)。 结论 最大WT与LRNC密切关联,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LRNC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基于全脑灌注(CTP)容积数据重建动态CT血管成像(CTA)对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2例AIS患者(发病时间<6 h)的临床资料,均行全脑动态容积CTA-CTP检查。统计动态CTA下AIS侧支循环情况,分析侧支循环情况与梗死的相关性,并比较侧支循环良好与侧支循环不良组间灌注参数的差异情况。结果92例AIS患者均得到了良好的动态CTA图像,其中61例侧支循环良好(66.3%),31例侧支循环差(33.7%),每例患者头颅平扫及CTA-CTP检查的总辐射剂量范围为4.98~6.24 mSv,平均为5.87 mSv;CTA侧支循环评分与入院时基线梗死体积、低灌注区体积(Tmax>6 s)、严重低灌注区体积(Tmax>12 s)、核心梗死区不匹配比值及最终梗死体积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9、-0.314、-0.429、-0.308、-0.445,P值分别为0.005、0.040、0.009、0.038、0.007);侧支循环不良组梗死核心体积(CVB<2 ml/100 g体积)、低灌注(Tmax>6 s)及严重低灌注区体积(Tmax>12 s)明显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均P<0.05),Tmax、HIR更大(均P<0.05),而侧支循环不良组核心梗死区与低灌注区不匹配比、rCBF、rCBV、rMTT值明显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均P<0.05)。结论基于全脑灌注容积数据重建动态CTA可较好地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状态,可辅助预测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基化转移酶3(METTL3)在早期鳞状细胞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08年1-12月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10例早期宫颈癌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标本和癌旁非肿瘤宫颈组织中METTL3的表达,将患者分为METTL3高表达及低表达组,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明确METTL3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宫颈癌肿瘤组织METTL3表达水平(2.705±0.273)明显低于正常宫颈标本(8.574±0.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TTL3低表达与较高的FIGO分期(P=0.041)、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1)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METTL3低表达有低的总生存率(HR=3.576,95% CI:1.474~8.677,P=0.0048)。Cox多因素分析表明,FIGO分期(HR=5.109, 95% CI: 1.891~11.135, P<0.01)、盆腔淋巴结转移(HR=2.395, 95% CI:1.156~4.879, P=0.017)及METTL3低表达(HR=6.187, 95% CI:2.314~21.292, P=0.004)是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ETTL3 表达水平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下降,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及METTL3 表达水平是早期鳞状细胞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官兵员工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官兵员工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某部队三甲医院642名官兵员工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问卷(GAD-7)、抑郁症自评问卷(PHQ-9)。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焦虑、抑郁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9.44%、36.4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自己或家人感染COVID-19的担忧[OR=1.86,95%CI(1.59,2.17),P<0.05]、自身健康状况欠佳[OR=2.84,95%CI(1.85,4.36),P<0.05]是焦虑的危险因素;对自己或家人感染COVID-19的担忧[OR=0.50,95%CI(1.38,1.85),P<0.05]、自身健康状况欠佳[OR=3.16,95%CI(2.03,4.91),P<0.05]是抑郁的危险因素。相比普通工作人员,一线医护人员和普通医护人员的职业背景是焦虑[OR=0.37,95%CI(0.21,0.64),P<0.05][OR=0.59,95%CI(0.36,0.95),P<0.05]、抑郁[OR=0.37,95%CI(0.25,0.70),P<0.05][OR=0.42,95%CI(0.31,0.79),P<0.05]的保护性因素。受教育程度与焦虑、抑郁无显著关联。结论 COVID-19疫情下官兵员工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与负性认知及身体健康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介入取栓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9-07在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介入取栓治疗的106例AIS患者,根据术后3个月患者改良Rankin评分评估预后水平,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并对认知功能和预后血清神经相关因子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年龄大、合并冠心病、术前血清CRP及Hcy高、阻塞血管再通时间较长、术后36 h存在部分再通均为AIS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预后良好组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均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血清神经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均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后良好AIS患者各项功能与血清神经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状态均较好,对年龄较大、发病至就诊时间较长、合并冠心病,且术前血清CRP、Hcy、NIHSS评分偏高,阻塞血管再通时间较长及术后36 h内仅达到部分再通的患者应给予充分重视,对危险因素积极预防,提高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R,CMR)多序列参数联合评价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缺血再灌注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对心肌损伤的影响进行评估,为预后诊治提供影像支撑.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与颈性眩晕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刃针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颈性眩晕患者88例,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8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NPY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的水平,采用模拟视觉评分法对眩晕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同时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TCD)测量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速度,对比患者刃针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颈性眩晕患者血清NP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509.7±80.8) pg/ml vs (433.8±66.1) pg/ml, P<0.001];血清NPY水平在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血清NPY水平与视觉模拟评分之间呈正相关性(r=0.421,P<0.001),与平均血流量(r=-0.361,P<0.001)、平均血流速度(r=-0.472,P<0.001)及血清CGRP水平(r=-0.380,P<0.001)呈负相关,各指标在刃针治疗后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 血清NPY水平与颈性眩晕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的机制有可能与下调NPY有关。  相似文献   

16.
臧志意  魏小东 《武警医学》2022,33(11):976-981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D2(PKD2)与高尔基体磷蛋白 3(GOLPH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2014-06至2018-06进行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肺腺癌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检测肺腺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的GOLPH3及PKD2表达情况。通过log-rank检验以及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肺腺癌患者GOLPH3与PKD2的表达水平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GOLPH3及PKD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并且,肺腺癌组织中GOLPH3及PKD2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V=0.363,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OLPH3及PKD2的表达水平、肿块直径、TNM分期、淋巴转移、组织分化程度会影响患者的预后(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GOLPH3高表达(HR=2.879,95%CI=1.590~5.212,P<0.05),PKD2高表达(HR=1.922,95%CI=1.078~3.427,P<0.05)及TNM分期(HR=2.022,95%CI=1.144~3.573,P<0.05)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OLPH3与PKD2在肺腺癌中高表达,并且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俞泓  张蛟  张璐  荆丽敏 《武警医学》2021,32(11):977-980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及N末端B型钠尿肽原(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10至2020-06在北京电力医院住院CHF患者146例,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观察组(87例)及对照组(59例)。分别检测各组TBA及NT-proBNP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TBA、NT-proBNP及两者联合检测在CHF合并T2DM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BA和NT-proBNP水平在观察组中均呈明显升高趋势(P<0.01)。Spearme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与TBA水平呈正相关(rs=0.633,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TBA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3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BA+NT-proBNP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TBA和NT-proBNP(0.942 vs. 0.728和0.912,P<0.05)。结论 血清TBA水平在CHF合并T2DM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血清TBA、NT-proBNP水平对CHF合并T2DM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