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生精细胞的凋亡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隐睾下降固定后生精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雄性SD大鼠(22日龄)随机分为隐睾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右侧隐睾模型。术后12天将隐睾组大鼠随机分为隐睾对照组和隐睾固定组,建立隐睾下降固定模型。术后第24天脱颈椎处死大鼠,取血清测定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常规组织学切片观察各组大鼠右侧睾丸生精上皮形态,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右侧睾丸组织eNOS、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隐睾对照组血清中NO浓度、NOS活性以及生精细胞凋亡率最高,隐睾固定组则高于假手术组。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隐睾固定组中eNOS和iNOS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假手术组睾丸生精上皮中仅有eNOS和iNOS的弱表达,而隐睾固定组生精上皮中两者均有较强表达。结论: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睾丸生精功能的改善与生精细胞凋亡减少有关。NO是隐睾下降及固定后生精细胞仍过度凋亡的重要生物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2.
锌对微波过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锌对微波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微波损伤机理及其防护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猪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按微波辐照时间分为对照组、3 0 min组、6 0 min组 (辐照强度为 3 0 m W· cm-2 ) ,以及各辐照时间加锌组 ,2 4 5 0 MHz微波理疗机于微波屏蔽室内辐照 1 h,辐照后观察细胞形态 ,收集细胞 ,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含量 ,测定细胞内锌含量。结果 :微波辐照后 ,细胞有聚集现象 ,部分细胞轴突消失 ,细胞 MDA含量明显增高 ,SOD降低 ,细胞内锌含量降低 ;加锌各组光镜下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 ,MDA含量有所恢复 ,SOD含量增高 ,细胞内锌含量显著增高。结论 :微波可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锌可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微波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和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栓线法建立新生大鼠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腹腔注射GM1,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染色,测定血清内皮素水平和NO水平。【结果】假手术偶见神经细胞凋亡,缺血再灌注组可见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GM1治疗组新生大鼠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GM1治疗组新生大鼠血浆的内皮素含量(ng/L)分别为:41.6±4.06,63.45±6.91和50.67±5.20;NO2-/NO3-含量分别是44.67±8.6、63.65±9.9和47.7±9.8.【结论】GM1对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血浆内皮素和NO的生成,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些研究认为,一氧化氮(NO)可被看作一种重要的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分子,在多系统中有不同生理和病理作用。本研究目的是确定NO是否在大鼠卵巢孕酮和雄激素分泌中有调节作用。给未成熟的Sprague-Dawley雌鼠(27 d)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4 IU,并在 72 h后将大鼠处死,收集双侧卵巢并称重,将卵巢放在含盐水、NO供者、NO合成抑制剂或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Eagle’s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用放免测定培养基中孕酮和雌激素浓度。结果表明:①二乙烯三胺(DETA/NO,一种供NO者)造成孕酮合成剂量依赖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氧自由基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听觉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德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27-428
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毒性作用的机理。方法:细胞毒性分析采用MTT法检测庆大霉素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毒性作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各实验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庆大霉素(5 0mg/kg及以上浓度)对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具有显著毒性作用P <0 . 0 1,并呈浓度依赖性。它能显著降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 <0 . 0 1,使丙二醛含量升高P <0. 0 1。结论: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内耳神经细胞毒性过程中,氧自由基和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钙、NO、NSE、S100B的水平变化,进一步采用神经节苷脂钠干预,证实神经节苷脂钠在新生儿HIE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方法:设对照组为非HIE患儿(无窒息、无重度感染),并依次设常规治疗组和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组,采用偶氮砷终点法、硝酸还原酶法及化学放光免疫法对生后7天及不同程度HIE患儿进行血清钙、NO、NSE、S100B水平检测。结果:新生儿HIE组血清钙较对照组降低,NSE和S100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轻度组相比,中、重度HIE组血清钙含量降低,血清NO、NSE和S100B含量增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后,HIE新生儿血清钙、NO、NSE和S100B较常规治疗组浓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O、NSE和S100B水平在HIE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其水平的增高与该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HIE及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神经节苷脂钠可降低HIE所致的脑细胞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是否诱导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凋亡。方法W istar大鼠10只,用卵白蛋白作为致敏原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分离出大鼠的气道平滑肌细胞,用SNP(NO的供体)干预,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率的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NP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⑴MTT法测定:SNP 哮喘组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哮喘组细胞存活率,(n=8,P<0.05),且呈浓度依赖关系。⑵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SNP 哮喘组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哮喘组,(n=4,P<0.05)。⑶流式细胞术测定SNP 哮喘组的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哮喘组,(n=4,P<0.05)。结论硝普钠能抑制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并且能诱导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这种作用可能与治疗哮喘的气道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离胶采血管对孕酮检测的影响程度,分析孕酮含量在普通血清采血管和分离胶采血管内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方法: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分别置于普通血清采血管和分离胶采血管内,离心后采用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两种采血管内的血清孕酮含量,并根据孕酮含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低值组(<10 ng/ml)、中值组(10~20 ng/ml)和高值组(>20 ng/ml)后保存在2~8℃条件下,并在第24 h、48 h和72 h重新进行检测。