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复合治疗。介入治疗又称为腔内治疗(endovascularaorticrepair,EVAR),1991年Parodi等首先报道了应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1994年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首次被应用于治疗胸主动脉瘤,1999年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被报道用于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发展迅速,业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长期甲氨蝶呤(MTX)治疗硫唑嘌呤(AZA)干预无效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 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92例AZA干预无效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予以MTX肌肉注射治疗,持续治疗1年,对照组予以MTX肌肉注射治疗,持续治疗半年,后改安慰剂继续治疗半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分析两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水平,同时了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治疗半年后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χ2=0.045;P>0.05)。观察组治疗1年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治疗半年(χ2=11.683,P<0.05),也高于对照组治疗1年(χ2=17.692,P<0.05)。观察组HB、ALB指标在治疗前(t=4.181,4.599)、治疗半年(t=7.950,9.756)、治疗1年后(t=3.635,5.180),均成升高趋势(均P<0.05),ESR、CRP、PLT在治疗前(t=10.789,16.959,62.326)、治疗半年(t=22.270,23.002,75.209)、治疗1年后(t=16.339,9.553,11.515)均呈降低趋势(均P<0.05)。对照组治疗半年(t=4.465,4.405)及治疗1年(t=3.942,3.321)HB、ALB均明显高于治疗前,ESR、CRP、PLT治疗半年(t=10.743,17.248,61.852)及治疗1年(t=9.670,15.893,60.567)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而治疗半年与治疗1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0.496,1.150,1.200,0.233,0.312;均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HB、AL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893,6.240;均P<0.05),ESR、CRP、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7.009,9.971,11.662;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8,P>0.05)。 结论长期MTX用于AZA干预无效UC临床疗效佳,并可改善体内营养状况及凝血功能,同时能降低体内炎症反应,缓解病情,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渗透树脂联合冷光美白对氟斑牙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30例轻中度氟斑牙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冷光组,各65例,均给予冷光美白治疗,联合组加用渗透树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牙齿敏感度,治疗后1周、6个月、1年及2年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1年、2年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治疗期间牙齿敏感度经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冷光组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5.97%、89.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光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总有效率均低于联合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光组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患者满意度均低于联合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冷光美白的基础上联合渗透树脂能够确保治疗效果的长久稳定性,对于维持牙面颜色、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瑞格列奈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75例,单一治疗组给予瑞格列奈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则给予瑞舒伐他汀与瑞格列奈两种药物配合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88.00%,两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单一治疗组。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瑞格列奈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积极将两种药物配合对老年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年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和1年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个月和1年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低于治疗前,治疗1年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低于治疗后6个月(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具有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趋势,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近5年抗栓治疗现状及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6月入住我院的年龄≥75岁房颤患者206例,记录主要合并疾病、抗栓治疗方法及5年内栓塞、严重出血及死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06例房颤患者中共发生栓塞事件47次,年发生率为4.56%。严重出血事件3次,年发生率为0.29%。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70例,氯吡格雷治疗66例,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1例,未行抗栓治疗56例。行华法林抗凝治疗3例,随访期间更换为抗凝治疗11例。抗凝时间平均2年1个月。结论老年房颤患者栓塞事件年发生率高,预防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华法林抗凝治疗率低,抗凝治疗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该院内分泌科检查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注射诺和锐30,对照组注射诺和灵30R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及治疗前后Hb A1c变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诺和锐30治疗2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2006-2015年广州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开展状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建议,为促进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社区美沙酮信息系统"中,提取2015年9月30日之前广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治疗人员的一般情况、吸毒情况及治疗相关变量等信息,运用R 3.2.3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6-2015年,广州市美沙酮门诊累计登记治疗4974人,平均稳定剂量为51.36mg/日。