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沙粒病毒为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迄今已知仅一个科一个属,分为旧世界沙粒病毒(Old World Arenavimses)和新世界沙粒病毒(New World Arenaviruses)两大类,有20余种血清型,其中大多数种类可引起人类严重疾病,如拉沙病毒(Lassa virus)引起拉沙热,胡宁病毒(Junin virus)引起阿根廷出血热,马秋博病毒(Machupo virus)和Chapare病毒引起玻利维亚出血热,瓜纳瑞托病毒(Guanarito virus)引起委内瑞拉出血热,沙比亚病毒(sabi(a) virus)引起巴西出血热,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引起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本文对沙粒病毒及其引起的主要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沙粒病毒为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迄今已知仅一个科一个属,分为旧世界沙粒病毒(Old World Arenavimses)和新世界沙粒病毒(New World Arenaviruses)两大类,有20余种血清型,其中大多数种类可引起人类严重疾病,如拉沙病毒(Lassa virus)引起拉沙热,胡宁病毒(Junin virus)引起阿根廷出血热,马秋博病毒(Machupo virus)和Chapare病毒引起玻利维亚出血热,瓜纳瑞托病毒(Guanarito virus)引起委内瑞拉出血热,沙比亚病毒(sabi(a) virus)引起巴西出血热,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引起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本文对沙粒病毒及其引起的主要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慢性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LCMV)小鼠模型的研究中发现,病毒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cell,CTL)功能的发挥需要特异性CD4 +T细胞的辅助.IL-21主要由活化的CD4+T细胞分泌,对维持病毒特异性的CTL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体外观察不同乙肝病毒( HBV)感染状态下,血浆中IL-21的表达及产生IL-21的HBV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频数,探讨IL-21在HBV感染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抗汉坦病毒的固有免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坦病毒(Hantavirus, HV)包括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的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 HTNV)、汉城病毒(Seoul virus, SEOV)、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 PUUV)、多布拉伐病毒(Dobrava virus, DOBV)和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的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 SNV)、纽约病毒(New York virus, NYV)、牛轭湖病毒(Bayou virus, BAYV)、安第斯病毒(Andes virus, ANDV)以及与人类关系尚不清楚的一组病毒, 如希望山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 PHV)、图拉病毒(Tula virus, TULV)等.  相似文献   

5.
许多啮齿动物病毒都可能污染小鼠或大鼠源性的McAb制品(见表)。这些病毒可污染杂交瘤细胞株本身,或受染动物产生的腹水。根据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险性,可将这些病毒分为3类。 第一类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可从动物传染给人(人畜共患)。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LCM)病毒和Hantaan病毒都可能引  相似文献   

6.
用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免疫小鼠脾细胞融合,HAT培基选择培养,经3次克隆化共筛选出6株分泌LC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胞细系(4A6,4H6,5A4,6F12,  相似文献   

7.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一种抗原性及其遗传特性相似的病毒群所致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1 ] ,30年代在我国东北地区即有孙吴热、二道岗热、虎林热、黑河热等的称谓。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该病病死率高 ,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是我国重点的防治传染病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 ,HFRS)。 1976年 ,南朝鲜李镐旺在Hantaan河捕获的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到 (Koreanhemorrhagicfever,KHF)病原 ,并于 1978年证实为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 ,后命名为Hantaan病毒 76~ 118…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 (HV)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 ,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称为流行性出血热 (EHF) ,遵义地区为该病高发区[1]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主要来源于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等 ,异常升高的sICAM 1是淋巴细胞活化的标志 ,也是免疫致  相似文献   