比较两种采血管对孕酮检测的影响。结果:两种真空采血管内孕酮含量在72 h内随时间变化无明显差异。两种管间孕酮含量在低值组(<10 ng/ml)中无差异,而中值组(10~20 ng/ml)和高值组(>20 ng/ml)分离胶采血管中孕酮检测结果低于普通采血管,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0,Z=-2.667;P<0.05)。结论:孕酮含量在两种真空采血管内2~8℃保存条件下,72 h内可以均保持稳定,但使用分离胶采血管采集血液可使血清孕酮测定值偏低,不含分离胶的普通采血管中血清检测孕酮含量普遍高于分离胶采血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玛咖水提物在PC12细胞对抗二氯化钴(CoCl_2)诱导化学性缺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CoCl_2处理PC12细胞不同时间,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模型。应用细胞增殖检验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检测丙二醛、一氧化氮(NO)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NO荧光探针(DAF-FM DA)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NO含量;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Cl_2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受到抑制,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与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300μmol/L CoCl_2组PC12细胞存活率[(51.55±2.71)%]明显降低,细胞培养液中SOD、NOS活性升高,丙二醛、NO和LDH含量增加;与CoCl_2组比较,60、120μg/mL玛咖组PC12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3.99±3.24)%、(69.95±2.25)%]明显升高,细胞培养液中NOS活性降低,丙二醛、NO和LDH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500μmol/L CoCl_2组PC12细胞内NO含量[(61.5±5.7)%]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41.33±3.83)%]明显增加;与500μmol/L CoCl_2组比较,60、120μg/mL玛咖组细胞内NO含量[分别为(36.5±4.7)%、(33.4±3.8)%]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87±2.50)%、(31.33±3.44)%]明显下降。结论玛咖水提物对CoCl_2诱导的化学性缺氧损伤具有一定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的产生、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童琳 《现代保健》2013,(8):139-140
目的:研究血清中孕酮、hCG联合检测对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180例患有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并且同时选择正常妊娠的孕妇1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中所含有的孕酮与hCG含量的水平进行比较。并且对单独测定孕酮以及孕酮、hCG同时检测在诊断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的孕酮以及hCG的含量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联合测定孕酮与hCG在血清中的浓度在诊断早期先兆流产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以及正确诊断率上都显著优于单独测定孕酮(P〈0.05)。和单独测定孕酮进行比较,联合测定孕酮与hCG浓度在诊断早期先兆流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上都稍有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孕酮以及hCG联合测定能及时发现先兆流产,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激素替代治疗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去卵巢和雌激素替代治疗动物模型,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去卵巢组、去卵巢+雌激素治疗组、假手术组。正常饮食饲养2个月后断头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显著降低,ET-1的含量显著升高,而去卵巢组大鼠补充适量的雌激素后相比,去卵巢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显著降低,ET-1的含量显著升高,而去卵巢组大鼠补充适量的雌激素后NO含量显著升高,ET-1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雌激素可能通过对血管内皮NO和ET-1合成的调控,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发挥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微量元素锌(Zn)在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42例VMC患儿及23例正常健康儿的血清NO、Zn水平。结果:急性期VMC患儿血清NO含量为(61.35±18.92)μmol/L,较对照组(23.81±5.37)μmol/L、恢复期(33.95±8.86)μmol/L患儿明显升高(P<0.01);而急性期VMC患儿血清Zn浓度为(76.81±11.05)μmol/L,较对照组(116.28±11.76)μmol/L、恢复期(89.75±9.90)μmol/L患儿降低(P<0.01);VMC患儿急性期NO与Zn呈高度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NO、Zn含量变化与VM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雌二醇和孕激素水平与免疫功能变化在子痫前期患者发病中作用。方法:选取26例子痫前期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ELISA)测定其血清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浓度;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雌二醇和孕激素的水平;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妇女16例和12例非妊娠健康妇女检测上述各项指标作为对照。结果: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CD3+细胞和CD4+细胞的百分率以及CD4+/CD8+的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5);②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IFN-γ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和正常育龄妇女(P<0.05),而IL-4显著减少;③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雌二醇与孕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妇女。结论:子痫前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这些免疫参数的改变与雌二醇与孕激素水平的降低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雌二醇与孕激素可能是调控妊娠妇女免疫功能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尿抑制素A(InhibinA)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中的临床意义及与孕酮(Proges-terone,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孕5~12周妇女64例,其中20例正常早孕,30例因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早期先兆流产及14例难免流产患者。采用双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抑制素A、孕酮、β-HCG及晨尿抑制素A。结果:成功妊娠者血清抑制素A、P及β-HCG浓度明显高于失败结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荐血清抑制素A154.95pg/ml作为预测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的有效指标,预测价值高于孕酮和β-HCG。正常妊娠,孕8~10周晨尿中可检测到较低浓度的抑制素A。用黄体酮和/或HCG保胎治疗并不影响母体血清抑制素A、孕酮及β-HCG水平。结论:妊娠早期低浓度血清抑制素A有助于预测先兆流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当血清抑制素A154.95 pg/ml可作为预测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RT)对宫颈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两种激素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②对24例宫颈腺癌治疗后的妇女给予HRT,通过患者主观症状的变化了解替代效果;通过阴道宫颈涂片、B超、胸片、ECT等检查了解病情变化,最终总结其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判断其可行性。