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谭会斌  傅淑霞 《临床荟萃》2006,21(21):1585-1586,F0003
患者,男,60岁,因水肿、蛋白尿4年,发现血肌酐升高1年于2005年8月30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6月感冒后出现面部水肿,检查发现尿蛋白(++)~(+++),尿糖(-),诊断为“慢性肾炎”,当地医院查血压及肾功能正常,血清尿素氮(BUN)5.6mmol/L,血清肌酐(SCr)61μmol/L,血清白蛋白(A1b)/球蛋白(Glob)比值(A/G)28.4,予以“黄芪、青霉素、庆大霉素”静脉滴注,出院后口服中药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及保肾康。  相似文献   

2.
患者,31岁。G2P0。因停经3^+月“人流术后1^+月”腹痛3h,晕倒1次。于2004年9月21日10时40分急诊入院。患者平常月经正常,LMP2004年6月5日,停经2月时无明显原因出现阴道少量不规则流血,暗红色。不伴腹痛及其它不适。在外院就诊B超检查“胚胎已死”,建议尽早作“人流术”。于1’月前(约70d孕)在原就诊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手术情况不详,据患者诉“刮出物中未见有形物”。  相似文献   

3.
孙常丽  任洁  文冬兰  王琳 《华西医学》2014,(6):1200-1200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8岁,因“双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前弹力层下磨镶术(SBK)后1+年,双眼重睑术后2周,右眼疼痛l+周”于2013年9月9日到我科就诊。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0岁,因“右眼胀痛伴视力下降2d”于2012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2周前因“右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在当地医院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周曾因“右眼不适感”于我院门诊就诊,眼部检查发现右眼11点角巩缘(原白内障切口处)有少许虹膜组织嵌顿,前房较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电针刺激双侧“合谷”、“内关”穴对儿茶酚胺的干预效果。 方法:①选取2005—05/2006—03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行择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住院患者60例,按随机对照Doll’s法分为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单纯颈丛阻滞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病种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患者分别于双侧“内关”、“合谷”穴皮肤消毒后刺入银针,直到有明显“得气”感觉,接上电刺激仪连续高频密波刺激(60Hz,1~2mA,20V),以能耐受无特殊不适为度,观察约10min后行双侧颈深丛阻滞。单纯颈丛阻滞组不给予电针刺激,只以同法行颈丛阻滞。③分别于麻醉前(t1)、双侧颈丛阻滞后5min(t2)、切开皮肤(t3)、剥离甲状腺(t4)、缝皮前(t5)、缝皮后5min(曲各时间点记录两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手指血氧饱和度、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同时对患者术中疼痛程度(0分=无痛,10分=剧痛)及镇静与紧张程度(0分=轻松舒适,10分=紧张不适)进行评分。观察围术期并发症和毒副反应。 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实验选取拟行择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住院患者60例,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有1例患者因冰冻切片为甲状腺癌需行扩大根治术改全身麻醉而剔除。①围术期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指标-儿茶酚胺检测结果:单纯颈丛阻滞组肾上腺素浓度在剥离甲状腺、缝皮前、缝皮后5min明显高于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P〈0.01),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于缝皮前、缝皮后5min明显高于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P〈0.05)。②围术期各项循环指标检测结果:术中平均动脉血压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比较稳定,而单纯颈丛阻滞组波动明显,于切开皮肤、剥离甲状腺、缝皮前明显升高(P〈0.01);单纯颈丛阻滞组心率于切开皮肤、剥离甲状腺时间点明显高于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P〈0.01);两组手指血氧饱和度基本相似俨〉0.05)。③术中疼痛程度评分、镇静与紧张程度评分结果: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评分、镇静与紧张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颈丛阻滞组(P〈0.01)。④围术期并发症和毒副作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明显低于单纯颈丛阻滞组俨〈0.05)。 结论:电针刺激“合谷”、“内关”穴联合颈丛阻滞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较单纯颈丛阻滞效果更好,明显减轻心血管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舒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810-3810
