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术后的无症状肺血栓栓塞症,提高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及无症状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诊断并治疗的2例无症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D-dimer,超声及CTPA进行筛查及诊断,明确诊断后予以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期行华发林抗凝,其中1例在抗凝治疗前急诊行下腔静脉永久滤网植入术。结果 本组D-dimer筛查结果1例正常,1例稍高于参考值上限;超声证实2例患者均有下肢静脉血栓;CTPA明确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后复查CTPA肺血栓栓塞症有明显改善。2例患者出院后继续华发林抗凝治疗。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的各种危险因素,及早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制定围手术期的整体预防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肺血栓栓塞症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肺血栓栓塞症是心血管急症,应提高对其认识和超声心动图诊断水平;方法 对12例以超声心动图首先诊断的肺血栓栓塞症进行回顾性总结,6例手术或尸检证实;结果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表现多样化,超声心动图直接依据是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内血栓回声;间接征象为右房室腔扩大及肺动脉高压;深静脉血栓是栓子来源常见病因,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深静脉血栓有确诊价值;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肺血栓栓塞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并有助于临床与急性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心包填塞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恶性肿瘤患者除原发病外第二大死亡原因,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和预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VTE的发病率高达4%~20%,是非恶性肿瘤患者的4~7倍。在治疗和预防VTE过程中平衡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就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合并VTE治疗与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因急性发作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将其分为观察组(VTE)(静脉血栓栓塞组)和对照组(非VTE)各4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肿瘤、下肢疼痛、胸痛以及无法行动患者均高于对照组,且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患者而言,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同时患者D-二聚体水平会出现明显升高,在治疗时可以对患者采用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协作组和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肺血栓与肺血管病学组的统一组织安排下,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肺血栓栓塞症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研究》课题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础,由国内影像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制定了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PTE—DVT)相关检查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拟观察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在实验性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中的变化,探讨PTE时肺损伤的发生机制。1材料与方法1·1模型复制与分组:健康幼年猪16只,分2组,每组8只。栓塞模型复制参考许俊堂方法[1]。分离暴露右侧颈外静脉,置入内径4 mm的硅胶管至右心房,栓塞组:经插管快速  相似文献   

7.
张斗霞  吴红勇  张凌  白明 《微循环学杂志》2004,14(4):46-48,F004
目的 :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APTE)时肺组织内皮素 (ET) 1和核因子 (NF) κB的表达及尿激酶 (UK)对其的影响。方法 :3 6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PTE模型组和UK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动物模型。常规光镜下病理学检测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ET 1和NF κBP65的表达。结果 :病理组织学显示 :栓塞后肺动脉内血栓形成 ,肺组织萎缩、出血、炎性反应明显。UK溶栓治疗后血栓栓塞和出血减轻 ,炎性反应仍较明显。免疫组化显示 :栓塞后肺组织ET 1和NF κBP65阳性表达明显增强 ,溶栓后ET 1阳性表达显著下降 ,NF κBP65略有升高。结论 :APTE后溶栓治疗可降低ET 1和活化的NF κB介导的肺动脉高压和急性肺损伤。提示PTE临床溶栓治疗时 ,要重视必要的抗炎治疗和内皮素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平  刘伟 《医学信息》2008,21(6):966-967
目的 通过研究骨科创伤患者引发的血栓栓塞及肺动脉栓塞,以探讨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高危因素及病死率的早期治疗及预防.方法 统计自2000年2月~2006年1月的骨科创伤患者,合并血栓栓塞及肺动脉栓塞共18例(960人).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血栓栓塞占骨科创伤病人并发症的2.76%.肺动脉栓塞占血栓栓塞的10.02%(3人).且全部死亡.其中年龄大于50岁,合并腰椎、骨盆或下肢外伤的病例占所有血栓栓塞病例的56.31%(11人).结论 年龄大于50岁,肥胖病合并腰椎、骨盆或下肢外伤,合并心血管病患,长期制动的患者,引发血栓栓塞发病率明显增高.病人可因下床,排便,咳嗽等而突然导致肺动脉栓塞死亡.诊治和预防血栓栓塞应引起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快速诊断、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1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症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切除术。结果术后10 d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0 d心脏超声右室横径、主肺动脉宽度、三尖瓣反流压差和反流面积均明显缩小(P〈0.05)。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术后全部病例心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术前及时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手术彻底清除血栓是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1973年,WHO把本病分成三种病理类型:(1)丛源性肺动脉病,(2)复发性肺小动脉血栓栓塞症,(3)肺静脉阻塞病。丛源性肺动脉病特点为肺小动脉中膜肥厚,内膜纤维化,常发生丛状病变(由小动脉向外呈囊状膨出,形成息肉状的小血管丛)的倾向。复发性肺小动脉血栓栓塞症其受累肺小动脉和细动脉有不同时期的广泛的血栓栓塞,伴有血管壁继发性增厚。