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乳腺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的乳腺疾病,以乳房出现疼痛、肿块为特征,常随月经周期而现轻重变化,属于中医“乳癖”范畴。《马培之医案》:“乳头为肝肾二经之冲。”《外科医案汇编》:“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病在肾。”提示乳腺增生症在发病及病因病理方面均与肝肾关系密切。1 肝与乳房 肝郁与乳腺增生症关系密切,肝之经脉贯膈,布胁助,上注于肺,乳头属肝,乳房为肝经所主。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症为乳管和腺泡上皮增生所致乳管扩张形成囊肺,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或乳腺小叶增生症。与祖国医学的“乳癖”相似。我自1985年以来治疗36例本病,均结合我院放射科阳极钼钯乳房摄片确诊为乳腺增生症。  相似文献   

3.
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症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或乳腺上皮增生,是乳房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据有关资料记载,占全部乳房疾病的75%以上。其病因较复杂,与女性内分泌紊乱及情感变化有关。目前纯西药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笔者采用乳癖消方辨证治疗43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青年乳腺增生症病因及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多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78-1779
针对乳腺增生症发病的两大趋势 ,即发病率明显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提出了青年乳腺增生症的命名。认为青年女性的“性”“生殖”问题和精神因素及生活方式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指出“一乳两病”、“上下受累”为主要的病症特点 ;提出中医药调理 -阻断 -逆转 -恢复的施治框架 ;强调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针对病因。  相似文献   

5.
青年乳腺增生症病因及特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多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78-1779
针对乳腺增生症发病的两大趋势,即发病率明显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提出了青年乳腺增生症的命名。认为青年女性的“性”“生殖”问题和精神因素及生活方式是主要的发病原因;指出“一乳两病”、“上下受累”为主要的病症特点;提出中医药调理-阻断-逆转-恢复的施治框架;强调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针对病因。。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症属祖国医学“乳癖”、“乳痞”、“乳中结核”范畴,此症并非唯妇女所独有,男性亦有发生。男性乳腺增生症亦称男性乳房发育症,是一种不太多见的内分泌疾病,在病理上,只有腺管增生而无腺泡增生,以单侧居多,双侧较少,发病者多为中年和老年,偶见于青春期。其发病机理与论治宜从肝为主,笔者汇集临床中从肝分型证治男性乳腺增生疾患6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1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联合应用TAM与乳增宁治疗中,重度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中、重度乳腺增生症病人132例,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应用TAM。治疗组联合应用TAM与乳增宁,治疗三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结论TAM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乳腺增生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乳腺小叶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严重者可成为癌前病变。祖国医学将其归入“乳癖”范畴[1-2]。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乳康散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31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国家名老中医周玉朱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周教授认为乳腺增生症可以分为乳痛症和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周教授认为乳腺增生症的主要病机是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治疗上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为基本治法。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症状的乳腺疾病应采取不同的方药治疗,方能显效。临床上采用自拟方和乳汤、丹化汤进行辨证施治。本文通过分析笔者跟师收集的病案浅谈周老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乳结消丸治疗乳腺增生症184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将184例乳腺增生症随机分为乳结消丸治疗组(n=134);乳癖消片对照组(n=50)。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率48%,总有效率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20例血清中E2、PRL明显降低,而P、T则有回升。结论:乳结消丸对乳腺增生症有显著疗效,且能调节内源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组织的慢性增生性病变,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1],并有一定的癌变倾向[2]。本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  相似文献   

12.
调冲任祛痰瘀治疗乳腺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属中医“乳癖”的范畴。临床上以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肿块及局部疼痛为特征。好发于30~40岁已婚妇女,在妇女乳房良性肿块中占首位。笔者自1990年以来,应用调冲任祛痰瘀的消癖饮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学“乳癖”范畴。近年来,笔者采用上下配穴法蛋白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症6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块消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探讨乳块消胶囊制备工艺,观察其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结果:该制备工艺简单合理,临床应用总有效率为95.59%。结论:乳块消胶囊是治疗乳腺增生症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症属祖国医学的“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等范畴,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犤1犦,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应用补肾疏肝健脾消瘰法,以二仙汤、逍遥散、消瘰丸化裁组方内服配合中药外治,于2000年至2002年6月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症32例,疗效较满意,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32例年龄最大者55岁,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21~30岁4例,31~40岁18例,41~50岁9例,51~60岁1例;病程1年以内15例,1~3a17例。双侧乳腺增生者26…  相似文献   

16.
“平癖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菊英 《江苏中医》2001,22(1):22-22
乳腺小叶增生症属中医“乳癖”范畴。笔者临证以自拟平癖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5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韩蓉 《河北中医》2014,(2):197-198
妇女中乳腺增生症发病率可高达75%[1],而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高达70%[2]。2009-01-2013-12,笔者采用乳腺宁治疗乳腺增生症伴发子宫肌瘤38例,并与乳癖消片治疗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丁桂梅 《光明中医》2012,27(8):1561-1562
目的 观察自拟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标准选择乳腺增生症患者96例,用乳癖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5天1个疗程,经期停服,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96例中治愈59例,好转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 自拟乳癖汤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9.
闫玉慧 《吉林中医药》2006,26(10):29-29
“乳腺增生”明·《外科活人定本》称之为“乳癖”、“乳粟”或“乳痞”等.至清代对本病认识较为全面,从病因症状都有了新的进展,且主张以“逍遥散”对症加减治之.近年来,我科中医人员遵循此法,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创制了中药水丸“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症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小叶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多发生于25—40岁妇女,以乳外上方为多见,是妇外科常见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