患者女,27岁,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1d”入院。1d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肉眼全程血尿,有少许血凝块,伴排尿困难,来院就诊。B超:膀胱内可移动强回声团块(6.0cm×4.8cm)。尿常规:白细胞(+++)/HP,红细胞(++++)/HP,以“膀胱炎、膀胱血块”收入院。既往4年前因产后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术后体质虚弱.易怕冷.性欲减退。毛发脱落,尤以阴毛、腋毛为甚,平时在家服用中成药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管状囊性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肾管状囊性癌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周入院。以“右。肾占位性质待查”收住泌尿外科,行右肾肿瘤剜除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管状囊性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7(+++),Ckpan(+++),P504S(+++),Vim(+++),Ki-675%(+)。术后予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治疗,随访10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肾管状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5岁。2009年2月出现颜面部,双下肢水肿及少尿,血肌酐600μmol/L,诊断为“尿毒症”。规律血透治疗后于2009年2月21号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术后用三联免疫抑制剂(泼尼松+霉酚酸酯+环孢素)预防排斥反应,辅以美托洛尔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术后并发脉络膜脱离1例男,61岁。因“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于1990年3月8日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囊内摘出术,手术约1小时20分钟。术后绍8天发现术眼前房浅,房水(++),眼压低至测不出,伤口无明显渗漏。散瞳查眼底:颞下方网膜见一灰黑色的隆起...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 男,46岁。主因间断双下肢水肿7年余,加重1个月人院。患者7年前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于当地医院查尿蛋白(+++),抗核抗体(+),诊断为“狼疮性肾炎”,给予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具体用法、用量不详),水肿消退,尿蛋白转阴。此后双下肢水肿反复出现,曾口服中药效果差。近1个月出现腹胀。人院查体:BP130/75mmHg(1mmHg=0.133kPa),神清语利,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腹围102cm,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11.
刘宜禄 《新医学》2006,37(10):675-676
患者男,14岁。因尿常规检查反复异常1年余而入院。患者于1年前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当地医院就诊,尿常规:蛋白(+),红细胞5~8个/HP,尿潜血(+++)。拟诊“急性肾炎”,予以抗炎、嘱休息等治疗半年,复查尿常规同上:又辗转到多家大医院就诊,均按“急性肾炎”治疗,复查尿常规同上。3日前患者到本院门诊就诊,拟诊“隐匿性肾炎”收住院:家族中无遗传病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5mmHg。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联合手术5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方法及优越性。方法行Lc的同时行阑尾切除术(Lc+LA)21例,精索内静脉结扎术(LC+LV)8例,子宫肌瘤剜除术(LC+LRLU)3例,附件囊肿摘除术(LC+LSO)6例(其中1例行左侧附件摘除),筋膜内子宫切除术(LC+LTH)2例,肝肿块摘除(LC+LF)2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LC+LCBDE)12例。结果手术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最短40min,最长180min。术后2-5d皆病愈出院。未出现1例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安全可行,更能发挥微创外科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患者马某,女性,58岁。主因双下肢水肿间作3年余来我院肾内科门诊就诊。追问病史:3年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于天津市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查尿常规示:BLD:3+,PRO:3+,RBC:1-2个,高倍视野,故以“蛋白尿原因待查”住院治疗。入院化验:肝炎全项:抗HCV(+),乙肝全项(-)。复查尿常规无明显变化,偶可见颗粒管型。免疫相关项目均(-)。住院间行肾穿刺检查,标本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Ⅲ期乳腺癌各种综合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1990年6月~1997年3月,56例Ⅲ期乳腺癌非随机分为:单纯手术(S)、手术+化疗(S+C)、手术+放疗(S+R)及手术+放疗+化疗(S+R+C)4组。手术为乳腺单纯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放疗对胸壁及淋巴引流区照射DT45~556y/22~30次/5~6周。术后化疗用CMF或CAF/CEF方案4—6周期。结果 全组5年生存率为48.2%(27/56),S组14,2%(1/7),S+C组33%(2/6),S+R组4713%(9/19),S+R+C组62.5%(15/24),S组与其它几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年复发率S组为28.5%(2/7),S+C组为66.7%(4/6),S+R组15.B%(3/19),S+R+C组20.8%(5/24),S+C组与S+R组或C+R+C组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1)Ⅲ期乳腺癌应作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2)术后放疗对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80岁。因小肠肿物23年、甲状腺肿物6年,腰痛1个月,于2004年11月9日入院。患者于1982年冈肠梗阻发现小肠肿物,手术后病理报告为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术后给予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6个疗程,化疗后病情处于缓解状态。1999年2月因声音嘶哑,颈部B超发现甲状腺肿物,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B细胞NHL,侵犯骨胳肌。免疫组化检测:LCA(+),CD20(+),TG(-),Cyelin(-),骨髓检查末见异常。术后给予COBP(COP加博来霉素)方案6个疗程化疗,颈部肿大淋巴结消失,其余部位未见肿块,病情持续缓解。  相似文献   

16.
