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张年  刘继洪  杨延斌 《现代医院》2012,12(7):142-144
目的观察综合减肥疗法对超重/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综合减肥疗法,包括体质辨识、医学营养治疗、中医食疗、耳穴贴压、中药制剂、有氧运动等综合治疗手段,治疗86例超重/肥胖患者8~12 w,治疗前后对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BMI)等指标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86例超重/肥胖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体重、BMI、腰围、臀围数值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综合减肥疗法,对超重/肥胖患者减轻体重疗效显著,值得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抵抗素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2004年和2010年,对60例男性MS患者(肥胖组29例,非肥胖组31例)和28例年龄相匹配的男性正常对照者,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抵抗素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MI、腰围、臀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肥胖MS组均大于对照组(P〈0.01);非肥胖MS组均大于对照组(P〈0.01)。肥胖MS组的BMI、腰围、臀围均大于非肥胖MS组(P〈0.01)。肥胖与非肥胖MS组空腹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高切粘度值、全血中切粘度值、全血低切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增高,导致血液流变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20,(1):140-142
目的观察长蛇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选取确诊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长蛇灸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围(WC)、臀围、腰臀比(WHR)、肥胖度、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脂率(BFR)的改善情况以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WC、臀围、WHR、体重、肥胖度、BMI、及BFR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WC、臀围、WHR、体重、肥胖度、BMI、及BFR均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长蛇灸联合穴位埋线能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WHR、体重、肥胖度、BMI、及BFR,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379-1380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及饮食运动指导,其中治疗组加用穴位埋线治疗。结果疗程结束3个月时,治疗组的BMI、腰围、臀围显著小于对照组,FBG、收缩压、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减小其腰围、臀围,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控制及血浆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的近期疗效。将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 ,疗程结束后进行近期疗效评定。结果表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 7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2 73 % ,两组进行比较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MRI探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耳穴组、电针加耳穴组3组治疗,每组30例,采用体重、BMI及MRI测量腹部脂肪综合评定方法,并比较疗效.结果 3个治疗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电针加耳穴组的有效率最高(74%).结论 单一应用电针或耳穴贴压治疗,均可有效减轻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和减少腹部脂肪,包括腹壁皮下脂肪和腹内脂肪,而电针加耳穴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与青少年高脂血症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387例学生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坐高、腰围、上臂围进行测定,并用酶法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BMI)来反映身体肥胖程度,进一步分析这些指标与血脂浓度的关系。结果387例学生中,共检出高脂血症患者48例,总检出率为12.4%。高脂血症组: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BMI)4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BMI)这4项指标与TG均呈高度显著正相关(P〈0.01),与HDL—C均呈高度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正常组与高脂血症组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BMI)4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均是影响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危险因素;肥胖是青少年高脂血症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脂肪肝与血脂、血糖、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的关系. [方法]2型糖尿病伴有脂肪肝者100例,2型糖尿病非脂肪肝者12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BMI、腰围、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结果]糖尿病伴脂肪肝组,腰围、甘油三酯、BMI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非脂肪肝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2型糖尿病伴脂肪肝与血脂代谢紊乱、BMI、腰围有关,与空腹血糖、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与部分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血脂、血糖(GLU)、年龄、吸烟及饮酒问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居民400名,现场测量血压按是否患高血压分组。测定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脂、血糖、身高、体重,询问家庭年收入、年龄、吸烟及饮酒情况。结果(1)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之间年龄、肥胖情况f体重指数、腰围、臂围、臀围)、血脂(总脂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血糖间均有差异。高血压组年龄、肥胖情况、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及血糖均大于正常血压组,而低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小于正常血压组。(2)年龄、体重指数、血魔是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结论(1)高血压与多种心血管病发病因素存在相关联系。(2)控制体重可能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0.
