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器官轴性胃扭转定义为胃沿着贲门-幽门轴的旋转角度超过180°。作者报道用内镜治疗10例慢性器官轴性胃扭转的结果。病人和方法共10例,男性患者,年龄29~57岁。原发性胃扭转7例,继发性3例,均经钡剂(GI)检查而确诊。在 GI 后一周内,用 Olympus GIF-Q 前视式内镜按以下方法进行纠治。在内镜进入胃底时,观察胃腔常有困难,此时要将胃镜向上翻转至右方以寻找胃腔,找到胃腔后再将内镜进至胃体及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2.
胃器官轴扭转是指胃贲门-幽门轴旋转超过180°。治疗胃扭转有各种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本文报道应用内镜矫正技术治疗10例慢性胃器官轴扭转患者的结果。对象和方法:10例男性患者(年龄29~57岁)中7例为原发性胃扭转,余3例分别为膈膨出、Morgagni孔异常及十二指肠腺癌引起的继发性胃扭转。胃扭转均经钡餐检查确诊。钡餐检查后一周,将前视式内镜插入胃底,再将内镜向上向右旋转可找到胃腔,然后插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5岁,3年半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毕Ⅱ式术。术后半年因急性腹痛就诊,剖腹探查术,发现胃、空肠吻合口溃疡穿孔,约3cmX3cmX3cm,并发腹膜炎、粘连性肠梗阻。行胃肠修补术,病愈出院。嗣后长期慢性腹胀痛、暖气、呃逆、呕吐及吞咽稍感梗阻,经当地医治无效来院,疑诊残胃癌。内镜检查:进镜顺利,贲门口齿状线扭曲不齐,充血、水肿呈用稍闭锁,充气后Olympus-XO20型内镜可挤过,见胃腔正常解剖位置变异,胃大弯偏后上,胃小弯偏前下,脑回样粘膜皱劈呈藕节状清晰可见,胃角窦消失,胃内大量…  相似文献   

4.
胃镜诊治慢性胃扭转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7月至1999年12月,我院经胃镜诊断慢性胃扭转患者13例.均在镜下复位成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15~73岁,平均43.5岁;病程0.5~11个月,平均 2.3个月。主要症状为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反酸及食欲下降等。内镜检查前行X线检查6例,其中5例诊为胃扭转。内镜下分型为系膜轴型2例,器官轴型5例,混合型6例;不完全型10例,完全型3例。复位方法采用充气法和转动镜身法:①系膜型扭转:当胃镜进入胃腔后,先注气观察,再沿大弯侧通过弯折到达胃窦,发现幽…  相似文献   

5.
内镜诊治慢性胃扭转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8年至1992年8月采用内镜诊断并复位慢性胃扭转11例,均获成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年龄31~71岁,男7例,女4例。病程2~8个月。主要症状为腹胀、上腹痛、暖气、反酸、恶心、呕吐,少数人口区血及黑便。术前无1例诊为慢性胃扭  相似文献   

6.
特殊类型胃腔变异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位充盈钡剂的胃型通常分为牛角型、鱼钩型、无力型和瀑布型。而特殊类型的胃腔变异常给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带来困难 ,由于比较少见 ,文献报道不多 ,倘若认识不清 ,盲目操作 ,可招致意外。笔者于 1991~ 2 0 0 1年共遇到特殊类型胃腔变异 5例 ,现报道如下。例 1.女 ,30岁。因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 10年而来本院门诊做胃镜检查 ,见胃大弯及前后壁位置颠倒 ,进镜困难 ,退镜进一步做X线钡餐检查 (GI) ,报告慢性胃扭转 (X线号 45 379) ,3d后再行胃镜检查 ,经仔细寻找到扭曲皱折缝 ,采用注气法顺利进入胃窦腔 ,后经GI复查证实复位成功。例 2 …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扭转于1966年Bert在尸检后首次报告,其临床发病率尚不清楚,本病诊断既往仅仅依据X线改变,常分为网膜轴及器官轴型,本病的胃镜诊断1972年Saito等曾有报导,我们自1974年至1985年用OLYMPUS GIF-B_3、K、P_3等胃镜,在8593例次的胃镜检查中,发现7例慢性胃扭转,检出率0.08%。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34~57岁,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7例,反酸5例,呕血、黑便4例,呕吐3例,体重减轻3例。胃扭转的胃镜特征有:(一)扭转部位:扭转发生处胃腔缩成一旋行荷包状狭口,此狭口即扭转发生部位,狭口直径约1.5~3CM,狭口旋行皱  相似文献   