对宫角妊娠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24岁。因停经73d,检查发现子宫肿瘤43d而于2007-02-17入院。患者曾于2006—03—02因双胎妊娠(孕17^+6周)死胎引产,胎盘残留曾多次在我院及上级医院清宫、药物治疗无效,于2006—03—25在我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为:(1)植入胎盘;(2)慢性盆腔炎,予植入胎盘切除术+子宫修补术+左侧输卵管宫角植入术+盆腔粘连松解术。  相似文献   

17.
MMP-1、TIMP-1和U-PA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以兔髂动脉为模型,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对48只家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术,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行血管造影后处死动物,取扩张血管段用病理方法观察血管形态,用原位杂交法测定MMP-1,TIMP-1和U-PA的mRNA表达,结果:球囊扩张术后各时间点MMP-1和TIMP-1 mRNA始终处于弱表达,没有明显升高;球囊扩张术后1d,U-PA mRNA在内膜和中膜表达增加(++),4d时达高峰(+++),7d后开始下降并保持弱表达(+),结论:MMP-1,TIMP-1和U-PA在血管成形术后异常表达,为新生内膜形成的重要原因,可能在成形术后再狭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眯唑安定复合芬太尼,氟哌啶复合哌替啶作为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手术辅助镇静用药,预防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以消除病人的不良记忆。方法:胆囊切除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小剂量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组(MF),氟哌啶复合哌替啶(DP),于硬膜外麻醉平面满足手术要求后静脉给药,术中观察记录BP、HR、SP02、镇静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于术后24h随访患者对术中有无遗忘和对麻醉效果的评价。结果:(1)达到OAA/S2分镇静所需时间MF(1.6+0.9)min,DP(6+2.5)min,MF组明显短于DP组(P〈0.05)。(2)维持OAA/S2分镇静作用时间MF(50+18.1)min,DP(70+36.4)min,MF短于DP组(P〈0.05)。(3)MF组遗忘作用高于DP组。(4)两组辅助用药对循环呼吸的干扰无差异。(5)两组对术中的牵拉反应无差异。结论:胆囊切除手术约在1小时左右,MF较DP是更为适合的辅助用药,咪芬起效快,镇静作用消退快,消除病人的不良记忆好。较氟哌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9.
张悦  王惠萱  李云  陈忠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440-2442
目的:调查本区域HBV感染血清模式的分布及病情活动状况特征,探求其免疫相关机制。方法:调查我科2000年以来血清“两对半”检测标本,选取涵盖了全部HBV感染模式血清426份,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以速率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50份HBV血清标志全部阴性血清为对照。结果:HBV感染血清模式12种,其中5种模式:“HBeAg(+)”,“HBeAg(+),抗-HBe(+),抗-HBc(+)”和“HBeAg(+)、抗-HBc(+)”以及“HBsAg(+)、HBeAg(+)、抗-HBe(+)、抗-HBc(+)”,和“HBsAg(+)”模式检出率亦显著较低(P〈0.05),属于本室的少见模式。在12种模式中,“大三阳”模式、“HBsAg(+)、抗-HBc(+)”模式及4种少见模式均伴有显著较高的HBV-DNA阳性率及复制水平(P〈0.05):且血清ALT及AST活性异常增高率也显著较高(P〈0.05);发现“抗-HBs(+),抗-HBe(+),抗-HBc(+)”模式组及“抗-HBe(+)、抗-HBc(+)”模式组亦有6.0%(3/50)及8.0%(4/50)的HBV-DNA阳性率,HBV-DNA平均含量为8.74×10^2copy/mL,同时伴有2/6及2/8的血清ALT或AST异常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区域内HBV感染血清模式丰富,以7种模式较常见;随着近年来临床少见模式的出现,临床应注意对患者血清HBV复制及肝功能指标的观察以监测病情的活动性;一些被认为仅是既往感染而非“乙肝”标志的血清模式也可能伴随出现血清中HBV的复制和肝功能异常的“乙肝”实质现象.此应引起相关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病例:患者,女性,39岁,因“体检发现腹膜后占位1个月余”.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就诊。4年余前,患者孕32+3周时确诊为予宫颈鳞癌Ⅲ级.于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娩一活男婴.并行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双侧卵巢悬吊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