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徐鹭  丁筱竹  路坚 《疾病监测》2010,25(12):958-961
目的了解南京市30岁以下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免疫水平。评价百白破疫苗的免疫效果,为今后免疫规划工作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和接种质量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集696名30岁以下健康人群血清,采用微量凝集试验测定百日咳抗体水平,采用间接血凝法(IHA)测定白喉和破伤风抗体水平。结果百日咳的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69.23,抗体阳性率为85.1%,抗体保护率为24.3%;白喉的GMT为1∶38.90;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分别为86.9%,76.1%;破伤风的GMT为1∶48.92;抗体阳性率为85.9%,保护率为78.4%。百日咳的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抗体保护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喉和破伤风的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抗体保护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抗体在30岁以下人群中形成了较好的免疫屏障,但GMT在15岁以后有明显降低,因此要加强对大年龄组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陈阿苟  费军良 《疾病监测》2009,24(3):175-177
目的评价浙江省嵊泗县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水平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健康人群248名(包括个别外来流动人群)开展了人群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用微量血球凝集抑制试验检测麻疹特异性IgG抗体,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百日咳凝集抗体,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白喉抗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结果本次检测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2.18%;百日咳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0.74%,保护率为32.38%;白喉血清抗体阳性率为阳性率为54.25%;破伤风抗毒素达保护水平占72.18%。结论当前人群疫苗免疫保护水平尚有不足,可能与个别外来流动儿童未完成全程接种,个别疫苗接种程序、剂量改变以及海岛疫苗运输冷链条件差,个别批次疫苗质量是否可能下降等因素相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黄辉  胡国超  邓俊兴 《疾病监测》2005,20(3):128-130
目的 了解韶关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免疫状况,及时为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查部分0~4 0岁健康人群进行了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百日咳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imetricMeanTiter(GMT)和抗体保护率分别为1∶374 2、67.74% ;白喉、破伤风抗毒素GMT分别为0.1699IU/ml、0.1804IU/ml,阳性率分别为88.94 %、91.83%。结论 对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免疫屏障,但人群百日咳抗体水平偏低,应大力推广应用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汕头市儿童百日咳免疫水平,为预防和控制百日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15岁儿童,分为3个年龄组,用微量凝集试验检测百日咳抗体。结果分析用χ2检验、t检验、F检验。结果儿童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样阳性率为88.5%,保护率为33.9%,GMT为161.38%,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6~8岁组保护率为最低。两个区的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汕头市儿童百日咳抗体水平较低,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应加强对6~8岁年龄组儿童的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陕西省铜川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白破)抗体水平,为有效控制百白破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的方法,在铜川市4区(县)随机抽取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健康人群368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 结果 2011年铜川市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38.04%,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54.56 U/ml;白喉抗体阳性率94.02%,安全保护率60.87%,GMC为1.61 IU/ml;破伤风抗体保护率55.71%,GMC为2.70 IU/ml。 结论 铜川市健康人群百日咳IgG抗体阳性率低,7岁以上人群白喉及破伤风抗体保护率较低。预测铜川市近年不会发生白喉及新生儿破伤风疫情,但存在百日咳流行的隐患。故今后应通过加强百日咳的诊断及时规范管理病例,避免传播,还应按免疫程序及时加强免疫,并建议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低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含量的疫苗。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健康人群白喉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青少年人群抗白喉抗体水平,为预防控制白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点和被测人群,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抗白喉毒素抗体,结果分析采用χ2 检验和F检验。结果 青少年健康人群白喉抗体阳性率为80 .32 % (15 1/188) ,平均抗体滴度(GMT)为1∶12 .2 2 36 ,抗毒素平均含量(ATC)为0 .0 5 9IU/ml。抗体水平比较分析,年龄组中最高者是9~11岁组(96 .6 7% ) ,最低者是12~14岁组(48.78% ) ;城关(95 .4 5 % )高于农村(72 .13% ) ;男女性别间无差异。结论 岳阳市健康青少年人群的抗白喉抗体水平较高,能够有效防止白喉流行。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健康人群百白破免疫水平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喉、百日咳是由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破伤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未免疫或免疫不当人群的严重疾病。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灭百白破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发生的有效措施。为了解我市健康人群百白破免疫现状 ,我站于 2 0 0 2年对太原市健康人群进行了百白破抗体检测 ,现报告如下。监测对象为本市四个区县 ,采用分层整体抽样的方法 ,抽取 2 - 4岁 ,6- 8岁 ,1 3- 1 5岁及 2 1 - 39岁健康人群共 65 7人。白喉、破伤风抗体检测采用间接血凝试验 ,百日咳抗体检测采用微量凝集试验。待检血清抗毒素≥ 0 0 1IU ml即抗体水…  相似文献   

8.
