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饮食中可能存在的抑制剂 目前认为引起多数癌症发生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化学因素,因此化学致癌过程并非局限于职业性接触范围,而是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已知化学致癌是十分复杂的多阶段过程,在各阶段中又受到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调节因素的影响,它们对化学致癌过程可能产生增强、协同或抑制作用。近二十年来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多种化学致癌抑制剂(inhibitors of chemical carcinog-enesis)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食物中的致癌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世纪,发达国家的癌症发病率增加,人们归因它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饮食的变化与癌症的发病率有很明显的联系。当消化道内产生癌症时,有充分的理由怀疑系食物中的致癌物质的作用。这种致癌物可能天然存在于食物或食物添加剂中,也可能是在食物制备、保存、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或是由于事故性污染食物所致。饮食因素也与其它部位的癌症有关,特别是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为肝脏是许多摄入的外来毒物(包括致癌物)的  相似文献   

3.
健康与饮食     
饮食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但饮食不合理也会引发癌症,"病从口入”的道理已为人熟知.有人通过对荤食组(干部)与素食组(和尚)的调查,发现荤食组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3.622%),明显高于素食组(0.819%),P值小于0.001,结果表明,限制高脂肪饮食,多摄入纤维素、维生素、胡罗卜的蔬菜和豆制品,有助于预防消化系统癌症.这些物质的补充,均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这说明正确的饮食结构,可以保证机体必需营养素的供给,有可能形成自主活力的防御能力,减少致癌因素,使癌症不能发生.平时饮食符合健康饮食的原则,可以有效的降低患癌症的风险.健康饮食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使癌症治疗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ICIs是一种单克隆抗体,能抑制免疫反应的负调节成分,从而刺激T细胞对抗癌细胞。ICIs主要包括三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抑制剂、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及其配体(PD⁃L1/PD⁃L2)抑制剂。尽管ICIs在临床上取得了成功,但也带来了挑战,其中包括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CIs引起的最常见不良事件之一是内分泌疾病,而免疫性垂体炎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本文就ICIs治疗相关性垂体炎(immune⁃related hypophysitis,irH)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特点、可能的分子机制及其预测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癌症的起因     
不同人群倾向于罹患不同的癌症。第三世界国家居民多发肝癌,西方国家居民好发乳腺癌和结肠癌,日本人则高发胃癌。一些国家癌症发病率一代一代发生改变,而移民却倾向于罹患新定居国家的特殊好发癌症,这可能是由于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不同所造成的。此外,皮肤癌和肺癌与单一因素(日晒和吸烟)有关,而其他一些常见癌症的病因则不甚清楚。当代核酸化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分辨癌细胞及与其对应之正常细胞在核酸顺序和基因表达上的区别。从这一点出发,也许能够阐明肿瘤发生过程的各个步骤。本综述旨在分析事实资料,并对人类癌症分子生物学问题作某些推论。实验致癌作用有许多方法能在实验动物中诱发癌瘤。将动物作为靶体暴露于可损害DNA 的物理或化学因子中使之  相似文献   

6.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首先,癌症的发生,固然有内因作祟,但更多的(约80%以上)是外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40%癌症与饮食习惯、食物构成、食物加工与烹调方法等饮食因素有关。例如,高脂肪膳食能使血液催乳素和雌激素浓度改变,使激素内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促进和诱发乳腺肿瘤的发生;再如长期大量进食含致癌物亚硝胺的鱼类可能导致鼻咽癌和胃癌等;而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暴饮暴食可能导致潜在的癌细胞向全身扩散。此外,还有约30%癌  相似文献   

7.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主的免疫治疗改变了传统癌症治疗手段,但对于大多数类型的癌症,ICIs治疗受益十分有限(10%~30%),并且在某些癌症类型中基本无效(如胰腺癌、脑胶质瘤).将ICIs治疗与现有及潜在的疗法相结合从而克服肿瘤原发性和获得性抵抗,对于提高治疗率、增加疗效的持久性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代谢多态和DNA修复多态与癌症易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东昕 《癌症》1997,16(5):391-395
代谢多态和DNA修复多态与癌症易感性林东昕关键词代谢多态DNA修复多态癌症易感性中图号R730.2据估计多达90%的人类癌症可能是由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食和职业接触引起的。大多数环境致癌物必须经过代谢活化后才能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另一方面,代谢也可能使致...  相似文献   