肺静脉阻塞病的原发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妇产科治疗的原发性甲减孕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选择同期60例健康孕妇纳入健康组。观察组采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观察3组孕妇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及母婴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和健康组(P<0.05)。对照组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和健康组(P<0.05)。结论采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治疗孕妇甲减,可有效调节甲状腺素水平,母婴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骨折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0HD)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1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骨密度检查,根据骨密度T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骨质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测定骨质疏松四项标志物即血清250HD、PTH、血清1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结果正常组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量正常患者血清250HD显著高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P <0. 05);血清PINP、PTH水平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P <0. 05);相关性分析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0HD与腰椎1-4、全髓关节及股骨颈骨密度值呈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250HD明显下降,与患者骨密度呈正相关,PTH水平虽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明显上升,但其与骨密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纤支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全身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纤支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并检查记录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情况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1.11%( P <0.05)。观察组PaO2 和SaO2 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 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FEV1、FEF和DLC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HMGB- 1和sTREM- 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BAL联合振动排痰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状态及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3)联合血清白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140 例轻中度COPD患者为病例组,与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50 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查与血清IL- 6、TNF-α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EV1/FEV3、IL- 6、TNF-α对COPD的诊断价值。依据患者纳入研究的时间依次进行40个月的随访,统计随访期间COPD急性加重(AECOPD)的发生次数与死亡人数,采用Kaplan- Meier法和对数秩检验(log- rank test)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COPD患者的FEV1/FEV3显著低于健康人群,而血清IL- 6、TNF-α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ROC分析结果表明,FEV1/FEV3、IL- 6、TNF-α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95% CI :0.702~0.871, P <0.001)、0.518(95% CI :0.421~0.616, P =0.708)和0.684(95% CI :0.592~0.776, P <0.001);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6.1%/67.4%、58.1%/57.7%和58.4%/78.4%;联合三项指标的AUC为0.901(95% CI :0.840~0.963, P <0.001),在“并联”时,“PRE- 1值”约登指数为最大值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6%和64.2%,对应的FEV1/FEV3、IL- 6和TNF-α的判断值分别为73.95%、10.13 ng/L和2.26μg/L;在“串联”时,“PRE- 1值”约登指数为最大值时的灵敏度为78.2%,特异性为98.1%,对应的FEV1/FEV3、IL- 6和TNF-α的判断值分别为72.32%、9.73 ng/L和2.21μg /L。随访及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低FEV1/FEV3组及高IL- 6、高TNF-α组的COPD患者AECOPD的平均发生次数及发生率均增高,而低FEV1/FEV3组及高TNF-α组生存时间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FEV1/FEV3联合血清IL- 6、TNF-α检测对轻中度COPD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可考虑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50例DR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视力分级标准分为三个组:盲组(n=28),低视力组(n=80),低视力以上组(n=142)。比较各组患者FPG、HbAlC、TC、TG、LDL-C、HDL-C、LDL-C/HDL-C、ApoB、ApoA1、ApoB/ApoA1水平,对FPG、HbA1C、LDL-C/HDL-C及ApoB/ApoA1与DR患者视力损害进行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TC、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视力以上组相比,盲组和低视力组FPG、HbAlC、LDL-C、LDL-C/HDL-C、ApoB、ApoB/ApoA1更高,HDL-C、ApoA1更低(P<0.05);盲组FPG、HbAlC、LDL-C、LDL-C/HDL-C、ApoB、ApoB/ApoAl显著高于低视力组,HDL-C、ApoA1显著低于低视力组(P<0. 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FPG、HbAlC、LDL-C/HDL-C、ApoB/ApoA1比值与DR患者视力损害均呈正相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FPG、HbAlC、LDL-C/HDL-C、ApoB/ApoA1均是DR患者视力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PG、HbAlC、LDL-C/HDL-C、ApoB/ApoA1与DR患者的视力损害有密切关系,通过监测这些指标有利于DR患者视力损害的预测,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对比左西孟旦和米力农对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因子、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和米力农组,每组各40例。