中青年男性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血糖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调查体检人群体重指数(BMD与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我院健康管理中心2112例中青年男性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根据BMI分为超重肥胖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之间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以及高血压、血压正常高值、血脂异常、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超重肥胖组的血压、血脂及空腹血糖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高血压、血压正常高值、血脂异常、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5);BMI与血压、血脂、血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超重肥胖影响血压、血脂、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脂代谢的改变情况。方法 随机抽选46例PCOS患者,另外同时选取15例月经周期正常者作为对照组;PCOS患者按身体质量指数( BMI)分为两组,A组BMI>20kg/m2,B组BMI≤20kg/m2。测定各位患者的性激素、胰岛素及血脂4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测量身高、体重、腹围及腰围,计算其BMI及腰/臀比值。对测得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46例PCOS患者中,原发月经稀发为28例,继发月经稀发为18例,伴不孕症13例,占28.26%。腰围≥80cm的有17例,占36.96%。腰围≥85cm的有7例,占15.22%;腰/臀围≥0.8的有35例,占76.09%,≥0.85的有11例,占23.91%。不同BMI组PCOS患者的睾酮、腰/臀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7、3.97、2.02,均P<0.05)。 PCOS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睾酮和胰岛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2、4.92、3.13,均P<0.01);而卵泡刺激素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1)。结论 PCOS患者存在明显的内分泌激素及脂代谢紊乱,尤其以肥胖型PCOS患者更为严重,其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对其治疗的方案及远期并发症的防治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腹型肥胖则是一系列代谢紊乱的始动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腹型肥胖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之间的关系,为儿童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2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儿童85例,根据腰围将其分为腹型肥胖组及非腹型肥胖组。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及臀围;抽取空腹血并检测血脂,血糖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内脂素水平。结果腹型肥胖患儿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腰臀比均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患儿(P均0.05);腹型肥胖组MS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组(P0.05);腹型肥胖患儿与非腹型肥胖患儿比较,高血压、高血糖、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的患病人数在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型肥胖患儿血清中hs-CRP及内酯素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组。结论腹型肥胖儿童比非腹型肥胖儿童更容易患MS,儿童腹部脂肪分布与甘油三酯及体内炎症因子增高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应积极防治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相似文献   

13.
裸燕麦对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减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探讨摄入裸燕麦对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减肥效果及其他健康效应。方法采用多组平行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49名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饮食控制组)给予糖尿病患者结构性膳食,B组(饮食控制+50g燕麦组)和C组(饮食控制+100g燕麦组)给予糖尿病患者结构性膳食的同时分别给予50g和100g裸燕麦代替其他能量相同的主食,共30d。干预前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脂含量、内脏脂肪指数、基础代谢率等,同时检测生化指标: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餐后2h胰岛素、空腹/餐后2h血糖等。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自身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同一指标不同时间多次测量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三组受试者的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体脂含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和C组受试者的基础代谢率、内脏脂肪指数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受试者的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h胰岛素水平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BMI、体脂含量、腰围、TC、LDL以及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等等指标干预前后差值d在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6、4.10、2.67、4.95、2.94、2.92、3.57,P均〈0.05)。结论饮食控制联合裸燕麦摄入对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减肥效果,可以减少内脏脂肪含量,减肥效果优于单纯饮食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糖尿病及其前期的关联性,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在浙江省湖州市爱山、龙泉和飞英3个街道共1 197名55~7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和血糖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糖尿病及其前期的关联性。结果 1 197名常住居民中,血糖正常者807名,占67.42%,糖尿病前期者267例,占22.31%,糖尿病者123例,占10.27%;3组人群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4.83±0.61)、(5.76±0.61)、(6.99±1.43)mmol/L和(5.46±1.65)、(7.94±2.63)、(13.45±4.01)mmol/L;年龄、体质指数(BMI)、中心性肥胖、腹围、臀围、腰臀比和血压等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正常血糖组、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3组人群中分布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以正常血糖组为参照组,年龄、BMI、中心性肥胖、腹围、臀围、腰臀比和血压与糖尿病前期存在关联性;以正常血糖组为参照组,年龄、BMI、中心性肥胖、腹围、臀围、腰臀比和血压与糖尿病存在关联性;以糖尿病前期组为参照组,中心性肥胖、腹围和腰臀比与糖尿病存在关联性。结论年龄、BMI、中心性肥胖、腹围、臀围、腰臀比、血压等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糖尿病及其前期均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小檗碱辅助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文平 《现代医院》2010,10(8):9-10
