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76岁,因右侧肢体偏瘫、失语伴胸闷、心悸于1992年2月13日入院。临床诊断:脑梗塞,冠心病。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心电图检查:呈现两种形态的P波(在Ⅱ Ⅲ及avF导联表现明显),一种为顶端圆钝而直立的窦性P波,P—R间期0.14S,P—P间距规律,频率68次/分,其后继以正常QRS波群。另一种为小而尖窄的P'波,P'—P'间距大致相等,频率为250次/分左右,均未能下传心室。同时还可见到以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4岁。临床诊断:破伤风、冠心病。转入我院即为心源性休克状态,三分钟后,心跳骤停,经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抢救后,心电图示:其频率形态各不相同的两种心室波形,一种是振幅较大的QRS波群,QRS呈RS型R振幅高为0.4mm,S振幅深为10mm,QRS时间为0.24秒,频率为57次/min;第二种振幅较小,呈R型,R振幅高为0.3mm,QRS时间为0.19秒,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vR导联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资料,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8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4例,比较两组对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异常、ST段抬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与窦性心律相比,avR导联中,房室结折返组QRS波终末部形态异常检出率为72.0%高于房室折返组6.3%,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房室结折返组ST段抬高检出率为19.5%高于房室折返组71.9%,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异常、ST段抬高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与窦性心律相比较,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4.
Ashman现象是心电图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但Ashman现象呈二联律却是不多见的,现报告一例。患者,男性,二十岁,陶闷、乏力一个月,来我院检查,心电图表现为(见附图):P波规律出现,P-P间距为1.32-1.64S,P-R间期不等,在0.24-0.42S之间。QRS波群呈两种形态,且交替出现,其前无P波的QRS波群呈室上性,其前有P波的QRS波群呈宽大畸形,  相似文献   

5.
体表心电图希氏束电图I。房室阻滞P一R间期>0.205宾P下传成QRS,QRS时距正常隐性IOA一VB者P一R间期正常心房内阻滞:P一A间期>60zn:A一H间期、H、H一V间期正常房室结内阻滞:A一H间期>14Oms,HV间期,P一A间期正常希氏束内阻滞:H一H‘>20msA一H间期、H一V间期延长,H分裂r房室阻滞莫氏I型每几次P波之后,QRS脱漏一次,周而复始近端阻滞(多数):A一H间期进行性延长直到完全阻滞,H一V间期正常远端阻滞(少数):H一H’或H一V间期逐渐延长直到完全阻滞r房室阻滞莫氏I型P一R间期正常或轻度延长,恒定不变,P:QRS呈比例下传,QRS正常或…  相似文献   

6.
赵雯 《医学信息》2006,19(10):1863-1864
1病例情况 1.1 例1:患者男性,29岁。因发热、咽部不适4天、胸闷3天、心悸3小时而入院。平素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入院体查:T:35.8℃,BP:70/50mmHg,急性面容,咽红。两肺无殊。心率:108bpm,律齐,心音低钝,心界不大。肝脾未及。多次心肌酶学检查:肌钙蛋白(+),AST:125.0~3811.0U/L,LDH:480.7—11124.3U/L,CK:96.0~432.0U/L,CKMB:43.0~595.QU/L,HBDA:248.0—536.0U/L。第一次心电图检查:P—P间期及R—R间期基本均齐,频率分别为125bpm和115bpm,P波以QRS波多无关系,QRS波为室上性型,部分可见心室夺获,同时可见略提早出现畸形增宽的QRS波,其后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整;V1-V5导联呈QS或rS型,r波极小(胚胎r波),aVL导联呈qr型(q〉r,时间〉0.03ms)V1~V3导联ST段呈单向曲线抬高达0.7~1.2my,Ⅱ、Ⅲ、aVF、V4-V6导联ST段压低0.1~0.3my;Ⅱ、Ⅲ、aVF、V1~V3导联T波双向。心电图诊断:①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伴窦性心动过速(房室结远端向近端隐匿性传导可能,形成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②频发室性期前收缩。③前间壁酷似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④多导联ST-T缺血、损伤性改变(见图1)。之后多次复查心电图,上述缺血、损伤性改变的导联未见明显改善。临床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因多脏器衰竭经抢救无效于入院后6天死亡。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进小波变换与斜率和幅度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鼠QRS复合波进行检测。根据小鼠QRS复合波的特点,采用Daubechics小波为母函烽,按照ECG的频谱特点选用尺度因子,对有噪声污染和形态变异的QRS复合波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对小鼠QRS复合波的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71岁。因头昏加重1小时,血压下降半小时来院急诊,患者自觉全身发冷,头昏加重,入院时患者意识淡薄,后背冷痛。体检:BP70/40mmHg,Hr140次/min,R32次/min。两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罗音。急诊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以心房颤动波。各导联终末向量延长,QRS波终末端粗钝。V1导联可见畸形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形态。Ⅰ呈Rs型,Ⅲ呈Qr型,T波倒置。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6岁,因心悸就诊。门诊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见图1)示:规律出现的窦性心搏频率为79bpm,RV5=2.25mv,RV5+SV1=4.4mv,ST-T无异常改变。第5个心搏则为1次显著提早出现的P’-QRS-T波群,直接掩盖了前一窦性QRS波的ST-T或落于  相似文献   