8.
胃幽门畸形合并多发性溃疡一例王萍孙安华患者男,71岁。上腹部间歇性隐痛30年,加重伴恶心呕吐半月。一周前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示:钡剂由胃小弯上部通向小肠,诊断:胃幽门梗阻、胃肠内瘘。内镜检查:食管、贲门未见异常,胃腔明显变形,内有较多食物残渣,胃体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与胃镜诊断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X线和胃镜诊断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完整的对比资料。结果 X线检查:35例中显示膈上疝囊20例,最大5cm×3cm,最小3cm×2cm充满,膈上出现食管胃环17例,食管胃角成钝角35例,贲门口增宽35例。内镜检查:齿状线上移31例,可见疝囊19例,食管胃角变钝35例,贲门口扩大35例,食管腔见胃黏膜35例。结论两种方法对诊断滑动性食管裂孔疝都有肯定价值,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一种新型食管支架治疗狭窄和抗胃食管反流的作用。方法:17例(男16例,女1例)有梗阻症状的食管、贲门恶性肿瘤患者,在安装防反流型支架后,分别观察症状及体征,监测24小时食管pH(8例),并行食管内镜检查(9例)及胃肠X线检查(3例),以观察狭窄通畅情况及有无胃食管反流迹象。结果:置入支架后食管、胃、贲门通畅,无一例有胃食管反流存在。结论:此类新型支架有良好的抗胃食管反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7岁。黑便1周,伴有上腹部隐痛不适,粪潜血试验()而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所见贲门距门齿35cm,呈扁形,周围粘膜水肿明显,伴有充血,胃镜通过顺利,但看不见胃底部,胃体大弯侧的纵形皱襞扭转至左侧及上方,胃小弯向下扭转,看不见幽门,经反复调整胃镜均无法靠近胃窦,从远端似可见幽门在胃小弯角切迹后面。活检病理诊断:贲门中度慢性浅表性炎症,X线钡餐检查,食管未见器质性病变,食管中下段向左,向前受压,贲门口位于膈上。胃位于胸腔,与心影重叠,胃横向和纵向翻转至小弯位于下方,大弯位于上方,粘膜未见…  相似文献   

12.
动脉栓塞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贲门黏膜撕裂症 (Mallory Weiss ,MWS)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较为少见的原因。我们于 1990~ 1999年收治17例 ,其中 15例经保守和 (或 )内镜下治疗止血成功 ,对 2例失败的患者我们采用了介入栓塞治疗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例 1男 ,32岁 ,因醉酒后呕吐、呕血约 15 0 0ml,经保守治疗 ,出血不能控制 ,遂急诊内镜检查 :可见贲门部约 5cm左右纵行黏膜撕裂 ,裂口规则且有搏动性出血。内镜诊断 :MWS。经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 ,出血暂时停止 ,但 3h后复发。行胃左动脉造影可见其食管支有造影剂外溢现象 ,遂采…  相似文献   

13.
内镜介入治疗食管贲门恶性狭窄5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内窥镜室于1992年8月~1997年10月对53例失去手术机会及术后复发的食管贲门癌狭窄患者,采用内镜介入微波加局部注药治疗,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3例中男42例,女11例,年龄36~74岁,平均56.4岁.1.2 病变部位及病史 食管癌29例(其中上段5例,中段8例,下段16例),食管贲门癌9例,贲门胃底癌4例,食管贲门术后吻合口复发癌11例.均经内镜及或手术病理证实诊断.非手术者病程3~15  相似文献   