目的观察小檗碱辅助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小檗碱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控稍血糖的治疗,小檗碱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小檗碱辅助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腰围、臀围、BMI、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搪和血脂四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檗碱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并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檗碱辅助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腰围/身高比值(WHtR)、腰围(WC)及腰臀比(WHR)在预测青少年高血压病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12—18岁青少年3953例(男1947例,女2006例)。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3724例)和高血压组(229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结果高血压组BMI、WC、WHtR、WHR、SBP及DB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性别后,4个指标(BMI、WHtR、WC及WHR)均与SBP和DBP呈正相关,BMI与SBP和DBP的偏相关分析r’最大(r’分别为0.3228和0.2358)(P〈0.05)。4个指标预测高血压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以BMI最大,分别为男性0.715(95%C10.659~0.771)和女性0.702(95%C10.646~0.757)。以SBP和DBP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BMI、腰围、WHtR和WHR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BMI均第一个被引入方程。结论BMI是预测青少年高血压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腰围/身高比值(WHtR)、腰围(WC)及腰臀比(WHR)在预测青少年高血压病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12~18岁青少年3953例(男1947例,女2006例)。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3724例)和高血压组(229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结果高血压组BMI、WC、WHtR、WHR、SBP及DB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性别后,4个指标(BMI、WHtR、WC及WHR)均与SBP和DBP呈正相关,BMI与SBP和DBP的偏相关分析r’最大(r’分别为0.3228和0.2358)(P〈0.05)。4个指标预测高血压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以BMI最大,分别为男性0.715(95%CI0.659~0.771)和女性0.702(95%CI0.646—0.757)。以SBP和DBP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BMI、腰围、WHtR和WHR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BMI均第一个被引入方程。结论BMI是预测青少年高血压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了解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对相关测量指标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青岛市某农村1661名中老年人(男612人,女1049人)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63.4%,高血糖检出率为23.8%,贫血患病率为35.3%。中老年女性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值(WHtR)均高于男性(P〈0.05),男性腰围/臀围比(WHR)高于女性(P〈0.05)。65岁之前BMI、WC均较高(BMI〉25kg/m^2,WC〉85cm),65岁以后随年龄升高BMI、WC有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BMI、WC、WHR、WHtR4者与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的正相关系数均为WHtR最大(P〈0.01)。结论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贫血患病率均较高,中老年女性超重和肥胖率高于男性,比男性更易发生高血糖,同时45~65岁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也较高;WHtR与BMI、WC、WHR、收缩压、舒张压和血糖的相关性均较强,可以作为有效的腹型肥胖指标和预测高血糖与高血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51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慢性并发症分为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合并周围血管病变(PAD)组、合并肾脏病变(DN)组、合并视网膜病变(DR)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组,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CysC、血肌酐(Scr)、肾小球率过滤(GFR)等相关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CysC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DN、DR以及DPN组的血清Cys C水平均高于不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P〈0.05)。结论:血清Cys C升高可作为提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周围神经病变危险性增加的参考指标,并可能是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清内脂素表达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咸宁市通城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5例PCOS患者及同期67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将其分为PCOS肥胖组(n=32,BMI≥25 kg/m2)、PCOS非肥胖组(n=33,BMI<25 kg/m2)、对照肥胖组(n=34,BMI≥25 kg/m2)及对照非肥胖组(n=33,BMI<25 kg/m2).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咸宁市通城县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检测各受试者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内脂素等水平,同时计算腰臀比(WH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上述检测指标差异并分析PCOS患者血清内脂素表达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各组受试者年龄、身高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PCOS非肥胖组WHR、FINS、HOMA-IR及血清内脂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非肥胖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肥胖组FINS、HQMA-IR及血清内脂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肥胖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BMI及血清内脂素表达水平比较,PCOS肥胖组较PCOS非肥胖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肥胖组较对照非肥胖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患者血清内脂素表达水平与BMI呈正相关关系(r=0.434,P<0.05),而与WHR、FBS、FINS及HOMA-IR无相关性(r=0.126,0.114,0.172,0.133;P>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内脂素表达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且与BMI呈正相关关系,故可作为辅助检测PCOS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