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ABCG1与膀胱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二次分析膀胱癌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3507和GSE31684,了解ABCG1与膀胱癌患者的分期、分级、复发、进展以及生存期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进行基因富集分析,探讨其对膀胱癌细胞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ABCG1低表达组中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明显多于ABCG1高表达组(P0.000 1);ABCG1低表达组中分级为高级别的膀胱癌患者明显多于ABCG1高表达组(P0.000 1);ABCG1低表达组膀胱癌患者中出现疾病进展的病例明显多于ABCG1高表达组(P=0.011);ABCG1低表达组膀胱癌患者中分期为T2~T4期的膀胱癌患者明显多于ABCG1高表达组。高表达ABCG1的膀胱癌患者肿瘤相关性生存期与总生存期均明显优于ABCG1低表达组。GSEA提示ABCG1基因可能通过E2F或spermatogenesis通路作用于膀胱癌细胞。结论 ABCG1低表达的膀胱癌患者临床预后更差,ABCG1或可作为膀胱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和靶向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ZH2基因及Ki-67抗原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预测EZH2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09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膀胱癌根治术后55例石蜡标本中的EZH2及Ki-67抗原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EZH2基因及Ki-67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是明显高表达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可知EZH2基因与Ki-67的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_s=0.53,P0.001),EZH2基因及Ki-67的表达与患者吸烟、肿瘤的分化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M生存分析显示EZH2基因及Ki-67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EZH2基因与Ki-67的高表达在膀胱癌的侵袭与转移紧密相关,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提供一定依据,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基因表达数据集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BCAN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Oncomine数据库中挖掘BCAN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情况。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ccRCC患者临床资料和目的基因的表达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GEO数据库中GSE73731数据集的ccRCC样本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BCAN相关的蛋白。结果BCAN低表达组的ccRCC患者在病理分期及T分期方面低于高表达组(P<0.001;P=0.001);N分期及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N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优于高表达组(P=0.033)。BCAN基因高表达组的样本主要富集在KRAS信号通路。结论BCAN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有望成为ccRCC不良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MMP-11基因表达的在膀胱癌(BC)中的临床意义,并研究MMP-11推动BC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BC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3507,分析MMP-11在BC中的表达情况及MMP-11与BC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和预后相关性;利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方法,分析MMP-11高表达样本的富集基因及MMP-11调控的相关通路。结果:MMP-11在BC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08);MMP-11高表达的BC患者在疾病进展(P=0.026)、T分期(P=0.001)、N分期(P0.000 1)及分级(P0.000 1)方面明显比MMP-11低表达组差;MMP-11高表达组BC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期明显差于MMP-11低表达组(P=0.000 2),MMP-11高表达组BC患者的总生存期亦有差于MMP-11低表达组的趋势(P=0.088 4);MMP-11高表达样本富集了与未折叠蛋白反应、精子形成、G2M检查点、MYC信号通路、E2F信号通路、MTORC1信号通路、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血管生成、糖酵解、胆固醇平衡、PI3K/AKT/mTOR通路、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集。结论:MMP-11在BC中高表达,且与BC的恶性程度和疾病进展相关,高表达MMP-11的BC患者临床预后更差。因此MMP-11或可作为潜在的判断BC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和治疗BC的靶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GSE13507的基因芯片进行分析,筛选膀胱癌相关的靶基因并进行验证。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编号为GSE13507的基因芯片,10例正常膀胱黏膜样本,58例正常外观膀胱癌周围组织样本,165例原发膀胱癌样本,23例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样本。使用R软件读取并处理数据,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最后验证分析。结果对样本数据进行差异分析显示,原发膀胱癌165例与正常外观膀胱癌周围组织的膀胱黏膜58例的差异表达基因共127个,其中膀胱癌周围组织上调基因123个,下调基因4个。通过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6个核心基因MYL9、COL1A2、ACTG2、CDC20、ESM1、WDR72。在膀胱癌不同分期中6个核心基因表达均有差异,其中ESM1、MYL9、COLA2、ACTA2与预后生存相关。结论 筛选出的核心基因可能对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是脂肪酸(fatty acid,FA)合成代谢的关键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研究拟探讨FAS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Oncomine数据库挖掘FASN相关的基因芯片信息,分析FAS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类型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的膀胱癌组织50例和对应的正常膀胱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标本中FAS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ncomine数据库芯片数据显示,FAS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或P0.001);FASN的表达量与患者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62)。免疫组化显示:FASN在膀胱癌组织中较正常膀胱组织高表达,分别为89.21%和43.57%(P0.01),在浸润性癌组织中较非浸润性癌组织高表达(P0.05),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P0.05)。