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DWI序列及SWI序列检查在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DAI患者按颅脑CT是否发现脑实质内出血分为脑CT阳性组及阴性组。评价2组MRI平扫(T1WI、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成像(SWI)影像学资料,观察不同检查方法对DAI的敏感性。结果 CT阳性组CT、T1WI、T2WI、FLAIR、DWI、SWI出血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6%、21.6%、38.9%、42.8%、62.1%、98.2%,CT阴性组分别为2.7%、14.4%、17.8%、21.9%、100%、23%,DWI序列在非出血性弥漫轴索损伤的检出率最高,与MRI常规平扫及CT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WI序列在出血组检出率最高,与MRI常规平扫及CT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AI影像中DWI序列在非出血病灶及SWI序列在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及MRI常规序列,应将DWI及SWI序列作为诊断DAI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干微量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脑干微量出血患者行头颅常规MRI(T_1WI、T_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SWI序列扫描。结果 50例脑干微量出血患者中共计检测出116个出血灶。SWI序列清晰显示50例脑干微量出血患者的116个出血灶,以此为金标准。DWI序列(b值=1 000)共检出26例67个出血灶,患者检出的阳性率为52.00%,出血灶的检出率为57.76%。T_2WI序列共检出19例35个出血灶,患者检出的阳性率为38.00%,出血灶的检出率为30.17%。T_1WI序列共检出11例14个出血灶,患者检出的阳性率为22.00%,出血灶的检出率为12.07%SWI序列对脑干微量出血患者病灶检出数目显著高于DWI序列、T_2WI和T_1WI序列(均P0.05)。结论 SWI序列对脑干微量出血患者检出的阳性率和出血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WI序列、T_2WI和T_1WI序列,对脑干微量出血灶的诊断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脑微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20例疑似脑微出血患者分别行MRI常规序列扫描以及SWI序列扫描,对检出CMBs阳性例数、脑微出血灶位置分布情况、脑微出血灶数量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患者通过SWI检测均显示出磁敏感效应,SWI主要表现为条状、点状以及类圆形等,检出率为100%;86例常规序列检出CMBs阳性,检出率为76.5%,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90例患者中通过T1WI序列扫描表示病灶显示不明显,通过T2WI序列扫描共检出232个低信号灶。SWI序列共检出1 392个低信号灶。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现阶段的临床应用中可检出脑微出血的最佳序列,从而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脑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敏感性,定量评价SWI序列较常规MRI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7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磁共振影像,对T1WI、T2WI、DWI及SWI序列在病灶检出数目、病灶面积方面进行测量。结果 T1WI检出病灶共31个,T2WI检出病灶35个,DWI检出病灶46个,SWI检出病灶106个。单个病灶最大面积:T1WI平均(0.80±0.38)cm^2,T2WI平均(0.96±0.43)cm^2,DWI平均(1.14±0.56)cm^2,SWI平均(1.43±0.61)cm^2。结果显示:SWI较T1WI、T2WI、DWI序列病灶检出数目多。在病灶面积显示方面,SWI序列明显优于T1WI、T2WI、DWI序列,且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SWI序列在检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范围和数目方面明显优于T1WI、T2WI、DWI序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3.0T MRI诊断高血压性脑微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MRI不同扫描序列检出高血压性脑微出血(CMBs)的能力。方法对215例高血压患者行颅脑常规MRI和梯度回波T2^*加权(GRE T2^*-WI)扫描,并对其中的21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比较不同扫描序列检出CMBs的差异,以及分析CMBs在GRE T2^*-WI上的分布。结果215例患者中,GRE T2^*-WI检出的CMBs最多(112例,961个CMBs),其次为T2WI、DWI、T2 Flair和T1WI。在GRE T2^*-WI上,脑不同部位CMBs的分布不同,以皮质-皮质下区最多,小脑最少。21例行SWI的患者中,SWI检出267个CMBs。结论在MRI检出高血压患者CMBs方面,GRE T2^*-WI序列应作为首选,SWI是检出CMBs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DWI及SWI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DWI)和磁敏感加权(SWI)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和影像证实的急性DAI患者的MRI资料,包括常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以及DWI和SWI序列,分别比较各序列对DAI非出血性和出血性病灶的检出数目,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和信号特征。结果DAI病灶主要分布在白质、皮髓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等区域。DWI对非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WI对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序列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和SWI序列联合应用大大提高DAI病灶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应作为MRI检查DAI的常规和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特别是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MS患者行头颅MRI检查,观察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T1WI)、T2加权(T2WI)、FLAIR和SWI,观察病灶的形态、分布及信号改变,比较4种序列对病灶显示的数目情况。