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5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1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左西替利嗪5mg,每日1次,复方甘草酸苷50mg,每日3次,治疗组同时给予胶原贴敷料每晚1次,连用4周,然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共12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4周分别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皮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74%,对照组64.71%,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柔润保湿霜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择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3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70例,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治疗组外涂柔润保湿霜,对照组外涂安它敏霜,疗程1个月,停药1个月复诊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轻,患者满意度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柔润保湿霜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红光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20mg,每日3次,联合红光面部照射,使用波长(633±3)nm,能量密度128 J/cm2,每次照射20min,每周治疗2次;对照组23倒,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每日1次。所有患者外涂硅油霜,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红光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的机制。方法将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试验组(10例)与对照组(11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200 mg入液静脉输注,同时给予苦参素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保肝,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复方甘草酸苷外与治疗组治疗相同,疗程均为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及多个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有好转,试验组ALT水平[(103.4±80.4)U/L]下降显著(t=6.162,P=0.000);MCP-2治疗后[(40.25±14.51)pg/ml]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381,P=0.041);ENA-78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t=-3.561,P=0.006)。试验组和对照组IL-16、6Ckine、TPO、SCF、TSLP、IL-33、IL-20、IL-21、IL-23、IL-28α、TRAIL和SDF-1α+β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IL-18治疗前后均有所下降。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显著改善肝脏炎症,抗炎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MCP-2,活化ENA-78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2周后观察对比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出现头晕、口干、嗜睡、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用左西替利嗪慢性荨麻疹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王新军  王娟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317-318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77例),在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80~10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甘利欣)15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肝功能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大多数好转或消失,治疗组疗效更为明显。两组肝功能治疗前后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TBIL、ALT及AST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周,主要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其它同类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复发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5例面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胶原贴敷料敷面和静脉注射抗组胺药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敷面和静脉注射抗组胺药物,两组均治疗3周.结果 治疗2周和3周后,观察组患处积分减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胶原贴敷料敷面辅助治疗面部复发性皮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黄叶总苷联合雷公藤多苷对膜性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O一医院收治的76例膜性肾病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把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组采用地黄叶总苷联合雷公藤多苷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 21%(32/38),对照组为57. 89%(22/3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血白细胞、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肌酐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 0. 05),患者尿蛋白定量、胆固醇及血白细胞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 05),而谷丙转氨酶和肌酐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变化(P 0. 05)。利用Cox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高血肌酐、肾小球硬化、大量蛋白尿是影响膜性肾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 0. 05),对于不存在这些症状的患者,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 89%vs 26. 32%),差异有显著性(P 0. 05)。结论地黄叶总苷联合雷公藤多苷对膜性肾病患者的疗效相比单独使用雷公藤多苷较好,不良反应更少,对不存在高血压、高血肌酐、肾小球硬化、大量蛋白尿的患者,该方案治疗的预后较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临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评价雷公藤多苷治疗PN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2009年01月~2011年01月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或住院接受雷公藤多苷常规治疗及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的PN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组)与雷公藤多苷联合中医药(雷公藤加中药组)治疗对于PNS患者功能学指标、中医证候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结果:雷公藤组、雷公藤加中药组均可有效改善PNS患者功能学指标,降低尿蛋白排泄量,升高血清白蛋白含量,保护肾功能,且雷公藤加中药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雷公藤组。此外,雷公藤加中药组可有效降低中医证候指标积分,对于中医证候的改善,较之雷公藤组具有显著优势。同时,两组在观察时限内,雷公藤制剂的毒副反应均较轻,未见严重损害,且雷公藤加中药组毒副反应亦明显少于雷公藤组。结论:雷公藤多苷治疗可有效干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进展,毒副反应轻微,且雷公藤联合中医药治疗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防治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中等量蛋白尿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2月经肾病理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支持治疗和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化验指标、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观察组尿蛋白缓解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白蛋白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生存分析:观察组总的蛋白尿缓解显著高于对照组,(LogRank,P=0.001),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无明显差别(LogRank,P=0.69)。观察组发生骨髓抑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两组间肝酶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结论:雷公藤多苷片早期干预可以为中等量蛋白尿的IMN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且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老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32例患者。泼尼松片0.5mg·kg^-1·d^-1,超过60kg者,仍用30mg/d,8周以后逐渐减量,每周减2.5mg,10mg/d维持治疗时间〉6个月。雷公藤多苷起始剂量1.0mg·kg^-1·d^-1,分3次餐后口服,持续8周以上,待泼尼松减至10mg/d时逐减雷公藤多苷,每半月减10mg,20mg/d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时间〉6个月。