结论:FASN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它可能是膀胱癌潜在的调控因子,或可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靶向分子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MAP4K4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56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蜡块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AP4K4蛋白在156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的表达活性,分析MAP4K4蛋白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通过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分析判断MAP4K4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AP4K4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量与其淋巴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多发肿瘤及病理分期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MAP4K4的表达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淋巴结阴性的6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MAP4K4高表达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结论 MAP4K4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表达水平与预后显著相关,是一个具有重要临床相关性的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内抗原1(TIA1)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膀胱癌发生发展和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ROC曲线分析TIA1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生存预后的关系和诊断价值。采用秩和检验分析TIA1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联。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TIA1及临床特征预测膀胱癌(BLCA)患者预后的可能,并构建诺模图预测BLCA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用于探索TIA1在膀胱癌中的潜在作用机制。免疫蛋白印迹实验(WB)验证TIA1蛋白在膀胱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生存分析表明TAI1高表达组的总生存率(P=0.00135)、无进展生存率(P=0.00154)和无疾病生存率(P=0.00116)均高于低表达组。TIA1在低龄组(≤60岁)中表达明显高于高龄组(P=0.007),解剖分期和T分期越高,TIA1表达越低(P0.01)。COX回归分析表明TIA1(P=0.047)、年龄(P0.001)、解剖分期(P0.001)是BLCA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诺模图的C指数等于0.661(0.619~0.704),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GSEA分析表明TIA1富集在“KEGG-Bladder cancer”和“KEGG-natural killer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相关的通路。WB实验证明TIA1蛋白在BLCA组织中的表达也低于癌旁组织。结论 TIA1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是BLCA发生发展的独立预后因素,用TIA1基因表达水平、年龄、临床分期共同构建的预后模型对BLCA患者无进展生存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尿液BLCA-1与BLCA-4检测对中国人群膀胱癌的诊断和复发监测的价值,初步探讨其对不同分期、分级的膀胱癌诊断效能的差异. 方法 制备BLCA-1和BLCA-4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尿液中BLCA-1及BLCA-4水平,研究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分期、分级膀胱癌组织标本中BLCA-1及BLCA-4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 膀胱癌患者尿液中BLCA-1 与BLCA-4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 1)和良性泌尿系统疾病患者(P<0.000 1).Cut-off值为0.000 9 OD/μg时,BLCA-1检测膀胱癌的敏感度达92.7%,特异度达92.9%.Cut-off值取0.000 17 OD/μg时,BLCA-4检测膀胱癌的敏感度为97.4%,而特异度为100%.因受研究病例数较少的限制,未发现BLCA-1本身或联合BLCA-4检测对监测膀胱癌复发有价值.尿液BLCA-1和BLCA-4水平在各分期、分级膀胱癌患者间均无显著差异,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中BLCA-4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P=0.018).膀胱癌组织中BLCA-1的表达随肿瘤分级、分期的进展而逐渐升高,呈正相关(P<0.001),BLCA-1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水平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P<0.001),膀胱癌组织中BLCA-4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分期(P=0.837 7)和分级(P=0.489 1)均不相关. 结论 尿液中BLCA-1与BLCA-4均为具有高度特异性及敏感性的膀胱肿瘤标志物,尿液BLCA-1联合BLCA-4检测对膀胱癌复发的预测价值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EDIL3(EGF-like repeats and discoidin I-like domains 3)在不同分期、分级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EDIL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1二步法检测24例膀胱癌旁组织、5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DIL3基因及VEGF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病理分级及分期进行统计并分析两个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癌组织中EDIL3基因高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43.9%(25/57)和16.7%(4/24)。EDIL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分期的高表达率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NMIBC)27.6%(8/29),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MIBC)60.7%(17/28),EDIL3基因高表达率与膀胱癌分期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IL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分级的高表达率为1级15.8%(3/19),2级62.5%(10/16),3级66.7%(12/18),随膀胱癌恶性程度的增加其表达率增加且该基因的表达与基因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s=0.239,P0.05)。结论:EDIL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分期和基因VEGF的表达相关,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肿瘤血管形成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AGLN基因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对膀胱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并下载GEO膀胱癌基因表达数据集,分析膀胱癌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及临床信息,明确TAGLN基因对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通过基因富集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TAGLN基因对膀胱癌细胞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膀胱癌患者中TAGLN低表达组膀胱癌患者在肿瘤侵袭程度及T、N、M分期方面明显优于TAGLN高表达组膀胱癌患者(P=0.001,P=0.002,P=0.009,P=0.05);而在年龄、肿瘤恶性等级和肿瘤是否进展的分布方面无明显差异;TAGLN低表达组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期(P0.000 1)和总生存期(P0.000 1)亦均优于TAGLN高表达组的患者,提示低表达组患者预后更佳。