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向胃癌转化时血清胃泌素(Gs)和幽门螺杆菌(Hp)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了63例CAG(其中随访1年者48例、3年者35例和5年者30例)、90例胃癌和6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Gs水平及Hp感染率,并做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63例首诊CAG、48例随访1年CAG、35例随访3年CAG、30例随访5年CAG和90例胃癌者血清G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分别为4.716、5.218、5.624、6.179和6.572,均为P<0.01),Hp感染率分别为65.1%、70.8%、82.9%、86.7%和88.8%.90例不同部位胃癌患者血清Gs的水平:胃窦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560,P>0.05),胃体癌和胃底贲门癌患者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t=4.221,P<0.05;t=4.436,P<0.01),以胃底贲门癌患者为最高.结论 CAG患者血清Gs水平和Hp感染率的随访测定可达到胃癌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青海高原地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6、IL-8、TNF)水平变化,以探讨其在发病中的可能免疫致病机制。方法:应用放免法(RIA)测定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7例肠化生(IM)、15例异型增生(Dys)患者血清IL-1β、IL-2、IL-4、IL-6、IL-8、TNF的含量。比较Hp感染与非感染胃癌前病变患者之间;Hp感染CAG炎症活动与非活动患者之间;Hp感染CAG、IM、Dys患者之间血清6种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别。结果:Hp感染与非感染胃癌前病变患者之间6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Hp感染CAG炎症活动者血清IL-4含量显著低于非活动者(P<0.05);IM和Dys者均非常显著低于CAG(P<0.01),IL-2在Dys组显著高于CAG(P<0.05)。结论:本地区Hp相关性胃癌前病变中存在血清Th1/Th2失衡,表现为随着胃癌前病变的逐级加重,T淋巴细胞高表达IL-2伴随IL-4低表达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不同民族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关系,以及Hp感染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日立7170S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测定经内镜检查和病理学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376例(汉族143例,回族110例,藏族123例)患者的血清PG水平,并与39例胃黏膜基本正常(NOR)者作对比分析,同时观察Hp感染对不同民族CAG血清PG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民族CAG患者和正常者Hp检出率均高,平均达80.79%,各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Hp感染对不同民族CAG患者和正常者血清PG水平和PGⅠ/PGⅡ值均无显著影响(均P〉0.05);汉族、回族和藏族CAG患者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值明显低于正常者(P〈0.01),而回族CAG患者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值又明显低于汉族和藏族(P〈0.05),汉族和藏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别(均P〉0.05);血清PGⅡ水平仅回族明显低于正常者(P〈0.01),而汉族、回族和藏族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别(均P〉0.05);不同民族CAG患者男女之间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值均无显著性差别(均P〉0.05)。结论: Hp感染对高原地区不同民族CAG患者血清PG水平无影响。不同民族CAG患者中血清PG水平存在差别,表现为回族明显低于汉族和藏族,而同民族不同性别之间无差别。  相似文献   

4.
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胃排空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99m)T_c标记树脂试验餐测定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患者的胃排空时间(GET)。对比分析CAG和胃癌患者胃运动功能的变化。测定结果,对照组(36例)GET_1/2为37.3±16.0min;轻度CAG(21例)为35.0±10.5min;中重度CAG(13例),五肽胃泌素治疗前为68.3±35.3min,治疗后为37.1±6.5min;胃窦癌(8例)为80.9±47.9min,贲门癌(3例)为26.9±7.2min。其中胃窦癌和中重度CAG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 作者认为,核素试验餐ν照像检查是符合生理的胃运动功能检查方法。中重度CAG患者GET 1/2延长的解剖基础可能与胃肌层萎缩有关。GET1/2的延长可能是促使胃癌发生的因素。应把中重度CAG患者做为胃癌防治的重点。胃泌素治疗有促进CAG患者胃排空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变化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9月唐山市迁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Hcy、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p IgG抗体及血脂水平,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研究组中Hp感染患者72例(72.00%)、非Hp感染者28例(28.00%),对照组Hp感染者16例(44.44%),2组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y、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非Hp感染者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是非Hp感染者高于Hp感染者(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TNF-α与Hp感染呈正相关(r=0.322、P<0.05,r=0.23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TNF-α与Hp感染相关,血清Hcy和TNF-α及Hp感染与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进展情况有关,清除Hp感染可能成为一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近10年成都战区部分官兵幽门螺杆菌(Hp)感染特点及其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以指导Hp相关胃肠疾病的诊治。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成都战区军人Hp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分析Hp感染特点及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48例因上消化道症状、需做胃镜检查患者,其中男性1104例,女性144例;年龄16~88(34.1±15.3)岁。男性Hp阳性者564例,感染率为51.1%;女性Hp阳性者85例,感染率为59.0%,男女Hp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内镜下诊断:慢性胃炎(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962例,Hp阳性者483例。