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学生焦虑的总体状况,以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中学生焦虑的预测作用。方法对来自全国10个城市的8031名中学生进行了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中文版(CERQ-C)和儿童多维焦虑量表中文版(MASC-C)评定。结果①中学生使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按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理性分析,积极重新关注,接受,积极重新评价,重新关注计划,沉思,责难自己,责难他人,灾难化;②使用适应性策略多于非适应性策略;男生的焦虑分数显著低于女生(t=-17.94,P<0.001),初中生的焦虑分数显著低于高中生(t=-20.27,P<0.001);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责难自己、灾难化、责难他人、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接受对焦虑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453.27,P<0.001)。结论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具有预测焦虑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预防中学生的焦虑情绪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自尊与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AVD)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及对AVD的可能预测作用。方法:通过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及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IV)从苏州大学1990名本科生中筛选出符合AVD诊断且无其他人格障碍共病者32名,其中自愿参与试验26名;按性别和年龄比从PDQ+4划界分阴性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30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测量外显自尊、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测量内隐自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测量情感体验。结果:(1)AVD组SES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内隐自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AVD组消极情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而积极情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3)AVD组SES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呈正相关(r=0.46,P<0.05);正常对照组SES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呈正相关(r=0.61,P<0.01),而与消极情感得分负相关(r=-0.45,P<0.05)。(4)外显自尊对AVD的发生有预测作用(β=0.50,P<0.001),低外显自尊个体更易发生AVD。结论: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外显自尊较低而内隐自尊没有明显改变,消极情感体验较多而积极情感体验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在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时使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以及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对全国10个城市的7110名青少年进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CERQ)和流调中心抑郁用量表(CES-D)的评定。结果①青少年使用适应性策略多于使用非适应性策略;②男生的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女生(t=-5.79,P<0.001),初中生的抑郁分数显著低于高中生(t=-13.89,P<0.001);③抑郁与非适应性策略的使用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与适应性策略有弱的负相关;④灾难化、沉思、理性分析、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和责难他人对抑郁均有显著性的预测作用(F=373.62,P<0.001)。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以预测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在社交焦虑中高、低分组间的性格、自尊、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差异,以及不同的自尊水平、性格和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方法 540名大学生,完成自我意识量表-社交焦虑分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自尊量表及认知性情绪调节问卷。结果被试社交焦虑得分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性格的内外向、稳定程度及部分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低社交焦虑组大学生在自尊、性格特征两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上,自我责难、沉思、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灾难化、责怪他人等策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自尊、人格特征内外向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r=-0.34、-0.46,P<0.001),而与性格特征情绪稳定性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38,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内外向、情绪稳定性、自我责难策略及重新关注计划策略进入方程的预测变量中。结论不同性别的社交焦虑表现并无明显差异,而高社交焦虑人群表现出内向不稳定的性格特征且低自尊,倾向于选择理性分析的积极策略,沉思、自我责难、灾难化及责怪他人的消极策略。内向不稳定的性格特征、对自我责难和重新关注计划的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倾向,可以显著增加社交焦虑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我国军人人格障碍的状况,并探讨人格障碍阳性检出率与部分社会学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2094名军人进行调查,统计并分析其人格障碍阳性率。结果①军人人格障碍阳性率为3.3%;10种人格障碍亚型的阳性率在1.4%~47.7%之间,其中强迫型人格障碍最高,而分裂型人格障碍最低;其中A组占27.5%,B组占34.2%,C组占52.9%;②农村兵在PDQ总分及表演型、反社会型、回避型和依赖型人格障碍上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城镇兵(t=-2.62,-2.21,-3.25,-2.21,-2.19;P<0.05);随着军龄的增加,军人被试的PDQ总分及分裂样、回避型、强迫型人格障碍的阳性率也显著增高(χ2=18.18,20.57,18.33,28.87;P<0.01);不同军衔者在分裂样、反社会型、回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上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χ2=14.71,20.85,38.47,9.39,28.79;P<0.05);③与普通人群样本比较,军人被试在分裂型、自恋型、回避型人格障碍上的阳性率显著低(t=-15.80,-4.03,-15.67;P<0.01);与大学生样本比较,军人被试除了分裂样人格障碍阳性率显著高外(t=2.55,P<0.05),其它9个方面都显著低;与研究生样本比较,军人被试在分裂型、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回避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上的阳性率显著低(t=-54.90,-2.01,-14.59,-13.80,-17.80,-18.69;P<0.05)。