2006到2009年稳定服药剂量持续增长,自2009年起,剂量稳定于50~55mg/日,市辖区内门诊稳定剂量高于郊区门诊。截至2015年,所有入组治疗吸毒者的脱失率为68.9%;入组后首年脱失率最高为33.8%,郊区门诊脱失率及首年脱失率均高于市辖区。结论广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存在脱失率高,服药剂量低等问题,其中郊区脱失更为严重,且服药剂量更低,需进一步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覆盖面,提高服务可及性,增加治疗剂量,保证治疗者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我国首批8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的五年治疗情况,以及保持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 ,对2004-2009年间符合条件的病人开展为期5年的随访,采用乘积极限法计算不同随访时间的治疗保持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治疗时间的人口学特征、治疗剂量、吸毒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结果共有1057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参加了为期5年的随访,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40人(79.5%),无业或待业821人(77.7%)。病人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为(32.3±5.5)岁,吸毒时间为(8.0±3.5)年,采用注射吸毒方式827人(78.2%)。病人5年的中位治疗时间为45.7个月,治疗1年、2年、3年、4年及5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3.1%、62.0%、56.4%、48.9%及36.4%。低、中、高三个维持治疗剂量组5年中位治疗保持率,分别为36.6%、47.4%和54.3%(χ2=9.67,P=0.008)。不同门诊间5年治疗保持率中位数差别很大,最高的门诊为60.2%,最低的门诊仅为12.9%(χ2=79.2,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高治疗剂量能减少病人治疗期间的脱失风险(HR=0.832,P=0.002),治疗前注射吸毒(HR=1.42,P〈0.0001)和共用注射器(HR=1.23,P=0.009)会增加脱失的风险。结论我国首批8个MMT门诊维持治疗病人,5年治疗保持率高于其他国家,但不同门诊间、不同剂量组间差异较大。高治疗剂量(〉60mg/d)能降低病人退出治疗的风险;但治疗前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行为会增加病人退出治疗的风险。应针对有既往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的病人开展重点干预及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恶性肿瘤继发糖尿病患者62例,进行紫衫类药物化疗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当天患者的血糖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的第1、2、3、4天血糖水平逐渐降低,第5和6天后恢复到治疗前。结论对恶性肿瘤继发糖年病患者实施紫衫类药物化疗显现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治疗和管理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观察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51例抗结核治疗的服药依从性、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停药半年、1年、2年随访。结果 151例患者服药依从性100%,因反复肝功能损害中断治疗率1.32%(2/151),治疗过程中死亡3例,死亡率1.99%(3/151),治疗成功率94.04%(142/151),治疗失败2.65%(4/151)。随访停药半年、1年肺结核无复发,停药2年复发率1.41%(2/142),治疗成功患者2年生存率99.3%(141/142)。结论合理规范的HIV/TB双重感染的治疗和管理模式,不但可以减少和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更能确保服药依从性,减少丢失率,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抗疟药最早来源于秘鲁的金鸡纳树皮。1630年首先被用于退热;1894年Payne用奎宁治疗皮肤狼疮:1934年发明氯喹,10年后人工合成羟氯喹;1938年Davidson用硫酸奎宁治疗狼疮;1951年Page用阿的平治疗盘状狼疮(DLE)(18例);1954年。Pillsburg用氯喹治疗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5例有效;1955年羟氯喹被用于治疗SLE;1959—1972年用triguin(氯喹、羟氯喹、阿的平)治疗SLE。Hobbs发现抗疟药引起视网膜病变。抗疟药主要指喹啉类化合物和吖啶化合物,前者如羟氯喹、氯喹、奎宁、阿莫地喹、丙戊喹、喹啉衍生物(4-氨喹啉衍生物、8-氨喹啉衍生物);后者如阿的平。目前氯喹或羟氯喹已作为SLE的基础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7月于陆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依据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单独溶栓组(n=100),溶栓+PCI组(n=100)。单独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联合溶栓治疗,溶栓+PCI组在单独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 d后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治疗后半年、1年、2年内再梗死、再住院、死亡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7d后,单独溶栓组LVESD、LVEDD均高于溶栓+PCI组,LVEF低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2年后,单独溶栓组再梗死率高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1年、2年后,溶栓+PCI组再住院率、死亡率低于单独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溶栓组治疗总费用低于溶栓+PC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溶栓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心肌血供,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较为适合于难以快速运转患者的基层医院。但治疗时要恰当选择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对需行PCI的患者需转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食管癌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我院胸外科分别于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和2004年1月至4月进行内镜引导下的食管腔内冷冻配合手术切除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的合理途径。方法:60例ⅡⅢ期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E)加中药护肝软坚方辨证治疗,对照组单用TAE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临床证候变化及治疗后半年、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3.3%、50%;治疗后半年生存率为71.7%、63.3%;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63.3%、53.3%;临床证候改善率治疗组70%,对照组5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护肝软坚方配合TAE能延长ⅡⅢ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优于单纯TAE疗法。  相似文献   

16.