结果 FLAIR序列共检出病灶307个,T1WI检出病灶201个,T2WI检出病灶276个,SWI检出病灶102个。MS病灶主要分布于两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形态多呈圆形、卵圆形、斑片状。T1WI呈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SWI呈等、稍高信号。SWI显示的102个病灶中有96个见伴行静脉或内部穿行静脉,61个病灶见环形低信号,余205个FLAIR显示的病灶区域,150个SWI显示有静脉穿行。结论 对于MS病灶的检出,FLAIR序列明显优于其它3个序列,能敏感地显示脑室旁及皮层下等T2WI较易漏诊病灶,SWI能敏感地显示病灶内部及伴行的静脉。两者联合应用能很好理解病灶的微循环特征,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像(SW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颈椎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01—2015-12我院行颈椎手术、临床确诊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37例和急性脑出血14例,采用GE 1.5T磁共振,全部行常规横断位T1WI、T2WI、FLAIR、SWI(磁敏感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所得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7例颈椎术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常规MRI序列2例未检出;DWI序列全部检出,其信号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影;SWI表现为等信号,出血继发性转化时,其信号成斑片样低信号影。14例颈椎术后急性脑出血期患者,常规序列、DWI序列1例未检出;SWI全部检出。DWI序列表现为血肿中心呈低信号影,周围环绕稍高信号的水肿区;SWI序列表现为血肿中心区均匀片样低信号,周围环绕高信号水肿区。结论 DWI、SWI较常规颅脑MRI序列可及早、准确的检出早期颈椎手术后并发的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并根据其影像表现不同,行快速诊断及鉴别,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2WI-TSE及SWI序列在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7例C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或MRI常规检查,对可疑患者依次进行T2WI-TSE及SWI序列扫描。结果三维梯度回波磁敏感成像(3D-GRE SWI)序列上CA病灶数为94,明显多于TSE T2WI扫描,且CA铁环征及幕上病灶检出数均较TSE T2WI扫描多;3D-GRE SWI序列对CA单发及多发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7.06%,均高于TSE T2WI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序列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对显示CA的能力明显优于TSE序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SWI)对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142例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常规行头颅CT扫描。统计头颅CT的出血灶,MR各序列的出血灶显示率。结果近一半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史,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位于基底节及丘脑。SWI对出血灶的检出率100%,T1检出率16.32%,T2检出率18.40%,FLAIR检出率19.0%。统计发现SWI对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出血灶显示最高,与T1WI、T2WI及FLAIR序列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WI、T2WI及FLAIR序列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对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出血灶的显示明显高于其他序列,为脑出血早期出血灶的有效检查方法,对脑内出血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在脑毛细血管扩张症(B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5例BCT患者的MRI平扫、MRI增强扫描及SWI的直接征象,并对病灶进行计数。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及SWI。BCT在MRI平扫(T1WI、T2WI)、SWI、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低信号,其中SWI检出敏感度最高(100%),其次是增强扫描(39.5%),T1WI,T2WI最低(22.9%,22.6%),SWI检出敏感度与其他序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增强扫描与平扫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T1WI与T2WI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头部MRI平扫、增强及SWI能显示BCT的直接征像,本研究得出头颅SWI成像可作为诊断BCT的首选检查,且是最敏感、最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EC)的临床与头颅MRI影像表现,以便提高诊断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EC的MRI表现。全部患者均进行了常规平扫序列T_1WI、T_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钆对比剂增强扫描(CE-MRI)检查。结果 20例肿瘤脑桥小脑角池12例(左侧7例,右侧5例),桥前池3例,脑实质内2例(右侧枕叶1例,左侧额叶1例,病灶均发生于皮质区或皮质下区),左侧外侧裂池1例,枕大池1例,四脑室1例。其中4例病灶同时受累桥前池、鞍上池、侧裂池及环池等多个脑池间隙;全部病灶均呈囊性改变;13例长T_1WI、长T_2WI信号,4例T_1WI、T_2WI为混杂信号,3例T_1WI、T_2WI均为高信号;11例T_2FLAIR序列检查结果均呈混杂信号,其内可见散在的絮状稍高信号影,6例为低信号,3例为稍高信号;DWI序列检查结果为19例高信号,1例低信号。