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人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属于库尼(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蛋白,分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1(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1,TFPI-1)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2(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2,TFPI-2)。TFPI-1以抗凝血作用为主,而TFPI-2是广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二者在结构上有部分同源性,均由3个重复的Kunitz结构域组成。但二者在基因序列、组织来源、分布和作用机理上的很大差异,导致二者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大不相同。就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真核基因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录因子(TFs)是一类能特异性地结合到基因启动子区,并且对靶基因的转录起到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又称为反式作用因子.作为基因调控网络的一个重要角色,准确地认识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是研究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关键.本文对转录因子的结构、普遍转录因子与激活转录因子的功能以及目前转录因子相关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用高度纯化的天然集落刺激因子-1(CSF-1)(1000V/ml)培育人腹腔渗出液巨噬细胞,72小时后洗去CSF~-1,再用PMA和LPS诱导48小时,经CSF-1处理的巨噬细胞产生L929细胞敏感的细胞毒性物质,此细胞毒素可被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完全中和。将CSF-1静脉注射家兔,4天后注射LPS,取血清用L929细胞测定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CSF-1在体内也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和其它细胞毒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血压调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它除了有快速而短暂的神经调节和缓慢而持久的体液调节外,血管还始终发挥着自身的调节作用。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血压长期调节的紊乱,致使小动脉张力持续升高所致。其中体液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其证据是:(1)交叉灌流实验发现高血压动物的体液中存在着可以使正常动物血压升高的物质,例如将高血压动物的血浆注射到正常动物,可使后者许多组织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升高,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2)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联体并生的正常大鼠也出现了在SHR观察到的许多现象,如血管反应性升高等;(3)近年来Wright及McCumbee等从SHR的红细胞及其他组织中提取出高血压因子及随后发现的抗高血压因子更证明了这一点。本文简要综述这两种新发现的血压调节物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产生细胞毒因子(Mφ—CF),需激活和刺激两个信号。激活信号(A23187)单独不能诱导Mφ—CF,但能促进刺激信号(LPS)的诱导作用。活化的Mφ经LPS作用2小时内开始分泌Mφ—CF,8小时达(?),后逐降。对酵母多糖的吞噬伴有一定程度的Mφ—CF分泌,但吞噬乳胶颗粒则否。数株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刺激Mφ—CF分泌的作用。PKc激活剂不能刺激Mφ—CF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蚓激酶对哮喘小鼠炎症因子IL-6、TGF-β、IL-1β、TNF-α水平和免疫相关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空白组)、哮喘模型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地米组)和蚓激酶组,每组10只。第1、14天模型组、地米组和蚓激酶组腹腔注射OVA+Al(OH)3致敏,21~27 d雾化吸入5%OVA建立哮喘模型,每次雾化激发1 h后,地米组、蚓激酶组分别灌胃给予地塞米松溶液、蚓激酶溶液治疗7 d,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取材,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6、IL-1β、TGF-β、TNF-α水平,RT-PCR检测肺组织T-bet、GATA-3、RORγt、Foxp3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T-bet、GATA-3、RORγt、Foxp3蛋白表达。结果:肺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小鼠管腔及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黏膜水肿增厚,地米组和蚓激酶组小鼠肺部炎症浸润及黏膜增厚水肿均较模型组好转。