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络病学说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机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医对络病的认识 ,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征 ,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络病范畴。络病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生物学基础包括细胞因子网络异常、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血管活性物质调控异常、微血管和小气道的损伤与重塑等。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临床 ,可能有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络脉论治来探究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药防治的独特规律。方法:运用中医络病学说和脏腑理论,结合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特点,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不断理论总结,阐述络脉理论的历史沿革和内涵精髓。结果:证明肺间质纤维化与络脉理论在中医病机、现代生物学基础等方面的相关性和同一性,并提出"治络要用辛,以祛为重""通补兼施,寓通于补"的治疗原则。结论: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诊治,完善中医药理论,有助于提高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分析中医络病理论及其与脏腑的关系,阐述络脉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肌疲劳的中医辨治的意义。认为肺之大络、孙络、浮络、血络等从功能角度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肺细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等;经络联系五脏六腑,由于经络的作用主要在于输送气血,而气血又是脏腑赖以维持其功能运转的物质基础,故经络病与脏腑病存在因果关系,由此认为COPD呼吸肌疲劳源于经络而成于脏腑,COPD呼吸肌疲劳与络病理论存在着相关性。并根据"肺朝百脉、主治节,脾主肌肉"和"久病入络"理论,提出补益通络、化痰通络的治疗原则。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COPD呼吸肌疲劳治疗,有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文章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年研究成果,从中医病名范畴、病因病机、常用治法的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的中医药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对应用中医药研究慢性阻塞性疾病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文章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年研究成果,从中医病名范畴、病因病机、常用治法的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的中医药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对应用中医药研究慢性阻塞性疾病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理论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治疗原则.方法:通过分析"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及COPD的中医病机,制定COPD稳定期基本治疗原则.结果与结论:"冬病夏治"中所蕴含的"温阳驱寒"和"预防"的思想对在临床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证属阳虚阴盛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肺血管重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在COPD早期就已经出现肺血管重构.对络病理论和癥瘕理论内涵的深层次探析,结合COPD肺血管重构的病因、病机、演变、转归和中医药治疗,明确“肺络微型癥瘕”理论与COPD肺血管重构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可为中医药临床防治COPD肺血管重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阐释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探讨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优势,推动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9.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的一个较新的理论,虽起始于先秦,成形于清初,但成为系统理论始成于上世纪90年代[1].中医生理学中,讲脏腑辨证、经脉辨证较多,而较少涉及络脉辨证.络脉为经脉的补充,网络在组织器官上,有温煦濡养的功能,同时可将代谢废物排除.络脉具有功能和结构密不可分的特征.络分大络、支络、细络、孙络、毛络等,无论大小,腔内充血.络脉病变,在不同的脏腑经络器官,其表现不一[2].如在脑可表现为毒损脑络的中风,在心可表现为心络瘀阻的冠心病,在肺可表现为痰瘀互结、闭郁肺络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肾可表现为湿毒蕴络的肾炎等等.皮肤病出现在人体肌表,与络脉关系密切,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络病在各科表现各异,在皮肤疾患方面有其自身特点[3].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小球疾病“风伏肾络”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种络病,肾小球毛细血管属中医理论中的络脉。首先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络空虚,其次风感于人,首先犯肺,久则母病及子伏于肾,损及肾络,而成肾络疾患。基于此我们提出慢性肾小球疾病基本病机——"风伏肾络",并以此立法组方,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取得显著的疗效。从而为慢性肾小球疾病"风伏肾络"病机的提出奠定了翔实的理论基础,丰富了络病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