结论军人群体的人格发展要显著好于大学生、研究生、普通人群等群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类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异质性及其对C类人格障碍检出的预测作用。方法:通过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2)从深圳某大学820名本科生中筛查单一无共型的C类人格障碍倾向个体,同时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社会期望量表(MCSD)、不稳定自尊量表(ISES)、条件自尊量表(CSES)测量其各型自尊。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OBC组在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上有显著差异(P<0.05),DEP组与AVD组在各型自尊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C类人格障碍三组之间在条件自尊得分上无显著差异,OBC组在外显自尊及防御性上得分最高,AVD组最低(P<0.05);在不稳定自尊得分上,OBC组最低,AVD组最高(P<0.05);DEP组的RSES、MCSD及ISES得分均居中间水平;③仅条件自尊对OBC的检出有正向预测作用(B=0.193,P<0.05);条件自尊(B=0.189,P<0.05)及不稳定自尊(B=0.251,P<0.05)对DEP检出的预测效果显著;外显自尊(B=-0.242,P<0.05)、防御自尊(B=-0.106,P=0.088)及条件自尊(B=0.157,P<0.05)对AVD的检出预测效果显著。结论:①与正常大学生自尊结构相比,OBC大学生自尊属于条件化程度较高的高外显类型,而依赖型和回避型同属于高条件化的不稳定低自尊;②C类人格障碍组内比较,高条件化是共同特点,外显自尊和防御性以强迫型最高、回避型最低,不稳定性以强迫型最低、回避型最高,依赖型的自尊结构居二者之间;③自尊的条件化是C类各型人格障碍共同的危险因素,自尊的不稳定性对依赖型人格障碍有预测作用,而外显自尊水平及防御性仅对回避型人格障碍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孤独感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及关系。方法用UCLA孤独感量表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对网游成瘾与一般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t检验发现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高于一般大学生(t=2.13,P<0.05);关注计划(t=-3.54)、积极重评(t=-1.99)和视角转换(t=-2.95)等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得分较低(P均<0.05),而灾难化(t=3.02)和责备他人(t=4.98)等非适应性策略得分较高(P均<0.01);相关分析发现,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与灾难化策略呈正相关(r=0.326,P<0.05)。结论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水平较高;多采用非适应性策略;孤独感与灾难化策略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B群人格障碍的人格五因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B群人格障碍的人格五因素特征。方法:先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 4)在被试中筛查,再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DI-IV)做半定式查询确定B群人格障碍患者,用NEO个性问卷(NEO-PI-R)做问卷测查。结果:66例B群人格障碍患者表现为高神经质(61.97±10.57)、低顺同性(38.39±11.46)和低严谨性(38.40±11.19),外向性(45.88±11.52)和开放性(45.00±9.30)得分接近低限。212例被试的PDI-Ⅵ和NEO-PI-R得分的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反社会型与顺同性负相关(r=-0.25,P<0.01),边缘型与神经质正相关(r=0.32,P<0.01),与顺同性和严谨性负相关(r=-0.22,P<0.01;r=-0.22,P<0.01),表演型与顺同性和严谨性负相关,(r=-0.16,P<0.05;r=-0.15,P<0.05),自恋型与顺同性负相关(r=-0.31,P<0.01)。结论:B群人格障碍患者的五因素人格特征较正常成年人有较大偏差,有较多的负性情绪体验,冲动,人际关系冷漠,缺乏自信等。本研究中B群人格障碍的五因素特征不典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了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社会支持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方法:以某市3所学校的309名初中生为被试,构建线性模型,分析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结果:在社会支持中,家庭支持维度(t=-2.60,P0.05)和其他支持维度(t=-2.54,P0.05)的男生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同时在认知情绪调节中自我责难维度(t=2.03,P0.05)和责难他人维度(t=3.52,P0.01)的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在家庭支持维度(t=22.57,P0.01)、朋友支持维度(t=6.53,P0.05)与其他支持维度(t=-12.12,P0.01)上,不同年级获得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在躯体攻击(t=-16.00,P0.01)、敌意(t=-12.05,P0.01)和愤怒情绪(t=-10.08,P0.01)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的朋友支持和积极认知情绪调节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攻击性,消极认知情绪调节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攻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学专科生人格障碍的特点,探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在医学专科生群体中的适用性。方法:以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为工具,按照整群抽样原则,对某民族医专1年级5个不同专业学生群体进行调查,统计其人格障碍阳性率,并将调查结果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结果:医学专科生人格障碍阳性率为9.20%,10种人格障碍亚型的阳性率分别在2.56%~45.15%之间,其中强迫型人格障碍阳性率最高(45.15%),分裂样(33.73%)和偏执型(32.54%)次之,分裂型(2.56%)最低;医学专科生样本10项人格障碍分量表得分在不同性别间比较除反社会型(t=4.255,P=0.000)和回避型(t=-5.247,P=0.000)有极显著性差异,偏执型(t=-2.059,P<0.05)和边缘型(t=-1.985,P<0.05)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亚型间差异不明显(P>0.05);城乡比较在边缘型(t=2.526,P<0.05)、反社会型(t=3.348,P<0.01)和强迫型(t=-2.277,P<0.05)间差异显著,其他亚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专业间比较主要在边缘型(F=3.43,P<0.01)、反社会型(F=3.60,P<0.01)和回避型(F=4.95,P=0.000)间存在显著差异;与普通人群样本比较,除回避型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亚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与大学本科生样本比较,除表演型和强迫型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亚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与研究生样本比较除自恋型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亚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可作为医学专科生人格障碍的筛查工具,但其阳性界值的划界分(原3~5分)在应用时应作适当的调整;医学专科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人格特征与普通人群、大学生、研究生间存在一定差异;人格特质的形成受地域、文化、生活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