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24周分别检测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及副作用。结果:32例患者1例因血小板减少退出治疗。2例行CRRT,但仍用本治疗方案,其中1例经本组治疗方案脱离透析,另1例需维持性透析。治疗后完全缓解率58.1%,总缓解率83.9%。31例患者从治疗第2周起蛋白尿有明显下降,由治疗前(6.18±2.71)g/d降至治疗24周时(1.47±3.17)g/d,P〈0.01。治疗前后Scr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2周起Alb明显上升,第8周到达正常水平(P〈0.01)。治疗第2周起TC明显下降(P〈0.05),治疗24周时TG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NSIE是有效安全的,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舒洛地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与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及雷公藤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舒洛地特,8周后测定两组病人24h尿蛋白定量、APTT、Fbg-c、TC、TG、LDL-C。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8周后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后APTT延长,Fbg-c下调,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舒洛地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较单独应用雷公藤多苷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雷公藤多苷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中,观察它对伴中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利用散瞳后眼底镜检查方法评估眼底病变,入选符合中度视网膜病变的患者40例,分为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与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方案:30~60 mg/d治疗3个月,观察该药对于各组患者蛋白尿、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等的影响。结果:在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蛋白尿有明显的下降,而肾功能的减退也不明显,血清白蛋白水平能够得以维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蛋白尿有所上升,血中白蛋白有所下降,肾功能有所减退。结论:在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蛋白尿的治疗中,通过筛选中度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蛋白尿与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疗效与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61例成人IMN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T)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根据血清抗PLA2R抗体检测结果分为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n=40)和血清抗PLA2R抗体阴性组(n=21),两组均予激素联合小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其疗效与血清抗PLA2R抗体的关系。结果:两组第1、3、6个月完全缓解率均呈升高趋势,与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相比,血清抗PLA2R抗体阴性组第3个月完全缓解率(26.1%vs 5.8%)及第6个月总有效率(82.60%vs 55.80%)显著高于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感染及肝功能异常是其主要的不良事件,但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IMN的疗效与血清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有关,对血清抗PLA2R抗体阴性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百令与单独应用百令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本院DK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百令胶囊5粒,每日3次,加用雷公藤多苷片1mg·kg-1·d-1,分3次口服,连续服用6个月。对照组给百令胶囊5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6个月。在用药前、用药3个月时和6个月时分别测定尿白蛋白并比较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药联用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百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用药3个月和用药6个月时,治疗组尿白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尿白蛋白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测得尿白蛋白下降幅度比较,治疗6个月较治疗3个月尿白蛋白下降更为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百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肾康丸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Ⅳ期的疗效。方法:将45例DNⅣ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采用降糖方案,治疗组此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20 mg每日3次口服及肾康丸6 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20 mg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3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肾功能、肝功能、血脂、血常规等,并比较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明显减少,肾功能改善,血浆白蛋白逐渐升高,血脂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8例;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5,P<0.05)。结论:肾康丸联合雷公藤多苷对DNⅣ期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减少蛋白尿,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中药(雷公藤多苷片+中药汤剂)合用ARB与单用ARB对脾肾气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探讨中药联合ARB治疗本病的优势。方法:将60例脾肾气虚型2型DNⅢ~Ⅳ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控制饮食、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上予缬沙坦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用益气补肾中药联合雷公藤多苷片,疗程1年。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均显著下降,治疗组血脂水平更低于对照组;两组尿蛋白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益气补肾中药与雷公藤多苷联合缬沙坦治疗脾肾气虚型糖尿病肾病能减少尿蛋白量、降低血脂、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较单用ARB制剂缬沙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4种鹿藿根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水溶物)的抗生育作用。方法: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雷公藤多苷对照组、乙醇提取物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及水溶物组,每组10只。各组药物浓度均为1%,雷公藤多苷为0.1%水溶液。每次0.1ml/10g,灌胃,1次/d,连续给药,共11周。在用药10周后,一对一雌雄合笼交配1周。分笼10d后处死雌鼠,观察妊娠率、活胎数、死胎数。11周后处死雄性小鼠观察附睾精子、附睾及睾丸病理变化情况及血清睾酮含量测定。结果:连续用药11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妊娠率下降,其中水溶物组最为明显(P<0.05)。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和水溶组精子明显减少(P<0.05)。组织学观察鹿藿根提取物对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影响不显著。各提取物组血清睾酮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雷公藤多苷对照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乙醇提取物组及水溶物组的抗精子发生效应积分分别0、(5.3±1.5)、(2.6±1.7)、(2.9±1.2)、(2.2±0.9)、(2.1±1.0)分。结论:4种鹿藿根提取物均有抗生育作用,但水溶物作用更强且对睾丸组织及睾丸生精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2%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9例斑秃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50mg,3次/日,胱氨酸100mg,3次/日,2%米诺地尔液局部外用,2次/日;对照组43例,给予口服胱氨酸100mg,3次/日,2%米诺地尔液局部外用,2次/日。疗程共1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有效率为67.44%,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2%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薄芝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并梅花针治疗轻型斑秃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薄芝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同时给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胱氨酸和复合维生素B。两组患者均给予5%米诺地尔外用,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6.7%,有效率90.0%;对照组痊愈率30.0%,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薄芝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并梅花针治疗轻型斑秃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