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胸腰椎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其中爆裂性骨折占15%,30%~60%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脊髓神经损伤,采用何种手术入路,脊柱重建稳定性好,又减压彻底,多年来一直引起学者争议。我们采取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随着解剖学、影像学、外科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深入,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相关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的:观察前路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减压+侧块固定、前路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减压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10/2005-12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27例,男22例,女5例,均伤后7 d内入院,并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损伤情况采用3种方式,前路减压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单开门+侧块固定,前路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减压。疗效评价标准采用Frankel分级及JOA评分计算改善率。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8个月。影像学复查提示减压充分,内固定固定良好,未见松动滑脱、断裂等现象,融合节段1年后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27例患者出院时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除1例Frankel A级患者无明显恢复外,其余均恢复1~4级。置入后JOA评分较置入前有明显改善,其中前路减压重建脊柱稳定组改善率为50%,后路单开门+侧块固定组改善率为53%,前路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减压组改善率为51%。所有病例置入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中亦无并发症发生。提示根据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不同特点,采取合理方式,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背景: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 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58例,58个椎体。病变位于T6~L4椎体,以T10~L2胸腰段发生多见。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麻方法,患者俯卧于脊柱外科手术架上,在C臂透视下行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 结果:发生骨水泥渗漏8例,骨水泥沿后纵韧带渗漏至邻近椎体后缘1例,椎体外边缘6例,皮下1例,但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治疗后脊柱 X射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有所恢复,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率100%,视觉模拟评分、后凸角度、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 05),治疗后6个月与随访结束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 05)。 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能够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导致的疼痛,并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有利于改善脊柱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4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我院骨科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21例,比较术前术后患者椎体的椎管狭窄情况、AMS评分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评价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86)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1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62±228)mL。术后所有患者脊神经压迫症状减轻,无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术前术后AM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有明显改善,椎管狭窄率术后较术前恢复效果明显(P<0.05)。7例术后出现遗留性腰背部疼痛,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完全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诊治的颈椎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的30例患者,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并对其进行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现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结果 3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经过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拍片复查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脊柱畸形,脊髓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对于颈椎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而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景:脊柱压缩性骨折后稳定性的重建多采用手术方法,但对于一些保守治疗患者,如何重建其脊柱稳定性? 目的:探讨脊柱稳定性训练是否可有效改善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疼痛和运动功能。 方法:选择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个体化的脊柱稳定性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对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进行数字疼痛量表,3 m步行计时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对两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27例患者,实验组16例,对照组11例。统计显示两组基线无显著性意义。经过4周的治疗,实验组3m步行计时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但两组数字疼痛量表评估和变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和功能均有改善,但个性化脊柱稳定性的训练配合传统治疗可更有效改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运动功能,并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折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SS-Ⅱ通用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04-2011-04我院诊治3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GSS-Ⅱ通用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与术前的Cobb角(26.8±0.9)相比,术后Cobb角明显降低(5.3±0.7)(P〈0.05)。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35%)相比,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提高(93%)(P〈0.05);与术前椎体后缘高度(71%)相比,术后椎体后缘高度明显提高(96%)(P〈0.05)。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脑脊液漏液、切口感染、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GSS-Ⅱ通用内固定系统治疗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诊治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和6个月X线正侧位片检查,观察患者椎体复位、植骨融合以是否发生椎弓根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果术后2周和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53.1%)均明显升高(97.9%和9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6个月Cobbs角与术前相比(25.3°)均明显降低(4.7°和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胸腰段椎骨骨折导致脊髓压迫性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伤后4h~1W、影像学检查提示脊髓受压的76例患者,采用手术减压、纠正压缩畸形、植骨固定等治疗,并随访疗效。结果 76例手术后均获随访,其中74例(93%)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且神经功能恢复与手术时机有关,与内固定方式无明显相关。患者神经功能在术后半年内恢复最快,半年~1年仍有恢复,超过1年则极少再继续恢复。结论 对于胸腰段椎骨骨折导致的脊髓压迫性损伤,手术减压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功能,脊柱内固定可以达到稳定骨折、防止术后脊柱不稳造成的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弓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03-2011-03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其进行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术前的Cobb角(26.8±1.0)相比,术后Cobb角明显降低(5.6±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36%)相比,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提高(9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椎体后缘高度(71%)相比,术后椎体后缘高度明显提高(9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例患者的神经功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脑脊液漏液、脊髓损伤、切口感染、断钉、松动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选择2002-08/2006-07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材料置入并伤椎椎弓根充填自体糊状髂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5例。