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介入治疗时机、方法和急诊止血的效果。方法:6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行介入治疗,根据腹腔造影的表现选用出血动脉的栓塞或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S)。分析行介入治疗的时机、造影表现、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结果:65例患者中,行动脉栓塞42例,TIPSS治疗19例,2例继续内科治疗,2例转外科治疗。随访1月,TIPSS治疗后再出血1例,栓塞后再出血2例;介入治疗后无死亡患者;无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止血效果好,死亡率低,患者创伤小。  相似文献   

2.
朱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50-4950
动脉破裂所致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若诊治不当,死亡率极高,内科保守治疗很难奏效,外科常难以明确出血部位或因患者不适而不能耐受手术,导致不能实施及时有效的手术。选择急诊扩容止血,生命体征稍稳定,再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和栓塞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很好。笔者收集了我院近1 a急诊介入治疗的3例消化道动脉性大出血病例的护理资料,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伴休克急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组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平均出血量2200ml,在抢救休克的同时,采用Seldinger法先行股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选择或超选择性插管,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和真丝线段栓塞。结果: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全部栓塞成功,随访21/2~6个月仍无复发。结论:急诊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伴休克既安全、有效,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至2005年10月与我院循环科就诊的120例AMI患者发作24h内(其中6例超过24h但小于48h)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结果117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97.5%,病死率2.5%。结论对于发病小于24h的AMI患者急诊PCI治疗,可提高AMI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思健  李绍东  周玉珍 《临床荟萃》2004,19(18):1064-1065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一些患者由于出血量大,病情危重.胃肠道内积血多,急诊内镜检查及治疗难以实施,而盲目剖腹探查风险较大.1998年6月至2003年8月,我院对12例常规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急诊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6-127
纳入收治的外伤性颅底骨折并鼻腔大出血患者56例,按照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7),比较观察组(改良止血法)和对照组(传统填塞止血法)的止血成功率、死亡率、止血时间及术前输血量。经急诊救治后,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且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术前输血量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使用改良止血法对外伤性颅底骨折并鼻腔大出血患者进行急诊救治,可显著缩短止血时间,改善急诊疗效,降低死亡率,必须在急诊救治工作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给予产后大出血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急诊救治的18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作为对象,给予急诊介入治疗,分析患者救治效果。结果:18例患者止血均一次性获得成功,13例患者术后再无出血现象;所有患者经救治住院7~14d后均可顺利成员,无患者死亡;治疗后,有2例患者出现臀部麻木、胀痛症状,1例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症状,3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2例患者出现腹痛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相关症状均获得良好改善。结论:给予产后大出血患者急诊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可获得更理想止血效果,成功率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急诊高死亡率的危重症之一。选择适当时机和适当的止血方法是降低出血后近期死亡率的关键。随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逐渐应用于临床,为急诊控制大出血提供了一种损伤小、易操作、效果好的方  相似文献   

9.
产后大出血急诊介入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刘璋  谢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10):1046-1047
目的:评价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急诊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急诊经皮双侧髂内动脉前干插管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出血部位,超选择性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结果:DSA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表现为造影剂在宫腔内呈弥漫性,局灶性分布。栓塞后8例出血完全停止;2例出血明显减少,经药物对症治疗后一周内出血逐渐停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并可达到保留子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高、死亡率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天数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的价值。方法对21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急诊髂内动脉插管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出血部位,超选择性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结果DSA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表现为对比剂在官腔内呈弥漫性、局灶性分布。21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全部栓塞成功,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介入治疗应用于晚期产后出血具有止血快、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自体血液回收是近年在临床上应用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在抢救急诊大出血病人的过程中,具有及时、高效、安全等特点。我院自2003年4月开始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术中出血,其中抢救急诊大出血病例13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介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介入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急救医学领域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我们1998/2006年使用介入方法治疗的13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7例,外伤肝动脉瘤破裂9例,头颈部血管瘤大出血5例,支气管大咯血8例,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14例,同期与急症科合作行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成形术,即急诊PCI93例。这些患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通过急诊科或相关科室临床确诊。急性心梗患者除症状体征外,还经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确诊。消化道大出血和咯血患者均为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反复者。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335-1336
对心肌梗死62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随机的原则进行分组,给予药物溶栓治疗的为对照组,给予急诊介入治疗的为试验组。结果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再通率、心绞痛再发率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等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急诊介入治疗应用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其具备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导致产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2006年收治的2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大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亦为产后出血不可忽略的原因;22例患者均一次性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或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止血成功,无1例复发,并保留子宫和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结论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止血迅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疗效可靠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是否降低首次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年全因死亡率。方法 对年龄〈75岁首次息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510例进行1~5年临床随访。结果 介入治疗275例(其中急诊介入220例,择期介入55例),非介入治疗235例。介入治疗组全因死亡率3.6%。非介入治疗组全因死亡率19.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介入治疗组1~5年生存率高于非介入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介入治疗与全因死亡独立相关。结论 对75岁以下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能显著降低1~5年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骨盆骨折大出血43例分三种方法治疗,其中单纯输液输血保守治疗12例,输液输血 急诊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20例,输血输液 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 急诊介入血管栓塞11例。结果:控制出血,血压回升,血流动力学稳定39例,血压不升,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4例。结论:组合应用快速补充血容量、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急诊介入髂内动脉栓塞术是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急诊内镜介入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石性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OSC)疗效。方法总结分析1997年1月以来经急诊内镜介入治疗32例与同期急诊开腹手术的43例结石性AOSC的治疗效果和病情缓解时间。结果急诊内镜介入治疗和急诊开腹手术治疗AOSC总治愈率、死亡率、转诊率和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81.3%(26/32)和62.8%(27/43)、6.3%(2/32)和16.3%(7/43)、12.5%(4/32)和20.9%(9/43)、9.4%(3/32)和6.3%(7/43)。急诊内镜介入治疗在腹痛的缓解时间、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引流管的解除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短于开腹手术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急诊内镜介入治疗在休克纠正时间、体温下降时间、黄疸减轻缓解时间与开腹手术治疗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诊内镜介入结石性AOSC在总体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开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1年10月因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2例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急诊止血49例(96.2%),手术死亡3例(5.8%),死亡原因为上消化大出血,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平均随访3.6年,1年内再次出血2例,3年内出血4例,5年生存率80.0%。结论: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效果确切。可抢救部分患者生命。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发生交感风暴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19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交感风暴9例,占4.6%,经电除颤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记录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9例交感风暴患者,经静脉使用艾司洛尔后得到有效控制,成功获救。结论护理人员密切的临床观察,准确的配合抢救和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