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143例,Hp阳性者7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Hp阳性者12例;消化性溃疡251例,Hp阳性者173例(68.9%),Hp阴性者78例,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病理检查:胃癌2例,Hp阳性者0例;没有不典型增生;肠化3例,Hp阳性者1例,Hp阴性者2例。结论本战区军人Hp感染率高(52.0%),影响官兵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肝硬化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ICAM-1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2.874,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谷草转氨酶(GOT)水平呈正相关(r=0.275,P<0.05),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呈负相关(r=-0.4812,P<0.01);从ChildA级到ChildC级,血清sICAM-1水平逐步升高(r=0.3698,P<0.05);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GOT、血尿素氮(BUN)、总胆红素(SB)、肌酐(Cr)、s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rhGH治疗组治疗后BUN、Cr、sICAM-1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rhGH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45.45%、36.36%、18.18%和36.36%、45.45%、27.27%。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增高与肝细胞损伤、肝功能障碍有关,血清sICAM-1水平监测可作为临床观察肝硬化患者病变活动的重要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浆中胃泌素、瘦素、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对胃癌诊断的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126例胃癌患者(其中Ⅰ~Ⅱ期32例、Ⅲ期57例和Ⅳ期37例)和6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胃泌素、瘦素、CAi25和CA72-4水平;用13C-UBT测定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阳性率并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 126例胃癌患者血浆中的胃泌素、CA125和CA72-4水平较60名正常对照者均明显升高(t分别为3.125、3.519、3.788,P均<0.01),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血浆瘦素水平较60名正常对照者明显降低(t=3.524,P<0.01),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断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4种肿瘤标志物中CA72-4水平变化最明显.126例胃癌患者HP感染的阳性率为84.9%,其中,Ⅰ~Ⅱ期、Ⅲ期和Ⅳ期胃癌患者HP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46.9%、89.5%和89.2%;60名正常对照者HP感染的阳性率为15.0%.结论 通过对126例胃癌患者血浆中胃泌素、瘦素、CA125和CA72-4水平的分析表明,血浆中的CA72-4水平诊断胃癌为最佳,其次为瘦素、CA125及胃泌素.因胃癌与HP的关系密切,故尽早使用13C-UBT测定HP感染和治疗HP感染者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分析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80 例脾胃虚寒型 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 (40 例) 与对照组 (40 例), 联合组患者采用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 溃疡长径、 血清胃泌素 (GAS) 水平、 Hp 转阴率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 14 d 后, 联合组患者胃脘疼痛、 食后腹胀、 嗳气泛酸、 恶心反胃评分以及血清 GAS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t = 6.910、 6.318、7.140、 9.345、 8.819, P 均<0.001), 溃疡长径明显短于对照组 (t = 18.860, P<0.001); 联合组患者 Hp 转阴率为 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Hp 转阴率 67.5% (χ2 = 4.588, P= 0.032); 联合组患者中显效 26 例、 有效 11例、 无效 3 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 19 例、 有效 10 例、 无效 11 例 (Z = -1.997, P = 0.046)。 结论 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脾胃虚寒型 Hp 感染性胃溃疡, 可明显降低 GAS 水平, 提高 Hp 转阴率, 改善患者脾胃虚寒症状, 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75例糖尿病住院病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n=72)和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n=203),检测血清UA、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TC),分析UA水平变化与肾功能及血糖(GLU)和血脂的关系,同时以8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血UA水平(234.6±69.4)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94.4±60.3)μmol/L,(t=6.739,P<0.001);糖尿病肾病组UA水平(367.1±121.4)μmol/L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4.714,P<0.001)。203例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中UA降低者44例(21.7%),UA升高者1例(0.5%);72例糖尿病肾病组UA降低者1例(1.4%),UA升高者16例(22.2%),两组间UA异常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02例糖尿病伴有TG升高者UA水平为(299.7±96.4)μmol/L,173例糖尿病TG正常者UA水平为(251.6±104.2)μ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754,P<0.001)。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UA与GLU呈明显负相关(r=-0.3111,P<0.01),与TG呈明显正相关(r=0.2691,P<0.01),与TC无明显相关性(r=0.1067,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有低UA血症和高UA血症两种表现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正常时,血UA水平降低,当糖尿病并发肾病时,血UA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血清UA对帮助判断糖尿病病情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21例青年人(≤44岁)胃癌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临床表现、病变部位、病理大体类型、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率、临床分期、误诊情况等。