TAGLN基因高表达组的膀胱癌样本主要富集在Notch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上皮-间质转换、缺氧、炎性应答、TNF-αNF-κB信号通路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这些通路主要与肿瘤血管细胞生成和肿瘤细胞分化、侵袭和转移相关。结论 TAGLN基因与膀胱癌多个病理指标相关,可以作为潜在的诊疗膀胱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和治疗肿瘤的靶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微小RNA-9-5p(miR-9-5p)、泛素连接酶E3C(UBE3C)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5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9-5p表达水平;Ualcan数据库分析乳腺癌组织UBE3C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UBE3C蛋白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miR-9-5p、UBE3C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5年,分析miR-9-5p、UBE3C水平与乳腺癌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检索Ualcan数据库发现乳腺癌组织中UBE3C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miR-9-5p、UBE3C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miR-9-5p、UBE3C表达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miR-9-5p高表达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31.80%)低于miR-9-5p低表达患者(7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27,P<0.001);UBE3C高表达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36.40%)低于UBE3C低表达患者(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6,P=0.018)。结论:miR-9-5p、UBE3C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部分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ER2表达用于评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及进展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301例NMIBC患者肿瘤HER2的表达情况,并且对所有患者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进行随访。结果肿瘤数目(单发、数目1;[HR]:1.91,P=0.001)〗、肿瘤大小(3cm、≥3cm;[HR]:2.20,P0.0001)、肿瘤分期(T_a、T_1;[HR]:2.08,P=0.001)、肿瘤分级(G_1、G_2、G_3;[HR]:1.71,P=0.041)与膀胱癌复发相关;而肿瘤大小(3 cm、≥3 cm;[HR]:2.50,P=0.015)、肿瘤分期(T_a、T_1;[HR]:3.68,P=0.007)、肿瘤分级(G_1、G_2、G_3;[HR]:2.72,P=0.018)、是否伴发原位癌([HR]:3.33,P=0.008)、HER2(阴性、阳性;[HR]:2.36,P=0.030)均可影响膀胱癌进展。HER2表达阴性的患者与HER2表达阳性患者相比,膀胱癌进展至肌层浸润性的风险明显降低。结论 HER2表达可作为预测NMIBC进展的指标,HER2阳性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膀胱部分切除术+化疗对盆腔淋巴结阴性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报告这一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08年2月至今到我院肿瘤科实行了膀胱部分切除术并联合辅助化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人的临床有关资料,共纳入50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了同一时期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并认真收集其临床资料。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为分析影响盆腔淋巴结阴性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危险因素,笔者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研究所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得知,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有效率方面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通过分期比较,我们所得高选择性患者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测得病理分级(P=0.001,P<0.05)和病理分期(P=0.002,P<0.05)为盆腔淋巴结阴性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对膀胱部分切除术配合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法加以对比显示,膀胱部分切除术配合辅助化疗相比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所有病理分级中并没有优势,但在高选择性患者中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配合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法更有疗效。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为影响盆腔淋巴结阴性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得到充分关注,进而提高盆腔淋巴结阴性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作为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评估方法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7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且新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27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NLR和LMR是通过在TURBT前确定且完整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计算而来,患者据此分为低NLR组(2.4,172例)和高NLR组(≥2.4,98例)以及低LMR组(4,98例)和高LMR组(≥4,172例)。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临床因素无复发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内的生存曲线;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LR与肿瘤数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复发、进展有关(P0.05);LMR与性别、年龄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NLR、肿瘤数量、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NLR、肿瘤数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是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结论术前NLR是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高NLR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率较低NLR的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10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2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标本。