百白破联合疫苗常规免疫后白喉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解云南省玉溪市1~7岁儿童在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DPT)后白喉的免疫状况,以便为制定白喉的免疫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2005年具有DPT免疫史的1937名1~7岁儿童的血清标本采用间接血凝法(IHA)检测抗毒素.结果 白喉免疫抗体总阳性率94.84%;保护率90.76%;几何平均滴度(GMT)1:52.23;抗毒素平均含量(ATC)0.15 IU/ml.男女之间白喉免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P>0.05),GMT、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2=7.87、,P均<0.05).不同地区阳性率、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75、22=14.1、F=43.2,P均<0.05).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1.59、22=27.1、F=7.32,P均<0.05).不同年度阳性率、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22=37.1、F=22.21,P均<0.05).结论 玉溪市DPT接种质量保证,在1~7岁儿童中免疫抗体居于高水平状态,并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预测玉溪市近年不会发生白喉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时发现高危人群,为制定消除麻疹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的要求,按健康人群分为8个年龄组,每组随机抽取不少于30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人体麻疹IgG抗体。结果 采集血清标本751份,麻疹IgG抗体阳性数699份,阳性率、保护率均为93.08%。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阳性率、抗体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地区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不同,应根据该地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基础免疫的质量,加强补充免疫,提高人群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黄文标 《疾病监测》2002,17(5):182-184
为了解健康人群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 ,用检验方法考核计划免疫工作质量 ,并为今后计划免疫工作制定科学的接种方案提供依据 ,我市于 2 0 0 1年 5月 ,对 2 - 39岁健康人群进行了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监测对象 :根据各乡 (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云南省祥云县麻疹流行特征及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方法收集祥云县2000 2012年麻疹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分别检测麻疹IgM和IgG抗体。结果祥云县2000-2012年共报告麻疹病例58例。年均发病率0.98/10万(0~3.1/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祥城、米甸和下庄镇。全年均可发病,春季为高峰。8月龄及≥20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3.79%。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15%,其中8月龄、8~17月龄、1.5~5岁、6~9岁、10~14岁、15~19岁和≥20岁抗体阳性率依次为77.94%、91.41%、92.65%、92.98%、95.13%、97.30%和97.21%。麻疹抗体保护率71.05%,其中8月龄、8~17月龄、1.5~5岁、6~9岁、10~14岁、15~19岁和≥20岁抗体保护率依次为9.09%、64.63%、85.92%、79.23%、74.60%、80.82%和61.33%。结论祥云县麻疹发病以8月龄及≥20岁成人为主,此2个年龄段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也最低。为消除麻疹,应加强婴幼儿和成年人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2.
刘新利  樊永军 《疾病监测》2013,28(2):109-111
目的 评价陕西省铜川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定有效的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适龄儿童全程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水平。 结果 全程免疫接种后,百日咳抗体阳转率为88.59%,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y mean concentration,GMC)增加了16倍;白喉抗体阳转率为100%,平均GMC增加了130倍;破伤风抗体阳转率为100%,平均GMC增加了57倍。 结论 百白破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百日咳菌苗免疫持久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健康人群W135、Y群脑膜炎奈瑟菌人群免疫抗体水平,了解自然感染情况,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按年龄分层随机抽样,采集浙江省诸暨市0~74岁人群血清1084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流脑W135、Y群多糖抗体IgG含量。 结果 1084名调查对象流脑W135群抗体阳性率为25.65%,人群保护性抗体比例为11.81%,人群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49 g/ml,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973,P0.01),阳性率以30~39岁组为最高(39.66%);流脑Y群抗体阳性率为10.98%,人群保护性抗体比例为6.55%,人群抗体GMC为1.32 g/ml,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7.832,P0.01),阳性率以20~29岁组为最高(17.21%)。 结论 人群对流脑W135、Y群普遍易感,应加强对脑膜炎奈瑟菌的监测,严防流脑W135、Y群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周羚  毕诚  张晋琳 《疾病监测》2001,16(3):85-89
1996~ 1999年江苏省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 (NNT) 125例 ,发病率为 0.02‰~0.07‰。死亡 16例 ,死亡率及病死率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报告病例中男性所占比例远高于女性 ,并呈现出经济发展极端的地区集中趋势。产妇的分娩状况及育龄期妇女免疫状况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发生。 1999份样本检测结果显示 ,平均抗毒素为 0 0 32 0IU/ml,抗体保护率为 70 19% ,两指标均与年龄呈负相关 ,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1998、1999两年育龄期妇女平均抗毒素均未达到抗体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Booster vaccination against tetanus, diphtheria and pertussis is recommended throughout life. Adults are difficult to reach and vaccination coverage in this group is often inadequate. The use of a reduced-antigen content combined 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 pertussis ('adult' dTpa) vaccine for tetanus prophylaxis in emergency room wound managemen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boost immunity against three infections simultaneously, thereby optimizing the efficiency of medical interventions with adults assessed. METHODS: A sing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320 healthy adults, the anti-tetanus antibody response within 10 days following vaccination with Boostrix (reduced-antigen 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 pertussis). RESULTS: The anti-tetanus antibody response to the reduced-antigen diptheria-tetanus-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 was equivalent to Tetavax, a licensed monovalent tetanus-toxoid vaccine. CONCLUSION: The use of 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 pertussi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way to provide vaccination to adults against three diseases during emergency room visits for wou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