①置入材料:RF-Ⅲ脊柱内固定器,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AF脊柱内固定系统。②术者资质:施术者为本科从事脊柱外科专业工作的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术者资格符合岗位技术标准要求。③置入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随访:平均随访14.8个月, 未发生内置物断裂和螺钉松动现象,也无明显矫正度丢失现象;无炎症及排异现象发生。④骨折愈合情况: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伤椎高度均得到明显恢复。⑤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功能不全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功能恢复。⑥结果提示:该内固定材料置入后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可以重建椎体高度,增加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08—2015-08在本院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50例,A组给予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采用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畸形矫正情况、神经功能分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椎体后凸和椎体侧凸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椎体后凸和椎体侧凸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改善明显优于B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2.0%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B组68.0%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2组内固定均无松动、断钉等失效情况,且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脊髓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的畸形矫正情况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但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背景:新型脊柱外固定器体外力学实验证明为有足够稳定性的弹性固定,椎体骨折经椎弓根植骨力学性能有待评价。 目的:观察应用经皮椎弓根植骨联合脊柱外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该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2006-02/2007-06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对象:选择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6~60岁;30例患者均为创伤性骨折,其中18例患者病椎有不同程度的椎体压缩,12例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 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联合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进行微创治疗;随机选取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标本(T9~L4)中20个椎体,测试骨折前、植骨后椎体强度及刚度。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植骨后功能恢复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植骨后椎体最大载荷及刚度。 结果:①本组病例均安全完成植骨,植骨时间平均90 min;失血量平均160 mL;植骨量平均4.5 mL。术中椎体高度有不同程度恢复,除2例背部软组织钉道感染外,其他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0例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腰背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脊柱活动度无明显丢失,椎管狭窄基本解除,有神经功能障碍病例得到明显改善。无螺钉松动断裂、椎体感染、取骨区后遗疼痛等病例。②生物力学结果表明,植骨后椎体最大抗压力与原始最大抗压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 276.1±274.6),(1 343.5±428.7) N,P > 0.05];但椎体原始刚度大于植骨后刚度[(1 090.3±429.2),(366.1±102.7) N/mm,P < 0.05]。 结论:经皮椎弓根植骨联合脊柱外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具有重建脊柱稳定性、持续复位和保存脊柱活动度优势。  相似文献   

14.
脊柱侧凸为首发症状的Chiari畸形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以脊柱侧凸为首发症状的Chiari畸形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南京鼓楼陕院住院治疗的Chiari畸形患者60例,35例以脊柱侧凸为首发症状;25例末合并脊柱侧凸作为对照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35例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患者,年龄3~33岁(平均13.75岁),97%合并脊髓空洞,不具有典型的Chiari畸形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腹壁反射异常多见.两组之间手术方式和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iari畸形以脊柱侧凸为首发症状,多合并脊髓空洞,发病年龄轻,其临床症状和神经损害体征不明显,治疗策略上主张早期进行枕颈部枕骨大孔区减压和硬脑膜重建成形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外伤性颈段脊柱、脊髓损伤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伤性颈段脊柱、脊髓损伤拟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2组术后均采取脱水、抗炎等治疗,实验组另采取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术后疗效及高压氧治疗后ASIA评分及Frankel分级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运动及感觉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实验组治疗后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分别为(79.61±23.82)分、(171.16±42.36)分,对照组分别为(51.16±20.13)分、(121.64±32.8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2组Frank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B级患者明显向D、E级偏移,实验组A级、E级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是外伤性颈段脊柱、脊髓损伤外科手术患者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有促进作用,可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与骨折愈合之间的联系很早就有人发现。1960年,Gibson首次报道了颅脑损伤并发股骨骨折患者骨折处有大量骨痂形成。Roberts于1968年报道颅脑损伤后出现异位骨化现象。此后,许多学者对骨折并发颅脑损伤患者的骨折愈合和异位骨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颅脑损伤并骨折患者经保守治疗或内固定治疗后,骨痂形成量较单纯骨折者多,骨折愈合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骨折52例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骨折的漏诊原因及预防对策. 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东省佛冈县人民医院救治的33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52例骨折漏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接诊医师资历与骨折漏诊的关系,以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漏诊与未漏诊的患者疗效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漏诊原因及提出预防对策. 结果52例患者中有56处骨折漏诊,其中脊柱骨折18例,骨盆骨折11例,四肢骨折23例.接诊医师资历与骨折漏诊率有关,接诊医师为住院医师的漏诊率明显高于主治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骨折患者漏诊后的疗效明显低于未漏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严格规范的体格检查,及时行X线摄片或CT检查,尽早做出正确的病情诊断,合理选择骨折的手术时机,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08~2010-08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其进行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与术前的Cobb角(27.5士1,1)相比,术后Cobb角明显降低(5.4士0.7),P<0.05,...  相似文献   

19.
锁定板前路置入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前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有关中长期临床效果及钢板置入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报道很少。 目的:观察锁定板前路置入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1-01湘雅医院一附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12例,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锁定板置入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获随访一两年,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4~8个月,无螺钉松动、脱落及锁定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锁定钢板置入前Frankel A级2例,置入后2例脊髓损伤无恢复;置入前B级4例,置入后恢复至C级2例,D级2例;置入前C级3例,置入后恢复至D级1例,E级2例;置入前D级3例,恢复至E级。1例置入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置入后3~6个月恢复。提示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锁定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应用“Z”形钛板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第10肋下缘切口入路显露骨折椎体,减压并行Z形钛板(Z-plateTManterior thoralo-lumbar firation system,Z-PIATETM-ATL)内固定。结果 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脊柱复位满意,固定牢靠。结论 胸腰椎骨折经前路减压,对脊髓继发损伤小,减压彻底,Z形钛板固定稳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