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检测,研究其在川崎病(K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与冠状动脉扩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确诊为川崎病的50例患儿在急性期、亚急性期GDF-15水平,并同时统计其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RP值的变化,然后与正常对照组的2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扩张程度,比较冠状动脉扩张组与不伴冠状动脉扩张组GDF-15、ESR、CRP水平,并对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浆GDF-15水平与ESR、CRP及冠状动脉扩张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血浆GDF-15、ESR、CRP水平急性期[(1 755.04±165.88)ng/ml、(70.54±9.63)mm/1 h、(75.19±20.22)mg/L]高于亚急性期[(1 098.87±70.85)ng/ml、(10.56±1.37)mm/1 h、(12.77±6.57)mg/L],亚急性期高于正常对照组[(477.55±31.14)ng/ml、(5.65±1.73)mm/1 h、(5.40±1.8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冠状动脉扩张组明显高于不伴冠状动脉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P<0.05;t=4.60,P<0.05;t=5.18,P<0.05);川崎病急性期GDF-15水平与ESR、CRP及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存在正相关(r=0.58,P<0.05;r=0.41,P<0.05;r=0.56,P<0.05)。结论 GDF-15在川崎病的发病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作用,同时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tracking imaging,STI)研究川崎病急性期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记录27例川崎病急性期患者(8例冠状动脉扩张)与19例正常儿童的左室心尖位长轴观、二腔观及四腔观,左室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短轴观的二维灰阶图像,分别测量左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SI)、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SR)与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strain,SC).结果 ①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左室大部分节段收缩期峰值SL与SR均低于正常组(P<0.05),且以SI,减低为主;②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左室收缩期峰值SC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川崎病急性期患儿中8例冠状动脉扩张者(含7支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左室收缩期峰值SL、SR均低于19例冠状动脉未扩张者,但大部分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无论有无冠状动脉扩张左室长轴和短轴收缩功能均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血浆可溶型不规则趋化因子(s FKN)与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至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血管与风湿免疫科住院并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34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发病11 d内)、亚急性期(发病11~21 d);根据患儿是否伴有冠状动脉损伤,分为有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组);正常对照组20例,选自同期在山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体检的健康儿童。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浆中s FKN浓度,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判断冠状动脉损伤,同时记录相关的临床数据,进而分析患儿血浆s FKN与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结果定量检测表明,川崎病组患儿血浆s FKN水平高于对照组(t=8.26,P<0.05);川崎病急性期组患儿血浆s FKN水平高于亚急性期组(t=2.51,P<0.05);川崎病急性期CAL组患儿血浆s FKN水平高于NCAL组(t=12.59,P<0.05)。相关分析显示,川崎病患儿血浆s FKN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性(r=0.66,P<0.05;r=0.63,P<0.05;r=0.74,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s FKN有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并促进其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与川崎病及冠状动脉损害的关联。方法选择48例川崎病患者为川崎病组,根据有无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分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组(4例)和无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组(44例)。选择同期2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中的FSTL-1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川崎病患者血清FSTL-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患者其FSTL-1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STL-1水平与川崎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用于川崎病相关冠状动脉损害诊断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0例,经实验室检查将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4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相关系统症状评分、出院后两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NE、PLT、ESR水平均较对照组高,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IgE、WBC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院1个月、6个月后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加重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增加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影响患儿预后,故临床早期检测血液中NE、PLT、ESR水平可提高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率,为早期治疗疾病、预防冠状动脉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333-3335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的变异性指标与其血清NT-pro BNP及cTnⅠ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川崎病患儿98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患儿有无冠脉损害分为有冠脉损害的观察1组(n=30)与无冠脉损害的观察2组(n=68),并随机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4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儿童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并检查观察1组与观察2组患儿的与血清NT-pro BNP及cTnⅠ水平。