9.
角鲨烯环氧化酶(SQLE)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和关键控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QLE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QLE不仅可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还在维持肿瘤干细胞干性及调节人体胆固醇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SQLE可能是癌症治疗潜在的分子靶点。本文概述了SQLE在人体内胆固醇稳态调节中的作用,以及SQLE在多种癌症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筛选新型SQLE抑制剂可能为癌症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癌症预防的重要策略:饮食与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由美国癌症协会组织召开的“癌症预防与早期诊断”会议上,许多与会专家就饮食的致癌、抗癌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较为广泛详尽的讨论,并且重点针对21世纪提出了饮食与营养预防癌症的颇具战略意义的措施。一、饮食与癌症的关系当前,一般公认约有35%的癌症与饮食有关。Higgi-nson等提出:高脂肪食品呼能引发乳腺、直肠、胰腺和前列腺癌。Albans发现高能量食品的摄入能增加患乳腺、直畅、子宫内膜、膀味、肾、卵巢前列腺和甲状腺癌的危险。Nagao等最近从烘烤或抽前(炸)的肉和鱼类食品中分离出19种具有致突变的杂环胶类物质、其中10种…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经常摄入豆制品可能会降低患癌的危险性。Hirayama指出,根据日本26万名40岁以上成年人历经13年的饮食与癌症关系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提示豆面酱摄入量与胃癌危险性呈负相关关系。豆面酱(miso味噌)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发酵食品。再者,日本豆腐消费量最高地区胃癌发病率较低。上海等9城市938例、沈阳市300例、福建长乐县116例胃癌相关性研究结果,均表明经常摄入豆腐、豆浆者胃癌危险性较小。Naga-sawa指出东方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仅占美国妇女发病率1/5~1/8,可能与饮食中的豆制品有关。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曾于1990年召开专题会,专门讨论豆制品在降低癌症危险性中的作用。现重点概述大豆中的有关成份。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与癌症是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常见疾病。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某些癌症的发生及死亡风险增加, 主要包括胰腺癌、肝癌、结直肠癌、肾癌、膀胱癌、女性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等。糖尿病与癌症之间可能存在直接和间接的关联, 两者间直接的生物学机制可能是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和慢性炎症, 两者存在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肥胖、饮食、体育锻炼、吸烟和酒精。本文综述了糖尿病与癌症相关联机制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3.
汤钊猷 《抗癌》2005,(2):1-1
在20世纪,已形成了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三级预防(临床治疗),甚至以癌痛防治为主的四级预防的肿瘤防治框架。显然,21世纪的重点应放在一级预防上。既然生活方式与癌症有如此重要的关系,因此预防癌症至少是部分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的负性调控因子,通过与其配体PD-L1/PD-L2结合,抑制T细胞的免疫功能,而PD-1抑制剂则可恢复免疫系统的抗肿瘤作用。较其他治疗手段而言,PD-1抑制剂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其仍然存在不足,即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癌症患者对PD-1抑制剂治疗是无效的。研究表明联合治疗可改善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有效率。联合治疗包括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放疗、化疗、癌症疫苗和其他癌症治疗方法。FDA已批准了PD-1抑制剂联合CTLA-4阻断剂治疗,其抗肿瘤效率与肿瘤微环境以及免疫相关因子有关,但关于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对肿瘤阳性响应率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甚少。本文将综述免疫检查点PD-1抑制剂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以及PD-1抑制剂联合其他治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悦读时光     
《抗癌之窗》2009,(6):78-78
病药膳调养丛书——《癌症四季饮食》本书介绍了癌症的防治常识、癌症与饮食的关系、四季饮食膳方以及常用防治疾病的食物和药物。还详细介绍了每款膳食的原料、制作方法、食用方法以及功效主治。  相似文献   

16.
饮食与癌症     
在研究饮食营养与癌症的关系时,首先为人们所关注的是饮食总热量与饮食主要成分;脂类、蛋白质与糖类三大营养素与癌症病因、预防的关系。 一、总热量 动物实验表明饲料总热量对自发性与诱发性肿瘤有明显的影响。早在1940年Tann-enbaum对小鼠的实验中已发现不改变饲料  相似文献   

17.
过去认为,对于癌症首先要明确病因,然后才能通过消除病因或避免接触病因来实施预防。但这只限于少数职业性癌或肺癌等病因较明确的癌症,对于占相当比例的消化道癌、乳腺癌等,则由于病因不明,就很难得出肯定的预防方法。70年代以来,随着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的迅速进展,除了继续研究化学、物理、生物及医源性致癌因素外,对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关的饮食、营养因素和宿主因素的了解和认识也日益深入。不少研究结果提示:饮食、营养因素在某些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即可能对癌症的形成起促进作用,而有的则起阻断或干预作用。从而为癌症的预防实施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Muir于1982年强调指出“应集中力量首先研究占三分之一男性和三分之二女性的消化道癌和生殖系统癌。”这类癌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一概念已日益受到重视,研究结果表明某些癌症可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当前对癌症预防的概念正在  相似文献   

18.
饮食因素与癌症的关系是目前癌症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得到了人们高度的重视。本文仅对饮食中抗癌因素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的概况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下颌骨坏死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被报道曾发生于接受过放疗、化疗及其他肿瘤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癌症患者.双磷酸盐是一种强有力的破骨细胞抑制剂,主要用于Paget's病、骨质疏松症、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肿瘤高钙血症、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骨转移.近年来,有关含氮双磷酸盐(帕米磷酸和唑来磷酸)相关性骨坏死的报道日渐增多,其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明确.现就双磷酸盐药物致下颌骨坏死的可能作用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刘靜 《抗癌之窗》2013,(4):31-33
近几年来,医学界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夫妻癌",是指:丈夫(妻子)得了癌症,妻子(丈夫)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也会被查出患了癌症。医学界将夫妻双方中一方患癌,另一方也患癌的现象称为"夫妻癌"。"夫妻癌"既可同时发生,也可先后出现。其发病的部位可能相同,也可不同。虽然癌症本身并不能传染,但诱发癌症的因素却有明显的传播特征,大多数癌症发生的本身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所以"夫妻癌"现象的发生,起关键作用的原因是夫妻相同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环境等因素。夫妻常年彼此相互影响,习惯了同一生活方式,受相同的致癌因素的影响,暴露在同一致癌因素的环境下,所以患同一疾病也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