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卧床患者侧卧30°与侧卧90°预防压疮的效果,以找出适合老年患者的侧卧方式。方法选择10例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分别观察侧卧30°和侧卧90°的卧位2h后皮肤发红部位及面积。结果侧卧30°共99次,侧卧90°共100次。侧卧90°皮肤受压发红部位数及发红面积数均大于侧卧30°(P〈0.05)。结论侧卧30°预防压疮的效果优于侧卧90°。  相似文献   

2.
不同翻身角度对老年卧床患者皮肤受压及生命体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侧卧30°与90°皮肤压红面积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找出适合老年卧床患者翻身的方法。方法选择10例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分别观察侧卧30°和90°的卧位2h后皮肤发红部位、面积及侧卧前、侧卧10min、30min、60min后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侧卧90°皮肤受压发红部位数及发红平均面积数均大于侧卧30°(P〈0.05)。侧卧前与侧卧后10min、30min比较,心率、血压均有所升高(P〈0.05),但侧卧前与其它侧卧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脉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侧卧30°对皮肤受压部位预防压疮的效果优于侧卧90°。应加强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改变体位时生命体征的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赛肤润对老年心衰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老年心衰卧床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采用常规预防压疮的方法:即卧气垫床,Q2h翻身侧卧,受压部位予软垫减压;实验组除采用常规的预防压疮的方法外,加给予电吹风联合赛肤润Q4h在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的皮肤表面喷涂并按摩10s。观察2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2.1%,对照组压疮发生率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 结论 电吹风联合赛肤润能有效地预防老年卧床心衰患者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0°侧卧位联合赛肤润在外科术后不能自主翻身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无法自主翻身的9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90°侧卧位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30°侧卧位联合赛肤润,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压疮面积、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压疮愈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压疮面积、愈合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Brade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30°侧卧位联合赛肤润的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术后不能自主翻身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30°侧卧位翻身法对长期卧床患者防治压疮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久卧病患照护者培训30°侧卧位翻身法在预防压疮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10月通过自行设计的久卧病患照护者30°侧卧位翻身护理掌握测评表对50例久卧病患照护者进行调查测评,同时运用压疮分期标准调查50例照护者所照护的160例久卧病患压疮发生及程度分布情况°结果照护者30°侧卧位翻身护理方法掌握程度普遍低下,经过培训后照护者对30°侧卧位翻身护理方法掌握程度明显提高°患者压疮的发生数从70例下降至23例°结论通过专业护士培训后,久卧病患照护者对30°侧卧位翻身护理技能有所提高,可有效降低久卧病惠压疮的发生率和压疮的严重程度,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护理和防治压疮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法对预防老年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将60例Norton评分为12-19分的重症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熏蒸组采用自制的活血通络方熏蒸局部受压部位,每次20min,每天2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50%红花酒精手法按摩局部受压部位,每次20min,每天2次。比较两组患者预防压疮效果及皮肤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压疮预防效果及皮肤不良反应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熏蒸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皮肤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活血通络方熏蒸法预防老年患者压疮的效果优于50%红花酒精手法按摩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2种不同卧位预防早期压疮的效果.方法 采用Braden评分表对伴有意识或运动功能障碍的卧床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将评分≤12分的20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组采用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翻身,对照组采用90°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翻身,探讨2种卧位预防早期压疮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97例预防早期压疮有效,有效率达95.09%.对照组86例有效,有效率为85.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翻身,较90°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翻身预防早期压疮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角翻身垫配合翻身在骨科卧床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玉田县医院骨科收治的有运动功能障碍,长期卧床而不能主动活动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枕头配合翻身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30°角翻身垫配合翻身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受压迫的腰骶部皮肤潮湿感、皮肤完整性受损及发红临床体征总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体征总发生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翻身垫时体位移动及翻身垫变形各发生1例,无1例压疮发生;对照组患者使用翻身垫体位移动32例,翻身垫变形38例,发生压疮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角翻身垫应用于骨科患者配合翻身活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期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价改良侧卧良肢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保健科12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卧床病人按照是否发生压疮分为压疮组(36例)与无压疮组(8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选取山东省另一所三级甲等医院老年保健科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压疮常规护理及改良侧卧良肢位翻身,对照组采用压疮常规护理及普通翻身;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脑卒中病人压疮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翻身能力、压力;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病人后遗症期压疮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通过改良侧卧良肢位翻身护理可有效减轻局部压力,降低脑卒中卧床病人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对老年长期卧床住院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8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每2 h翻身1次等常规的压疮预防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的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有2例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4.5%,实验组无压疮发生,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长期卧床住院患者采取有效的压疮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A statewide study was done with five associate degree (ADN) and five baccalaureate degree (BSN) nursing programs in Georgia to examin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curriculum based on a nationally used model. From this overall study, select content related to community/home health care was evaluated in the sample program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community and home health care nursing practice, as well as other published literature on the topic, provided a basis to determine competence to practic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taped telephone interview to all program chairpersons (N = 10) and mailed questionnaires to faculty involved with all required courses (N = 110). Content analyses of responses allowed for evaluation of frequency of these learning activities between ADN and BSN programs and among BSN programs in the areas of family, teaching,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physical assessment, and leadership. Overall, the results indicated lack of conclusive data to support a distinct difference in these educational components between the ADN and BSN sample or among BSN programs. The study was intended to service as a basis for home health car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4.
15.
16.
曹熙  郭红霞  李继平 《护理学报》2017,24(16):13-17
目的 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培养模式的区别,为完善护理学科高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护理硕士生导师及护理学院领导共24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访谈资料反复阅读、分析、编码、分类、提炼,最终得出主题.结果 通过访谈资料分析,提炼出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区别的4个主题.主题1: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课程设置在理论学习方面是基本相同或近乎相似的.主题2: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在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要求上的不同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主题3:科学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时间少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主题4:科学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要求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结论 我国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和探索,建立权威、统一的培养方案和考核体系,以培养具有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