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行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其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与纤溶功能、炎症因子与趋化因子以及各项血清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与纤溶功能、炎症因子与趋化因子以及各项血清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其改善炎症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清细胞外基质蛋白(Fibulin-5)、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等水平均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采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IL-6、MIF、CRP、BNP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0.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AECOPD患者163例,分为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组,分别监测患者症状恢复情况,血气分析,肺功能分析,中性粒细胞数目,血清CRP、IL-6浓度,评估患者临床恢复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以显著提高AECOPD患者1周临床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升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肺功能(有效升高FEVl%及FEVl/FVC%)并能显著减轻患者炎症状态(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CRP、IL-6浓度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乌司他丁作为AECOPD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7)。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阿托伐他汀,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97%,研究组患者的TG、TC、C反应蛋白指标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通过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指标,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3年4月~2005年4月本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7例,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65例),对照组(62例).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治疗16周后复查血脂、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所有患者的住院次数、总日数、病死率.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16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CRP均有显著降低,LVEF则有明显提高.治疗组和对照组比,住院次数和总日数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死率明显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张晨昕 《吉林医学》2014,(13):2850-2851
目的:观察研究阿托伐他汀控制急性冠脉综合征炎性反应的效果以及对于脂蛋白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思路。方法:将就诊的76例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一个月后对比两组的炎性反应因子和脂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炎性反应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脂蛋白(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具有明显的改善炎性反应及降低脂蛋白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取84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降血压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对内皮功能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可提高治疗效果,提高血管内皮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以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将11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研究组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水平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5 d,研究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在LDL-C和TC达标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使用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而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54-1656
目的:观察两种剂量(20mg和40mg)的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一周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PR)、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的影响。方法:对住院确诊为ACS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B组为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d;C组为常规治疗加加阿托伐他汀40mg/d;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ACS患者治疗一周后分别测定血清hsCPR、TNF-a及血脂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hsCRP、TNF-a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一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TNF-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作用更明显;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hsCRP与TNF-a水平呈正相关(r=0.07,P<0.01),hsCRP和TNF-a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7d后,可明显降低hsCPR、TNF-a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200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择期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筛选而出,随机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在PCI术前1w开始服用常规药物,对照组予以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予以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PCI术后15分钟CTFC(校正的TIMI帧数)并测定冠状动脉血流的速度。结果研究组CTFC(校正的TIMI帧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LVEF(左室射血分数)比对照组明显增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择期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予以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肌灌注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变化以及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的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LVESVI、LVEDVI则低于对照组;再次住院率及住院时间分析,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及心功能的作用,同时也有效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缬沙坦、降纤酶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9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缬沙坦、降纤酶治疗2周后分别测心肺功能、血流变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LVEF、FEVI/FVC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5.0%(26/40),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51/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缬沙坦、降纤酶对改善心肺功能血流变学和临床症状具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院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记录两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指标变化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脂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阿托伐他汀的治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及血脂水平,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LVEF、LVESD、LVED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程度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发生心律失常9例(20.0%),再次住院18例(40.0%),死亡1例(2.2%),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肌重构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松森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21-1922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冠脉支架植入术(PCI)患者血脂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9年1~6月收治的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每日一次。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周检测血脂和CRP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脂水平较术前1天均有改善(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1天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两组均可改善血脂水平,同时均可降低ACS患者CRP水平,但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更好地改善血脂水平和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冠心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计62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脂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TC、TG和LDL-C数值要明显低于对照组,hs-CRP等数据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增加使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研究组予以常规治疗+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各组均用药4周。结果:两组用药前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LVEF检测值较之前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各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hs-CRP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hs-CRP水平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TC、hs-CRP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可有效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但瑞舒伐他汀对TC、hs-CRP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较阿托伐他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前后检测CRP含量.结果 ACI患者CR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CRP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ACI患者CRP水平,对ACI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特布他林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以住院号奇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5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FVC、FEV1、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可有效改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以及肺功能,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