GnRHa治疗真性性早熟过程中生长速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中枢性性早熟(CPP)女孩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过程中线性生长速度(GV)的相关因素,以及影响两年GnRHa疗效的因素。方法将86例已接受GnRHa治疗满2年的CPP女孩治疗第2年中的生长速度(GV第2年)、2年GnRHa治疗对于改善成年身高的疗效(APAH)与遗传靶身高、发病年龄、骨龄、年龄等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GnRHa治疗中GV呈逐年下降趋势,GV第2年与发病年龄、治疗开始和治疗第1年末的年龄、骨龄负相关(r分别为-0.37,-0.59,-0.57,-0.51和-0.52,均P〈0.01);治疗开始的骨龄和治疗第1年末的年龄是独立影响GV第2年的两个因素。APAH与治疗开始的青春期病程、治疗两年骨龄增长和年龄增长的比值(ABA/ACA)负相关,与第1年GV(GV第1年)、GV第2年、以及2年的平均GV正相关;△BA/△CA、GV第1年和GV第2年是能独立影响APAH的3个因素。结论GnRHa治疗后GV的减慢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治疗前过早接受雌激素、导致长骨干骺生长板过度老化的结果;CPP患儿宜早期治疗、最大程度减少因生长板过度老化所致生长潜力的丧失;而尽可能地抑制骨龄以及维持一定的GV是GnRHa疗效的两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唑来膦酸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均25例,两组患者均口服来曲唑或阿那曲唑治疗。对照组给予碳酸钙600 mg(钙尔奇)+活性维生素D(罗盖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滴唑来膦酸4 mg(艾朗),每年1次。随访2年,在内分泌治疗前(基线)、内分泌治疗第1、2年进行骨密度检测。收集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同时使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计算骨折风险分数值。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腰椎及股骨颈两个部位骨密度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年后、治疗2年后对照组两个部位骨密度均较基线值显著下降。观察组两个部位骨密度均较基线值显著提高,治疗2年后高于显著治疗1年后,观察组治疗1年后、治疗2年后两个部位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治疗2年后两个骨折风险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无异常,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唑来膦酸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中,能够提高骨密度,预防骨丢失,降低骨折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1例疗效持久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印建  王朝敏  王晓铃 《肝脏》2008,13(5):394-396
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措施,但由于其治疗终点不甚明确,故抗病毒治疗的疗程难以确定。本研究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应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长期治疗和停药后疗效持久性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进行科学的临床治疗,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痊愈的有20例,病情出现好转的有9例,其余1例患者因治疗无效最终死亡。结论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给予科学的饮食治疗,配合科学体育锻炼,同时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自 196 6年Rushkind和Miller提出应用球囊导管行房间隔造口术治疗大动脉转位 ,介入性治疗开始进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的规范治疗范畴[1,2 ] 。其后 ,Porstmann于 1971年开发了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 ;1974年King及 1977年Rashkind成功实现了介入治疗房间隔封堵术。 1982年Kan首先报道球囊扩张治疗肺动脉狭窄 ;1984年Lababidi成功实现球囊扩张治疗主动脉瓣狭窄。1985年 ,日本胸外科医生Inoue开发了二尖瓣球囊导管 ,成功开展了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1992年 ,Cambier首先报道应用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取得成功。 2 0世纪 9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