癌标本中非肌层浸润性癌74例,肌层浸润性癌31例;G1 26例、G2 54例、G3 25例;单发肿瘤63例,多发肿瘤42例;非肌层浸润性癌中未复发31例,复发43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膀胱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SCA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无PSCA蛋白表达,癌组织中随病理分级和分期增加,PSCA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G1、G2、G3 膀胱癌PSC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1%、46.3%,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肌层浸润性肿瘤和肌层浸润性肿瘤中PSC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7.3%和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随访3~54个月,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PSCA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65.1%和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SCA蛋白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检测PSCA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病人组织中人类泛素偶联酶E2C(UBE2C)及非转移细胞基因2(NME2)的表达,并分析其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在线网站分析1085例乳腺癌组织和291例正常对照组织中UBE2C、NME2表达;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网站分析UBE2C、NME2表达与乳腺癌病人(1 070例)生存情况。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127例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检测组织中UBE2C、NME2水平,并分析与乳腺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对乳腺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对乳腺癌不良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 GEPIA在线网站数据提示,乳腺癌组织中UBE2C、NME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UBE2C、NME2表达水平增加,病人生存率降低(Logrank P分别为0.029,0.013)。乳腺癌组织中UBE2C、NME2阳性表达率在不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病理分级的病人中进行比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转移相关基因1(MTA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以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TA1在7例膀胱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MTA1在116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等临床病例资料之间的关系,探讨MTA1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和PCR证实在蛋白及mRNA水平MTA1在膀胱癌组织表达水平均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蛋白水平P=0.006,mRNA水平P=0.002)。免疫组化显示,MTA1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为63.79%,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P=0.035)、淋巴管浸润(P=0.001)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等没有统计学意义;高表达MTA1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无或低表达的患者(P=0.012);MTA1的表达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MTA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水平影响患者的预后,可能在膀胱癌的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提示MTA1可作为膀胱癌预测、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叉头盒状O转录因子3(FoxO3)在膀胱癌中表达、相关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以及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FoxO3基因表达水平。STRING数据库构建FoxO3基因相关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网络中的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并采用cytoscape筛选网络中的关键基因。采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FoxO3和相关基因进行功能富集。Cox回归模型构建生存曲线,比较FoxO3高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DFS)有无差异。结果:FoxO3表达水平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应的正常膀胱组织(P0.05),而FoxO3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中无明显差异(P0.05)。FoxO3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共有51个蛋白和587个相互作用关,各蛋白平均相互作用指数为23,网络中各个蛋白富集明显(P1-16)。FoxO3基因表达与FoxO3B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94,P0.05),而与TIMM16基因表达呈负相关(r=–0.43,P0.05)。FoxO3低表达组膀胱癌患者的总生存期(HR=1.4,P=0.029)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HR=1.5, P=0.015)显著高于高表达组。结论:FoxO3在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且FoxO3低表达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表达的micro RNA-92a(miR-92a)对结直肠癌(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08例CRC患者病理标本中miR-92a和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PTEN)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检测,以中位表达水平为截断值,分析不同表达水平的miR-92a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miR-92a和PTEN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表达的miR-92a不仅与CR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χ~2=8.045,P=0.007)、远处转移(χ~2=5.708,P=0.030)和较高的TNM分期(χ~2=6.366,P=0.019)有关,还与PTEN基因表达的下调相关(χ~2=21.333,P0.001);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的miR-92a(P0.001)和低表达的PTEN基因(P=0.002)能够潜在地预测较差的CRC患者总体生存率。结论高表达的miR-92a可能通过下调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水平,从而导致CRC患者较差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