结果:①雌二醇(E2)+孕酮(P)对Hela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P<0.05);E2+P组Hela细胞S期细胞比例下降,凋亡率上升;E2和P对人宫颈腺癌细胞ER和PR的表达无显著影响。②复发情况:研究组中复发转移占29.17%(7/24),对照组中复发转移占40.00%(8/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2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促进生长,抗凋亡作用,而P抑制其生长,诱导凋亡,P能有效抵消E2对Hela细胞生长的刺激作用。宫颈腺癌患者的复发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与是否采用HRT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P)和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EP)和稽留流产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宫内早孕、异位妊娠患者各40例及稽留流产患者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PAPP-A水平。结果:与宫内早孕组比较,异位妊娠和稽留流产组血清P和PAPP-A水平低于宫内早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组和稽留流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孕周时,正常宫内早孕者血清PAPP-A的含量高于EP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检测有助于异位妊娠和稽留流产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 6种雌激素、孕激素在妊高征眼底视网膜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研究妊高征患者眼底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随机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 75例住院妊高征病人作为研究组 ,正常足月妊娠待产孕妇 2 0例为对照组。专人检查妊高征病人产前、产后眼底视网膜病变情况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轻、中、重度妊高征产前和产后血清 6种激素水平。结果 :重度妊高征组血清 FSH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 ,而血清 PRL、 E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 ;轻度、中度妊高征组血清 PR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 ;中度妊高征组血清 E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 ;妊高征患者产后血清 FS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 ,而产后血清 PRL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血清孕酮、雌二醇水平与妊高征眼底病变高度相关。结论 :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与妊高征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可能在妊高征眼底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口服黄体酮在黄体支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口服黄体酮在黄体支持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病例对照研究,对10例非子宫性闭经患者除外妊娠后给予口服黄体酮胶丸治疗1周后诊刮并送病理。另将监测排卵指导受孕和IUI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按黄体支持的不同方法设研究A、B、C 3组:A组给予肌注HCG,B组给予肌注黄体酮,C组给予口服黄体酮胶丸,设空白对照D组不予任何黄体支持。所有患者均在TVS监测排卵后开始黄体支持,在排卵后1周测定血E2和P水平。结果:①10例闭经患者在口服黄体酮胶丸1周后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有6例提示分泌期子宫内膜;②给予黄体支持的A、B、C 3组患者血P水平与对照D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A、B、C 3组组间血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患者血E2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口服黄体酮可以将增殖期子宫内膜转变成分泌期子宫内膜,有明显的孕激素活性;②口服黄体酮用于黄体支持的效果与肌注HCG和黄体酮相似,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黄体支持方式;③口服黄体酮200 mg/d与肌注黄体酮20 mg/d生物效应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产妇的心理应激状况与皮质醇及性激素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HBsAg(+)妊娠晚期孕产妇67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HBsAg(+)孕产妇的心理状况;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孕酮及皮质醇水平。结果:抑郁与雌、孕激素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焦虑与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症状自评躯体化表现、强迫状态、抑郁和焦虑均与雌激素水平呈负相关(P<0.05);强迫症状和焦虑与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结论:乙肝孕产妇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与激素水平存在相关性,血浆皮质醇及性激素水平是评估其心理状态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Previous work from our laboratory indicated that the bile salt sodium deoxycholate (NaDOC) induced apoptosis in cultured cells and in normal goblet cells of the colonic mucosa. We also reported that the normal-appearing flat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exhibited apoptosis resistance. Using immunofluorescence in conjunction with confocal microscopy, we now report that high physiological concentrations (0.5 mM) of NaDOC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nitrotyrosine residues, a footprint for the formation of 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including peroxynitrite, in plasma membrane-associated proteins of HT-29 cells. Because peroxynitrite is formed from the reaction between nitric oxide and superoxide anion, we specifically looked at the role of nitric oxide and superoxide anion in NaDOC-induced apoptosis. Pretreatment of cells with the inhibitor/antioxidants, N-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an inhibitor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copper (II) 3,5-diisopropyl salicylate hydrate, a superoxide dismutase mimetic compound, and Trolox, a water-soluble analog of alpha-tocopherol,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sensitized cells to apoptosis induced by 0.5 mM NaDOC.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nitric oxide may be part of a signaling pathway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apoptosis resistance.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nitric oxide does not appear to protect cells against NaDOC-induced apoptosis by scavenging superoxide an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