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转位术的疗效。方法:翼状胬肉200例240眼均行翼状胬肉转位术其中静止期胬180眼,活动期160眼.结果:术后随访5年,复发6例,复发率2.5%。结论:翼状胬肉转位术较目前其他医院开展的带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结膜移植术及结膜瓣带蒂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比较复发率低,术后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治疗中采用翼状胬肉转位术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翼状胬肉104例患者106眼在显微镜下行转位术治疗并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对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106只眼中,治愈101眼,复发5只眼,治愈率为95.2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是一种高效、简单的翼状胬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治疗翼状胬肉的术式繁多,文献报告术后复发率可高达30~50%,为探讨不同术式对翼状胬肉的疗效,我院2000年5月~2003年5月,分别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翼状胬肉切除 羊膜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各1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20只复发性翼状胬肉,采用直达眶缘的胬肉根部切除术,对胬肉表面之球结膜完整加作胬肉头部结膜下埋藏术;对胬肉表面之球结膜缺损较大加作球结膜移植术。结果:经1-3年的观察,19例未见再复发,一例因系首次采用该术式,未能达到根部胬肉的彻底切除因而再次复发。结论:胬肉根部切除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进一种翼状胬肉治疗方法。方法:对翼状胬肉患者53例57只眼,其中52只眼为原发,5只眼为复发性胬肉,施行一种新的胬肉切除手术,即结膜延展法,其源自结膜瓣转位法并进行了改进,其实质是拉伸角巩膜缘处的结膜缘并覆盖裸露的巩膜。观察新术式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及胬肉的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了至少5个月,手术时间较常规结膜瓣转位术明显缩短,胬肉复发率低(7%),没有观察到其他并发症。结论:此种新方法简单、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王萍  顾豪  黄辉 《黑龙江医学》2007,31(1):46-47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相邻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防止胬肉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逆行切除翼状胬肉,转位相邻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于巩膜裸露区。结果24例30只眼的翼状胬肉患者角膜上皮、结膜上皮缺损区,在术后4~5 d全部愈合,随访6~12个月1例复发。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相邻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治疗翼状胬肉手术简单、易操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125眼原发性翼状胬肉分别采用3种术式,结果以胬肉转移结膜下埋藏术效果最好,并认为术后胬肉复发本质是修复创伤的血管结缔织增生,继而瘢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翼状胬肉159例(18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77例92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组82例94眼,术后随访4个月-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结膜充血、水肿和异物刺激感,3~7d后症状逐渐减轻。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92眼中,复发19眼(2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94眼中,复发21眼(22%),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与手术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9.
125眼原发性翼状胬肉分别采用3种术式,结果以胬肉转移结膜下埋藏术效果最好,并认为术后胬肉复发的本质是修复创伤的血管结缔织增生,继而瘢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剥离联合带角膜缘结膜瓣转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75例(78眼)翼状胬肉均在手术放大镜下切除并作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后0.002%丝裂霉素C点眼并随访6—24个月。结果:75例(78眼)中有3眼复发,复发率3.85%。结论:翼状胬肉剥离联合带角膜缘结膜瓣转位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翼状胬肉是睑裂部鼻侧球结膜,少数在颞侧,变性肥厚,形成一片三角形带有血管组织的肉样膜,其三角形顶端常向角膜表面伸展,多因结膜慢性炎症,长期风沙刺激引起,临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式较多,但均有复发的可能,如何改进手术方式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仍是当今临床医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科于2000年1月—2002年12月间采用翼状胬肉转位联合局部微波热凝,其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翼状胬肉是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及美容的常见病.患病率高。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高,Farrah等回顾分析发现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6.6%~23.3%。研究其发病机制及改进手术方法一直是眼科医师关注的问题。笔者采用下方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原位结膜覆盖术治疗翼状胬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4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原位结膜覆盖术术后半年的复发率和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与10例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10例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转位术复发率和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并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住结膜覆盖术术后疼痛评分与自体结膜移植/转位术的疼痛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评分低于单纯切除术。原位结膜覆盖术术后复发率较单纯切除术低(P〈0.05),但较自体结膜转位/移植术复发率高(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原位结膜覆盖术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翼状胬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边红莉 《陕西医学杂志》2014,(12):1649-1650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球结膜转位术﹑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术﹑翼状胬肉切除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寻求一种术后角膜修复光滑复发率低的最优手术方式。方法:采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320例,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不同:1翼状胬肉球结膜转位术术后复发率为19%﹙20/105﹚,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术术后复发率为8.5%﹙9/105﹚,翼状胬肉切除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复发率4.5%﹙5/110﹚。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陈凤芬 《华夏医学》2009,22(5):870-871
目的:总结逆行剥离加自体上方/下方球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65例(65眼)初发翼状胬肉施行剥离加自体上方/下方球结膜瓣转位缝合覆盖角膜缘外3mm的巩膜创面,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65例(65眼)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快,经6个月至2年随访,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7.7%。结论:逆行剥离加自体球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简单易行,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MMC)联合相邻自体结膜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6例初发的翼状胬肉患者在显微镜下先行胬肉整体切除,然后行MMC联合相邻自体结膜转位术,观察患者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 本组106例(159眼)角膜上皮及结膜切口在1~3 d愈合,随访3~18个月,1例复发,2例疑似复发,复发率为0.18%.结论 整体切除翼状胬肉后,再行MMC联合相邻自体结膜转位术,操作简单,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临床观察翼状胬肉切除加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术及两种手术术后18个月复发情况。方法逆行将胬肉头部自角膜上切除,向泪阜方向及上下方向分离结膜及其下方增生变性组织,直至半月皱襞处,全部切除胬肉,内眦保留部分结膜,然后将相邻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覆盖巩膜裸露区。羊膜移植患者则切除翼状胬肉和结膜组织后,取相应大小羊膜组织覆盖巩膜裸露区。以角膜上皮愈合恢复透明、无胬肉样组织增生为治愈,否则视为复发。结果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96眼手术,复发率约为4.6%。羊膜移植手术62眼,复发率约15.7%。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手术简单易操作,明显降低了胬肉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翼状胬肉是一种原因不清的眼科常见疾病和多发病,无有效药物治疗,传统的非显微手术方法简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可高达30%~50%,甚至达69%。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深入了解,对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我们采用显微镜下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54例(79眼),并与肉眼直视下翼状胬肉结膜下转位术64例(79眼)比较,观察其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翼状胬肉是临床上一种眼科常见病,手术治疗的复发率较高。为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我院眼科自1980年以来,采用烧灼加折叠式转移埋藏法治疗静止期翼状胬肉100例,随访7年,治愈率达95%,仅有5例复发,较传统术式的复发率低15个百分点,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讨论安全有效浓度下,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体自体结膜移植术中的应用,观察对翼状胬肉的复发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54例64眼原发性胬肉者施行显微镜下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联合术中或术后丝裂霉素C(mitomycin C MMC)的应用,经5-12月随诊,与单纯手术组(27例33眼)原发性胬肉术后复发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 复发率要术中用药组为3.33%,术后用药组5.88%,对照组18.18%,经X^2检验,术中、术后用药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术中或术后应用MMC的复发率差异无性,均可降低胬肉的复发率。结论 适时、适量应用MMC对有效防止翼状胬肉的复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