结果观察组、观察1组、观察2组患儿的血清NT-pro BNP及cTnⅠ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1组患儿的血清NT-pro BNP及cTnⅠ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2组(P<0.05);观察组、观察1组、观察2组患儿的SDNN、SDANN、VLF以及LF、H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1组患儿的SDNN、SDANN、VLF以及LF、HF均显著低于观察2组(P<0.05);川崎病患儿的血清NTpro BNP水平与SDNN及HF呈负相关(r=-0.517/-0.419,P<0.05);川崎病患儿的血清cTnⅠ水平与SDNN及HF呈负相关(r=-0.391/-0.345,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冠脉损害具有相关性,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检测对判断川崎病患儿是否出现冠状动脉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血管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抑素(ES)的变化,探讨其在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冠状动脉扩张的相关性。方法以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将32例初发KD患儿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1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VEGF及ES的水平,运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分析血清VEGF、ES水平及VEGF/ES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VEGF、ES水平及VEGF/E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VEGF及ES水平明均显高于N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血清VEGF、ES水平及VEGF/ES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VEGF及ES可能参与KD患儿急性期血管炎的发病机制,并且对于评估KD冠状动脉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酸(UA)水平检测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116例为观察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SAP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2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HCY、Hs-CRP和UA浓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血HCY、Hs-CRP和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UAP组血HCY、Hs-CRP和UA水平均较SA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HCY、Hs-CRP和UA水平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有相关性,对辅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超声多普勒Tei指数检测川崎病患儿心脏功能损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川崎病患儿心脏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正常儿童63例、川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各36例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峰、A峰及E/A比值、肺静脉血流S波、D波及S/D比值、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射血时间(ET),并计算Tei指数。结果川崎病急性期患儿较正常儿童Tei指数显著增高(0.51±0.15与0.40±0.12,P<0.01),且Tei指数与EF、E/A、S/D无相关性(P>0.05)。恢复期患儿Tei指数下降,接近正常儿童(0.39±0.13与0.40±0.12,P>0.05)。川崎病各组中,冠状动脉扩张与无冠状动脉扩张的患儿比较,Tei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存在心脏整体功能异常,Tei指数能简便、敏感地检测川崎病患儿左心室的整体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浆脑利钠肽(BNP)等指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ACS患者127例,男70例,女57例,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29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68例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30例;以CAG阴性的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ACS患者再根据CAG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3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40例)和三支血管病变组(51例);所有入选对象均常规检测BNP、HDL-C。结果 (1)ACS患者较对照组相比BNP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且在ACS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在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中,血浆BNP水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175,P<0.05),而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09,P<0.01)。(2)ACS各组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ACS组的H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DL-C及BNP与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1.