9.
普马拉型汉坦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坦病毒可以引起两种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的人类疾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Hantaviruspulmonarysyndrome,HPS) [1 ] 。HFRS主要在亚欧大陆流行 ,病例数占汉坦病毒感染的绝大多数 ,而HPS主要在美洲流行 ,病例数较少[2 ] 。汉坦病毒的型别较多 ,引起HFRS的病毒主要有汉滩病毒(Hantaanvirus ,HTN)、汉城病毒 (Seoulvirus,SEO)、普马拉病毒 (Puumalavirus ,PUU)和杜布罗瓦病毒 (Dobravavirus,DOB) [1 ] 。我国以往对汉坦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TN和SEO[3] ,对PUU病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并初步评价多元检测引起病毒性出血热病原体特异性IgM抗体的方法.方法 在原核细胞中重组表达纯化马尔堡病毒、拉沙热病毒、裂谷热病毒、肺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汉滩病毒、Seoul病毒及普马拉病毒核蛋白(NP),共价偶联到7种不同的xMAP荧光微球上.优化评价偶联效果,通过参比血清中相应病毒NP特异性抗体检测,评估检测方法,并与常规使用的MacELISA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在Luminex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元检测引起病毒性出血热的病毒核蛋白特异性抗体的方法,特异性与敏感性与常规应用的特异性抗体检测MacELISA试剂盒相当,但可以同时排查多个病毒感染情况.结论 利用Luminex xMAP技术建立基于病毒核蛋白多元检测方法快速敏感,操作简单,可以用于病毒性出血热的检测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针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三种常见病毒性出血热病毒的现场应急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传统的T...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出血热是由不同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休克、高病死率为特征的一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中与虫媒病毒有关的出血热主要有立夫特山谷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黄热病、登革热、科萨努尔森林病、鄂木斯克出血热、基孔肯雅热等,本文从流行特征、病原学、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对上述疾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汉坦病毒分型及致病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汉坦病毒的研究进展较快,新型或新亚型病毒不断被发现,目前汉坦病毒至少可分为34个血清型/基因型,并证实至少有22个型的汉坦病毒可引起人类疾病,其中7个型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15个型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尚有10多型汉坦病毒与人类疾病关系还不太清楚.本文就汉坦病毒的血清学和基因分型方法、一些新型病毒的发现以及各型病毒的宿主、分布及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我国汉坦病毒分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相互间关系,进一步阐明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Ea、Et花环形成,PHA皮肤试验及中性粒细胞趋吞化,吞噬,NBT还原等多种试验方法同时对32例由Hantaan病毒引起的姬鼠型HFRS患者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相互间关系进行动态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病毒载量检测在肾病综合症出血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对疾病进展、血浆病毒载量和cGDNA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该病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进行研究,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通过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来检测研究对象血浆中病毒载量,采用荧光染色法检测标本中cGDNA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疾病早期病毒载量和血浆cf-DNA均有升高,当病程进展到多尿期时又有所下降直至正常水平.疾病早期重型或危重型患者血浆病毒载量和cf-DNA水平高于轻型和中型患者(P<0.05),且患者血浆cf-DNA与血浆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76,P<0.05).结论 血浆cf-DNA水平和病毒载量可用来预测疾病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 haemorrhagic fever virus,EHFV)J10、A9株分别感染实验家兔后,用反向间接ELISA(RI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动态观察了家兔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发现特异性IgG于感染后第1周开始出现,以后抗体水平稳步上升,于第5—7周便达到最高水平,高滴度的抗体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结果还表明;RIELISA检测家兔抗体的敏感性明显优于IFA法。用IFA进行的交叉反应还证实;EHFV-J10、A9两种毒株的抗血清能与不同来源的数株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相似文献   

17.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RNA病毒,随着HIV的广泛流行,HIV感染者合并外科疾病也逐年增多.本文通过对HIV感染者胃肠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认为进一步研究HIV感染者胃肠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手术预后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效应吴振彪,陈龙邦,王树宽,李翠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西安710032)流性出血热(E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PHA刺激下产生IL-2的能力降低。但目前对造成EHF患者非特...  相似文献   

19.
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亲和层析技术和纯化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结构蛋白为特异性抗原,体外免疫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然后将体外免疫的淋巴细胞与人-鼠种间杂交瘤细胞融合,经ELISA间接法选出2株分泌抗-HFRSV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4次克隆化后,100%阳性。  相似文献   

20.
尼帕病毒     
尼帕病毒(Nipah virus)是1999年新发现的一种动物传染病病毒,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已在人和动物中引起感染发病,病毒以马来西亚首次发现的地方命名.尼帕病毒与1994年认识的新的动物传染病病毒亨爪病毒(Hendra virus)密切相关,后者以澳大利亚首次发现该病的一个城镇命名.尼帕和亨爪病毒均属副粘液病毒,尽管这组病毒仅引起局部爆发,但它们感染宿主范围广,人类感染后死亡率较高,因而这种病毒感染已成为公共卫生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