14.
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贲门胃底静脉曲张活动出血200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贲门胃底静脉曲张活动出血的疗效. 方法:内镜下套扎、硬化和栓塞等治疗手段治疗200例食管贲门胃底静脉曲张活动出血.结果: 200例食管贲门胃底静脉曲张活动出血患者, 经急诊内镜治疗仅4例术中死亡, 止血成功率98%. 术后2 wk内因为各种原因死亡32例, 病死率16%. 结论: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贲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套扎效果好. 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应首选注射人体组织胶栓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治疗胃底贲门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经超声内镜诊断胃底贲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18例,行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法内镜切除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8例患者治疗均取得成功,剥离病变大小0.7~7.2cm,平均大小约(2.43 ± 1.91)cm,病变均完整切除.术中出现腹膜后、纵隔、皮下气肿2例,3d后自行吸收.术后24h内出现发热1例,伴有WBC升高,抗炎对症处理后第2天完全缓解.无严重出血、穿孔及死亡病例.所有病例术后3d可正常进流质食,1周后复查食管隧道愈合创面形成.结论 内镜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技术是胃底贲门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剥离切除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降低内镜切除胃底贲门部固有肌层病变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1岁,因急性腹痛入院。既往有慢性上腹痛10多年,服用多种胃药效果不佳。查体:急性痛苦病容,左侧卧位,平卧或站立时腹痛加重。心肺未见异常,上腹部压痛明显,反跳痛可疑,急诊内镜检查:直视下进镜,进镜至胃体窦交界处胃腔中断,加大充气量,病人变动体位也看不到胃窦腔,退镜结束检查。内镜诊断为胃扭转;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需除外。胸腹X线透视,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可见结肠积气。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可见小肠升结肠及横结肠大量积气,肝圆韧带紧绷于胃窦与横结肠之间,向前把横结肠压迫在腹前壁之后,向后把胃窦…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王×× ,女 ,74岁 ,于 98年 10月 4日因大量呕血住院 ,急诊胃镜检查 ,食道中下段可见四条重度曲张静脉 ,接近贲门靠后壁见明显出血征 ,但无活动性出血 ,整个胃腔存有大量咖啡色液体 ,经胃镜抽出约 750ml后见胃底静脉显现 ,无曲张及出血 ,胃镜诊断 :1 食道静脉曲张 (重度 ) ,2 胃底静脉显现。B超检查 ,可见 :肝脏右叶增大 ,肝右前叶靠近肝门部可见约 8 5×7.8cm液性无回声区 ,壁光滑、门静脉受压 ,门静脉主干内径 1 7cm ,余肝脏回声正常 ,脾厚 4 2cm ,脾静脉内径 1 0cm ,无腹水。B超诊断 :1 肝囊肿 ,2 门静脉高压症 ,肝…  相似文献   

18.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联合畸形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7岁。以反复上腹部阵发性疼痛2年、加重3个月入院。腹痛多在进固体食物后明显,伴反酸,无恶心、呕吐。2个月前在外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胃镜检查:胃镜插入顺利,食管贲门口正常,胃体大弯侧见一突入内腔的半圆物,表面光滑,质呈囊性,未见异常通道。胃窦粘膜散在充血,幽门皱襞呈花瓣形充血。十二指肠球明显扩张,可见暗蓝色粘膜背景,光滑。内镜再前进,见一宽腔,粘膜呈纵形皱襞,轻度充血,未见环形皱襞。由球部反镜可见一狭窄通道,镜身进入见一副胃,胃腔小,皱襞紊乱,未见…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8~45岁.均以上腹闷胀不适,阵发性疼痛为主诉来诊.少数有恶心、呕吐、反酸,病程从4天到1月,追问病史所有病例均在1周至1月内空腹吃过柿子、山楂及山楂制品.食量从50g~300g.体证:所有病人均有剑突下及上腹部压痛.4例上腹部可扪及拳头大小的包块且可活动.X线表现:16例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可见胃内可移动性团块充盈缺损,呈半透光团块影.结石8×6cm3例,7×5cm6例;3×2cm7例.胃镜所见:胃石多位于胃底的粘液湖或胃  相似文献   

20.
非糜烂性反流病放大内镜下微小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病(GERD)大部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目前NERD尚无内镜诊断标准.目的:应用放大内镜观察NERD的微小变化,探讨其特征性内镜表现.方法:58例GERD患者(NERD 47例,糜烂性食管炎11例)和6例健康志愿者行24 h食管pH监测和放大内镜检查,于食管、胃不同部位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内镜下,NERD组贲门口松弛,23.4%的患者食管黏膜水肿、血管网模糊;10.6%食管下段可见点状血管,27.2%可见隐性红斑;25.5%齿状线上有白色结节样变;29.8%齿状线模糊或部分模糊,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齿状线下黏膜不平程度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根据齿状线形态诊断NERD,锯齿型、三角型和半岛型的阳性率均为100%,宽大锯齿型为83.3%;根据齿状线下黏膜不平程度,斑块状凹凸不平和绒毛状不平阳性率均为100%,粗糙不平为91.7%.NERD组的食管上皮组织学表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放大内镜下可以观察到NERD的齿状线形态和齿状线下黏膜不平程度,其特征性表现对完善NER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