结果 21例青年人胃癌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为76.2%;好发部位是胃窦;进展期胃癌18例(85.7%);大体类型以BorrmannⅢ型最多见;病理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为主;临床分期多为Ⅲ期;81.0%的高淋巴结转移率,误诊率偏高。结论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是女性多发,Hp感染率高,分化低,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误诊率偏高。病理检查是确诊胃癌的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正常人群和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 3 497例健康体检者和638例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 -Urea breath test,14C-UBT)Hp检测.计算机自动得出数据,2 min计数(dpm)<100 dpm 为正常,即Hp阴性;>101 dpm为异常,即Hp阳性.结果 健康体检3 497例,Hp阳性1 748例,阳性率50 %,发现胃癌1例(14C-UBT 1 200 dpm);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组638例,Hp阳性339例,阳性率5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健康体检组阳性者中>601 dpm占41.2%(720/1748);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组阳性者中>601dpm占38.3%(131/33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健康人群中存在有较高比例的Hp感染趋向,14C-UBT检测Hp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安全、无创、经济、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AprueA基因表达状况,探讨Hpure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原位PCR方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0例、胃癌(CG)35例胃粘膜Hp及ureA基因感染状况。观察非癌患者胃膜炎症反应程度。结果:慢性浅表性胃萎缩性胃炎、胃癌组织、癌旁胃粘膜组织Hp检出率分别为48.57%、62.5%、0、54.28%;ureA基因检率分别为51.42%、75%、37.14%、82.86%,萎缩性胃炎、癌旁组ureA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P<0.01)。非癌患者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ureA组、Hp^ 级较HP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纤维性胃炎、胃癌患者HpureA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引更严重的炎症反应。说明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胃癌关系,在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76例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患者测定全血和胃液乙酰胆碱(Ach),并检测胃窦部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指标,同时测定18例健康对照组全血Ach.结果:Ach在CG、PU及对照组间、不同胃炎程度间、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胃炎间、以及Hp阳性与阴性间均无差异;Hp阳性率在PU患者高于CG、活动性高于非活动性胃炎、并随胃炎程度加重而增高;清除Hp后PU愈合、胃炎改善.提示Hp感染是CG和PU的病因之一,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不是其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正常胃粘膜1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5例和胃癌34例进行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21例胃癌(62.4%)和1例伴中度不典型增生的CAG出现非整倍体。S期细胞百分率均值在胃癌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0.05),CAG组显著高于CSG组(P<0.05),CSG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细胞DNA含量测定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对早期发现癌变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将92例经内镜诊断并检测证实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莫西沙星0.4,1次/d,共10 d;雷贝拉唑10 mg,2次/d,共42 d;对照组43例,给予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500 mg,2次/d,共10 d,雷贝拉唑10 mg,2次/d,共42 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溃疡愈合,HP根除率,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溃疡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总有效率分别为91.8%和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9%和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后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安全性。治疗组及对照组半年及一年溃疡复发率分别为4.1%、11.6%和6.1%、18.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雷贝拉唑治疗HP阳性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安全有效,HP根除率、溃疡复发率优于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雷贝拉唑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高原地区Hp相关性慢性胃炎病理变迁和溃疡转归的短期影响。方法:对Hp阳性的37例慢性胃炎和30例溃疡患者均给予以洛赛克为中心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一周疗法,停药一月后复查Hp并观察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根除Hp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统计Hp根除组和未根除组溃疡的愈合率。结果:37例慢性胃炎中32例Hp被根除,30例溃疡中14例Hp被根除(2例未复查),平均Hp根除率70.77%;Hp根除前慢性胃炎组中有19例胃炎活动,治疗后16例Hp被根除,根除者胃炎活动完全消退,消退率100%,而3例Hp未根除者仅1例胃炎活动完全消退,消退率33.33%(P<0.05);28例溃疡在Hp根除治疗前均有胃炎活动的病理组织学改变,14例Hp根除者中,13例胃炎活动完全消退,消退率92.86%,14例Hp未根除者中,只有6例胃炎活动完全消退,消退率42.86%(P<0.05);所有的慢性胃炎和溃疡患者胃窦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两组Hp根除前后其上述病理组织学变化均无明显改善(P>0.05);Hp根除组溃疡全部愈合,愈合率达100%,未根除组只有8例愈合,愈合率为57.14%,两组比较Hp根除组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未根除组(P<0.05)。结论:根除Hp感染可使绝大部分胃炎的活动性消退,并可明显提高溃疡的愈合率,而Hp根除后短时间内无慢性胃炎(萎缩、肠化、异型增生)逆转的病理组织学表现,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