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12例,并随访6~12月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6~12月,完全缓解4例,好转5例,无变化3例。结论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以横纹肌神经肌肉传导障碍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胸腺异常关系密切.MG有多种治疗方法[1],其中电视胸腔镜手术目前已得到普及.此文作者2004-10-2008-12成功为51例MG患者进行了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并取得较好近期效果,此文对其围术期管理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瘤患者行胸腔镜胸腺切除和经胸骨胸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至2014年276例行电视胸腔镜(电视胸腔镜组)、胸骨正中劈开(胸骨正中劈开组)和第二肋间胸骨横断小切口(胸骨横断小切口组)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MG伴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效果。结果电视胸腔镜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术前肺活量预计值、重症肌无力基金会分级和总有效率等数据与胸骨正中劈开组和胸骨横断小切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切口长度、留置引流管数、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均显著低于胸骨正中劈开组和胸骨横断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3种胸腺切除手术方式在治疗MG的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和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行胸腺瘤切除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379例,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35例,未发生重症肌无力344例。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观察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的高危因素。结果重症肌无力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2组手术方式、不完整切除、术后肺部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完整切除及术后肺部感染为发生重症肌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胸腺瘤切除术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不完整切除及术后肺部感染为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198例胸腺切除的重症肌无力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及第二医院收治的行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198例,研究胸腺的病理改变与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的关系及影响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19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伴胸腺增生158例,胸腺瘤34例。前者Osserman分型以Ⅰ、Ⅱ型为主;后者Osserman分型以Ⅱa、Ⅱb为主,病理分型以上皮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为主,Masaoka分期以Ⅰ、Ⅱ期为主。伴胸腺增生与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特点不同。年龄、病程、胸腺病理改变及临床分型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论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与胸腺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术后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3-09—2010-09收治的122例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a观察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眼睑下垂(77.0%)和上肢无力(70.5%),CT扫描显示51.6%患者胸腺增生,11.5%患者存在胸腺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1%,病死率6.6%。结论行胸腺切除术后重症肌无力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应进行更谨慎的术前评估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合并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年龄平均(32.5±10.8)岁,男女之比为1.1:1.发病的诱因以感染为首位,80例病人均采用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97.5%.有35 %的病人合并有胸腺瘤、胸腺增生,行胸腺切除术.结论 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药物及胸腺切除治疗均有效.预防及控制感染是防止重症肌无力反复发作,减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23例,全组完全切除率82.6%,临床Ⅰ、Ⅱ期完全切除率100%,Ⅲ期完全切除率63.6%。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中AB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的比例较低,分别为8.7%和4.3%,B1和B3型胸腺瘤的比例则相对较大,均为26.1%。术后控制重症肌无力的有效率为89.5%,胸腺瘤复发或转移率仅5.3%。结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胸腺及周围脂肪切除术能有效控制重症肌无力症状。胸腺瘤都有外侵可能,重症肌无力患者一旦发现合并胸腺瘤,若病情允许,均需尽早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为决定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的适应征。作者对2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前后进行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病理结果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44例行胸腺扩大切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胸腺均有异常,其中胸腺萎缩占比例最大;异位胸腺也占相当大的比例。结论胸腺切除是重症肌无力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胸腺扩大切除术应该为胸腺切除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远期生存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影响远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采用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170例,对其中124例进行平均39.8个月的长期随访,运用统计软件对年龄、性别、病程、临床分型、病理类型等因素进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影响远期生存的因素是胸腺的不同病理类型(胸腺增生、胸腺萎缩、良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P<0.05),临床分型与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率依胸腺增生、良性胸腺瘤、胸腺萎缩、恶性胸腺瘤等不同病理类型依次下降,临床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预后,强调早期手术治疗和术后巩固治疗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胸腺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5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胸腺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随访6个月~2a,其中缓解18例,改善31例,无变化8例,死亡1例,总改善率84.5%。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切口愈合不良2例,肺部感染2例,危象1例。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病程长短对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采用胸腺切除手术治疗是最优治疗方案,其治疗效果较好。但术后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同时,一旦该病得到确诊,需要尽早治疗,以便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早期新发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误诊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13-01—2018-1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行胸腺瘤切除术,且术后早期出现新发的4例M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术前均不存在肌无力症状,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胸腺瘤,胸腺瘤切除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典型肌无力症状,但未能及时明确诊断。随着肌无力症状快速进展,出现四肢无力、严重呼吸困难等MG症状,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明确诊断,积极治疗,4例病情缓解均顺利出院。结论胸腺瘤切除术后早期新发MG的初起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一些术后常见并发症相混淆,延误诊断及治疗。对于术前单纯胸腺瘤患者,仍需考虑到术后早期合并新发MG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181例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胸腺切除术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治疗.我们分析了1991-2006年于我院行胸腺手术的181例MG患者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胸腺切除术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探讨个体化中西医治疗方案.方法 21例患者均在手术前后口服强的松、溴化吡啶斯的明,中医中药控制无力症状,均行扩大胸腺切除术,术后继续行中西医的内科治疗,1年以后评定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83%,无效17%,术后早期发生肌无力危象3例,无手术死亡者.结论 胸腺切除术结合中西医内科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重症肌无力胸腺MRI特点,并与临床病理对照,探讨MRI对重症肌无力胸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切除胸腺治疗5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MRI表现及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55例重症肌无力术前MRI诊断胸腺增生32例,胸腺瘤19例,胸腺正常4例;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32例,胸腺瘤20例,胸腺正常2例,萎缩1例。MRI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为96.23%,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96.34%。MRI对胸腺增生、胸腺瘤、胸腺正常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3.75%、90.00%(50%;特异度分别为91.30%、97.12%、50%)。结论重症肌无力胸腺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I对重症肌无力胸腺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对胸腺正常诊断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呼吸肌训练在重症肌无力术后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01—2019-12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的3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01—2017-12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术前仅常规术前准备;2018-01—2019-12手术患者为实验组,常规术前准备加围手术...  相似文献   

18.
在儿童重症肌无力中胸腺切除术只用于那些伴有严重的全身无力而且对药物疗法无效的患儿,但有关儿童胸腺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对免疫可能发生的影响等尚未阐明,通过对成人重症肌无力的前瞻性研究,作者发现不用内科疗法而早期行胸腺切除术以后患者明显改善.术前常常使用血浆交换疗法而不用免疫抑制剂将病人调理到最佳状态作者对6例小儿重症肌无力,年龄在2-14岁,当发生全身无力后尽快地给予治疗.施行了胸骨切开的胸腺切除术,清除了所有的纵膈脂肪和可见的异位病灶.无并发症,6例均获改善.其中5例全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胸腺切除术治疗患者52例为手术组,胸腺未切除患者32例为非手术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胸腺切除手术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非手术组患者外周血AchRab水平(2.02±0.28)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8±0.3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外周血AchRab水平(1.72±0.28)ng/L高于对照组,同时低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切除术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1.8%,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手术免疫功能变化观察,重症肌无力与胸腺密切相关,术前MG患者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手术切除胸腺后免疫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 252例II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性别、发病年龄、病程、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合并感染、胸腺切除术史、伴随自身免疫病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其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影响.结果 共发生危象108例,危象的发生与合并感染、胸腺切除术史、发病年龄及激素的使用有关.结论 合并感染、胸腺切除术史、发病年龄及激素的使用是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危象的发生,改善预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