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Pommer在1885年首先提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但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OP才有了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  相似文献   

2.
Pommer在1885年首先提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但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OP才有了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质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OP好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一语最早于1885年由Pommer首先提出,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属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后,才共识它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表现为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性钙盐沉着减少,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一语最早于1885年由Pommer首先提出。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属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后,才共识它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表现为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性钙盐沉着减少,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钙溶出、脊柱压缩性骨折,可致“龟背”出现,并伴呼吸困难、骨质增生、高血压、老年性痴呆、糖尿病等一些老年性疾病;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的强度下降、脆性增加,难以承载原来负荷。  相似文献   

7.
<正>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可分为三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为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由绝经后机体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发,年龄通常界定在50~70岁。雌激素的缺乏被认为是PMOP的主要原因,其中具体的分子机制仍未达成共识,本文结合近些年研究雌激素对PMOP发病机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骨质疏松是 Pommer在 1885年提出来的 ,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 ,美国学者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 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 ,以及 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 ,骨质疏松才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简称 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 ,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1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 ,骨质疏松患病率日益上升 ,如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重的健康问题。1 分类骨质疏松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为…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OP)患者受到轻微的外力就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OPF).治疗OPF的同时须注重OP的治疗.近年来防治OP药物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针对OP的发病中骨吸收相对过度,而骨形成相对不足的特点,目前所采用的防治OP的药物主要有基础性用药如钙剂和维生素D、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混合制剂及中药制剂五大类.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矿含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 ,是机体自然衰退、老化过程的组成部分。骨质疏松症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一种常见疾病 ,其并发症包括骨折(常见的部位有脊椎骨、髋骨和前臂 )、骨畸形和慢性疼痛。对于 5 0岁的妇女 ,其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为 5 4 % ,同龄男性一生中发生髋骨骨折的危险性约 5 %~6 %。  一、骨质疏松的诊断  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 ,WHO研究组推荐以骨矿密度 (bonemassdensity ,BMD)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并将骨量变…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可以定义为"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微结构损伤为特征,并最终导致骨脆性增加及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疾病".由于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造成的主要公共健康危害,因此诊断指标应该是那些可以预测骨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一种的全身性疾病。据报道,50岁以上人群中,50%的女性、20%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当中都至少会出现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又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致残、致死,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巨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少症和骨质疏松(OP)对RA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发生的协同影响.方法选择389例住院的RA患者和同期15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DEXA)法测定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BMD),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摄脊柱X线正侧位片并以半定量法进行脊柱骨折的判定.统计学方法: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2项分类资料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紧(backward LR法)分析.结果RA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P<0.01),RA组骨质疏松发生率(128/389,32.9%)高于对照组[(20/156,12.8%),χ^2=22.706,P<0.01];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为21.6%(84/389),高于对照组中[(3.8%,6/156),χ^2=25.439,P<0.01].RA患者中肌少症的发生率为54.8%,高于对照组[(9.6%,15/156),χ^2=93.241,P<0.01];RA组肌少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28.5%)高于对照组[(5.8%),χ^2=118.110,P<0.01 ].不同骨量(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分组间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73,P<0.01),且呈现出随着骨量逐渐降低,脊柱OPF发生率逐渐升高的趋势(χ^2=43.003,P<0.01).伴肌少症的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27.2%,58/213)高于无肌少症的RA患者[(14.8%,26/176),χ^2=8.833,P=0.003].根据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分组的3组间(1=无肌少症和骨质疏松;2=单纯肌少症或骨质疏松;3=肌少症合并骨质疏松)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32,P<0.01),且从第1组到第3组脊柱OPF的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χ^2=37.164,P<0.01).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GC)组相比,服用GC组的RA患者具有更高的肌少症发生率(χ^2=7.136,P=0.008)、OP发生率(CI=10.900,P=0.004)和脊柱OPF发生率(χ^2=20.67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95%CI)=1.069(1.038,1.101),P<0.01]、服用GC[OR(95%CI)=3.169(1.679,5.984),P<0.01]、肌少症和骨质疏松[OR(95%CI)=2.113(1.430,3.124),P<0.01]的同时存在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肌少症、骨质疏松和脊柱OPF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且肌少症和骨质疏松对RA患者脊柱OPF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研究表明:OP尤其是老年性OP发生的重要因素是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肠钙吸收的减少〔2〕。现将维生素D对肠钙吸收的影响及其与OP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目前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是由于骨代谢失衡引起的,骨保护素(OPG)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致使机体罹患骨折危险I生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相似文献   

17.
刘晓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727-2729
骨质疏松是一种系统性骨病,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也是中老年朋友的常见病、多发病,骨质疏松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有肢体和关节疼痛、容易骨折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活动以及内分泌等的变化,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最终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老年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了老年朋友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激素调控(主要有PTH破骨、雌激素、CT成骨;Vit D3双向调节)、营养状态、物理因素(日照、体重)、免疫功能等有关;同时受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以及战争、迁移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随着老年年龄标准的不断变化,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公共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引起骨骼疼痛或在轻微外伤甚至无外伤的情况下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是一种进行性的骨骼系统疾病,最终将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受到骨密度、骨强度、脆性骨折史、骨折家族史、年龄及衰老、皮质激素应用、低体重、跌倒、饮食异常和某些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则受到生物学,机械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质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作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已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发病率、病死率最高及保险费用消耗最大的疾病之一,这种世纪性疾病已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