10.
由单通道心电提取呼吸信息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除呼吸作用以外,能够引起正常的QRS波群中R波振幅的干扰因素也较少的事实,提出使用室上性的QRS波群由心电提取呼吸信息(EDR)(ECG-derived respiratory signal)的算法。该算法先将单通道心电进行小波分解,再将小波近似在适当尺度上的室上性波R波振幅在时间上进行延拖,通过一低通滤波器后再将抽样频率降低至5Hz,再通过一带通滤波器(0.1~0.4Hz)后,即可得到EDR。  相似文献   

11.
正交小波变换的快速算法在心电QRS波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QRS波检测的准确率、抗干扰性和实时性,论证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作者在比较了不同小波基的检测准确率之后,采用一种基于三次B样条小波变换的心电QRS波检测算法,利用离散正交二进小波的快速算法-Mallat算法进行分解滤波,再利用小波变换与信号奇异点的关系,在2^3尺度下识别R波峰值,在2^1尺度上检测QRS波的起点和终点,QRS波的起点和终点对应于小波变换的一对符号相反的模极大值,R波的峰点对应于介于这对模极大值之间的小波变换过零点,并用美国MIT/BIH心电标准数据库分析该算法的准确率、抗干扰性和实时性。结果:该方法具有比较理想的检测准确率,在99%以上;对肌电、工频、基漂等常见的心电信号干扰有较好的容限度,即使心电序列伴有严重的基漂和高频、工频、肌电等干扰,也不影响QRS波的检测;此外,三次B样条小波基的滤波器个数少,提高了运算速度,采样11.4s的数据进行分析,耗时为0.2s~0.3S,实时效果较明显。结论:可以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宽QRS波心动过速(WRT)是指WRT发作时心室率大于或等于100次/分,QRS波时限大于或等于0.12秒的心动过速,是需急诊鉴别与处理的快速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又为临床医师及心电图工作感到颇为头疼的心律失常。鉴于用来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用药物,如洋地黄,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常可使室性心动过速恶化,故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7岁,食道癌手术后10个月。95年4月7日因发作性心悸、胸闷、黑朦、抽搐收治入院。入院时ECG示: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阿斯综合证。入院后即安装临时起搏器。V_3R(附图)为次日心电图描记,P—P基本规则,频率75次/分心室起搏心律频率79次/分与窦性P波频率75次/分接近。但由于存在Ⅰ°房室传导阻滞,其P—R间期长达0.32秒,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子波多尺度分辨的心电QRS波分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心电QRS波的子波多尺度分辨特征,探讨了曲线非线性分开维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QRS波的分类方法:对心电QRS复合波进行子波多尺度分解,在尺度为4的情况下,根据局部正负极大值对检测出它们前后两个零点Zp1,Zp2,计算出局部正负极大值对位于┃Zp1,Zp┃之间的曲线段的分形维数。根据局部正负极大值对的幅度和分开维数能很好地检出正常心电信号的QRS波及早搏信号;该方法具有很强的抗噪能力,提高了QRS波的正确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心室晚电位体表探测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一种心室晚电位体表探测分析系统。该系统将模拟心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在QRS波平均中,选R峰点为参考点,应用QRS样板波及QRS波面积算法排除早波及干扰波影响,应用双向数字滤波技术消除滤波的振铃效应。在数据处理后可绘出或显示出分析曲线与12个分析参数.临床应用证明,该系统可获得较多的信息。本文对有关探测与分析技术及效果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69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而入院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三导联同步记录,窦性心律,R—R_(0.64s),心率94次/min,P—R间期0.18s,ORS波时间0.15s,Q—T间期0.42s,P′_1及P′_2均提前出现,P′均重于其前的T波降支处,后随的QRS波与窦性P下传的QRS波形态相同,当窦性心动周期0.64s及P′_1后的代偿间歇为0.74s时下传的QRS波均呈完全性左  相似文献   

17.
QRS波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RS波群检测是心脏病诊断和心电监护的重要方法。本文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近年来QRS波群的几种检测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基本理论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提出利用小波变换方法提取心电信号中异常QRS复合波内的高频分量,并定义了残余信号的QRS,作为衡量指标,为检测QRS复合波内的异常高频分量提供了有效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旁道电生理:515:调搏频率>200次/min为1,1房室传导,提示存在旁道。二、旁道的鉴别:如下表Kent束Jame。束Mahaim束常规心电图P一R间期《0.125有a波QRS)0.125P一R间期‘Q.125无a波QRS正常典里者:P一R间期正常成稍姗坦有古波.QRS增宽不典组者:①体表心电图正常 ②QRS起始部仅徽小挂钝 ③呈束支吸滞班 ④V:呈R型或RS型,QRS不 宽 A一H间期正常常规希氏A一V间期短束图H一V间期姐或H在V 中A一H间期短A一V间期正常H一V间期正常A一H间期正常A一V间期短H一V间期短或固定或不一定V波增宽经食管心房洲搏时<160ms且固定SR不完全…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各波的逐拍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心电数据库中的正常人、心绞痛病人和心肌梗塞病人的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得到P波、QRS波和T波的形态差异序列和RR间期序列,用DFA(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方法分析其变异性。结果表明,从正常态到病态RR间期的DFA指数的变化模式同P波、QRS波和T波形态差异序列的DFA指数的变化模式不同。三种状态下RR间期的DFA指数都近似为1,从正常态到病态没有明显不同。而P波、QRS波和T波形态差异序列的DFA指数正常态近似为0 .5 ,且从正常态到病态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