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6、TGF-β、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GATA-3、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T-bet、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地米组和蚓激酶组IL-6、TGF-β、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T-bet、Foxp3 mRNA表达升高(P<0.01),GATA-3、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蚓激酶可降低炎症因子IL-6、TGF-β、IL-1β及TNF-α水平,抑制GATA-3、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诱导T-bet、Foxp3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且可能通过降低相关前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免疫细胞转录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调节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表达的机制。方法将脐静脉内皮细胞置于平行板流动腔中接受1.2 Pa(1 dyn/cm2=0.1 Pa)剪切力作用20 min后,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lectorohoretic mobility shift analysis,EMSA)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WB)检测转录因子Egr-1和Sp1在TF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静止组可见Sp1表达而无Egr-1表达;(2)剪切力组Sp1磷酸化水平和Egr-1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3)EMSA显示,对于Sp1/Egr-1结合位点,Egr-1对Sp1具有较强的竞争抑制作用。结论流体剪切力调节TF基因表达过程中,不同转录因子起着不同的作用:Sp1主要维持内皮细胞TF基因的基础表达;Egr-1竞争靶位点上的Sp1和磷酸化Sp1可能共同参与流体剪切力诱导TF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效控制哮喘的发生对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认为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是支气管哮喘病理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此过程与多种炎性蛋白的高表达有关,而核转录因子.KB(NF—KB)作为这些炎症蛋白的上游调控因子参与了哮喘的病理发展。由此,特异性的抑制NF—KB信号转导通路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核呼吸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呼吸因子是一类能调节线粒体呼吸链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包括核呼吸因子 -1与核呼吸因子- 2。这两种因子在分子结构、作用机制等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线粒体基因转录和复制的许多重要环节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胸腹水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组疾病胸腹水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TF和TFPI采用ELISA法测定抗原表达。结果胸腹水TF水平和TFPI水平,恶性肿瘤组(570.04±627.53)ng/L,(28.60±15.57)μg/L和结核病组(283.82±143.16)ng/L,(31.16±12.26)μg/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60.83±66.87)ng/L,(7.84±5.45)μg/L,P<0.01。TF/TFPI比值则为恶性肿瘤组(32.17±44.19)明显高于结核病组(13.55±13.15)和肝硬化组(11.22±9.05,P<0.05)。在恶性肿瘤组中,胸腹水癌细胞阳性组的TF表达(1106.92±1244.28)ng/L高于阴性组(331.08±295.84)ng/L,P<0.05。而阳性组的TFPI水平(27.35±17.75)μg/L与阴性组(30.34±13.20)μg/L无明显差异(P>0.05)。TF/TFPI比值则为阳性组(59.59±65.10)明显高于阴性组(11.54±8.37,P<0.01)。结论检测胸腹水TF和TFPI并分析TF/TFPI比值可以作为临床实验室有鉴别诊断意义的辅助指标,同时还可了解疾病的某些病理机制,尤其是肿瘤的某些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对生物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组织因子凝血途径的主要抑制因子,具有抑制组织因子、凝血因子VIIa、和Xa的功能。我们以前的研究显示TFPI在体外可以明显延长被修饰材料表面的凝血时间,在体内显著减少材料表面的血栓形成。本文观察了TFPI包被对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TFPI处理后,上述两种材料表面的血小板粘附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提示TFPI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起到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已经证实内皮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表1)〔1-2〕。其中与造血有关的细胞因子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造血干、组细胞和造血调控机制的研究。由于内皮细胞在血液和血管壁之间占据重要的解剖位置,使其成为既是细胞因子作用的靶细胞又是细胞因子的重要来源。内皮细胞除对造血细胞构成支架外,还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及分泌各种细胞因子从而影响与调控造血。下面仅就内皮细胞来源的与造血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作一简述。1 造血刺激因子1.1 集落刺激因子1.1.1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小鼠的GM-CSF分子量是23kD,人类…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TF、TFPI含量和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塞 ,心原性猝死 )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原理基于斑块的破裂是启动一系列事件并导致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研究表明 ,ACS患者血液检查显示激活的凝血级联反应会增加临床事件的发生风险[1 ] 。