治疗前和治疗7d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参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检测血清N-末端前体脑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NT-pro 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治疗结束后2个月行6min步行实验(6-minute walk test,6MWT),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左西孟旦组治疗后LVESD值低于米力农组,LVEF值高于米力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治疗后LVED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治疗后NT-pro BNP水平低于米力农组,6MWT距离长于米力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治疗后VEGF水平高于米力农组,IL-6、TNF-α水平低于米力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左西孟旦、米力农均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但短期效果而言,左西孟旦优于米力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糖类抗原19-9(CA19-9)、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胃癌者60例(记为胃癌组),胃良性病变者50例(记为良性组),另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CA19-9、PGⅠ及PGⅡ水平,并比较胃癌患者中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CA19-9、PGⅠ及PGⅡ水平,分析CA19-9、PGⅠ及PGⅡ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胃癌组血清CA19-9高于良性组、对照组,而PGⅠ及PGⅡ水平低于良性组、对照组,良性组、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胃癌患者中,癌组织CA19-9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而PGⅠ及PGⅡ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对比组间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19-9、PGⅠ、PGⅡ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1、0.847,均高于三项指标单独诊断。结论 CA19-9在胃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而PGⅠ及PGⅡ呈低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腹水乳铁蛋白(LF)及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水平变化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55例)和非SBP组(5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PCT、CRP、腹水LF及LBP水平。运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SBP的诊断价值。结果 SBP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及ALB与非SBP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BP组PCT、CRP、腹水LF及LB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SBP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CT、CRP、腹水LF及LB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35、0.831、0.706及0.812,四项指标联合检测AUC最大为0.926,显著高于其他各单项指标(P <0. 05)。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4.54%、阴性预测值为93.88%,均显著高于各单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P <0.05)。结论 PCT、CRP、腹水LF及LBP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氧饱和度及血压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OSAHS分为高血压组[n=46,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与合并组(n=54,AHI≥5次/h),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cy、CRP、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并检测动态血压变化,分析上述指标与高血压合并OSAHS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合并组Hcy、CRP、AHI高于高血压组,最低SaO_2低于高血压组,其治疗后Hcy、CRP、AHI低于治疗前,SaO_2高于治疗前(P<0.05);合并组随OSAHS病情程度的提升,Hcy、CRP、AHI逐渐升高,最低SaO_2降低(P<0.05),各组治疗后Hcy、CRP、AH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最低SaO_2高于治疗前(P <0.05);高血压+轻度、中度、重度OSAHS组整体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幅度高于高血压组(P<0. 05),治疗后,除高血压+轻度OSAHS组mSBP、mDBP外,各组血压较治疗前降低(P <0.05);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Hcy、CRP与AHI、nSBP均呈正相关,与最低SaO_2呈负相关(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随OSAHS程度的上升,Hcy、CRP、AHI水平上升,最低SaO_2降低,且其Hcy、CRP的变化可影响患者通气功能及血压变化节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以及NK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前瞻性分析145例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宫颈癌FIGO临床分期差别分为:宫颈癌Ⅰ期38例、宫颈癌Ⅱ期42例、宫颈癌Ⅲ期35例、宫颈癌Ⅳ期30例;同期选择体检正常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以及NK细胞数量,同时计算各亚群的比例以及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宫颈癌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数量以及CD4^+/CD8^+比值均较低,Treg/CD4^+比值较高(均P <0.05),而CD8^+T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随宫颈癌病理严重程度递增,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数量以及CD4^+/CD8^+比值逐步降低,Treg/CD4^+比值逐步增高(均P <0.05),而CD8^+T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reg/CD4^+比值是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危险因素,CD4^+T细胞、CD4^+/CD8^+比值及NK细胞是其保护性因素(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同程度降低,晚期患者降低最显著。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可用于宫颈癌患者免疫监测,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