高功率相控聚焦超声(HIPFU)是一种利用多元超声换能器阵发射超声深入体内进行聚焦,使得焦区产生高温,从而到达杀灭焦区肿瘤的目的。本文介绍国内首次超声高温热疗试验所使用的HIPFU热疗仪的指标和基本性能。并着重叙述了高精度相控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糖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在含有不同浓度右旋葡萄糖的DMEM中培养24小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分别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行分析,其产物一氧化氮以高效液相层析法(HPLC)测定。结果:与低糖(5.6mM)相比高糖(12.5mM,25mM)可以刺激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并伴有一氧化氮的浓度降低。结论:高糖可致内皮型一氧化氨合成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并可能导致其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刘玉郑璇  陈少秀 《现代护理》2005,11(10):751-752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HPD)组与常规血液透析(CHD)组,HPD组使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CHD组使用低通量F6透析器治疗,观察透析前、后两组患者血K 、、Na 、Cl-、Ca2 、P3-、BUN、Cr、PTH、Hb、HCT。治疗1年后,复测血P3-、BUN、Cr、PTH、Hb、HCT,及两组存在的并发症。结果HPD组与CHD组相比,BUN、Cr清除率无显著差异;HPD组与CHD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PD组与CHD组相比,Hb、HC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PD可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其机制与HPD能清除一些不易被CHD清除的大、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王英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2007,6(5):267-271
目的观察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在高钙、高磷条件下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分布特点,探讨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大鼠原代VSMCs进行体外实验,细胞生长至80%融合后更换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根据培养基中钙磷浓度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高钙组和高磷组。更换培养基当天定义为D0。应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钙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第3、6、10和17天OPN的在细胞中的表达:同时收集第4、8、12天各组细胞,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PN表达。最后应用电镜、免疫电镜观察OPN在VSMCs的分布。结果对照组未观察到钙盐沉积,VSMCs钙含量在10天内无明显变化,高钙组VSMCs钙含量D2有明显增加,D8、D10进一步增加;高磷组钙含量D8、D10明显增加,与D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D0-D10,高钙组、高磷组VSMCsOPN的表达逐渐增强。但这以后,无论是D12 Western blot结果,还是D17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OPN表达下调。对照组OPN表达一直很弱,且随时间变化无明显性。D10高钙组和高磷组VSMCs在电镜下可见细胞外基质沉积,为丰富的胶原纤维,其间可见直径100~200nm的小泡。高密度电子致密物主要呈颗粒样沿胶原纤维沉积;也可见于小泡的泡壁。免疫电镜显示,高钙组和高磷组VSMCs胞浆中均可见较多与OPN相结合的胶体金颗粒,而在细胞外基质中仅偶见。结论大鼠VSMCs在高钙和高磷条件下培养发生钙化过程中, OPN表达呈先增强再减弱的变化:对照组OPN的表达一直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免疫电镜显示OPN主要表达于细胞胞浆中,细胞外基质分布很少。  相似文献   

15.
高位胆囊及其在手术中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其芳 《华西医学》1993,8(1):79-81
本文报告9例处理高位胆囊的体会。诊断主要依据B超或胆囊造影。提示在高位胆囊施行胆囊切除术时,误伤胆管的机会和术后发生合并症较一般胆囊切除术为高,应引起重视。讨论了防止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16.
矽肺大阴影高电压X线摄影与高分辨率CT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Ⅲ期矽肺大阴影高电压X线摄影与HRCT影像特征。方法 26例Ⅲ期矽肺进行高电压摄影及HRCT检查,对其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6例Ⅲ期矽肺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分析表明,HRCT清楚显示大阴影周围的细微结构变化,如:灶周结节、肺气肿、血管、支气管特征变化。结论 HRCT较清楚显示大阴影形态学方面的特征,尤其对早期Ⅲ期矽肺的诊断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鉴别诊断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中并发高GPT肝脏损害的治疗情况。方法对收治的戒毒人员中并发高GPT(200~1000IU/L)肝脏损害进行治疗观察、复测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者中并发高GPT肝脏损害197例,经常规脱毒治疗,同时进行保肝、降酶、对症处理,20~30d进行复测GPT,131例正常,占66.50%,50例降至150IU/L以下,占25.38%,26~36岁年龄段,吸毒史在1~3年青壮年138例,占70.05%。结论海洛固依赖者中并发高GPT肝脏损害临床治疗并无困难,不必用抗干扰素等特殊疗程,只需及时脱毒、隔离、护理,保肝降酶治疗同时进行,一月内都能控制好转,青壮年静脉注射海洛因毒品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陪伴分娩在高危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陪产组(观察组)及常规待产组(对照组)各100例,比较两组的总产程、手术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结果:陪伴分娩组总产程、手术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与常规待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陪伴分娩能缩短高危妊娠产程,降低手术产率,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19.
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术中超声监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术中超声监控评价的意义。方法 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病人17例,其中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6例,射频治疗11例,术中均用超声诊断仪进行监控。结果 17例病人术中出现明显肌瘤回声增强,通过随访17例病人肌瘤逐渐缩小,肌瘤内血流信号消失。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术中超声监控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学历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病耻感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2月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二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的240例高学历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Link病耻感量表其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202例高学历精神分裂症患者贬低-歧视感知分量表得分,应对方式分量表中保密、分离、教育、挑战得分,情感体验分量表的误解、不同/羞耻维度得分,分别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住院次数的高学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学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较高的病耻感,提示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