近年来通过对组织因子 (tissuefactor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 ,TFPI)的研究 ,提出了止血的外源性启动 ,内源性维持的观点。本研究采用ELISA法和发色底物法测定、分析 5 1例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真核基因的表达受到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调控。阴阳因子-1是一类新的反式作用因子的代表,它具有转录激活功能、转录阻道功能,可作为一个起始于结合蛋白因子,同时它又是核基质结合蛋白、阴阳因子-1可与其它蛋白作用,其结合基序的多样性可能是其功能多样性的基础,据信,阴阳因子-1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ΔCREB的真核表达载体 ,观察其对TNFα等细胞因子的影响 ,探索心衰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方法 :利用穿梭质粒pAdTrack构建核转录因子ΔCREB的真核表达载体pAdTrack -ΔCREB ,然后转染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forskolin(10 μmol/L)组、转染组和转染后加forskolin组 ,观察各组心肌细胞ΔCREB的表达以及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显示 ,ΔCREB/β-actin定量比值 ,转染组 (1 0 0 10 16± 0 0 5 35 2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76 132 2± 0 0 4 4 0 90 ) ,(P <0 0 1)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心肌细胞ΔCREB蛋白标记阳性率 ,转染组 (2 8 88% +9 0 5 % )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6 6 3% +3 38% ) ,(P <0 0 1)。②细胞上清TNFα含量 ,转染后加forskolin组 (34 36pmol/L± 12 17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 (16 91pmol/L± 5 16pmol/L) ,(P <0 0 1)。结论 :转染ΔCREB可显著升高心肌细胞TNFα含量。cAMP介导的CREB转录激活作用促进了TNFα基因表达 ,可能在心力衰竭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极低频磁场对胞内钙振荡影响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双钙库模型,本文以离子跨过细胞膜、细胞器膜迁移的几率作为细胞对电磁场的响应因子,来调制流过膜通道的离子的速率,进而影响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数值分析表明:在极低频磁场的作用下,一定能量因子下的频率条件或是一定频率因子下的能量条件可引起钙振荡形式的变化;窗效应是频率因子和能量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就组织 因子途径抑制因 子( Tissue factor path w ay inhibitor , T F P I) 和生物 材料 血液相 容性 之间的关系进行 了初步的探 讨。本 研究 通过 基因 重组的 方法 制备 了人 重组 T F P I,将 其 涂于 医用聚 乙烯和聚氯乙 烯薄膜材料表面 ,观察 T F P I 涂层对接触血液 的凝血时间、血 液中组织 因子及 凝血因 子 Xa 活性的影 响。结果显示:1实验组( T F P I 处理) 的材料表面 与血液接触后 其凝血时间 比对照 组( 未经 T F P I 处理) 明显延 长,动 态凝 血时 间也 得到 类似 结果;2实 验组 材料 表面 对 接触 血液 中组织因子及凝 血因子 Xa 的活 性有明显的 抑制作 用。上述 结果提 示 T F P I 在 生物 材料 的血 液相 容性改性方面具 有十分广阔的 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组织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因子(TF)为一跨膜糖蛋白,为凝血因子Ⅶa在细胞表面的受体。生理情况下与血液直接接触的细胞并不表达TF。当受到炎症介质等多种因素刺激时,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表达TF,由此可以引发一系列病理过程。对组织因子基因、分子结构和功能及其表达调控的认识,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组织因子在生理、病理情况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组织因子是机体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起始因子,研究证实它与生物材料在机体内诱发的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我们以前进行的体外研究发现用组织因子的抑制因子-组织途径抑制因子(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处理生物材料可以明显延长在其表面发生的凝血时间.本文进一步探讨了重组TFPI处理涤纶人工血管材料对其植入动物血管内后诱发血栓的影响.本研究中将涤纶人工血管材料裁成细条并浸润于谷胱甘肽硫基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或GST-TFPI融合蛋白溶液中置4℃过夜,然后植入实验犬的双侧股动脉,随时记录股动脉的搏动情况,2h后取出材料进行血栓称重.我们的结果显示重组TFPI处理材料可以明显延长动脉闭塞时间及减少材料表面的血栓形成,这提示TFPI在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EPI)是一种新发现的依赖Xa的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的抑制物,属Kunitz-类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成员。本文就TEPI的组成、结构、基因定位、合成、代谢、分布以及TEPI的作用机理、生理及病理意义等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