结论 EC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尤其是FLAIR及DWI序列MRI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LA)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MBs)的差异,并评估CMBs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01—2019-06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中医院脑病科、康复科收治的轻、中、重度LA患者各20例,均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分别统计不同程度LA患者的CMBs病灶数量;依据是否合并CMBs病灶,将LA患者分为CMBs组与非CMBs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分别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析CMBs病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轻度LA患者共检出CMRs病灶36个,中度LA患者共检出CMRs病灶137个,重度LA患者共检出CMRs病灶340个,检出部位以基底节区、皮层及皮层下区域最为多见;同时CMBs组患者MoCA评分低于非CMBs组(P0.05)。结论 CMBs病灶数目与LA程度呈正相关,且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LA程度、患者认知功能、临床预后及疗效的临床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WI序列并与常规MRI扫描序列进行对照,对5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扫描,分析MR不同扫描序列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图像的区别。结果:5例患者中T1WI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灶15个,T2WI发现病灶37个,T2 FLAIR发现病灶53个,SWI发现病灶179个。结论:MR SWI序列在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显示方面具有较高敏感性,尤其对于小病灶的检出,应将其列入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病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T2FLAIR及DWI。观察不同MR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情况。分析TIA患者DWI表现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结果DW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FLAIR及T1WI、T2WI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序列显示TIA责任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7例,放射冠区6例,大脑皮质下2例,小脑2例,脑干4例。DWI阳性患者年龄≥65、运动障碍及发作时间60min的比例显著高于DWI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DWI阳性与年龄≥65、运动障碍及发作时间60min存在密切关系。结论 DW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检出率高,且DWI阳性与患者年龄、运动障碍及发作时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与SWI序列扫描,评价SWI序列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检出的优越性。结果 SWI发现脑静脉性血管畸形21例,T1WI发现病灶17例,T2WI发现病灶18例,常规MRI扫描序列呈点状或条形流空信号,且只可显示大部分扩张的引流静脉及部分扩张的髓静脉,SWI可以清晰的显示所有扩张的髓静脉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呈典型"水母头"状。结论 SWI较常规MRI扫描序列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显示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诊断DAI病例常规行TSE,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SWI扫描。结果SWI可显示23例DAI的颅内微小出血灶,表现为点状、条索状、类圆形或串珠状的低信号影,检出率82.1%,常规TSE序列检出率25.0%(7/28),FLAIR序列检出率42.8%(12/28),DWI序列检出率57.1%(16/28)。结论SWI能敏感地检出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脑内小出血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20例亚急性期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SWI检查,根据图像分析结果比较不同扫描序列所显示的梗死灶内出血灶数目及其阳性检出率;测量SWI序列出血最大层面出血灶面积和T2WI序列梗死灶最大层面的梗死灶面积,并行相关分析;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亚急性期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SWI检查,根据图像分析结果比较不同扫描序列所显示的梗死灶内出血灶数目及其阳性检出率;测量SWI序列出血最大层面出血灶面积和T2WI序列梗死灶最大层面的梗死灶面积,并行相关分析;观察SWI序列对梗死灶内静脉血管的显示程度,以及梗死灶以外区域微出血灶的诊断敏感性。结果20例患者SWI序列均显示梗死灶内出血,两名医师共诊断43个出血灶,其中SWI序列显示42个、T1WI序列25个、DWI序列15个、T2WI序列12个;SWI序列阳性检出率与T1WI、T2WI、DWI序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516,P=0.000)。T2WI序列梗死灶最大层面的梗死灶面积为(18.08±12.47)cm^2,SWI为(5.02±6.27)cm^2,梗死灶面积与出血灶范围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562,P=0.010)。其中,13例患者SWI序列检出梗死灶以外区域的微出血灶;12例显示梗死灶内小静脉血管分支减少和(或)变细,6例血管增多、增粗和(或)扭曲。结论SWI序列对出血性脑梗死病灶内出血的显示优于常规MRI和DWI序列,并能显示梗死灶内静脉血管的变化及梗死灶以外区域的微出血灶,可作为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MRI常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20.
<正>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一种亚型,是脑组织微量渗血或含铁血黄素沉积的一种出血倾向的病理状态,一般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容易被忽视。随着梯度回波T_2加权成像(GRE-T2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的广泛应用,CMBs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的研究表明,CMBs与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